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一∣冀教版(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538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一∣冀教版(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一∣冀教版(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一∣冀教版(2014秋).doc(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 观察物体(一)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第1课时 观察物体(一)A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

2、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课堂在线,例题仿练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3、。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知识点1 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例1给姐姐和妹妹拍照片。(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到的?填一填。)【思路分析】 芳芳在姐姐和妹妹的前面,看到的是两人的全部的脸及整个的前胸;军军在两人的后面,只能看到两人的背影;明明在两人的右边,只能看到高个子的姐姐;兰兰在两人的左面,看到的是两人的半边脸。【自我解答】快点填一填吧,相信你能行。知识点2 从空中观察物体例2 右面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思路分析】 小兔在房子的右面,只能看到房子有窗户的侧面,松鼠在树上向下看,看到的是房顶。【自我解答】在例题中连一连吧。习题精挑,课内达标1.右边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2. 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从火车的前面、后面、侧面拍的。在( )里填写拍照的位置。3.右面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呢?连一连。随堂学参考答案一 观察物体(一)第1课时 观察物体(一)A课堂在线,例题仿练:例1 芳芳 军军 兰兰 明明例2 习题精挑,课内达标:1.2. 侧面 后面 前面3.第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