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半截蜡烛∣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6124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半截蜡烛∣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半截蜡烛∣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半截蜡烛∣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半截蜡烛∣人教新课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半截蜡烛∣人教新课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半截蜡烛 教案“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

2、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教学目标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知识与技能: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

3、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

4、、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的语言。过程与方法: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她们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沉着,学习他

5、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的精彩之处就体现在一家三口与敌人的对话中,特别是最后杰奎琳的巧妙伪装出来的可爱和天真、毫无破绽的理由打动了德国少校,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三教学重点: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四教学难点:通过朗

6、读课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沉着,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五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如果老师说只要半截蜡烛就能决定一家三口的生死,你相信吗?不信我们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讲的课文半截蜡烛。 (课件1)介绍剧本的特点。简介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课件2、3)(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课件4)(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小组朗读检查,读课文,解疑。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

7、主要讲了什么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课件5)3分角色朗读课文。(三)整读课文,合作交流。1.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思考问题: “伯诺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小金属管封在一小截蜡烛中。在伯诺德夫人看来,只有这地方是安全的,不至于被该死的德国佬发现。”“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这个绝妙的主意就绝对保险吗?看看它存在什么隐患?找到答案后同桌之间进行交流。(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

8、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课件6) 2. 让学生读课文,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心理活动、动作、神情,语言的语句来体会。 合作探究:伯诺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课件7)伯诺德夫人: (1)语言:“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2)动作:“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吹熄了蜡烛”。(3)神态:“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 (课件8)杰克:(1)语言:“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2)动作:慢慢地站起来、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课件9)杰奎琳:(1)语言:“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

9、灯去楼上睡觉吗?”“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2)动作: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课件10)4.绝密情报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你认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他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你最欣赏谁,为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伯诺德夫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杰克: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琳,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杰奎琳: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而且她很

10、勇敢,很聪明。)(课件11) 5. 你最喜欢哪个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吧。如果让你来演,你打算演谁?怎样演?(四)总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热爱之情,使母子三人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和战胜敌人的勇气和力量。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课件12)(五)课堂练习(课件13、14)1我会填。(1) 好象没有那回事似的。 ( )(2) 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 )(3) 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4) 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 )2. 按要求改写句子。(1) 伯诺德夫

11、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改为“被”字句)(2) 你不用蜡烛就不能去搬柴了吗?(改为陈述句)(六)布置作业 1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2想像: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呢?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课件15)3. 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七板书设计(课件16)藏着秘密 伯诺德夫人 吹熄-点燃 镇定半截蜡烛 保护蜡烛 杰克 端起-夺回 勇敢 杰奎琳 端走-拯救 机智八教学反思半截蜡烛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女儿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授课中,我设计了多个环节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探究”等,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把交流深入,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再通过反复朗读,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和机智,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