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对阳东西方文化融合做出的贡献.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08828 上传时间:2019-02-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波斯对阳东西方文化融合做出的贡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波斯对阳东西方文化融合做出的贡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波斯对阳东西方文化融合做出的贡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波斯对阳东西方文化融合做出的贡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波斯对阳东西方文化融合做出的贡献.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波斯对东西方文化融合做出的贡献:第二,就东方和西方来讲,在文明大汇合中都获得了发展,并且达到了很高水平。特别是希腊世界得到了迅速而高度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古典时代,不论是经济、政治军事,还是科学、文化艺术都是登峰造极的达到古希腊繁荣的顶峰。波斯帝国也一直是一个富裕和强盛的国家,就是希波战争以后,“对于希腊人来说,在差不多又一百年的时间里,波斯本身仍然是坚不可摧的。”24在某些时候,波斯对希腊世界还起着“仲裁”的作用;25它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因素对泛希腊和罗马都有深刻的影响。同时顺便提一下,希波双方的命运如出一辙均被马其顿帝国灭亡,不同的只是波斯帝国比希腊后“死”八年。 第三,这次文明大

2、汇合,促成了历史第一次留学高潮。东方文明的博大精深吸引了西方学者。使他们大开眼界,希罗多德就认为:“东方是一切文化和智慧的摇篮”。26这个看法一直被明智的学者所坚持。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如果要从世上发生的事情中得出教训的话,首先,东洋是一切艺术的摇篮,并且应注意西洋的一切都有赖于此。”27所以,古希腊的学者和科学家纷纷启程,来到埃及、小亚、巴比伦和波斯等地“留学”,认真学习和研究东方文化,如德谟克利特、柏拉图、希罗多德、色诺芬、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等等。他们吸取了东方丰富的文化素养,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所以人们这样说:“西亚文明长期孕育了西欧文明(或欧洲文明)。而且

3、世界史的第一个中心不在欧洲等地,西亚才是世界史(文明史)的最大主干。”28因此,西亚是第一次文明大汇合的策源地。 第四,这次文明大汇合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科学成就第一部“世界史”巨著,即希罗多德的历史(又名希波战争史)。首先,历史是欧洲第一部较完备的历史著作,其影响和作用超出了国界,所以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赞誉希罗多德为“历史之父”。其二,历史把亚非欧三大洲文明社会的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写进去了,其地理范围非常广大,具有世界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万象,是研究三大洲上古史最珍贵的资料。其三,从他写作的目的来看,“是为了人类所造成的那些伟大成就,使之不致因年代久远而湮没不彰,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可歌

4、可泣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其应有的光彩,特别是为了要把他们之间发生战争(即希波战争,引者注)的原因记载下来,以永垂后世。”29这里的“人类”“希腊人和异邦人”,就是泛指亚非欧三洲的各族民众,他们是世界性的。而且希波战争也是上古时代一次世界性的战争。其四,在希罗多德以前没有一本历史著作把亚非欧三洲多数文明国家都写上,写“世界历史”的著作还是无先例的。综上所述,历史确是第一部“世界历史”巨著,它又是第一次文明大汇合的一块丰碑 总的说来,这次文明大汇合中,没有种族灭绝,没有民族文化的强迫同化,而是互相尊重、交流,吸收精华而融汇。“波斯文化尊重许多国家的传统与文化,是其集大成者。然而,这种综合在整体上表现

5、了一个巨大的统一,同时也表现了流畅华丽。”30其他的国家和民族也在这次文明大汇合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古希腊艺术的影响:古希臘藝術不僅在希臘世界盛行,還通過貿易活動、文化交流等方式在影響了了古希臘周邊地域,如伊特魯利亞地區,當地發達的墓室壁畫就受到了古希臘藝術的影響。在亞歷山大帝國建立後古希臘藝術更是向東方世界傳播,在希臘化的東方世界中,古希臘藝術與當地原有藝術相結合,相互影響。在印度的犍陀羅等地,古希臘藝術影響了當地的佛教藝術,隨後,健馱邏藝術又向東方傳播,影響東亞美術,在敦煌地區即出現了阿波羅式樣的佛像,中國佛像的衣褶造型也可以看出古希臘藝術的影子。在羅馬征服希臘前後,古希臘藝術被羅馬

6、人效仿和吸收,並加以發展。 希腊化对该文明产生的影响:馬其頓人征服希臘後,又征服了波斯帝國,建立了亞歷山大帝國,這個帝國雖然存在時間很短,但繼承它的諸多希臘化王國在東方世界繼續存在了幾個世紀。希臘化時代指的就是從馬其頓人征服希臘到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為羅馬人所征服的這段時期,大致從公元前4世紀末到公元前1世紀中葉,在這個時期,東方地區的古老文明和古希臘藝術相互交流,相互影響。藝術從服務公共社會轉向服務王公貴族。小亞細亞的帕加馬成為希臘藝術的中心。城市建設頗受重視,城市中心有原先的神廟變成貿易廣場。雕刻藝術開始在各地繁盛起來,由之產生了諸多地域學派:希臘本土、亞歷山大里亞、帕加馬、羅德斯等學派6。建

7、於公元前2世紀的帕加馬宙斯祭壇有着精美的浮雕。繪畫上,裝飾性質的壁畫和獨副繪畫都很發達。共建築是古希臘城邦市民的重要社會活動場所。古希臘的城邦往往將大量資源用於修建這些公共建築,諸如衛城建築,神廟建築和劇院建築以及為了歌頌本城邦而修建的紀念碑。8希臘化時代,國王的墓室成為了重要建築場所。希臘化時代,神廟會採用裝飾性更強的雙圍柱式。在不同的地區神廟的式樣會略有不同。早期的神廟建材多採用木質,至7世紀開始希臘人逐漸使用石質。著名的神廟有神廟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廟、百都斯的赫拉神廟、雅典的帕特農神廟、俄瑞克忒翁神廟和帕加馬的宙斯祭壇。古風時代的雕像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在人物造型上常採用古風的微笑。隨着藝術家

8、們的不斷追求與探索,雕刻作品不斷向寫實方面發展。產生了理想化的臉型(橢圓形臉,直鼻樑,平額,扁桃型眼睛,面部表情嚴肅),這種臉型是後來古希臘藝術中的典範。古典時代是古希臘雕刻的繁榮時代,米隆是古典時代早期的著名雕刻家。菲底亞斯是雅典帕特農神廟的設計者,他為該神廟創作了高達12米雅典娜神像。波留克列特斯是阿爾戈斯-昔克翁雕塑學派的代表人物10。他也是一個著名的藝術理論家。雅典的帕特農神廟和帕加馬的宙斯祭壇浮雕作品被視為古希臘雕刻藝術的精品。古希臘著名的雕刻家還有普拉克西特列斯、克列休拉斯、菲拉太蒙和留西波斯。希臘化時代肖像雕塑有了極大的發展11,這和人們對肖像雕塑的需求是分不開的。希腊文化对东方

9、的影响:印度教中有个神祗曰“湿婆”,他是世界的毁灭者同时又是重建者。用他来譬喻西方南欧民族向东部亚洲进行的侵略扩张战争是最贴切不过了。公元前三世纪希腊北方的马其顿王国突然挥兵南下,一举征服了希腊。国王腓力二世之子亚历山大少时从学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醉心于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公元前336年其即位后,继而挥兵远征东方。当马其顿王国的疆域扩大到欧、亚、非三洲之际,富有生命力的希腊艺术不仅未被征服,相反变得更为强烈,形式更具多样化,现实主义色彩愈发鲜明,这便是所谓的“希腊化时期”的艺术特征。雕塑拉奥孔、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及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等都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

10、吞并波斯,公元前327年至326年南下印度,使印度一度为西方人所统治,并建立起东至印度河西至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领域的亚历山大帝国。无疑这使印度的宗教艺术必然受到以统治者面貌出现的古希腊艺术之深刻影响。着名学者梁思成在中国雕塑史中写到:“按佛教原非礼拜偶像之教。佛灭度后甚久,尚无礼拜佛像之风明帝以后,至公元后一世纪(汉和帝时)犍陀罗古建筑中始见佛像雕刻,是为造像之始,盖深受希腊影响者也。此后三四百年间,犍陀罗佛像传世者甚多。而中国受犍陀罗美术影响尤为重也。”犍陀罗地区长期受希腊宗教文化、艺术的影响,希腊民族崇拜偶像的宗教习俗彻底的为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所融贯吸收。印度西北部在阿育王时期,佛教已传

11、入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远征所及的这一东部疆界,公元前二世纪,希腊人在此就建立了大夏国,并于此持续统治了130年。部分大夏人随乡入俗皈信了佛教,公元一世纪中叶,最初居住在中国西部的大月氏人南进,占领了印度西北部,建立了西起咸海东至葱岭的贵霜帝国,定居犍陀罗。贵霜王迦腻色迦,崇信佛法,效法阿育王在贵霜区域内大规模兴建寺塔,雕凿佛像。贵霜文化是古代印度、波斯、希腊文化的混合,其中希腊的影响最为显着。贵霜统治的地区长期受希腊宗教艺术的影响,这时期佛教艺术品打破原始佛教艺术的禁忌,模仿古希腊宗教艺术,以希腊神像为范本,塑造佛像,雕刻工艺完全继承了古希腊高度发展的艺术,佛陀形象特征基本上是希腊风格。颜面全

12、类希腊、罗马人,且衣饰也和希腊、罗马人一致。依据考古发现的碑铭记载,迦腻色迦王曾让希腊技师造佛像,这些希腊技师有相当一部分系亚历山大远征印度时留居在印度的希腊移民。四、古希腊艺术之东渐一犍陀罗艺术在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罗地区发掘出大批建筑物遗迹和众多雕刻品,多是希腊艺术和佛教主题相结合。所雕佛像多刚健丰盈,雕技稳健,富于表情,低级神灵和世俗人物更接近于现实,显示出印度艺术受希腊影响后的新发展。这类公元元年兴起的、集中于犍陀罗地区,带有浓厚希腊艺术风格的艺术称之为“陀罗艺术”。用佛像来表现释尊和其门徒,实以犍陀罗美术为嚆矢。?早期犍陀罗雕刻的佛像被称为“阿波罗头型的希腊哲人式的佛像”,保持着明显的南

13、欧风格。这些艺术造型讲究比例,体格健壮具有希腊人的脸型和高鼻梁,卷曲型的长发。犍陀罗艺术中的庙宇装饰浮雕上开始仿效古罗马的英雄故事体式样,将佛陀生平事迹分别一一表现在一块块镶嵌板上。现遗存的印度旁遮浦的坦叉矢罗城遗址、巴基斯坦白沙瓦的迦腻色迦塔以及萨巴兹加里等地出土的佛像均属犍陀罗风格。试举巴基斯坦木尔坦出土的佛立像为例证,其脸部椭圆形,眼大且眼窝略凹,薄唇,波浪式头发,呈现出典型的西方人面相。尤其是额部宽广,鼻梁通入额部,这一特征就是典型的希腊式的鼻梁造型。希腊代表性的女神雕塑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即米洛斯的维纳斯(约公元前二世纪)其鼻部就是贯通额部的。两者完全属于同一艺术风格。而佛像的衣饰,与

14、其说是袈裟还不如说是希腊长袍,衣褶厚重,类似毛质厚衣料。仅仅从顶上的肉髻和眉间的白毫、头后的背光上方可辩出佛陀的印度身份。犍陀罗时期佛像的佛座,基本没有用莲花座式的,多沿用古希腊、罗马雕像一贯采用的方座式。只在侧壁雕以狮子或供养者礼拜莲花的模样。另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区发掘出的一枚贵霜迦腻色迦王时期的钱币,钱币上铸有身着希腊服饰的释迦牟尼像,像周围的“佛陀”字样也由希腊字母拼写的。从公元一世纪起,随着希腊雕刻艺术和为佛祖造像思想的东进,释迦牟尼的种种性格和精神也由单一释迦牟尼造型演化出不同时空、不同思想的众多形象特征。三世纪后犍陀罗艺术向阿富汗东部发展。公元三世纪三十年代之后,贵霜帝国衰落,继之崛

15、起的是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是印度艺术的顶峰期,犍陀罗西洋风貌的佛像已不能满足时尚偶像崇拜之所需,雕塑作风遂之而易。此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采用犍陀罗之所长,完全将古希腊、罗马艺术与印度佛教艺术完美融合,并参以大乘佛理,雕塑题材扩展至诸菩萨形象。此时艺术风格,西洋影响锐减,印度本土化益盛。七世纪后期佛教渐与印度教同化,进入密教期,此时印度佛教已见衰落之症。公元十二、十三世纪,中亚伊斯兰教诸王入侵印度,1203年印度最后一座寺院超行寺被毁,标志印度佛教的全面溃灭。佛教由印度传入了中国,佛教艺术也伴之而来。在中国,佛教及其艺术被渐次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中国文化不仅接受了这一艺术,而且,这一艺术在中国各地所得到的发展尤为迅速、尤为突出,远远超过了其它宗教。当人们回溯中国早期佛教艺术史的轨迹,返窥我国克孜尔石窟、吐峪沟石窟、乃至敦煌等众多佛教造像艺术遗迹,从中我们仍然会找到来自希腊、波斯、印度等地的文化基因,东西方文化血液的交融,铸成了这些佛像的基本风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