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四中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75524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城四中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钢城四中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钢城四中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钢城四中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城四中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考点二 儒学的兴起、发展和演变,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中国共产党:,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 ,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辛亥革命后-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新文化运动前期-全盘否定儒家思想,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把斗

2、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文化大革命时期:否定了儒家思想 改革开放后:批判地继承,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社会调查,1.孔子 2.中国龙 3.故宫长城 4.春节 5.书法 6.中国针灸 7.瓷器 8.中国菜 9.中国功夫 10.京剧,“谁最能够代表中国的文化形象”?,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淹没于世界之中。 那么,什么是中国的文化名片?你认为哪些文化符号能代表中国文化形象呢。 央视中国焦点2006公布的调查结果:,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

3、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 1 课,第 2 课,第 3、4 课,总体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演变,背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1、概念解析: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考点一 春秋战国

4、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2、形成原因 结合必修一、二所学知识,【考点解读】,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私学兴起,荀子关于人与自然的认识,孔子、老子、墨子的思想主张,孟子、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

5、鸣的景象,这种景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思想比较活跃,善于思考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社会大变革,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提供条件 C.周王室衰微,对思想控制不力 D.封建政府大力提倡,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天下大乱,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3、主要流派,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孔子,春秋,战国,战国,春秋,战国,战国,提倡“仁”和“礼” ;“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礼法并施”“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 “性恶论”,“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齐物论;乐天安命

6、、顺从自然,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君主集权;变法革新,【考点解读】,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及传统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传统文化角度)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主流思想角度),“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后世影响),4、历史意义,材料1,材料2,子曰:“仁者爱人。”论语雍也,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7、拱)之。,材料3,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颜渊,点拨1:各学派的主要思想,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1)孔子,“仁心”(核)、“礼 ”、 “为政以德”“中庸之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而优则仕,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儒家六经,以天为最高的人格神,对鬼神敬而远之,(代表奴隶主利益),“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谦恭

8、性格;,“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 但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同时“礼”影响了中国人思维和行为方式,规定了应当为、可以为、不得为行为方式,具有很强规范性,限制了中国人创新思维,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观念障碍。强调“不怨天,不尤人”,不正视矛盾,不具开拓精神,形成中国人内敛性格特点。,如何让看待“仁”和

9、“礼”,2004年是孔子诞辰2555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在他的故乡曲阜,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场面华丽,气势恢弘。而且孔子的思想飘扬过海,影响深远。但是,他的生前是否真的如此风光呢?史书载,他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碰壁,不被采纳。 思考: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周游列国,问题:1.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礼的主张,为何没 有人接受? 2.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 流,但当时各国的国君为何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提示: 1. 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 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

10、景下,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他的这一保守思想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 2. 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 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但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符合争霸战争的需要。,讲一讲,你能给大家讲一讲“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孔子针对“春秋无义战”提出了“仁”思想,他并没有将“仁”的思想形象化具体化,“仁”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孟子则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由“仁”到“仁政”是一种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飞跃,这种飞跃将能更好的巩

11、固“仁”的观念,并能更好地施行“仁政”。,(2)孟子,1)政治- “仁政”思想 “不以仁政,不能平天下”(政治思想核心),2)民本-提出“民贵君轻”,3)伦理-性善论,4)人格-重义轻利,地位:唐以后孟子被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称为亚圣,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时对孟子主张的评价。你怎么看?,具有进步的意义;但在当时形势下,仁政是不能实现国家统一的。,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点拨1:各学派的主要思想,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孟子,(3)荀子,1)哲学观:“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2)人性论:性恶论,3)政治主张: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成为有作为帝

12、王和政治家的座右铭) “礼”“法”并用;王霸兼用(“王”即“王道”,以德服人;“霸”即“霸道”,以力服人);但以礼为主,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地位影响:荀子思想杂取百家,很长时间成为儒家的异端。 荀子的哲学思想带有朴素唯物主义,对中国哲学有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总结改造后,体系更完整、更适应社会的需要。,点拨1:各学派的主要思想,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荀子,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荀子曰:“从天而颂之,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治之经,礼与刑。” 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

13、,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4)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点拨1:各学派的主要思想,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仁,仁政,仁义,王道,以德治民,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5)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互关系,A.三者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但维护不同阶级的利益;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孟子、荀子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三者在“仁”、“民本”和人性思想上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孔子是儒学的开创者,孟子、荀子使儒学进一步的完善和系统化,成为当时的显学。,C、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后经孟子、荀子、董仲舒的发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

14、想。,克己复礼, 较保守,礼乐向善, 主张社会进步,礼法并施, 张社会进步,奠定基础,体系完整,成为大宗,师生互动,(6)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特点: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著有道德经,充满着哲理和东方智慧。,老子,道德经,点拨1:各学派的主要思想,2、道家老子、庄子,(1)唯心: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在变幻无常的世界背后,有不变的“道”存在,“道”是天地万物的本

15、源。人要顺应“道”而生活。,(2)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可以互相转化。,(3)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治理天下,要化烦为简,不使用权谋,不过分威逼百姓。,点拨1: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考点点拨】,2、道家老子、庄子,1. “道“是万物的本源,2. 朴素辨证法思想(思想精华)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

16、治”、“小国寡民”,哲学思想: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政治主张:看不到事物转化的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消极悲观,庄子,(1)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即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这充分反映了没落贵族完全丧失了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 (2)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3)认为人与天“不相胜”,人应该顺从自然,不应该破坏自然生成的东西(4)逍遥的人生态度,认为要达到逍遥就要“无所恃”,代表没落贵族利益,“齐物”论,对待任何事物采用旁观,超然的态度,过虚无的生活,希望绝对的自由“无所恃”。比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放

17、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人应该顺从自然,不应该破坏自然生成的东西,人与天“不相胜”,,逍遥,解读: 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 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 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 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 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庄周 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有一天夜里,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 那蝴蝶翩翩飞舞遨游

18、各处,愉快舒适的样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原是庄周。醒来后,已分不出自己是蝴蝶还是庄周了,就摸摸自己挺挺躺着的身躯,分明是庄周呀!这使他很纳闷,心想:究竟是我庄周做梦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我庄周呢?其实蝴蝶就是庄周,庄周也就是蝴蝶呀。 这段材料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呢?,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威王派两位大夫先前往到那里表达心意,他们对庄子说:“楚威王愿意把国内的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你了!” 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大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两位大夫说:“

19、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说:“你们走吧!我宁愿像神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评价老庄思想,消极:主张无为,放弃主观努力,不利于社会发展; 积极: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建立和谐社会; 崇尚自然,宣传自然无为,对于今天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现实意义。 老庄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2010浙江)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解析】A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

20、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A,“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

21、”,守株待兔,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哪家学派怎样的哲学、政治 观点?,法家 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1)观点主张,集权观: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认识论:遵循客观规律行事;“参验法”,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2)作 用,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与儒家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3、法家 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点拨1: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考点点拨】,诸子百家中对当时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说明理由。,法家。理由:战国时期处于大变革时期,战

22、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法家政治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奖励耕战;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承认土地私有;文化上主张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等,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兼爱人人平等互助互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 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节用节约以扩大生产,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4、墨家 墨子,(1)思想主张,(2)特 点,站在平民立场,特别是手工业者,与孔子的“仁者、爱人,爱有差等”有何不同?根源?,点拨1: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考点点拨】,“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

23、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B,【解析】B 这是墨子的话。大体意思是“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属于墨子的“兼爱”思想。这道题注意不要联系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错选A项。注意儒家所宣扬的“仁爱”思想是有等级差别的爱,不可能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考点点拨】,点拨2:各学派的主要思想的对立与互补,1、各家学派的对立观点: 儒法政见对立:仁政对严刑;荀庄哲学对立:唯物对唯心; 法道:中央集权对小国寡民,有为对无为;道既反对法治、严刑,也反对仁政、德治,主张无为而治。

24、,2、三者有互补性,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 战国时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法家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点拨3:从诸子百家思想中,你认为哪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治理国家有借鉴意义?,“依法治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以德治国”、“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点点拨】,(1)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派别思想家的言论,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请按顺序列出。 (2)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

25、么? (3)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 (4)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试对儒家思想作一简要评析,并指出我们今天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和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材料三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材料四 “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考点运用,(1)儒家孔子,道家老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2)法家主张人们应按现实需求进行革新,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实行严明的法度,符合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潮流。,(3)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在一个王朝的初期,由于战争破坏,经

26、济凋敝,统治者以无为思想治理国家,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经济。,(4)原因:儒家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主张社会的和谐与统一,维护等级制度,因此成为多年来拥有正统地位的思想流派。 今天:我们对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既要继承其精华,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培养民族气节、注重社会责任感等;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如君臣等级观念、男女不平等等思想。,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1、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 、儒家提倡“孝” 、“仁义” 、“诚信”

27、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 “修已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5、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仁”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谦恭的性格;他倡导的“礼”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规定了应当为、可以为、不得为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规范性,限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造成

28、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观念障碍。他所强调的“不怨天,不尤人”,不正视矛盾,不具开拓精神,形成中国人内敛的性格特点。,“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但同时又形成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东西。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形成。,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

29、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考点2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考点2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1)春秋末期,孔子创立了儒学,提出“仁、礼、中庸”等主张,继道家之后,形成一个新的以儒生为主的学派;,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中说:以讲授经书、礼乐见长的教师,即被称为“儒”。孔子便是一位教师。,(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和发展了“仁”、“民本”和人性思想, 体系更加完整,使其成为显学,自成一家,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特点: 地位上看,A、诸子中的一派,人数众多,影响很大; B、但是得不到大多数诸侯的

30、支持; 思想内容上看,A、与道家相比,强调“有为”; B、与法家相比,强调周代的礼乐文明,凸显文化的保守性。 C、与墨家相比,强调等级差别。,【考点解读】,考点2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2、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考点解读】,(1)董仲舒是如何改造儒家思想的?来源、主张及认识、特点,来源:,以儒家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思想体系。,A.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特点:,主张及认识:,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B.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

31、儒家道德观念;,-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有积极作用;形成文化专制,钳制其他思想,-为儒学披上神学色彩,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借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但也起到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C.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三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有利于维护君权,巩固封建统治;三纲具有浓厚封建等级观念,五常除去其封建色彩,是中华美德重要的组成部分。,考点2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2、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考点解读】,(1)董仲舒是如何改造儒家思想的?来源、主张、目的、特点,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上,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扩大官员

32、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统治基础。 教育上,兴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目的、教学内容、意义),(2)西汉新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A 现实需要:汉武帝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大一统局面巩固,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逐渐形成。,B 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新儒学迎合了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C 汉武帝推崇。,(2010天津)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分析: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

33、是什么”。“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D,点拨1: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点拨2: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异同。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1)继承:继承先秦儒学宣扬的“仁、礼、仁政、民本”等思想,提出“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2)发展:融合黄老之学、法家、阴阳家的思想。 提

34、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三纲五常” 等思想,符合加强中央集权及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考点2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2、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考点点拨】,原因,对儒学态度,手段,作用,目的,实质,作用,秦刚刚统一;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排斥、打击,尊崇,简单粗暴,倡导、劝勉、教化,儒学发展陷入低潮,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文化专制,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35、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1、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行政强制,更不能依靠暴力。 2、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真正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是有生命力的民族。 3、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展是连续的,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的“儒术”扩展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须的种种理论和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束缚、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之周到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36、,(1)材料提到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束缚、待人之宽厚。请以孔子的一句名言加以证明。,(2)“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如何将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的?,(3)简述汉武帝时期文化政策的影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政治上:重用儒生,向儒者咨询治国方略;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肯定新儒学。教育上:以儒学为官学,创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积极:文化体制的改革,说明汉朝加强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和统一要求,有利于政治上大一统局面的巩固,逐渐形成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进步有积极的意义。 消极:也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局面,遏制学术思想的

37、自由发展,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考点运用,考点2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3、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2)概念解析,(1)兴起的背景和条件,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背景:魏晋至唐,佛道盛行,冲击儒学正统地位。,条件:,A.在三教并存的局面下,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三教合一;,B.自唐中期到宋,儒学复兴运动兴起,为理学兴起创条件。,【考点解读】,考点2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3、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考点解读】,(3)发展概况,宋明理学,开创: 发展:,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

38、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周、邵为理学建立开辟道路、张载开创“气学”,是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二程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程朱理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理学体系) 陆王心学(标志重建儒家信仰理论任务的完成),(4)两大流派程朱理学,朱熹,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请概括: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反映于哪些领域?,宇宙观(什么是“理”),世界本原理,社会儒家伦理道德,人人性,把握“理”的方法,材料一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

39、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材料二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格物致知:格物,学习经典,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实践“理”的方法,材料1: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存天理。” 朱熹 材料2: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答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思考:朱熹对天理和人欲关系的看法是什么?在这一方面,作者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官方化),发展,代表人物:“二程”(开创者

40、)、朱熹(集大成者),主要 思想,(4)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小结,A、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B、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宇宙观:“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方法论: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即通过内心的反省以求理。,宇宙观:“心即理也” 方法论:“致良知”,是思想的核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发挥儒家“仁”思想。 实践论:知行合一。,“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反对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 “知先行后”主张,将知行分为两截,王守

41、仁提倡知行合一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后行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王守仁的观点虽然有利于遏止伪善流行,但忽略了客观知识的学习,这就造就了以后的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王学的弊端。,王阳明思想最大特点是将一切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主观唯心主义。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满街人都是圣人。”,(4)两大流派陆王心学,宇宙观: 方法论: 实践论:,(4)两大流派陆王心学,小结,主张知行合一 主张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

42、欲”),相同点: 范畴上,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点拨1: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考点点拨】,理是世界的本原,“心”即理也,格物致知,内心反省、致良知,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先知后行、三纲五常,知行合一、三纲五常,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鹅湖之会,会议辩论的中心议

43、题是“教人之法”。 “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2010浙江)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B,【解析】B 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人民版必修三教材“宋明理学”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

44、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点拨2:归纳总结理学的特点,(1)儒家思想为主、兼收道教、佛学思想 (2)注重理想境界的追求 1)以儒家的圣人为理想人格,以实现圣人的精神境界为人生的终极目的 2)以仁、义、礼、智、信为根本道德原理 3)以“存天理,去人欲”为道德实践的基本原则 (3)四书为其主要经典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考点点拨】,【考点点拨】,

45、点拨3:结合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正确评价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其根本目的是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影响后世。,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自然欲求。,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望。理学家专求“内圣”到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到致世趋向,将传统儒学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的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46、,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理学精神价值和道德理想。,(1)理学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以“天理遏制人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以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考点运用】,(2)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关系的角度,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理学倡导的“义利观”是“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缺一不可。理学主张

47、完全的消除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是片面的。,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望。理学家专求“内圣”到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到致世趋向,将传统儒学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的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

48、,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理学精神价值和道德理想。,(3)根据材料,说说理学倡导的“重义轻利观念”的积极影响。,理学强调通过道德的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对个人修养而言) 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民族性格而言),【考点运用】,(2010湖南)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A,解析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宋明理学。分析:此题必须克服对陌生材料的恐惧心理。首先注意题干和选项材料中的“形”、“本”、“心”、“物(或万物)”、“天地”、“道”这些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孰先孰后);运用从哲学常识,看出题目涉及的是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中国古代哲学观点;再以自己熟悉的“心外无物”为突破口(这是典型的唯心论哲学(本体论)观点,其它为唯物论哲学观点),解答此题。,(2010上海)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C,考点2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考点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