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CPU”.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2764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教育的“CPU”.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素质教育的“CPU”.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素质教育的“CPU”.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素质教育的“CPU”.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教育的“CPU”.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素质教育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必然性,然后阐述了创新教育的概念和内容,最后提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措施。 引言 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初中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的基础知识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初中数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

2、,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为此,怎样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1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必然性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受“应试”的影响,受教育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只装盛知识的“杯子”,培养出来的学生以求同思维见长,求异思维见短,虽然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以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为基本形态的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激剧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生活高度

3、社会化,使人类的生产活动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向现在的知识密集型转化,生产活动和科研活动从高度的集中向更高层次上的分散转移。这使得培养目标单一,课程结构单一,教学渠道单一,重知识讲授、轻学生主体作用发挥,重标准划一、轻个性发展,重灌输、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体系的弊端日益暴露,原有的教育体制己明显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培养。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意味深长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时

4、代人才素质培养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它的实施有助于加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创新教育的概念和内容 2.1 创新教育的概念 创新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这里指称的创新,既不同于科学家的创新,也不同于艺术家的创新,而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形成探索、发现和提出创见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2.2 创新教育的内容 在初中阶段,实施创新教育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性

5、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个性作为主要内容。 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点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精神。 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在创新意识的驱动下,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甘冒风险、敢于标新立异的思想风貌和执著追求精神,其核心是敢于创新。创新是有风险的,爱迪生发明蓄电池前后失败达1万余次,面对世人的冷眼和好友的规劝,他以“我不是失败了1万次,而是找到了1万种不可行的方法”的坚定信念继续进行研究和实验,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见,要有所创新必须敢于创新,只有不怕挫折

6、和不畏风险,才能实现开拓进取。 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顺利地开展创新活动。创新思维是以独特性和新颖性为目标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思维的流畅性,即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对一个问题有多种多样的思路;思维的变通性,即能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及时调整自己或别人已有的设想;思维的独特性或新颖性,即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有新意。 创造性个性。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其中包括发展学生健康完美的个性。而创造性个性是与创新性活动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的,是所有个性品质的核心,包括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挑战性、执著性、协调性及合作精神等。 3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措施 3.1 更新教

7、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 要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是学生的主导者,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是帮助学生确定学习起点,发现学生学习困难的教学的诊断者,是帮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发现真理的教学指导者,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上看,教师可能不仅(甚至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学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只要教学方法得当,每一名学生的创新素质都可以得以培养。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3.2 设置教学情

8、境,激发求知欲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生不断进行观察、思考、研究问题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和促进创新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条件。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设置教学情境,置身这种情境,学生渴望获得“是什么”、“为什么”的答案,产生非知不可之感。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构建令人惊诧的情境,创设诱人的悬念,就能引起认识冲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内形成和发展问题意识,提出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3.3 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造力 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有了深刻的体验后,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变化过程

9、,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教师应该强化探索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出来,数学中每个概念、定理的形成和发现,经历了前人长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创造,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重要的是突出知识的建立、发现的探索过程,一个问题的解决,同时是新知识新问题形成的过程,呈现在学生脑子里的应该是一个充满能动的再创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通过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在“悱愤”状态下,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通过启发,设置问题梯度,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3.4 培养创造性

10、个性,实现全面发展 每个人的遗传特征、所处环境、所受教育以及自身努力程度的不同,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主体既有共性的相似,又有个性的差异,从而体现出发展过程中的五彩缤纷。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智力能力不完全相同,这是教育必须面对的事实。个性教育,对教育者而言就是承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独立、进取、合作的品质和积极主动创新的学习精神,引导学生的个性在有利于自己发展又不妨碍他人发展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结束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灵魂和核心,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目标,使我们的学生想创新、敢创新、能创造、会创新,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创造型人才。 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