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社会心理学-第3讲-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ppt

上传人:peixunshi 文档编号:2050595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社会心理学-第3讲-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北大-社会心理学-第3讲-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北大-社会心理学-第3讲-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北大-社会心理学-第3讲-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北大-社会心理学-第3讲-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大-社会心理学-第3讲-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社会心理学-第3讲-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大-社会心理学-第3讲-社会认知与归因问题本讲内容提要本讲内容提要 1.个人知觉个人知觉 2.自我知觉自我知觉 3.社会认知社会认知 4.归因理论归因理论1.1.个人知觉个人知觉(1 1)如何对他人形成印象?)如何对他人形成印象?印象形成(印象形成(Impression formation)就是指把一就是指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先是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先是根据有限的信息对其形成第一印象,然后再收集相根据有限的信息对其形成第一印象,然后再收集相关的信息,并经过整合形

2、成整体印象。当然,我们关的信息,并经过整合形成整体印象。当然,我们的认知过程不可能完全准确,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的认知过程不可能完全准确,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偏差。A A 第一印象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First Impression)在与陌生人交往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在与陌生人交往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被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中最重要、最有力象被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中最重要、最有力的是评价,即在多大程度上喜欢或讨厌对方。的是评价,即在多大程度上喜欢或讨厌对方。OsgoodOsgood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第一印象中我们评价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第一印象中我们评

3、价他人的三个维度是:他人的三个维度是:评评 价价(Evaluation)Evaluation):从好与坏方面加以评定。从好与坏方面加以评定。力力 量量(Potency)Potency):从力量的强弱方面加以评定。从力量的强弱方面加以评定。活动性活动性(Activity)Activity):从主动与被动方面加以评定。从主动与被动方面加以评定。平均模型(平均模型(The Averaging ModelThe Averaging Model)累加模型(累加模型(The Additive ModelThe Additive Model)加权平均模型(加权平均模型(The Weighted Averag

4、e ModelThe Weighted Average Model)B 整体印象形成的模型整体印象形成的模型 第一次约会时苏珊对约翰的印象第一次约会时苏珊对约翰的印象 约翰的个别特质 苏珊的评定 清 洁 +10 聪 明 +10 体 贴 +4 矮 小 -5 衣着随便 -9 整体印象 +10/5=2.00C C 印象形成中的偏差印象形成中的偏差 晕轮效应(晕轮效应(halo-effecthalo-effect)慈悲效应(慈悲效应(Leniency EffectLeniency Effect)负性效应(负性效应(The Negativity EffectThe Negativity Effect)特

5、质描述 吸引人者 中等者 不吸引人者 人格的社会融洽性 65.39 62.42 56.31 职业地位 2.25 2.02 1.70 称职的丈夫(妻子)1.70 0.71 0.39 称职的父母 3.54 4.55 3.91 社会幸福及职业幸福 6.37 6.34 5.28 总幸福 11.60 11.60 8.83 结婚的可能性 2.17 1.82 1.52 注:数字越大,表明评价越高。晕轮效应的证据(晕轮效应的证据(Dion Dion、Berscheid Berscheid、Walster 1972Walster 1972)表表2-3:晕轮效应对司法审判的影响:晕轮效应对司法审判的影响 平均判刑

6、(年)罪名 吸引人的 不吸引人的 控制组 欺诈 5.45 4.35 4.35 偷窃 2.80 5.20 5.10 利用自己的美色去诈骗别人的罪犯,会被判重刑外表漂亮的人偷东西会被宽恕(2 2)个人知觉的线索)个人知觉的线索 情绪:情绪:我们常常根据他人的情绪来推断其内部的心理状态,所以情绪是我们了解他人的最主要的线索。微笑的功能?微笑的功能?非语言线索:非语言线索:非语言沟通包括非语言的视觉线索和超语言学线索,前者指人的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及外观行为。超语言线索:超语言线索:指谈话内容之外的所有的信号,如频率、振幅、速度、音质等。微笑的含义有两种:第一种含义认为微笑是快乐或高兴等基本情绪,

7、按照这种观点,任何令人快乐的事都能使人微笑;另一种观点认为微笑是一种沟通性的动作,而与基本情绪无关。Kraut和Johnston(1979)做了一项实验,通过观察日常的人际接触,以验证微笑的这两种含义。在研究中他们发现打保龄球的人在做社社会接触会接触,比如看他的朋友时便微笑;而逃避社会接触逃避社会接触,比如看地面时便不微笑。Kraut和Johnston据此推论说微笑并不全代表快乐。研究者还发现,打保龄球的人在全倒(spare或strike)后有30%是时间在微笑,其他时候有23%的时间在微笑。微笑既是一种沟通手段,也是快乐的表达,是社会互动的一部分,是一种沟通技巧,而不仅仅是愉快情绪的一种实际

8、信号。非语言线索非语言线索n距离(Distance)n姿势(Gestures)n目光(Eye contact)Back to 102.2.自我知觉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形象、态度以及价值观等的知觉。社会心理学中的许多概念与人的自我知觉有关,这些概念包括:A 自我觉知自我觉知指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的对象时的心理指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的对象时的心理状态。状态。BussBuss把这种状态分为内在自我觉把这种状态分为内在自我觉知(知(Private self-awarenessPrivate self-awareness)和公众和公众自我觉知(自我觉知(Publ

9、ic self-awarenessPublic self-awareness),),前者是指个体对自己内部特征和感受比前者是指个体对自己内部特征和感受比较重视,而后者则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较重视,而后者则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在方面比较在意。在方面比较在意。B 自我图式自我图式 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的信息的一套自我信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的信息的一套自我信念。念。HigginsHiggins提出的自我差异理论提出的自我差异理论(Self-discrepancy Self-discrepancy theory)theory)指出,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包含三个部分:指出,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

10、念包含三个部分:理想自我理想自我(ideal self):ideal self):自己希望自己的样子自己希望自己的样子 应该自我应该自我(ought self):ought self):自己认为自己应该的样子自己认为自己应该的样子 实际自我实际自我(actual self):actual self):目前实际的样子目前实际的样子 在Higgins看来,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具有自我指引(selfguides)的作用。其中理想自我指引着个体对目标的追求,而应该自我使得我们回避一些目标。比如对财富的追求,即可能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自我,也可能是我们所回避的。他认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存在的差距,会促

11、使人们缩小二者之间的距离,如果没有缩小这种差距的话,个体会产生沮丧的情绪(Disappointment/dissatisfaction/sadness),而不能缩小现实自我和应该自我之间的距离的话,则会引发激怒的情绪(anxiety/threat/fear)。C 自尊自尊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在心理学家看来,拥有自尊价的重要维度。在心理学家看来,拥有自尊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一个人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BaumeisterBaumeister总结出了个体提高自尊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总结出了个体提高自尊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学

12、会用自我服务的方式去解释生活,用自括学会用自我服务的方式去解释生活,用自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使用防卫机制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使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学会向下比较以及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学会向下比较以及采用补偿作用,在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受怀采用补偿作用,在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受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D 自我提升自我提升自我提升(自我提升(Self-enhancement Self-enhancement)也叫做自我)也叫做自我美化,它是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美化,它是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

13、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通过自我提升,使他人对自己有一个高的评通过自我提升,使他人对自己有一个高的评价,从而有助于个体自尊的建立。价,从而有助于个体自尊的建立。E E 自我确认自我确认 自我确认(自我确认(Self-verificationSelf-verification)是指个体寻是指个体寻找和解释情境,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通找和解释情境,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通过自我确认,使别人对自己有一致性的认识,过自我确认,使别人对自己有一致性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自尊。也有助于提高自尊。F 自我表演自我表演自我表演(Self-presentation)也叫自我展示,它是指人们在别人对

14、自己形成印象时所做的显露。社会心理学家Jones(1982)总结出了6种自我表演的策略:自我抬高自我抬高(Self-promotion):通过行动或语言把自己的正性信息呈现给别人。显示显示(Exemplification):向他人显示自己的正直和有价值,引起他人内疚。谦虚谦虚(Modesty):故意低估自己的良好品质、成就和贡献。恳求恳求(Supplication):向他人表达自己的不足与依赖,引起他人同情。恫吓恫吓(Intimidation):用威胁的方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逢迎逢迎(Ingratiation):说他人喜欢的话,俗称拍马屁。G G 自我障碍策略自我障碍策略 自我障碍策略(自

15、我障碍策略(Self-handicappingSelf-handicapping)是指人们提前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的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使用准备的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使用这种策略,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人不把我们这种策略,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人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我们缺乏能力;而如果成功了,就更的失败归结于我们缺乏能力;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H 自我检控自我检控自我检控自我检控:(self-monitorself-monitor)是指人们在与他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自我表演的线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自我

16、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控制,也就是说根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控制,也就是说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中国人的自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中国人的自我检控能力较强,比较在乎他人的要求与期望,我检控能力较强,比较在乎他人的要求与期望,所以中国人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中国人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较强。I 自证预言自证预言自证预言(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也叫也叫自我实现的预言,它是指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自我实现的预言,它是指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

17、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心理学家行事,心理学家DarlyDarly和和Fazio Fazio(19801980)把这种把这种现象叫做自证预言。在教育领域有广泛影响的罗现象叫做自证预言。在教育领域有广泛影响的罗森塔尔效应(森塔尔效应(19681968)就是一种自证预言)就是一种自证预言。J 体像体像体像(体像(Body imageBody image)是用来描述与个体对自己躯是用来描述与个体对自己躯体知觉有关的现象的总称体知觉有关的现象的总称 。社会与人格心理学。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和态度与自我及社会现实紧密家认为,人的行为和态度与自我及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

18、,躯体经验是自我的一部分;而精神联系在一起,躯体经验是自我的一部分;而精神分析学者则把躯体经验看成是人格过程的反映,分析学者则把躯体经验看成是人格过程的反映,当一个并不胖的人认为自己胖得不得了的时候,当一个并不胖的人认为自己胖得不得了的时候,就认为这个人与外部世界的界限不清。就认为这个人与外部世界的界限不清。3.3.社会认知社会认知 分类与图式分类与图式 在认知他人的时候,人们并不是把某个人当成独立的个体,而总是立即并自动地将之归到某一类当中,这个过程就是分类,它是自发的、立即的。图式图式(Schema)是指一套有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它包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

19、一些特殊的事例。A 个人图式个人图式个人图式(个人图式(Person schemasPerson schemas):):指我们对某一特殊指我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认知结构,比如我们对毛泽东就有一个个人个体的认知结构,比如我们对毛泽东就有一个个人图式,这个图式的内容包括:有勇气、自信、百折图式,这个图式的内容包括:有勇气、自信、百折不挠等。不挠等。自我图式(自我图式(Self-schemaSelf-schema):):指人们对自己所指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它与自我概念有着紧密的联形成的认知结构,它与自我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你可能认为自己聪明,有同情心,以及乐系。你可能认为自己聪明,有同情心,以

20、及乐于助人,这些都是你自我图式的内容。于助人,这些都是你自我图式的内容。B B 自我图式自我图式C 团体图式团体图式指我们对某个特殊团体的认知结构,有时候也指我们对某个特殊团体的认知结构,有时候也叫团体刻板印象(叫团体刻板印象(StereotypeStereotype)。)。团体图式使团体图式使得我们将某些特质归于一个特殊团体的成员所得我们将某些特质归于一个特殊团体的成员所共有。比如我们常常根据刻板印象认为山东人共有。比如我们常常根据刻板印象认为山东人勤劳、诚实;认为美国人乐观、爱助人勤劳、诚实;认为美国人乐观、爱助人。角色图式(角色图式(Role schemaRole schema):):指

21、人们对特指人们对特殊角色者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殊角色者所具有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比如人们常常认为教授知识渊博、满头比如人们常常认为教授知识渊博、满头银发等。银发等。D 角色图式角色图式剧本(剧本(ScriptScript):):指人们对事件或事件的系指人们对事件或事件的系列顺序的图式,尤其是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列顺序的图式,尤其是指一段时间内一系列有标准过程的行为。比如我们到餐厅就餐的有标准过程的行为。比如我们到餐厅就餐的事件就符合一个剧本,什么时候点菜,什么事件就符合一个剧本,什么时候点菜,什么时候买单,就是一个剧本。时候买单,就是一个剧本。E 事件图式(剧本)事件图式(剧本)4.4.归

22、因问题归因问题 归因(归因(AttributionAttribution)是指人们推论他人的是指人们推论他人的行为或态度之原因的过程。由于人们轻易不行为或态度之原因的过程。由于人们轻易不愿付出自己的认知资源,所以并不是对所有愿付出自己的认知资源,所以并不是对所有发生的事情归因,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人们才发生的事情归因,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人们才会归因:一是发生出乎意料的事情;二是有会归因:一是发生出乎意料的事情;二是有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发生。4.4.归因问题归因问题(1 1)归因理论:)归因理论: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归因理论,对归因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归因理论,对归因过程中人们

23、使用的原则和方法加以论述。这过程中人们使用的原则和方法加以论述。这些理论包括以下几种:些理论包括以下几种:A 海德的归因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19581958年,年,Fritz HeiderFritz Heider在他的著作人际关系心理学中,在他的著作人际关系心理学中,从通俗心理学(从通俗心理学(Naive psychologyNaive psychology)的角度提出了归因理的角度提出了归因理论,该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事件的论,该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事件的原因。原因。HeiderHeider认为人有两种强烈的动机:一是形成对周围认为人有两种强烈的动机:一是形

24、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而要满足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而要满足这两个需求,人们必须有能力预测他人将如何行动。因此这两个需求,人们必须有能力预测他人将如何行动。因此HeiderHeider指出,每个人(不只是心理学家)都试图解释别人指出,每个人(不只是心理学家)都试图解释别人的行为,并都具有针对他人行为的理论。的行为,并都具有针对他人行为的理论。HeiderHeider认为事件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内因(情绪、态度、人格、能力)内因(情绪、态度、人格、能力)和外因(外界压力、天气、情境),和外因(外界压力、天气、情境),He

25、iderHeider还指出,在归还指出,在归因的时候,人们经常使用共变原则和排除原则。因的时候,人们经常使用共变原则和排除原则。B B 维纳的归因理论维纳的归因理论19721972年,年,Bernard WeinerBernard Weiner在在HeiderHeider的归因理论和的归因理论和AtkinsonAtkinson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归因理论,该理论要成就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归因理论,该理论要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WeinerWeiner认为,内因与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在认为,内

26、因与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在归因时人们还从另外一个维度,即稳定与不稳定的角度看归因时人们还从另外一个维度,即稳定与不稳定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两个维度互相独立,就象平面坐标系中的待问题。这两个维度互相独立,就象平面坐标系中的X X轴与轴与Y Y轴一样。轴一样。WeinerWeiner的归因模型的归因模型 不稳定不稳定 稳定稳定 内部内部 努力 能力 外部外部 运气 任务难度 改进后的归因模型(改进后的归因模型(Weiner 1982)内部内部 外部外部 稳定稳定 不稳定不稳定 稳定稳定 不稳定不稳定可控制可控制 特定的努力 针对某事的暂时努力 老师的偏见 来自他人的偶然的帮助不可控不可控

27、特定的能力 心境与情绪 考试难度 一个人的运气 C C Lyn Abramson Lyn Abramson 的归因风格理论的归因风格理论Lyn AbramsonLyn Abramson提出了抑郁型和乐观型的归因风格,并把它与提出了抑郁型和乐观型的归因风格,并把它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抑郁型的归因风格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内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抑郁型的归因风格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整体的因素之上,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外部部的、稳定的和整体的因素之上,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外部的、不稳定和局部的因素之上,所以具有这些风格的人常常的、不稳定和局部的因素之上,所以具有这些风格的人常常从消极的方面去解释生活和

28、理解他人。相反,乐观型风格的从消极的方面去解释生活和理解他人。相反,乐观型风格的人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稳定、整体的因素,而把消极的人把积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稳定、整体的因素,而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外部的、不稳定、和局部的因素上去。事件归于外部的、不稳定、和局部的因素上去。D D Kelly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的三维归因理论 他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他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刺激物以及环境背景刺激物以及环境背景,如对张三打李四这件事的归因,张如对张三打李四这件事的归因,张三是行动者,李四是刺激物,打架时的环境是背景。三是行动者,李四是刺激物,打架时

29、的环境是背景。KellyKelly指出,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指出,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其他人也如此吗?一贯性信息其他人也如此吗?一贯性信息:这个人经常如此吗?独特这个人经常如此吗?独特性信息性信息:是否此人只对这项刺激以这种方式反应,而不对是否此人只对这项刺激以这种方式反应,而不对其它事物作同样的反应?其它事物作同样的反应?为什么学生在我的课上睡觉?为什么学生在我的课上睡觉?一致性信息一致性信息 一贯性信息一贯性信息 区别性信息区别性信息 归因维度归因维度情境1 (低)其他人没睡觉 (高)该学生以前也睡 (低)该学生在别人课上也睡 学生懒惰 情

30、境2 (高)学生们都睡觉 (高)该学生以前也睡 (高)该学生在别人课上没睡 教授没劲 情境3 (低)其他人没睡觉 (低)该学生以前没睡 (高)该学生在别人课上没睡 情境原因E E 对应推论理论对应推论理论JonesJones和和Davis 1965Davis 1965年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适用于对他人行年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适用于对他人行为的归因,该理论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下我们可以把事件归为的归因,该理论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下我们可以把事件归于他人的内在特质于他人的内在特质,即人格、态度、心情等。即人格、态度、心情等。JonesJones等认为,等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不一定与他的人格、态度等内在品质相

31、对应,一个人的行为不一定与他的人格、态度等内在品质相对应,那么什么时候我们能推论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内在品质相对那么什么时候我们能推论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内在品质相对应呢?应呢?JonesJones等人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行为的非期望性与等人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如一个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我们就能从其行为推非顺从性,如一个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我们就能从其行为推论出他是一个不道德的人。二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性,如果一论出他是一个不道德的人。二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性,如果一个人是自由选择的,而不是在外界强大的压力之下做出的,个人是自由选择的,而不是在外界强大的压力之下做出的,我们也会认为他

32、的行为代表了他的内心。我们也会认为他的行为代表了他的内心。F BemBem的自我知觉理论的自我知觉理论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人是靠内省及不断检讨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人是靠内省及不断检讨自己意识里各种不同的认知和情感因素而形成自自己意识里各种不同的认知和情感因素而形成自己的态度,但贝姆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人们所己的态度,但贝姆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人们所能知觉到的有关自己态度的内在线索很少,且模能知觉到的有关自己态度的内在线索很少,且模糊不清,因此人们实际上是通过观察在不同压力糊不清,因此人们实际上是通过观察在不同压力环境下的自己的行为而了解自己的态度,并非经环境下的自己的行为而了解自己的态度,

33、并非经过对内在感受的内省。过对内在感受的内省。(2 2)归因中的偏差)归因中的偏差 基本归因偏差基本归因偏差(The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The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人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Ross Ross 称之为基本归因称之为基本归因错误。这种偏差的原因可能包括:错误。这种偏差的原因可能包括:注意焦点:行为比背景更有吸引力注意焦点:行为比背景更有吸引力 遗忘差异:对原因的表征过程中

34、,情境线索易被遗忘遗忘差异:对原因的表征过程中,情境线索易被遗忘 文化因素:东西方的不同文化因素:东西方的不同 语言因素:英语中描述特质的词较多语言因素:英语中描述特质的词较多 自利偏差自利偏差(SelfSelfserving biasesserving biases):是一种是一种动机性的偏差,它指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动机性的偏差,它指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等;倾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等;倾向于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外部因素。这样做的向于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外部因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个体的自尊和自我概念。目的是为了保持个体的自尊和自我概念。行动者行动者观察者效应观察者效应(The actorobserver effect)把自己的行为归于外在因素,把他人的行为归于内在因素的倾向。产生的原因有两个:知觉焦点(Perceptual focus)信息差异(Informational differences)一致性错觉一致性错觉(The false consensus effect)Ross(1977):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行为比实际更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在某种情境中,别人的行为都会同自己的行为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