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7.登鹳雀楼(教案)_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67439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17.登鹳雀楼(教案)_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品】17.登鹳雀楼(教案)_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品】17.登鹳雀楼(教案)_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17.登鹳雀楼(教案)_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17.登鹳雀楼(教案)_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精品】二年级上语文(教案)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苏教版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

2、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7.登鹳雀楼“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3、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字词意思及古诗的大概内容。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探究、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借助工具书探究、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合作探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4、【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1.课件出示鹳雀楼图片谈话交流:大家知道我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吗?(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2.引入课题:鹳雀楼是四大名楼之一,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3.师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雀”。“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例如:“鹰” “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二、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

5、自己大声读课文几遍,做到不错读,不漏读,不重读。(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生字字音,画一画这首诗的朗读节奏。(3)图文结合,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自学汇报(1)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游戏,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 雀 楼 依 入 欲 穷 目 更(2)给生字组词雀(麻雀) 楼(楼房) 依(依次) 入(出入) 欲(欲望) 穷(贫穷) 目(眼目) 更(更好)(3)感知内容 指名结合插图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集体交流。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登上鹳雀楼所看到的景色及从登高中所感悟的道理。 三、精读领悟 1.理解诗句意思 (1)出示“白日依山尽”课件出示插图“白日”指什么?(傍晚的太阳) “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

6、是怎样的?(紧挨着西山)“尽”尽头,完了。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傍晚的太阳靠着中条山落下去了。让学生画一画这句诗描写的景色:连绵起伏的山,添画“白日”,再次感受 “依山尽”。 (2)读“黄河入海流”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滔滔的黄河水滚滚流入大海。)从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此句诗有一种什么样的气势?(雄浑 壮观)练习朗读。 (3)学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示插图 诗人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在想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里目”指想怎样?(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更”)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而是还要往上的意思。)

7、填空:诗人想:“要想(看到更美的景物),就必须要(再登得高些)。 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2.练习背诵课文小组内练习背诵课文,再全班展示。3.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怎么办?指名说一说,集体交流。师: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 激励自己。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五、课堂练习补充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六、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古诗、默写这首古诗。2.搜集王之涣的其它诗作读一读。【板

8、书设计】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学反思】结合插图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白日”“依山”的意思,再画一画诗中的景物,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更进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尽”。学习 “黄河入海流”时,通过观察插图,交流相关资料,展开想象,学生脑海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词语,如有的学生会用“滔滔、滚滚、壮观、有气势“等简单的词来形容黄河,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