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马拉松安全风险防范方案.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18498 上传时间:2025-07-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马拉松安全风险防范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马拉松安全风险防范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马拉松安全风险防范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马拉松安全风险防范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马拉松安全风险防范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某市马拉松安全风险防范方案2021某市马拉松拟定于2021年9月X日于某市市举办,为确保赛事安全顺利举办,保障选手、志愿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加强风险防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和体育总局公安部关于加强体育赛场行为规范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规章条例,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安全组织体育赛事的理念,牢牢守住体育赛事活动风险的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体育赛事活动各方的合法权益,推进我国体育赛事规范、可持续开展,不断提高体育赛事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二、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

2、主,提高防范意识,落实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对马拉松赛事筹备及举办期间可能引发安全、疫情风险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三、基本要求(一)加强风险分析。坚持把参赛选手、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严格落实赛事常态化的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和要求,将可能马拉松赛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排查分析制定处理措施,统筹做好风险和疫情防控和某市马拉松赛事组织工作,确保赛事安全有序进行。(二)强化安全保障。结合安全管理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及疫情防控部门的指导意见,加强办赛风险形势研判,科学制定某市马拉松赛事组织方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精准

3、控制赛事规模。严格按照国家、辽宁省发布的体育赛事安全管理要求、疫情防控指引,做实做细各项联防联控方案和疫情防控措施,完善赛事服务保障工作,确保达到风险防控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要求。(三)加强赛事监控。比赛筹备期间要联合组委会各部门,对各项筹备工作定期检查分析,发现风险及时处理,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比赛开赛前,进行应急处置演练,建立突发事件联络汇报机制及突发事件处理措施。比赛进行时,各个信息员要随时留意所负责岗位的安全情况及风险情况,发现异常按联络汇报机制汇报处理。(四)简化赛事流程。在不影响赛事公平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简化赛事活动形式和程序,使运动员快速参赛,赛后适当休息后尽快离会。在保障安全的

4、前提下,减少相应的志愿者、裁判及工作人员。四、安全风险排查(一)风险点排查针对大型马拉松赛事的特点进行风险点分析和排查,汇同公安交警、安全应急管理、消防部门、疫情防控部门,从赛事报名选手来源、赛前博览会的参赛物资发放到比赛当天起终点、赛道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结合某市马拉松起终点、赛道所经过的道路建筑逐一将可能给赛事顺利举办带来影响的隐患排除。针对高温天气、强降雨、大风、选手意外受伤、人员踩踏、社会人员滋事、疫情影响等安全风险,将制定排查处置措施,快速妥善处置。(二)赛事场所排查1. 博览会期间对场馆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做好消防安全要求的保障,做好疫情防控要求,对场馆进行预防性消毒和定期清洁,

5、博览会入库及参赛物资发放窗口准备充足的免洗洗手液和卫生设施。2. 对起点集结区域做好安全隔离,对集结区周围的场馆提前请消防及防爆人员做好排查,集结区设置隔离和指引设施,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集结区域,起终点各个区域安排安保力量落实隔离和防控措施。终点区域运动员完赛后保持社交区里,适当补充休息后尽快离场。3. 赛道各个补给站、志愿者、医护工作人员及公安交警时刻密切关注赛道内场的情况,并留意建筑、观众的状态,发现异常及时示警并报告。4. 场地内的搭建同时要求搭建供应商做好防范措施,从多角度分析存在的风险并第一事件处理、保证搭建物的稳固和防风等。(三)相关人员排查1. 比赛实行预报名,禁止现场报名。报名时

6、选手提供相应个人信息,会同公安、防疫部门对选手进行排查。2. 比赛期间,制定安全知识通过多种方式渠道如参赛手册、短信、赛事公众号、现场广播及电视广播等,向选手普及,提升选手的安全参赛意识。3. 对志愿者及工作人员的培训期间,强化人员赛事风险防范意识、疫情防控意识和能力,提高风险防控工作和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效,确保马拉松赛事安全顺利举办。五、赛事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一)心脏骤停1.发生原因(1)运动员自身患有先天性、慢性的心脏病,没有重视或者没有体检发现问题,在极限耐力运动的时候,心脏无法承受时就可能出现心脏骤停。(2)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之后出现了恶性的心律失常,人体的严重脱水的情况下,心脏出现

7、的缺血缺氧,心脏内供血不足,可能会引起的心脏骤停。2.应对措施及处置方案1)引入第三方专业医疗救援服务机构,与市卫健委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障指挥体系和医疗通讯保障系统,统一调度赛事当天的医疗保障资源、人员。(2)赛前对急救跑者、赛道救援队员、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急救知识强化培训和运动伤病处理培训,统一安排医护人员、救护车司机进行踩点和熟悉转运线路。(3)半程马拉松组别运动员报名需要提交其他半马或全马完赛证书,方可报名。(4)购买保险及公众责任险。(5)在起终点、赛道(沿赛道自5公里开始每2.5公里)及各项目终点设立固定医疗点22个并配备救护车30辆。(6)急救跑者80人根据要求配速,作为医疗机动岗,协

8、助赛道救援队员、医疗站点人员对参赛运动员提供医疗服务。(7)赛道观察员,分布于赛道沿途,每100米1名赛道观察员,通过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报告。(8)根据马拉松赛事的特殊性,建立多级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医疗指挥中心1个、赛事定点医院3家、救护车30辆、90名随车医护人员、赛道医疗站22个点、赛道急救队员50人、急救跑者80人、赛道医疗观察员420人等。(9)赛道救援人员50人配备便携式AED40台,分段进行巡逻,以便对赛道发生的伤情进行急救处理,并根据伤情等级呼叫附近的医疗站点医护人员和救护车(10)赛事定点医院。为运动员开通绿色通道,确保第一时间抢救,需有抢救小组待命,并预留10张床位。(二)高温

9、中暑1.发生原因比赛期间可能存在持续高温天气可能,温度在32C,湿度在60以下时,属于人体对高温的适应阶段;在温度高于35C,湿度高于60%,就是容易中暑的临界点,运动员出现轻度中暑,症状包括:口渴乏力,头晕眼花,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重度中暑症状包括:高热、痉挛、昏迷甚至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多器官衰竭等症状。2.应对措施及处置方案(1)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赛前三天运用黑球指数以在赛道沿线多点24小时监控:温度、湿度、风速、辐射等数据。为组委会提供赛前预判、赛中预警数据作为决策参考依据。(2)与气象局建立天气信息发布机制,赛前三天、24小时获取赛事日准确天气预报信息,通过公众号、官网

10、短信、参赛助手小程序等方式,向参赛运动员发出天气预报及参赛提示。(3)通过公众号、官网、短信、参赛助手小程序等方式,向参赛运动员发出预防中暑相注意事项。(4)在马拉松赛道15km、20km、25km、30km、35km、40km处设置6个喷淋降温点。(5)在马拉松赛道7.5km、12.5km、17.5km、22.5km、27.5km、32.5km、37.5km处设置7个饮水/海绵点,各个站点都增加冰块,配合海绵为运动员提供降温措施。(6)赛道医疗点配置中暑药品。(7)终点会场设置赛后康复区,赛后康复区提供冰敷服务。(三)暴雨、冰雹、大风导致的失温发生原因赛事期间如遇暴雨、冰雹、大风天气,运动

11、员长时间反复、持续暴露在低温中,衣物浸湿核心体温降至35C以下,将面临失温症的风险。(1)轻型低温:体温低于35度,表现为寒冷性多尿、剧烈寒战、共济失调、判断能力下降、遗忘等,心电图可出现特征性J波。(2)中型低温:当低温持续下降低于32.2度,患者心率、呼吸减慢,脉搏细弱,并有心律失常、胰岛素失活。患者出现幻觉,进一步至木僵和昏迷,还可出现嗜睡或陷于精神错乱状态。心电图常显示基线抖动,不到50%心电图显示特征性J波。(3)重型低温:如体温继续下降至29-24度,任何刺激都可引起室颤,患者易发生心脏停搏或室颤。患者出现酸碱紊乱,对疼痛刺激无反应,角膜反射消失,呈现等位心电图。失温应对措施及处置

12、措施(1)针对失温风险,赛前措施 赛道沿途选定零时避雨点,提前与各产权单位协调赛事日如遇持续降雨,将提供运动员零时避雨。 赛道志愿者、裁判培训定岗、定员进行培训,如遇突发持续性大、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将引导运动员至零时避雨点避雨。 9月14日9月19日参赛运动员领取参赛物品,其中参赛包中为运动员提供雨衣,以应对阵雨及小雨。 赛前三天、24小时通过气象局获取赛事日准确天气预报信息,通过公众号、官网、短信、参赛助手小程序等方式,向参赛运动员发出天气预报及参赛提示。(2)针对失温风险,赛中措施 集结检录、起跑仪式如遇持续性大、暴雨,组委会将延迟发枪或取消比赛,疏散运动员就近奥体中心避雨。 赛事期间如

13、遇持续性大暴雨,赛道志愿者、裁判将引导运动员至临时避雨点避雨。(3)针对降雨失温风险,赛后措施赛道各补给点预备保温毯。 终点会场为运动员提供完赛毛巾保温。 终点补给站为运动员预备热饮避免失温的风险。(四)踩踏事故1.发生原因踩踏事故特别是在整个队伍产生拥挤移动时,有人意外跌倒后,后面不明真相的人群依然在前行,对跌倒的人产生踩踏,从而产生惊慌、加剧的拥挤和新的跌倒人数,并恶性循环的群体伤害的意外事件。2.踩踏事故应对措施(1)踩踏事故赛前措施 赛前联合主办方、交通、治安多场地进行了多次踏勘,合理规划起终点及赛道。 聘请第三方进行赛事整体风险评估。 赛前会场搭建接受安检部门安全检查。(2)踩踏事故

14、赛中措施 集结区按照不同项目划分4个不同的比赛区域,各区之间间隔10米采取志愿者加裁判控制,两侧利用硬隔离、A字板合理区隔集结区、出发区,将大量的人员分散开来,避免运动员都拥挤到一块,发生碰撞,推挤,跌伤甚至踩踏事故。 共4个集结区与拱门内径同宽12米。发令:本次比赛采用分区分枪发令,不同项目分时段起跑的办法,用以缓解同时段某一相对狭窄路段的人流压力。(3)踩踏事故赛后措施 某市会场起终点采取单向动线,冲刺拱门至存包处有500m距离,充分的将参赛运动员通过到达时间、赛后功能区距离分散避免聚集。 赛后功能区与主会场完全分离。 迷你马拉松、十公里跑、半程马拉松都设置单独终点,避免人员聚集。 功能区

15、末端距离奥体中心地铁站400m,可以实现运动员快速疏散。(五)突发事件具体风险内容及发生原因(1)爆炸、火灾事件。(2)生化袭击,暴恐分子以生化武器、化学制剂(含放射性物质、硫酸等)向现场和人员投放、抛掷。(3)寻衅滋事,发生有人在赛道上追逐、拦截他人,在赛道旁及路口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趁乱抢劫,在赛事现场无事生非、起哄闹事,任意损毁、强行占用公私财物等突发事件。1. 应对措施(1)当发生爆炸、火灾事件时。发生爆炸事件(含催泪瓦斯、爆震弹等非杀伤性爆炸物等)、火灾时的处置。 迅速判明爆炸点(火灾)现场及周边情况,在场执勤人员设置警戒区,围上警戒线,第一时间疏散运动员、裁判员和群众。 实时向现场

16、公安警务人员报告,按指令妥善处置。 协助公安警务人员现场抓获、控制涉案人员。 有人员伤亡的,判明伤亡人员人数、受伤程度等,申请紧急采取医疗救护措施。 以保护群众和运动员、裁判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安全为第一要务,发挥勤务人员的专业经验、职业素质优势,采取一切措施控制事态,消除和减小安全威胁。 爆炸(纵火)点附近及其他勤务点安保人员立即排查负责区域隐患,防止发生连环爆炸(火灾)事件,引导区域内人员疏散转移,对责任区域进行清场。(2)当发生生化袭击时。发生暴恐分子以生化武器、化学制剂(含放射性物质、硫酸等)向现场和人员投放抛掷时的处置。 迅速判明生化袭击情况,标示警戒区,第一时间疏散运动员、裁判员和群众

17、 实时指挥部和现场公安警务人员报告,按指令妥善处置。 协助公安警务人员现场抓获、控制涉案人员。有人员伤亡的,判明伤亡人员人数、受伤程度等,向指挥部申请紧急采取医疗救护措施。 根据生化袭击种类、特点,发挥勤务人员的专业经验、职业素质优势,告知现场人员采取最佳、最直接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利用现场和随身携带的装备、器材、用具开展防护,减小人员身体损伤,消除安全威胁。 袭击点附近及其他勤务点人员立即排查负责区域危险隐患,防止发生连环生化袭击事件,引导区域内各类人员疏散转移,对责任区域进行清场。(3)当发生寻衅滋事时。发生有人在赛道上追逐、拦截他人,在赛道旁及路口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趁乱抢劫,在赛事现

18、场无事生非、起哄闹事,任意损毁、强行占用公私财物等突发事件时的处置。责任区安保执勤人员应立即前去制止,将涉事人员驱离赛道,迅速平息发生在道路旁的斗殴、滋事行为。 实时向现场公安警务人员报告,妥善处置。 对涉事人采取强行制止与口头劝告相结合的快速反应措施,对涉嫌犯罪的行为以“猛、准、狠”的手段坚决打击,对有关群众口头进行维护某市城市形象、文明观看体育赛事的法制宣传,防止事态扩大造成秩序混乱,影响比赛正常进行。(4)当发生拥挤踩踏时。发生观众严重拥挤、人员过多导致看台或建筑物跨踏、观众过度激动场面失控可能引发群体簇拥、踩踏等事件时的处置。 判断事态发展,在群众过度拥挤等事件高峰期到来之前,请求安保

19、增援力量。 有看台或建筑物跨踏导致场面突然陷入混乱时,立即按预定道路和方向疏散现场人员,判明事故中人员伤亡情况,及时报告。 协同公安民警处置现场,统一有序开展救援和控制事态行动。 观众过度激动场面失控可能引发群体簇拥、踩踏等事件时,按命令组织机动队穿插、分割预定区域,限制观众移动距离和范围。 向群众进行口头宣传疏导,告知现场正确的处置突发事件措施,防止发生进一步恐慌,造成事态失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加大等情况,全力采取救济措施,保护群众和运动员、裁判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5)当发生其他突发事件时。按照服从公安统一指挥,同时报告公司一级指挥部的原则,第一时间判明事件规模、性质、危险性等基本情况,按上级指令冷静、坚决、有效的原则进行处置,与公安民警、工作人员、人民群众协力配合,合力保障赛事活动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