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课记:听周老师《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反思.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907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课记:听周老师《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研课记:听周老师《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研课记:听周老师《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研课记:听周老师《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课记:听周老师《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课记:听周老师《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研课记:听周老师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反思周四上午午第二节,教学管理组数学主持人张丽萍老师、以及全体数学组老师走进了四(4)班教室,上课的是周提伟老师。周老师上学期曾经在春润堂执教过数学课,其缜密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是紧接着上面一课时的练习课,周老师没有布置预习,甚至她还强调学生把课本倒扣在课桌上。我拿过临近一个学生的课本,询问他上节课学到了哪里。他翻开书指了指第五页,我利用课前的一点时间把学生前面新学习的内容看了一遍。这节课主要练习内容是书上的第六页:上课了,周老师提醒大家一起看大屏幕。这是一道口算题,是练习题中的第七题,周老师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没有障碍。第二道题是教材中的

2、第六题:算一算,比一比。这里学生主要是说说算理过程,几个学生发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总结上节课的知识点:在乘法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这是这节课的核心知识点,老师请学生一齐说一遍。后面的习题是对这个知识点的进一步深化,要求不计算,直接口答:2032=64020032=20320=4025=12004850=请学生重点说说算理,即为什么这么算。又练习了几个类似习题后,出示一个新的算式:A4=150A8=由具体的式子进行了抽象概括。在课后的评议中,大家认为周老师对此一知识点的深化和巩固都是有必要的,只是时间安排上可以进一步缩减。接着,屏幕出示第八题:周老师安排每

3、小组做两题,各组请了两名代表板演。点评过程中,周老师特意启发像这样的乘法,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主要区别是乘法中间有0和末尾有0,这两种计算结果是不一样的。后面一个题是课本上的第九题:学生口头进行了列式,没有任何障碍。课堂还有近二十分钟,周老师主要安排了这些环节和活动:习题一:在方框里填上数字,使等式成立。=1600学生最多的在练习本上列出了四道:2080=1600 4040=16003250=1600 2564=1600=2400这个算式最多可以列多少道?主要还是指名回答。在议课中,大家建议,为了增加反馈信息的最大面和真实情况,可以安排其它反馈形式。习题二:是一个填充题,主要训练学生判断不同算

4、式中末尾0的个数到底有几个。习题中最后一个小题,有点难度:025的积的末尾至少有( )个0,最多有( )0。有一个经常发言的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议课中,大家对于提问面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怎样避免优生独占课堂?怎样的问题分别适合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不举手的学生怎么应对?除了举手以便得到准确的反馈,还有哪些有效的反馈手段?课堂最后七分钟,学生进行了课堂练习。在最后,周老师安排了一道奥数题(动脑题)作为家庭作业。下课后,大家马上集中进行了议课。形成的共识如下:在以学生学习效果为议课唯一恒定指标的前提下,转变备课关注点,由关注教学设计转变到关注个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训练量、关注教学目标的最大程度达成需

5、要践行在每一节课中,不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乃至试卷讲评课。另外提出了一些问题,留待以后继续研究:计算课的本质目的是什么?计算课和新授课最显著的区别除了训练知识使之深化外,还有什么另外的特点?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怎样的活动能尽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动手、动口,并使结果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