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任务教学改革与实践.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7840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任务教学改革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任务教学改革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任务教学改革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任务教学改革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任务教学改革与实践.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任务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 针对目前高职计算机类课程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以真实项目开发为载体,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通过分析实际工作过程,转化学习领域,设计出学习情境,以任务驱动等行为引导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针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模块化、案例化、任务分解的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78 课程项目化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构建以真实项目开发为载体,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通过分析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转

2、化为学习领域、设计出学习情境,以任务驱动等行为引导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针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模块化、案例化、任务分解的课程设计,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的目的。 1 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任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计算机类课程项目化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虽然突破了传统的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但很多课程只是把课程项目化理解为案例教学,各案例之间不存在关联,没有按实际项目规划案例群;项目开发和设计不够合理,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力支撑以及“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针对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

3、程特点,结合工作过程与相关职业能力,进一步深入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任务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2 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 2.1 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岗位课程群,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 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级课题子课题:高职高专计算机类课程改革的研究基础上,以科研带动专业建设,结合工作过程与相关职业能力进行分析,针对计算机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实际设计出科学的项目任务和职业能力目标,再对课程体系进行结构分析,完成课程设置,实现课程目标主动对接岗位群工作过程和任务所需职业能力的目标,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要。 2.2 课程设计模块化原则 确

4、定出核心课程后,按照教育学相关理论从纵向上对课程之间的先后、主次等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下,以项目开发为主线,横向上确定课程之间的平行与整合关系,最终形成了”层次推进式”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打破了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点和各种单项技能融入各职业能力模块中。从各职业能力模块出发,设置课程体系。即以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从事目标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出发,将每一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详细分解,提炼出若干任务(知识点和技能单元),围绕生产流程或工作流程,将传统课程进行重新整合,最终按照岗位群要求,以模块化方式重构核心主干课

5、程体系。 3 课程项目任务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为引导,以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本位的课程观完善学习领域岗位课程群设计,修订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方案与课程标准,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将知识划分转向工作项目任务划分,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361”实践教学模式,编写高职计算机类项目任务案例系列教材,并推进与之相适应的基于过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价模式、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践行教师“双师”、学生“双证”制度,以赛促学,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实际动手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岗位职业竞争力。 3.1 编写高职特色“项目任务驱动”系列教材,强化能力培养主线 在多年来充分研究高职计算机相关岗

6、位能力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高职计算机类课程“项目化、模块化、实践化”的课程建设思路,基于多年课程改革与建设积累,整理历年课程讲稿,于2008年开始经过几年时间呕心沥血编写高职高专计算机类课程改革规划教材,突破传统教材、教学法的诸多弊端,教材进行任务驱动教学的课改理念,其编著思路、任务样本均位于同行前列。提出并实现了计算机类课程“项目的模块化分解、目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学材式教学资源整合方法,教学实施教、学、练、做四位一体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于2010年荣获第三届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 3.2 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2.

7、1 教学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练、做”一体化模式 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掌握;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与操作要求,掌握老师课堂上所讲的教学内容。 3.2.2 课程实施通过实际任务驱动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实际任务引领,并以任务驱动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在任务中涵盖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从事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介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后取得明确的成果作品,让自主获取新的成果成为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的动力。 3.2.3 创建“361”教学模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创建“361”式教学模式(三段、六步、一综合开放案例)“三段一体”的学

8、习过程:教学实施分为前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形成了由浅入深、案例有小到大、逐步提高的过程。“六步法”课程教学环节:课程教学全部在多媒体网络机房进行,“教、学、练、做”完全融合。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总任务的导入 逐个完成由模仿型总任务切分而成的子任务,与此同步逐步完成开放型任务 最后完成两个总任务(获取学习成果)”的过程,辅以课余参与实际项目开发的锻炼与提高。每个情境由提出任务任务分析确定实施方案任务实施在任务实实施过程中的检查与指导完成任务后的评价及拓展训练等环节构成。一综合开放案例:在课程末尾、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模仿制作案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开发制作开放性综

9、合案例。 3.2.4 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堂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实际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相结合。 3.3 基于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模式,有效控制教学质量 改革本课程的课程成绩考评,采取“基于过程控制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将过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采取有效的过程控制。将课程教学及考核分为平时、阶段和综合3部分。同时采用“阶段循环考试法”,也就是学生进行考核后,如学生对本人完成任务情况不满意允许进一步完善,可以重新考核的“阶段循环考试法”,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状况。 3.4 引项目入校园,完善实训实践教学 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资格考核入手,建立完整

10、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出实践教学的相关文件,加强实训室建设,开放实训平台,以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实现岗位与课程相对接,引进项目进入到实际教学中,建立项目式的教学组织方式,推进以项目课程为主题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3.5 以赛促学,实施“双证书”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课程优势,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以赛促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将职业技能赛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在比赛中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检验学生应用能力,展示学生的风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 “零距离”接轨,提高了就业竞争力。荣获全国“挑战杯”大赛、自治区高职技能大赛等奖项1

11、0余项。 3.6 打造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适应高职教学 高职高专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既要对课程和教材进行改革,还要灵活的设置教学教法,对老师的要求也提出了新标准,要求教师走入企业走入实践,以应对新形势新要求,技师与教师双师型的专业人才,更加适合高职的教学工作。 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健全师资队伍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加强教师团队、兼职教师资源库、教学名师、专业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 “五项工程”建设。积极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教研室任教,充实教师队伍。以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为中心,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培养、引进、聘请相结合,校企互通,共同打造素质优良、结构

12、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在不断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有计划地让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学校紧密型实训基地和产学研结合基地实际锻炼(或工作)一段时间,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逐步成为双师素质的教师。教学团队教师100%具有“双证书”,提高了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驾驭能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荣获教学名师、青年教师技能大赛、教案评比等各类奖项21项。 4 结 语 高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项目任务教学改革重视对学生实际能力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热烈,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改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明显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明显增强,职业能力明显提高。使计算机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得到了有力和长效的质量保障,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为高职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