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点|苏教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654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点|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点|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点|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点|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点|苏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点“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

2、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9 海伦凯勒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多音字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

3、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

4、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

5、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扎:zh(扎实)(扎根) z(包扎)(扎裤脚) zh(挣扎) 刹:sh(刹车,刹住) ch(古刹)(一刹那) 散:sn(散文)(松散) sn(散步)(散会) 兴:xn(兴奋)(兴旺) xn(高兴)(兴趣)二、重点解释 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夜以继日:日夜不停。 不屈不挠:形容在困难或恶势力面前不屈服,不退缩。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非常迫切。三、课文中心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海伦凯勒是如何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盲文、说话、写作等本领,表现了她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四、词句分析(课后练习题2)。 1、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

6、和要求。 答:“倾诉”指完全说出(心里的话)。这里指海伦不能说话,她无法用语言表达心中的情感。2、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来源:学*科*网Z*X*X*K 答:“倾注”指(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这里指海伦一心扑在残疾人事业上。3、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答:从“如饥似渴”一词体会出海伦对知识的渴望。4、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 答: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出海伦强烈的上进心和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5、 引号的主要用法: 表示直接引用的部分;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表示否定和讽刺 。表示特定的称谓。 课文后练习题3(书56

7、页):第(1)题是表示着重指出的对象;第(2)(3)题表示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六、名著便览假如我有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的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她一生写了14部巨著,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她的自传假如我有三天光明。7、 表示勤奋学习的成语:人一己百 废寝忘食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孜孜不倦 学而不厌 手不释卷 分秒必争 夜以继日 专心致志形容人坚强、勇于面对困难的词语:百折不挠 不屈不挠 百炼成钢 坚定不移 顽强不屈 坚韧不拔八、海伦凯勒:具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像海伦凯勒一样身残志坚的人:张海迪、霍金、贝多芬10 二泉映月一、多音字 强:qi

8、n(强大) qin(勉强 ) jin(倔强) 二、重点解释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倒映在湖中,像碧玉沉在水底。 坎坷:指道路、土地坑坑洼洼,比喻不得志。 饱经风霜:饱,充分。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三、填空 1、课文浓缩了民间艺人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2、阿炳,本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四、重点句子分析 (1)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答:饱经风霜的阿炳,又一次来到了二泉,从流水声中

9、听到了许多声音,表达了阿炳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心声。这是阿炳的心声,也是师父的心声,更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 (2)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答:这句话直接倾吐了阿炳的心声,这是阿炳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真实写照。 (3)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答:这句话体现了阿炳永不放弃、百折不挠的坚韧品质和对美好未来有着无限向往的乐观态度。 (4)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答:这时的阿炳已是饱经风霜。虽然看

10、不见了,却比幼时多听出了许多复杂的情感。这句话所在的自然段体现出了阿炳如今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交杂的情感。 (5)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答:阿炳有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呢?有对富饶家乡的喜爱,有对恩重如山的师父的怀念,有对坎坷经历的控诉,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五、静心听听二胡曲二泉映月,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答:乐曲开始较舒缓深沉,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然后乐曲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激昂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接着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的生活意志。音乐略带几分悱恻的情

11、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心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六、背默课文第4、5自然段。11 郑和远航来源:学科网ZXXK一、多音字 载:zi (满载)(运载)(载歌载舞) zi (记载)(下载)(一年半载)表示记录和年时读第三声二、重点解释 魁梧:身材强壮高大。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广阔浩大,或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严阵以待:待,等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化险为夷:夷,平坦、平安。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 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惊叹不已:已:停止。因为惊异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形容感受至深。 镇定自若: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不变常态。三、填空 1、课文重

12、点介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2、本文是按“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来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本课是从“与各国君臣的交往”和“与百姓的交往”来写“友好交往”的。 4、本课是从“险恶的风浪”和“海盗的袭击”来说明当时的“凶险”的,写“凶险”,是为了突出郑和的镇定、英勇和智慧。 5、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6、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

13、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四、重点句子分析 (1)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答:这句话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了郑和远航期间充满艰险和未知的困难,反映出郑和出色的指挥才能和临危不惧的精神,因为他把这些困难都已扫除。 (2)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答:这句话体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意义,也表现了作者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扬。五、人物形象:(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郑和六、世界航海家: 麦

14、哲伦(环球航行)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多音字 横:hn(横暴)(飞来横祸) hn(横竖)(横冲直闯) 血:xu(血溅墙头)(血液) xi(血淋淋)(血糊糊)二、重点解释 前无古人: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 悲愤交加: 形容悲痛和愤怒交叉在一起.三、填空 1、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2、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来源:学科网

15、“发愤”指振作起来,努力完成。课文中从“52万字”“13年”反映了史记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从“几乎耗尽”“用生命写成”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献身事业的伟大精神。 3、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固”意思是本来。“或”意思是有的。“重于泰山”意思是意义重大,这样的历史人物有岳飞、文天祥等。“轻于鸿毛”意思是毫无意义,这样的历史人物有秦桧、汪精卫等。4、人物形象:(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司马迁。来源:学科网四、拓展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著作是由西汉时期司马迁写的。 2、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你还知道

16、史记中的哪些故事? 课文:卧薪尝胆(勾践)、三顾茅庐(刘备) 课外:纸上谈兵(赵括)、胯下之辱(韩信) 负荆请罪四面楚歌指鹿为马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狡兔三窟脱颖而出 4、出自史记的名言、警句: 项公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13 精读与略读一、重点解释来源:学科网ZXXK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一目十行:形容看书极快。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二、填空 1、这是一篇介绍读书常识和读书方法的课文。课文介绍了精读与略读两种读书方法,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2、略读就是大略地读。略读可

17、以增加阅读量。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 3、略读是精读的基础。略读的方法:读提要、前言、章节目录;几段几段地粗读,几页几页地翻阅;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4、精读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 5、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与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6、为了提高读书速度,略读通常采用默读的方式。我读书 我快乐 阅读上下五千年 1、我们课文中所记载的许多历史故事都出自于上下五千年,如:大禹治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李广射虎、司马迁发愤

18、写史记、刘备三顾茅庐、郑和七下西洋、林则徐虎门销烟。(背默) 2、上下五千年是现代著名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林汉达等编著。 拓展: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约有五千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练 习 三1、 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有: 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怀素、苏轼、黄庭坚、米芾、董其昌、柳公权、文征明等2、诵读与积累令出如山:出来的命令是不可以更改的。形容法令严明。振臂一呼:挥动手臂,一声号召。浩浩荡荡;比喻气势雄壮,规模宏大。络绎于途:形容沿途过往的人马车船接连不断。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水土不服:不适应异地的生活环境。讲和通好:指互相和解,并建立友好关系。观风问俗:指观察了解风俗之情。奇珍异宝:奇异罕见的珍宝。互通有无:用自己有的去交换自己没有的。五洲四海:指世界各地或全国各地。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要求会默写,并会用其中的至少两个词语分别造句。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