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城市人口与社会管理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81965 上传时间:2019-02-1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章城市人口与社会管理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10章城市人口与社会管理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10章城市人口与社会管理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0章城市人口与社会管理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城市人口与社会管理1.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第10章 城市人口与社会管理,重点问题 城市外来人口的管理方式 户籍制度改革的多元利益博弈 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诉求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 单位制的特点和制度缺陷 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定位,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0.1 城市人口与治安管理,10.1.1 城市人口构成 城市人口是相对于乡村人口而言的,是指生活在城市空间范围内、与城市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规范地讲,城市辖区内的常住人口就是城市人口。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仍在实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它把建制市辖区内的人口分为市区人口、近郊区人口和远郊区

2、人口。城市人口专指市区和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那些没有城市户籍的常住外来人口不被统计在内。 年龄构成 性别构成 阶层构成 户籍构成,10.1 城市人口与治安管理,10.1.2 城市人口管理 城市人口管理 包括本地户籍人口管理和外来流动人口管理两个方面,主要涉及户籍管理、身份证管理、流动人口管理、人口普查与预测、计划生育管理等内容。 户籍管理 也称户政管理,是指对城市户籍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进行户口登记和变动管理,以确定管理对象的社会身份以及迁入、迁出的变动情况。 户籍管理的目的在于:掌握城市人口居住和构成的基本情况,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和流动状况,为城市治安和公共服务提供基本的信息资料,贯彻计划生育的

3、基本国策。 我国由公安部门负责人口登记和户籍管理工作。公安局设有专门的户籍管理部门。 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分为集体户口和家庭户口两种。,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0.1 城市人口与治安管理,10.1.2 城市人口管理 户籍管理 内容:,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0.1 城市人口与治安管理,10.1.2 城市人口管理 城市外来人口管理 外来人口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1)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降低了城市生产成本,为城市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给当地居民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 2)促进了城市就业竞争,增强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

4、轻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给土地带来的沉重压力,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4)促进了城市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经验向农村的扩散和传播。 5)大量外来人口进城,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步伐。,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0.1 城市人口与治安管理,10.1.2 城市人口管理 城市外来人口管理 外来人口的管理方式 1)外来人口登记制度。 2)单位制管理制度。 3)社区制管理制度。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居住证与暂住证的区别 2010-06-02 03:13:00

5、 来源: 西安晚报,关键词:同城待遇 居住证与暂住证,两证只是一字之差,待遇却相差甚远,拿到居住证就意味着和同一城市市民基本上享有一样的待遇。而目前各地正在推行的居住证制度,让外来人口在子女就学、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等方面享受到同城待遇。 在10座城市出台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到:与暂住证相比,持有居住证后,在医疗、教育、劳动保险、就业、社会保险等至少5方面,外来人口将会逐步享受到与市民同等的待遇。 其中外来人员在居住地享受权益最多的为深圳,除去共同涉及之处,深圳市另外规定,持有居住证的外来人员在市级任职资格评定、金融、子女享受基础疫苗免费接种、出入港澳的商务出境手续、乘车待遇、车辆入户等11个方面

6、享有与市民同等权益。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户籍问题专家胡星斗解释说,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教育等方面的福利,必然会增加各城市的财政负担,所以各城市财政情况不同,给居住证持有者提供的权益自然不同。,关键词:入户政策 目前已经实施居住证管理办法的城市中,广州、东莞、佛山、太原、珠海明确规定,外来人口持有居住证一定年限,且符合相关规定后,可在当地落户。胡星斗认为,居住证使得外来人口在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享受了同城待遇,有利于把流动人口稳定为产业大军。这样,企业也会加大对稳定员工的技术培训,对提升经济结构非常有利。实现从居住证到户籍的转变仍然需要五六年的时间,而这个过程应该依据外来人

7、口学历、住房情况以及居住年限等逐步完成。最多在10年内,我国应该完成户籍制度的改革,彻底打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坚冰。,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0.1 城市人口与治安管理,10.1.2 城市人口管理 城市外来人口管理 外来人口的权益保障 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政策和措施 孙志刚事件,孙志刚事件,事件背景 在孙志刚事件之前,为了救助流浪汉和乞讨者,中国地方政府设有收容所,目的据称是为了帮助在城市的无业游民返回家乡。但是,在实行过程中,部分收容所员工不但不是救助弱者,反而对被收容者进行敲诈勒索甚至辱骂殴打的违法行为。 根据许多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的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必须办

8、理暂住证,否则视同流浪者。警察有权抓捕这些没有暂住证的人,并把他们遣返原籍或者关押于收容所。在实行过程中,警察往往只锁定那些没有职业的外来农民工、流浪者、乞讨者等弱势群体。在相关城市的一些大型活动之前,警察为了保安和城市形象往往采取集中抓捕和遣返的行动。,事件经过 孙志刚(1976年2003年3月20日),湖北黄冈人,2001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学院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2003年2月24日被广州市达奇服装有限公司雇佣。由于刚来广州,他未办理暂住证。3月17日晚上他出门上网,也没有带身份证。在当晚11点左右,他在路上被查暂住证的警察送往黄村街派出所。在这里,他打了一个电话给朋友,要求对方把他的身份证

9、明文件送往该派出所。可是当对方到达派出所之后,才发现孙志刚已被转送往收容站,其收容表格上莫名其妙说其是三无人员,符合收容条件,而事实是孙本人有正常住所,有合法工作,有合法的身份证件,并不符合收容条件。3月20日,孙志刚被发现在一家收治收容人员的医院死亡。 官方最早坚持他是正常因病死亡,但在南方都市报记者陈峰、王雷调查后,发现他是被毒打致死。后官方不得不重新进行调查,最后公布的结果是孙是在医院中被护工和同房病人殴打致死。广州市当局后来拘捕了乔燕琴等十多名涉案人士,并于同年6月9日一审判决主犯乔燕琴死刑及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第二主犯李海樱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其余十名罪犯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

10、无期徒刑。另有六名有关官员因而被控渎职罪,判监一至三年。,事件影响 此前也发生过收容所员工犯法的案件,但是由于此次受害者身亡,并且其身份不是流浪汉而是大学生,因而产生极大影响。许多媒体详细报道了此一事件,并曝光了许多同一性质的案件,在社会上掀起了对收容遣送制度的大讨论。先后有8名学者上书人大,要求就此对收容遣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 2003年5月14日三名法学博士俞江(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滕彪(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许志永(北京邮电大学文法学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认为收容遣送办法中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规定,与中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相抵触,应予以改变或撤销。

11、,2003年5月23日,贺卫方、盛洪、沈岿、萧瀚、何海波5位著名法学家以中国公民的名义,联合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提请启动特别调查程序。 同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公布标志着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但是根据媒体的披露,地方政府执法机关针对非本地户籍人口的滥用暴力情况,仍然时有发生。,10.1 城市人口与治安管理,10.1.2 城市人口管理 城市计划生育管理 基本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婚姻法:“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

12、早于二十周岁。”国家提倡和鼓励青年男女比法定最低结婚年龄晚两三年结婚。有关政策规定,男性25周岁以上、女性23周岁以上结婚为晚婚。 基本原则:(1)坚持计划调节与政策指导相结合;(2)坚持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3)区别对待、分类指导;(4)坚持“三为主”原则,即以宣传教育为主,以避孕节育为主,以经常工作为主。,10.1 城市人口与治安管理,10.1.2 城市人口管理 城市计划生育管理 主要内容: (1)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 (2)贯彻落实人口生育的控制指标。 (3)为计划生育服务提供物质和技术保障。 (4)实施必要的奖惩机制。,10.1 城市人口与治安管理,10.1.3 城市治安管

13、理 城市治安管理的含义 城市治安管理是指为维护城市社会的有序状态,维护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城市发展和日常生活的顺利进行,城市治安机关和其他治理主体依法开展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各项管理活动。 城市治安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治安巡逻、刑事侦察、消防管理、交通指挥管理,以及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惩罚、教育和改造等内容。,10.1 城市人口与治安管理,10.1.3 城市治安管理 城市治安管理机关 公安机关是城市治安管理的主要机关,负责统一领导、调动和配置城市警力。 城市企事业单位一般都内设有安全保卫部门,它们在业务上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工作,但自身并不具有治安管理权限。 城市基层社区还设有治

14、安保卫委员会,它们是社会自治性组织,是贯彻群众路线、实行群众参与和共同治理的有效形式。 城市还组建有保安服务公司,培训保安人员,为客户提供有偿保安服务。保安公司也不是治安管理机关,其业务活动接受公安机关的监督和指导。,10.1 城市人口与治安管理,10.1.3 城市治安管理 城市治安管理手段,10.2 城市户籍制度改革,10.2.1 城市户籍管理的含义 城市户籍管理的含义城市户籍管理是指城市有关机关依法对市民的基本情况进行收集、确认和登记的行政管理工作。为收集人口统计的基本资料,世界各国都有人口登记和管理措施。发达国家的户籍管理仅限于公民身份登记,户口登记不分任何类别和户别,登记内容仅仅包括出

15、生、死亡、婚姻、迁移、亲属关系、居住变动等基本信息。 发达国家进行城市人口登记的基本目的不是为了区别对待不同的市民身份,也不是控制市民就业和迁徙流向,而是为了掌握人口统计数据,为制定公共政策和维护社会治安提供基本情报。,10.2 城市户籍制度改革,10.2.2 城市户籍制度的演进,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创设,“上山下乡”运动,改革开放以来的户籍政策调整,户籍制度的前世今生 2013年06月08日03:15 来源:新京报,在中国,应然与实然、纸面与地面有太多的不同。户籍制度就是典型的例证。 中国的户籍制度,并不是字面上的“户籍管理”或“户籍登记”,它更重要的指向在户口迁移、户口准入、农转非的户口审批

16、。 建国初期,这一切本不存在。不管是准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还是1954年宪法,都确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迁徙自由。”如果自由迁徙在中国是个实定的存在,就不会有后来围绕户口所产生的那么多争议与纠结了。,不过,虽然“迁徙自由”直至1975年才在宪法中被抹去,但在此之前,这一公民的基本自由已经名存实亡。 1951年7月16日 公安部颁布实施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该条例共十二条,规定对人口出生、死亡、迁出、迁入、社会变动等户口管理,一律由公安机关执行。有学者认为这是全国城市统一户口管理制度开始形成的标志。 在多数学者看来,户籍制度的起点,是1955年6月9日由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

17、的指示。这部行政法规明确了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经常性的户口统计制度。 1956年3月 公安部召开了首次全国户口工作会议,户口簿册证件样式得以统一。这一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导致了不少省份粮食歉收,农民吃饭成了严重问题。安徽、河南、河北、江苏等省的农民开始试图进入城市寻找机会。针对这一态势,国务院于12月30日发出了关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1958年1月9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1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不但“户口”藉此完成了从法规到法律的升级,城乡有别的户口登记制度与限制迁徙制度也在法律上固定下来。“条例”第10条第2款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劳动部门的

18、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从此,二元户籍制度正式确立。强制性成为了户籍制度最根本的特点。 1977年11月 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要求几年内把市镇无户口的人员基本动员回农村。规定强调“严格控制市、镇人口,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项重要政策”,第一次正式提出严格控制“农转非”。强化了对户口迁徙工作的严格管理,尤其强化了对于人口进入大城市的控制,确立了对“农转非”实行政策控制加指标控制的双重管理体制。,1980年7月1日起 统一的户口准迁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1985年7月,公安部颁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

19、暂行规定,“暂住证”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985年9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身份证制度的实行,被认为是中国户籍制度的重大变化,即从“以户为主”的管理模式向“以人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型。但现实来看,这一转型并未完成。准迁证、暂住证、户口簿和身份证,仍并存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上世纪80年代末,户口迁移出现了松动,一些地方政府公开标价出卖城镇户口。直至1988年10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对此紧急喊“停”。 1989年 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严格控制“农转非”过快增长的通知,要求“各地区要把“农转非“人数严格控制在计划指标之内,不得突破,突破的要在下年度计划指标中相应扣减。”,1

20、996年7月1日 新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居民户口簿正式启用。新的户口簿将“户别”的填写重新规范为(博客,微博)“家庭户”和“集体户”,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两个户口类型。 2001年3月30日 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规定:全国所有的镇和县级市市区,取消“农转非”指标,不再实行计划指标管理。凡在当地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2013年 “城镇化”成为新一任中央领导集体着力推动的核心词汇。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将超过10亿人,这也意味着有3亿人将从农村移居到城镇。户籍制

21、度改革又一次被聚焦。 其实市民抑或农民,只是一种职业或居住地的标志,本不应存在一种行政上的身份管制或迁徙壁垒。户籍改革最大的难题,是剥离附加于户籍之上、差异巨大的公共福利。这种差异,倒并不是指向城镇户口福利太多,而是指向农村户口福利不足。改革的方向是补短,而非相反。也只有实现了社会保障的普惠化,农民才不会因生活所迫而无节制地涌向城市。毕竟,“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仍在中国底层社会结构中根深蒂固。,10.2 城市户籍制度改革,10.2.3 户籍制度改革的多元利益博弈,对改革持积极稳妥态度,谨慎,拥有较大主动权,对户籍改革持欢迎态度,普遍主张维持现行户籍制度,中央政府,城市政府,外来人员,城市人口,

22、10.2 城市户籍制度改革,10.2.4 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诉求 迁徙自由应当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社会权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从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诉求看,应取消区别对待不同素质劳动者的歧视性政策,赋予全体国民以平等的迁徙自由权。 自由迁徙并不意味着所有劳动者都会行使这项权利,但它必须尊重那些具有迁徙意愿的人的行动权利。 从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途径看,一方面,要逐步降低城市户籍的“含金量”,逐步剥离附加在城市户籍之上的就业、住房、医疗和教育等社会福利,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差别,使户籍管理功能回归本位,为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管理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应逐步弱化人口迁

23、徙的制度壁垒,允许那些具有合法职业、稳定收入、固定住所的外地劳动力进城落户。,10.2 城市户籍制度改革,10.2.4 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自由迁徙的政策效应,10.3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10.3.1 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 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 (social security)。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社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公共措施来向其成员提供保护,以便与由于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等原因造成停薪或大幅度减少工资而引起的经济和社会贫困进行斗争,并提供医疗和对有子女的家庭实行补贴法。” 特征:,1、保障性;2、强制性;3、互济性; 4、福利性;5、社会性,10.3 城市社会

24、保障管理,10.3.1 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 社会保障的作用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水平 有利于保障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发展 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10.3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10.3.1 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 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社会救助,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盘点2011年十大高福利国家,法国:公民从娘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种福利的保护。法国社会福利的特点是不管国籍,只要在法国有合法居留身份,就可享受。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

25、元的补助。法国医疗保险全民免费享有,根据个人收入情况,公民每年最多交一个星期的最低工资,失业者则免交此费。,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美国: 美国的小学到高中教育免费,大学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负担,学生只负担一小部分。大学学费低于每年1500美元,约是美国从业人员平均年收入的1/30. 为确保穷人的孩子能读大学,政府对贫困家庭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美国医疗福利覆盖所有人,每年投入的庞大医疗支出高达2.2万亿美元,占GDP的16%,占政府支出的20.8%。基本医疗准则是:不管有钱没钱,先看病,后买单。你有钱,那就由保险公司支付,保费由个人负担小部分,政府负担大部分;你是穷人,

26、就由政府买单,连住院的伙食费都由政府出。,英国:难民也享受高福利,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5.9%。 英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英国大学阶段以前的教育均免费,大学阶段也有90%的大学生可获得政府津贴。所以,对低收入家庭来说,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是一路免费的。 英国的社会福利覆盖所有在英国居住的人。,德国: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7.6%。 对困难家庭来说,社会福利几乎包办了一切,领取的救济金只是“零花钱”,购买价值超出30.68欧元的日用品由社会福利局支付账单。 德国黑森州有位弗先生靠社会救济生活,每月从社会福利局领取350欧元的救济金和112欧元的养老金,社会福利局同时还要为他支付居住面积100平

27、方米的住房的房租。,加拿大:穷人教育一路免费,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3.1%。 在加拿大,如果没有收入来源,单身可每月领取500-700加元(1加元约合6.6元人民币)的生活保障金,三口之家每月可领取1100-1300加元的生活保障金,如果一直没工作,这笔钱可以一直领下去,直到死亡。任何65岁以上的公民不管过去工作与否或工作时间长短,均可申请联邦养老金。 对低收入家庭,政府提供廉租金住房,保证人人有房住。租金不是按照房子大小收取,而是按照工资收入收取,基本上用25%-30%的工资就能住上宽大舒适的房子。,瑞典:丈夫有9个月的全薪产假,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8.2%。 瑞典1847年通过了济

28、贫法,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帮助。在瑞典,老婆生孩子,老公也跟着休9个月的全薪“产假”。在瑞典看病个人只掏60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约合1元人民币)的挂号费,其他一切费用都由政府买单。 瑞典的失业保险分两部分,即基本失业保险和自愿失业保险。所有20岁以上的失业者,可领取每日320瑞典克朗的基本失业保险金。,挪威:带全薪休病假,社会福利占GDP的33.2% 挪威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所有公民都享受毫无差别的高品质的医疗服务,病假期间的工资与正常工资分文不差。 产妇有42周的全薪产假,生产之前的3周也是法定产假。产妇的丈夫享有4周的全薪“产假”。,丹麦: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7.9%。

29、 丹麦的社会福利覆盖所有在丹麦居住的人,不分国籍,只要在丹麦的领土上,就享受他们的各种福利。 丹麦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看病、住院分文不花,连住院伙食费都由政府买单。病房一切生活设施应有尽有,病人住院空手进去即可。 丹麦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学生就近选择学校,如果选择私立学校,则政府按公立教育标准报销一部分学费。,澳大利亚:低收入者购药2.6澳元封顶,社会福利占GDP的22.5%。 当今澳大利亚的福利制度是1910年建立起来的,覆盖所有国民。 澳大利亚对所有国民免费医疗,如果在工作年龄内失业,每年可获取1.5万澳元的失业救济金。女性公民从60岁、男性公民从65岁开始,不管过去的工作经历如何,如果个

30、人收入或资产低于一定标准,都可领取政府养老金。 澳大利亚实行12年免费教育,学生在18岁前还可享受学习补贴。大学生可以获得政府的无息贷款。,日本:医院不得盈利,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18.6%。 日本的医疗保健系统覆盖所有国民,日本的所有医院必须是非赢利性质的。日本县市政府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福利住房,如果申请福利房的人多,为体现公平,则用抽签的方式分配。房租根据收入定,收入高,房租就高些,收入低房租就低些甚至全免。日本的幼儿园到初中实行免费教育,低收入家庭(年收入约25万元人民币)的婴儿在托儿所的费用全免,每个18岁以下的孩子可增加约合人民币2.5万元的个人所得税免税额,地方政府向不满9岁的儿童

31、发放育儿津贴。,10.3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10.3.2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社会保险模式,国家统筹型保障模式,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传统型”社会保障模式。它起源于德国,后为美国、法国等国所效仿,政府为公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保障英国、瑞典等北欧国家,由苏联首创,并在20世纪中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个人账户制度”。以新加坡为典范,主要模式,10.3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10.3.3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探索,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它具体包括: (1)社会保险。除养老保险外,我国还逐步建

32、立了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 (2)社会福利。主要制度安排包括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儿童社会福利制度。 (3)社会优抚。社会优抚主要表现为针对军人及其家属的社会优抚安置制度。 (4)社会救助。主要制度安排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灾难救助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社会互助制度。 (5)住房保障。主要制度安排包括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10.3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10.3.3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 (1)社会保障覆盖面过于狭窄 (2)社会保障结构不合理,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不足。 (3)社会保障改革缺乏统一论证,多头

33、管理效率低下。 (4)社会保障基金运行机制不完善,基金管理存在较大风险。 (5)社会保障法制化进程缓慢。,10.3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10.3.3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 (1)社会保障范围全民化。 (2)社会保障模式多样化。 (3)社保资金筹集多元化。 (4)社保资金管理规范化。,10.4 城市基层社区管理,10.4.1 单位制和街居制的问题 单位制的特点和制度缺陷 特点: 单位直接隶属于党政部门。 社会成员高度依赖于所在单位。 单位职能宽泛化,管理活动封闭化 “国家民间精英群众”的三层结构变成了“国家民众”二层结构。国家直接面对民众,因而可以将各种信息直接传达到民众,但民

34、众却没有有效的形式实现自下而上的沟通。 经济体制改革对传统单位制管理体制形成挑战: 首先,所有制结构变化对单位制构成挑战。 其次,市场经济对单位制构成挑战。 最后,社会流动对单位制构成挑战。,10.4 城市基层社区管理,10.4.1 单位制和街居制的问题 街居制的管理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街道和居委会的管理职能不断增加,甚至出现严重超载问题。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外移,要求街道和居委会承接这些职能。二、随着老龄人口、下岗失业人员、社会闲散人员以及外来人口的增多,街道和居委会工作增加了大量新的管理和服务内容。另外,随着我国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很多政府部门将大量事务下派到

35、街道,街道增加了很多新的管理任务。 街道和居委会尽管承担了许多新的工作任务,但其管理权力却十分有限。 “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居委会实际上变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工作的承受层、操作层和落实层,整日忙于应付。居委会对上过分依赖,向下又难以深入到居民中去。尤其在出现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后,居委会工作面临极大挑战。,10.4 城市基层社区管理,10.4.2 城市社区管理的含义 社区的概念,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0.4 城市基层社区管理,10.4.2 城市社区管理的含义 社区的概念 社区的基本功能 社会服务功能 社会化功能 社会控制功能 社会参与功能,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36、)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0.4 城市基层社区管理,10.4.2 城市社区管理的含义 城市社区建设的兴起 社区建设和管理是适应城市经济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过去,政府通过单位制、街居制管理体制,控制人口和职业的流动。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单位人”逐渐变为“社会人”,人们越来越多地靠市场和社区,而不再完全靠单位满足社会需求。随着自由职业者、下岗失业人员等无单位归属人群以及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基层社会承担的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社区建设和管理成为城市基层管理的基本趋向。,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0.4 城市基层社区管理,10.4.2 城市社区管理的含义 城市社区管理的

37、主体,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其他派出机构,社区企事业单位,M1,M2,M4,M3,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0.4 城市基层社区管理,10.4.2 城市社区管理的含义 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 城市社区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居民“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 完成街道办事处的委办任务。 调解社区纠纷,维护社区和谐。 搞好社区环境卫生管理。 搞好社区服务事业。,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0.4 城市基层社区管理,10.4.3 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定位 近期目标 从近期目标看,社区建设有赖于依靠行

38、政力量促进社区发展,为此,有必要确立政府主导型社区治理模式。 中期目标 从中期目标看,要积极培育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确立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合作型社区治理模式。 长远目标 社区建设最终要实现社区自主和自治,建构自治型社区治理模式。,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关键术语,城市人口 外来人口 计划生育 户籍制度 自由迁徙 社会保障,单位制 街居制 社区制 社区建设 社区管理,市政管理学(第二版)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复习思考题,1.城市人口管理有哪些主要制度安排? 2.城市治安管理有哪些主要制度安排? 3.简述我国城市户籍制度的政策演进。 4.试论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利益博弈。 5.试论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诉求。 6.简述社会保障的特点和作用。 7.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8.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主要模式? 9.试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10.什么是单位制管理?什么是街居制管理? 11.简述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和内容。 12.试论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定位。,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