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评-word文档.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52940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评-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评-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评-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评-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评-word文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测评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

2、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3、,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4、之远则忧其君解析:题干中的材料意在强调人的自身道德修养,在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中,A项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故选A项。答案:A2.战国时代,儒家学者“积极地投身于社会生活中但是,这绝不是说,儒家学说赢得了所有人的赞同:对他们同时代的一些人来说,儒家学者的积极实践活动只是在浪费精力”。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们()A.坚决反对一些人对儒家的贬低B.为提高儒家学者的地位积极努力C.对儒家学者们的实践并不支持D.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治国的基本理念解析: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追求的是富国强兵。法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们的需要,得到了大力弘扬,而儒家学说并没有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赏识。答案:C3.孔子经常带着一些学生,周游

5、列国,受到各诸侯国当权者的款待,但他没有在政治实践上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A.春秋时期的政治处于分裂状态B.各诸侯国当权人物思想的保守与落后C.孔子思想不符合各诸侯国的政治需要D.孔子没有对其思想进行广泛宣传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都没有实践孔子的政治思想。当时各诸侯国国君为了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都力图变法图强。而孔子在政治上主张恢复周礼,实现“仁”,这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下各诸侯国国君的政治需要是不符的。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C4.导学号1023401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

6、笼里,复得返自然”。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明显反映了把心性返归自然的心态,是一种避世的主张,符合道家的基本内涵。答案:B5.在“百家争鸣”的时代,有学派主张“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该主张()A.反映了贵族阶层的强烈要求B.体现了小生产者的愿望C.导致了世卿世禄局面的瓦解D.是社会进步的重大障碍解析:任用有高尚德行的人,给他们安排职位,尊重崇尚有贤能的人,即使他们是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人,如果他们有才能,就选举提拔他们。这是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家学派的重要观点。故选B项。答案:B6.战国时

7、期,思想家韩非子在研究政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主张。“法”是君主制定的成文法,“术”是君主驾驭臣民的权术。据此推断,“势”的本质含义应为()A.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B.贵族政治不断崩溃的政治形势C.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D.结束思想界“百家争鸣”的局势解析:就题目提供的材料来看,法、术都是对君主的要求,在题目给定的选项中,符合这一特征的是C项。故选C项。答案:C7.下表为汉代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据此可知汉代统治者()皇帝举措汉高祖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汉文帝下诏嘉奖孝悌、力田、三老、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汉武帝下诏“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

8、为天下先”A.始终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B.通过教化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C.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D.以实际行动否定了法家思想解析:汉高祖推举“有修行”的人为乡三老,汉文帝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人进行“嘉奖”,汉武帝通过“劝学”以“举遗兴礼”,这实质上都是通过倡导、劝勉的手段,统一人们的思想,促成忠于封建王朝、恪守封建纲纪伦常的社会风气。故选B项。答案:B8.“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老子B.董仲舒C.李贽D.梁启超解析:“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

9、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体现了董仲舒“君权神授”的思想。故选B项。答案:B9.佛教主张出家,本悖于“孝”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的正统地位B.佛教传入中国后出现本土化趋势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解析:“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反映了佛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这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后出现了本土化趋势,故选B项。答案:B10.导学号10234014唐初统治者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并借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这反映出()A.三教合一趋势开始出现B.政治需求

10、影响文化政策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解析:唐初统治者重新整理儒家经典,垄断解释权,其根本目的在于用儒家思想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题干材料反映了统治者的政治需求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B11.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理学的“论”()A.以完成儒学哲理化为基本出发点B.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以丰富儒家思想内涵为核心目的D.以压抑人欲为最终归宿解析:宋明理学家研究理学的最终目的是论证封建伦理道德的合理性,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因此,

11、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B12.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谩从古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解析:王阳明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要去掉人欲,恢复良知本性,题干中的诗就反映了这一思想,故选A项。答案:A13.在与陆九渊进行了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诗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A.南辕北辙B.大同小异C.水火不容D.大异小同解析:

12、“地势无南北”“应知合处同”,反映了朱熹从大处着眼,认为双方的根本立场是一致的,故选B项。答案:B14.明清之际,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受到“经世致用”思潮的冲击。其原因不包括()A.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推动B.先秦儒家实学传统的影响C.明朝灭亡与清朝建立的冲击D.君主强化专制统治的需要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传统儒学本身就是一种“入世”哲学,儒家思想从其产生之时,就具有强烈的经世的传统,这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已发展到顶峰,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经世致用思想家们对君主专制制度强烈不满和批判,要求限制君权,因此,经世致用思想强烈冲击了君主专

13、制统治,给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启迪。民主思想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它是民主而不是君主强化专制统治的需要,故选D项。答案:D15.王夫之认为“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不同”。这一主张()A.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教条B.反对“天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C.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王夫之把人欲与天理相结合,并没有相对立,故D项正确;A项“唯一”说法错误,B、C两项无法从题干材料中体现。答案:D16.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

14、,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存在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从明朝灭亡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进一步提出限制君权的思想。答案:A17.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A.适应皇权的需要B.倡导重德修身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D.维护纲常名教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朱熹强调德、强调知书达礼,这反映出他倡导重德修身。答案:B18.“他说,良知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

15、,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上述材料中的“他”是()A.王阳明B.李贽C.黄宗羲D.顾炎武解析:材料中主张的核心是“致良知”,这是王阳明的观点。答案:A19.导学号10234015某版本高中历史课本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第1课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2第2课宋明理学7第3课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12第4课礼制规范17第5课儒家文化的传播22A.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B.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C.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D.宗法对古代观念的影响解析:从先秦儒家、两汉经学到宋明理学的变化,展现出儒家文化的演变;“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又反映出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的关系,故A项正确

16、;该目录未涉及中国古代的科技,故B项错误;“中华文明”过于宽泛,故C项错误;宗法对古代观念的影响没有体现出儒家文化的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A20.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从题干信息李贽着“怪异服装”“收女弟子”等判断,其行为与传统思想格格不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他抨击当时的道学家,挑战孔子的地位,故C项正确。李贽的“儒帽裹僧头”仅仅表明其行为上的离经

17、叛道,并不能说明其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不符合题意;明代受程朱理学影响,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男尊女卑现象严重,而李贽招收女弟子,说明其主张男女平等,故B项错误;李贽生活在明末,看到某些社会不正的现象,并与之抗争,这不是“超然物外”,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2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具有“仁、礼、孝”等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材料二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

18、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材料三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都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勒格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据此说明儒家和法家对于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有何明显的不同。(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时期政治对思想提出的根本

19、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发展怎样适应了这一要求。(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必须遵循什么原则。根据材料,分析封建统治者将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的根本原因。(6分)(4)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宋明理学,儒学不断发展,长期占据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地位的现象给我们以怎样的历史启示?(2分)参考答案:(1)特征: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礼崩乐坏)。不同:儒家希望通过道德重建来恢复秩序;法家希望通过改革,建立君主集权的中央国家。(2)根本要求: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适应:董仲舒吸收了法家和其他各家的学说,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提出了

20、“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学说,这适应了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3)原则:“存天理,灭人欲”。根本原因:朱熹主张约束人的正当欲求,要求人性符合理的要求,这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4)任何一种思想只有不断根据时代需要,充实内涵,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焚书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

21、昨日是而今日非矣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藏书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藏书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然也。续焚书(1)根据材料,归纳李贽的主要观点及其时代价值。(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2分)参考答案:(1)主张观点:朴素的男女平等观念;“与世推移”的时代发展观;承认人的私欲;斥责道貌岸然的假道学。时代价值: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具有早期思想启蒙的价值。(2)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思想上,程朱理学严重禁锢人们的思想,王阳明心学促使知识分子自我意识觉醒。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