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8174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 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人教版一册数学与平面图形“交朋友”教学反思向阳小学 徐 欣案例一、引入:“交朋友”。师:开学到现在你们已经结识了许多新的好朋友,徐老师是不是你们的好朋友?那你们知道我这位大朋友的名字吗?今天,我们这儿又来了新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和它们交朋友呢?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反思: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

2、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 认识“新朋友”1、你认识它们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2、它们长什么样子呀?3、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做完游戏你们就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玩搭积木游戏。搭积木小朋友在幼儿园时经常玩的,不过,今天在玩之前徐老师提一个要求:先要用手摸一下这些物体的每一个面,然后再搭。(2)小组活动。(3)欣赏各小组作品。(4)这些新朋友都藏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哪儿能找到它们呢?一起来找找。(5)各小组讨论:老师走下来倾听、指点、鼓励。4、小朋友,我们来给这些新朋友拍张照好不好?有没有办法?用什么办法?(1)讨论得出方法:把

3、积木放在纸上,用铅笔描下来。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提示有印泥、橡皮泥)(2)小组活动。(3)说说你用什么形状的积木画了一个什么图形?(课件出示)(反思: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名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不要求完整,能说出点意思就行.通过玩搭积木的游戏,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通过给新朋友拍照片的活动师生共同得出: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画出的是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

4、习活动中,同时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5、归类:请小朋友把描画下来的图形整理一下,分分类。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反思:有对比就有鉴别,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能正确区分图形,避免思维产生混淆。把儿童引入生活场景,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以及平面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儿童进入玩中学,学中玩。通过摸、描、分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三、 加深认识1、找一找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给这些图形找一找它们的家。(反思:

5、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认识,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2、拼一拼: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反思: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形式组织教学,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合作与互助,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反思: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6、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做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1、 把数学还原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幼儿园和平时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见过或听说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对这些图形他们并不十分陌生。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早已玩过的搭积木游戏,只是教师在此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在搭之前先摸一下这些形体的每一个面。学生在“摸、搭”的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验,更有了新的“发现”。这

7、是以前玩积木时所没有留意的。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种突然的感觉,不需花费太多的功夫,只需教师稍稍一指点,学生细细一琢磨,与生活经验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在学生的游戏中得出来了。2、 一改以往的奖红五星、小红花的方法,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作为奖品奖给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学生学习情绪非常高涨。3、 以借“交朋友”之线索来串联知识,(叫什么名字图形的名称;长什么样子图形的特征;住在什么地方体会面在体上;给新朋友拍照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给新朋友找家对图形的感性认识)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4、结合新教材,结合新课程,结

8、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注意语言的儿童化。如:“它们长得怎么样?”“它们住在哪里?”“想不想给这些新朋友拍张照?”“教室里找得到它们的家吗?”等等,这些语言的艺术化,把抽象枯燥的图形认识拟人化,赋予了生命,一改以往语言死板的现象,让学生感到这些图形的魅力,它们是活生生的朋友,是生活中有趣的朋友,学生非常感兴趣,情绪高涨。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

9、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

10、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教师应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到自己所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生活课程”。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