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8200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文档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周恩来同志杰出的外交思想,丰富的外交经验,精湛的外交艺术,坦诚的外交风格,使每个中国人引为自豪。”下列史实可以为上述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953年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2、。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954年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

3、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955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1971年周恩来率团参加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A.B.C.D.2.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表明中国奉行( )A.“一边倒”政策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

4、起炉灶”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3.法国年决定与中国建交是受到了奉行“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戴高乐主义的影响。从此,“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国家出于摆脱冷战思维的考虑,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这表明中、法两国对外都主张( )A.求同存异B.区域合作C.和平共处D.独立自主4.“会议的每个与会国家在对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即印度支那)关系上,保证尊重上述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该决议文件签署于( )A.巴黎和会B.雅尔塔会议C.日内瓦会议D.万隆会议5.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

5、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下列关于这次国际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B.会议重点讨论亚非国家民族独立问题C.会上中印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6.1964年,中国政府和社团与部分国家政府和社团签订的条约和协定的数量如下:同社会主义国家签订了71个,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包括未建交的)签订了16个。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外交的重点是社会主义国家B.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C.新中国在联合国内的地位提升D.和平已经取代了战争威胁7.1969年3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毛泽东

6、认为;“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好做文章了。”610月,陈毅等四位元帅应中央要求,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提交了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报告:陈毅等人对。“目前局势”的战略性建议最有可能是( )A.积极政善中美关系B.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推动中日两国建交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8.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B.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C.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D.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9.周恩来

7、说;“尽管过去我们跟美国吵架也有过经验,但那是野台子戏;这次是一次正式的国际会议,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是一次正规戏、舞台戏,所以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去做。”这次会议( )A.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B.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联系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D.打破了西方国家封锁中国的局面10.“另起炉灶”要求外国政府与新中国建交务必遵循同台湾国民党残余政权断绝全部外交关系、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积极支持新中国恢复其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条件。这表明“另起炉灶”( )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B.积极捍卫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准则C.积极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

8、的孤立地位11.从1950年到1951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D.“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12.1952年4月20日,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历史上,有在革命胜利后把旧的外交关系继承下来的,如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希望很快地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了旧的关系。我们不这样做。”这里的“不这样做”是指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9、”D.“反对霸权主义”13.巴黎公社将会议讨论的问题、形成的重要决议等及时刊登在它出版的公报上,公社的许多法令和施政措施都是经过各俱乐部提出,在得到民众同意的情况下陆续颁布和实施的。上述举措( )A.体现了政权的民主性原则B.反映了公社的无产阶级属性C.保证公社政策的正确性D.利于巩固工农革命联盟14.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B.采取“求同存异”

10、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5.新中国成立后,英国政府即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断绝与国民党当局的外交关系。同时又保留台湾领事馆,还在联合国就中国代表权问题表决时投弃权票。50年代中英建交( )A.是中英两国利益协调的产物B.是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重要因素C.促进了中欧外交关系的缓和D.完美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6.1949年10月24日,美国前驻沈阳总领事瓦尔德,由于从事间谍活动,被中国专政机关逮捕。美国曾以它的外交官被捕为由,给新中国施加压力,封锁了从上海到华北的海上运输线。但新中国坚决依据自己的法律予以处理。11月

11、21日,瓦尔德被判6个月徒刑,12月7日,被驱逐出境。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B.一边倒C.不结盟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7.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团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这一变化( )A.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B.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C.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D.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条件18.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就兄弟国家来

12、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该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一大片”C.独立自主D.“另起炉灶”19.新中国初期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提出“一边倒”,随后与苏联结盟。而新时期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基础上提出了“不结盟”,这反映了新时期( )A.中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B.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C.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中国外交政策有所调整20.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国民皆有彼方“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与从事商业、工业、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职业的权利。1949年

13、10月,美方享有的此权利在大陆被废止。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B.“一边倒”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1.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

14、均等之原则。”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材料三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1) 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

15、?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答案1. A2.A3.D4.C5.A6.A7.A8.D9.C10.B11.A12.B13.A14.D15.A16.A17.D18.C19.D20.D21.(1)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2)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3)“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4)外争国权,是中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