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料]高级经济师复习教材全套-最新大纲版.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86153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7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资料]高级经济师复习教材全套-最新大纲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法律资料]高级经济师复习教材全套-最新大纲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法律资料]高级经济师复习教材全套-最新大纲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律资料]高级经济师复习教材全套-最新大纲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资料]高级经济师复习教材全套-最新大纲版.doc(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级经济师复习教材之经济学目 录一、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二) 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一) 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二) 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一) 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 公司制度(三) 公司治理结构 四、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公平效率原理(一)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与收入分配的调节(二) 收入分配方式与居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四) 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五、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一) 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二)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换(

2、三)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四) 经济波动(五)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六、市场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一) 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二) 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三) 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四) 宏观调控的目的和政策目标选择七、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一)金融市场及其运行(二)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三)金融监管八、对外经济关系(一) 国际经济组织(二) 对外贸易关系(三) 对外经济合作关系(四) 对外金融关系九、合同法制度 (一) 合同法制度概述(二) 合同的订立和成立(三) 合同的效力(四) 合同的履行(五) 合同的担保(六) 合同的变更与转让(七)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八) 违约责任(九) 合同的管理和合

3、同争议的解决十、公司法律制度(一) 公司法概述(二)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三)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四)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与转让(五) 公司债务(六) 公司财务会计(七) 公司合并、分立(八) 公司破产、解散和清算(九) 法律责任十一、证券法律制度(一) 证券和证券法概述(二) 证券市场的主体(三) 证券发行制度(四) 证券上市(五) 证券交易(六) 上市公司收购(七) 证券监管制度十二、物权法律制度(一) 物权与物权法(二) 所有权(三) 用益物权(四) 担保物权(五) 占有一、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

4、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1)发展过程1979年,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讲话中初步表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大会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

5、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党的十五大对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又做了进一步阐释。 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表明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亦即正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具体指从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开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概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

6、)发展过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非公有制经济是必要补充;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来源北京安通学校。(3)理解要点: 以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以国有经济为主体。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为主体,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体现在产业属性、技术构成、科技含量、资本的增殖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

7、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发展;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和监管。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因此与之相适应的所有

8、制形式也就必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对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就业、活跃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二)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1、资源配置现代经济学是指由马歇尔创立新古典经济学以来的经济理论。现代经济学认为: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和消费间的关系是全部经济研究的出发点。生产的本质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只有投入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原材料、机器设备等,才能生产出产品。消费的实质是对产品的需要。需要的两个特点:一是需要的无限性;二是需要的层次性。资源(生产要素或要素):为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资源通常包括:人力资源,即劳动;土地、矿藏、森

9、林、水域等自然资源;由这种初级资源生产的为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资本资源。资源的两个特点: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二是资源的多用性来源北京安通学校。经济学的基本矛盾:资源是稀缺的,需要又是无限的。这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由基本矛盾产生经济问题:如何最优地或有效的配置资源。资源配置: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至少包括两个内容:稀缺资源应用于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稀缺资源应尽可能多地由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使用。现实经济中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的两种表现:部分产品滞销和部分产品脱销并存;低效率生产者得到较多的稀缺资源。2、资源配置的两种

10、基本方式资源配置概念属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资源稀缺性决定了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为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来源北京安通学校。不同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与利用方式:(1)自给自足经济基本上没有资源配置,因为每个个体占有资源,自己生产自己消费,不需要进行资源配置。(2)计划经济,所谓计划经济,是指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的一种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和各种资源都为国家所有或主要为国家所有,企业只是政府的附属物。资源配置是通过中央政府的统一计划进行的。首先,中央政府要搜集和掌握有关资源的拥有量、社会对各种产品的需求量,然后根据政府的特定目标来编制统一的

11、国民经济计划,然后把这个计划按照行政层次逐层分解下达,最后到企业或其他生产单位。就是说,由中央政府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等问题,企业或生产单位完全是计划地执行者,对资源配置没有什么影响。(3)市场经济,所谓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的一种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实现的。在市场经济中,每个消费者、生产者或经营者都是相互独立的,政府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一般不进行直接干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都完全由企业按照自己的经营目标,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和市场供求状况来决定的。在这里,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就如同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生产者、

12、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经济活动,从而支配着资源在社会范围内的配置。(4)混合经济,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混合体,根据不同情况发挥不同的作用。3、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含义,二者的区分在于以哪种资源配置方式为基础性方式。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配置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市场经济的-般规定性和构成要素:一般规定性,主要表现在4方面:一切经济活动都被直接或间接按地纳入市场关系之中;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下进行的。市场经济的存在和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4个条件,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成要素:规范的市场

13、主体;完善的市场体系;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分析(1)计划配置方式的缺陷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资源由国家各级行政部门按照指令性计划分配,也就是由政府直接来配置资源,统一调拨,统一分配是这种体制的特点。在这种计划方式下,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国家说了算,结果产销不对路,供求失衡现象相当明显,社会产品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我国解放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粮食、布料、豆制品、肉类制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个人消费晶完全凭票证定量计划供应。买粮要有粮票,买布要有布票,有钱没票是无法买到这些紧

14、缺商品的。这就是当时经济生活的特征来源北京安通学校。(2)市场配置方式的运行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也相应地从计划方式转变为市场方式。市场方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稀缺资源从产品过剩部门流向产品缺短部门,由劣势企业流向优势企业,避免了资源和劳动的浪费,那么市场配置方式是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呢?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自主经营、自负赢亏,因此每个生产经营者都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能以获得最大的利润。(3)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与计划两种手段有机结合。为了克服市场自身的弱点和片面性,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15、下,我们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但并不排斥计划,国家的计划方式还是必需的。(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既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 又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特征。(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 表现在:一是经济活动市场化, 二是企业经营自主化, 三是政府调节间接化, 四是经济运行法制化。(3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 是指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第一, 在所有制结构上,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共同发展。第二, 在分配制度上,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第三, 在宏观调控上, 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17、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五十条决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一框架包括五个部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运行的基础。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

18、源的优化配置。决定提出的重点是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必须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二、社会主义经济中

19、的所有制关系和产权制度(一)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经济范畴,其实质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它包括经济主体对生产资料的归属或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各个方面的经济关系。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包含的归属、占有、支配和使用等诸方面的经济关系中,归属关系或所有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的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它规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因此,不同的生产方式总是有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形式与之相联系。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有制联系在一起的,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20、则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2)财产所有权经济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产生以后,必然在法律关系上表现出来。财产所有权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这种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基本表现。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所有关系体系一样,财产所有权也不单纯是一个财产归谁所有的问题,而是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即是说,财产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财产所有权所包含的四项权能既可以集中于同一经济主体,也可以有不同形式的分离。正是由于所有权各项权能的统一与分解,才有可能使同一性质的所有制形式或经济形式出现不同的存在形态。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从财产

21、所有者的组成关系划分,所有制可以分为私有制、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三种最基本的财产所有权形式。(1)私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私人所有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它包括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和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个体所有制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主要依靠个体劳动进行生产和经营,生产的产品和收入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个体所有制是在几个社会中都存在,但在任何社会条件下都不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私有制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从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一种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在我国,私营经济属于这种所有制形式。由于在这种经济形式中存在着雇佣

22、劳动关系,因此,它是一种带有资本主义剥削性质的所有制形式。(2)公有制是劳动者在不同范围内组成共同体,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我国现阶段,全民所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与此相联系,全民所有制经济也就表现为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我国,集体所有制存在多种形式。典型的集体所有制具有这样一些特征:(1)财产所有权所包含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基本上

23、都集中在集体单位内部;(2)集体经济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劳动者收入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3)集体经济单位的领导人由本单位的劳动者经过民主选举产生。典型的集体所有制主要存在于城市和乡镇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中。集体所有制的另一种存在形式是广泛存在于我国农村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混合所有制是一种由多种所有制形式重新组合所引起的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形式。这种组合发生在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经济主体之间,如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间、各种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之间等等。混合所有制打破了单。

24、私有制、公有制、混合所有制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三种基本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3、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必然趋势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也就是说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股份制等企业中的国家和集体所有部分,当然属于公有经济的性质;由劳动者出资、出劳力为主所组成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属于集体经济;而由国家和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随着国有、集体经济改革的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有制的实

25、现形式一定会更加多样化。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必然趋势。因为: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我国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公有制企业的社会化程度不同,企业规模大小不同,内部的分工协作关系复杂程度不同,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不同,从而这些公有制企业实现形式也应该有所差别。第二,我国现阶段还不能实现全体劳动者对全社会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劳动者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企业与公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即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对公有的生产资料的直接占有,超越一定范围的共同占有只能通过一定委托代理关系实现。因此,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会由于其直接占有范围的不同而不同,也会由

26、于委托代理关系的不同而不同。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所有制经济会在相互竞争和共同发展中相互融合,这也会导致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一切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都应该利用,并且还要如十五大指出的那样,“努力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主体方面有重要作用。第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外资经

27、济的进入,可以为探索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提供借鉴,也可以为发展公有制经济多种实现形式提供空间和机会。第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及引进外资,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二)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1.产权和产权的类型产权是现代社会出现的一个新的经济学范畴。目前,人们对产权的内涵尚无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和理解。产权通常是指建立在某种所有制基础上的财产所有权以及财产的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行为权利。它既包含了财产所有权的基本内容,又涉及到了平等的所有权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因此,与所有权相比,产权具有更广的外延。从产权的内容上看,产权不是指一种权利而是

28、一组权利。它包括经济行为主体对资源或财产的使用权、转让权以及收入的享用权。产权所包含的上述权利可以界定给不同的经济行为主体。如果将其界定给一个共同体,在共同体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权分享这些权利,并且排除了共同体以外的成员对共同体内的任何成员行使这些权利的干扰,产权即表现为公共产权;如果把产权所包含的各种权利界定给国家,然后再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使用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产权则表现为国有产权;如果产权归属的主体是私人,并且对所有产权权利的行使完全由私人决策,产权即表现为私人产权。2.产权制度及其功能产权制度是指由一定的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相结合而形成的,并且能够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保护、调节和

29、组合的制度安排。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一个有效的产权制度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排他性的产权关系和明确的产权规则。包括:市场交易主体对交易对象应当拥有明晰的、惟一的产权,并且产权在数量上应当是可以度量的,即能够在市场价格上反映出来;产权规则应允许产权所有者在不违反法律和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条件下,不受限制地行使其所拥有的产权,并由产权所有者自行承担其行使产权的后果;为使资源能够实现最优配置,产权应具有可交换性,这是市场平等交易和资源自由流动的必要条件。(2)清晰的企业产权结构。包括:明确界定出资人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经营者对个人

30、利益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并使出资人能够有效地约束代理人或经营者的行为;确立法人财产权,使企业法人能够对法人财产拥有完整的支配权、转让权和收益权,并能够对企业债务承担清偿责任。(3)有效的产权保护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确认产权的归属和保护产权不受侵害的最高和最完备的制度是以国家机器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因此,只有具备完善的、与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对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才能使产权制度得以最终确立。在市场经济中,产权制度的作用集中表现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降低交易费用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权制度之所以具有上述作用,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确立排他性的产权关

31、系,界定交易界区;确定产权主体的行为边界,规范交易行为;界定财产的最终归属,保护产权主体不受侵害;明确产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使行为人具有稳定的预期,并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产权制度的核心是明晰产权。只有在产权明晰的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功能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并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建立都是有成苯的。建立产权制度的成本包括产权界定成本和产权实施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最优的产权制度应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非政府规定的产物。因此,法律制度应能保证人们拥有自由地选择合约的权利。只有这样,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机制才有可能在有效的产权制度下自发地形成。3.产权的界定与保护

32、(产权要清晰)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产权都可能是清晰的,也可能是模糊的。根据现代产权理论,产权模糊一般是指这样两种情况:一是产权的归属不清晰,即对财产的所有者没有明确的界定,这意味着无人对财产拥有排他性的所有权;二是在产权归属清晰的情况下,对产权所有者运用财产时的行为边界的界定不清晰,即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如何受益、如何受损和如何补偿的规则不清晰。在产权不清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必定是扭曲的或者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出现市场失灵。为了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必须明确地界定产权,使经济行为主体的产权清晰,责、权、利明确。在市场经济中,产权的界定通常有两种方式,即法律界定和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私下交易。究竟运

33、用何种方式来界定产权,一般应取决于被界定的产权的性质和不同界定方式的成本。例如,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产权关系的界定,就只能采取法律界定的方式。而两个企业之间由于一方的行为致使另一方受损的权利界定,通常总是采用成本较低的界定方式。产权不仅包括财产所有权,也包括财产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行为权利。因此,在经济活动中,一些产权主体的利益被其他人有意无意地侵犯和损害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就必须保护产权主体的正当权益。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对产权实施有效保护的只能是国家,对产权实施有效保护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在国家机器基础之上的法律制度。三、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

34、制度1、原因渐进式改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中,我们党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而且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中国的渐进式改革的实质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通过稳步改革的方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渐进式稳步过渡的改革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点:一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即在经济改革中把政府自上而下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与基层单位自下而上的探索和实验相结合,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双轨过渡,即不实行一步到位的市场化改革,而广泛采用行政协调与市场协调并存的双规制;并通过逐步扩大市场调节的比重来稳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三是

35、从局部到整体,强调在统一领导的前提下采取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分部门、分企业、分地区各个突破,由点到面,最后实现经济体制的整体转变。四是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制的主导地位的同时,积极发展非国有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深化国有经济的改革。五是改革、发展与稳定相协调,把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把改革发展和稳定结合起来,实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良性循环。六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在经济市场化的同时坚持政治上的稳定和相对集中,同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推进政府体制的改革。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36、。江泽民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2、企业与产权企业是在一定的财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的行为倾向与企业产权结构之间有着某种对应关系,企业在市场上所进行的物品或服务的交换实质上也是产权的交易。因此了解企业制度,必须从产权这一概念入手。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产权的基本内涵包含了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是涵盖一组权利的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产权的总和相当于所有权的概念。但是,产权和所有权并不是对等的关系。在所有权的内在权能发生分离

37、的情况下,所有权就只是产权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产权代表着与产权客体处置有关的一组财产权利。在这组财产权利中,所有权处于核心地位,其他一切财产权利都是从所有权中派生出来的。()保障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产权具有排他性,产权所有者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他人不得侵犯。产权的这种功能是维护社会的所有制与生产关系,稳定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法权支柱和基础。()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产权具有可让渡性和可分性。任何一项交易活动实质上就是不同产权之间的交易,明确界定的产权可以提供一种对经济行为的规范或约束。()为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提供制度基础。产权强调的是规则或行为规范,它规定了财产的存在及其使用过程中不同权利

38、主体的行为权利界限和约束关系。产权关系的复杂化和明晰化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顺利运行的法权基础。()有助于解决外部性题。外部性是指经济当事人之间一方对另一方或其他诸方利益造成的损失或提供的便利不能用价格来准确衡量,也难以通过市场价格进行补偿或支付。对一些外部性问题,通过明晰产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谈判,当事人有可能找到各自利益损失最小化的合约安排。(二)公司制度1、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是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的总和。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三者分别构成企业制度的不同层次。企业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范畴,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

39、创新和演进的。从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制度有以下三种:()业主制。这一企业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小规模的企业组织,即通常所说的独资企业。在业主制企业中,出资人既是财产的唯一所有者,又是经营者。企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经营,并独自获得全部经营收益。这种企业形式一般规模小,经营灵活。正是这些优点,使得业主制这一古老的企业制度一直延续至今。但业主制也有其缺陷,如资本来源有限,企业发展受限制;企业主要对企业的全部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经营风险大;企业的存在与解散完全取决于企业主,企业存续期限短等。因此业主制难以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要求。()合伙制。这是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

40、共同投资,并分享剩余、共同监督和管理的企业制度。合伙企业的资本由合伙人共同筹集,扩大了资金来源;合伙人共同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合伙人共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决策能力。但是合伙人在经营决策上也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合伙人之间可能出现偷懒的道德风险。所以合伙制企业一般都局限于较小的合伙范围,以小规模企业居多。()公司制。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的特点是公司的资本来源广泛,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出资人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投资风险相对降低;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保证了企业决策的独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2、

41、现代企业制度(1)现代企业制度及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在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决策结构、责权利结构等方面有着一整套规则的企业制度,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和最具发展前途的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来源北京安通学校。十四届三中全会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重申了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十六字”的总体要求。“产权清晰”-主要有两层含义:()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国

42、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摸清家底”。首先要搞清实物形态国有资产的边界,如机器设备、厂房等;其次要搞清国有资产的价值和权利边界,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价值量,国有资产的权利形态(股权或债权,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的分布等),总资产减去债务后净资产数量等来源北京安通学校。“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权利和责任也是不同的。权利指所有者按其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企业破产时则对企业债务承担相应的有限责任。责任指与上述权利相对应的是责任。严格意义上

43、说,责任也包含了通常所说的承担风险的内容。“政企分开”-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政企分开要求政府将原来与政府职能合一的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后还给企业,改革以来进行的“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等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企分开还要求企业将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分离后交还给政府和社会,如住房、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来源北京安通学校。“管理科学”-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从较宽的意义上说,它包括了企业组织合理化的含义;从较窄的意义上说,“管理科学”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研究开发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管理致力于调动

44、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核心是激励、约束机制。要使“管理科学”,当然要学习、创造,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包括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式来源北京安通学校。(2)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第一、企业资产具有明确的实物边界和价值边界,具有确定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出资者责任。第二、企业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第三、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住房分配、养老、医疗及其他福利事业由市

45、场、社会或政府机构承担。第四、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第五、企业有着刚性的预算约束和合理的财务结构,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谋求企业的扩展,经营不善难以为继时,可通过破产、被兼并等方式寻求资产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再配置。(三)公司治理结构1、概念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财产所有者)、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简单的说,就是如何在公司内部划分权力。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

46、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2、特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采用“三权分立”制度,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通过权力的制衡,使三大机关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保证公司顺利运行公司通过切实履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权、职责,形成了各司其职、协调运转和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建立、完善公司制度,约束和规范了员工的行为。(1)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执行机构(经理层)作为法人治理结构确立了所有者、公司法人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关系,并在不断发展中建立完善了300多项管理制度,做到了每项经营活动、每个工作环节员工的行为规范有规可循,每个岗位的职责、义务、奖惩都有明确的规定,制度的执行情况严格与奖惩、升迁等挂钩。(2)经营中的重大问题由董事会充分讨论民主决策;经理层由股东组成,确保了投资者的利益;监事会列席董事会,从不同角度审查、监督董事会的各项决策活动和对经理层的经营活动,形成了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并通过管理创新,使各项制度得到了不断完善和提高。(3)通过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重视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包括对经理层与员工的激励以及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避免了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四、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公平效率原理(一)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与收入分配的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