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期末考复习第一二单元.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167709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9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期末考复习第一二单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哲学期末考复习第一二单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哲学期末考复习第一二单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学期末考复习第一二单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期末考复习第一二单元.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11、12课,唯物论 4、5课,辩证法 7-10课,认识论 第6课,哲学全书基本框架,辩证唯物论 = 唯物辩证法 = 辩证唯物主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11、12课,唯物论 4、5课,辩证法 7-10课,认识论 第6课,哲学全书基本框架,辩证唯物论 = 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 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认识论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社会历史观 人生价值观,原理范围,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用关系图式表达 政治、经济、文化、哲学 这些社会现象的关系。,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属于,社会,一、哲学是什么,真正哲学,其他科学,社会与时代,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指导,先导作用,时代精华,天平形,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备考指南P104),世界观就是哲学?,人们对整个世界的 根本观点、根本看法,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 根本原则、根本方法,世界观,方法论,决定,体现,统一,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

3、基础,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 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因此哲学被认为是 全部科学研究之母。,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中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 个性);哲学研究的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 共性)。,2、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备考指南P104),(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 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未来) 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当前) 正确地总结和把握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4、 (过去),3、哲学与时代精神,4、哲学的作用,(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2)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 4、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

5、误区警示,结论:重点归纳: 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_的学说。 2、哲学是_和_的统一。 3、哲学是对_的概括和总结。 4、哲学是一定社会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结论:重点归纳: 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哲学是一定社会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二、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谁决定谁),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

6、否正确反映存在),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承认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否认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可知论),(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什么成为 哲学的基本问题,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_主义的特点 _唯物主义的特点 _唯物主义与_唯物主义的特点 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三、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

7、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三、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 基本派别,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 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第一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 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 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

8、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 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 也是物质的,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比较,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上从来是派别林立。下面是一些著名的哲学命题,分别属于一定的哲学派别:,“存在就是被感知” 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水是万物之源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原子是世界的本质 万物皆备于我 我思故我在 一切皆有可能,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辨证法:,形而上学:,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

9、观点,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辩证法,形而上学,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以下言论属唯物主义的是 ( ) 存在即被感知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王者承天意而从事天行有常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人死血脉竭,何用为鬼?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A. B. C. D.,2、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6日清晨6时23分,飞船安全着陆,宇航员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充分说明 ( ) A.意识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是积极的 B.社会意识对社会发

10、展起推动作用 C.意识对人们的行为起决定作用 D.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的两个基本派别,回答38题。 3.所有唯心主义都认为 ( ) 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世界是不可知的 4.“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一个 (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5.“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种观点属于 (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 A.“客观实在性” B.“理念” C.“灵魂”

11、D.“原初物质” 7.一切唯物主义都主张 ( )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利益高于一切 意识具有自觉能动性 世界是可知的 A. B. C. D. 8.近代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 ( ) 认识世界可知性 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不彻底性 A. B. C. D. ,9.承认人的意念、意志、情结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唯意志论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符合唯物主义的观点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科学的指导作用的表现 提供正确的思维理论和研究方法 代替科学的某些作用 帮助科学解决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干扰 A. B. C.

12、 D. 11.下列事例能说明哲学是社会变革先导的是 ( ) 战国时代形成的“百家争鸣” 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A. B. C. D. ,1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有 ( )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辩证法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A. B. C. D.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 ) 创立了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 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 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 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认识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A. B. C. D. 14.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

13、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体现在( ) 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世界 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 以实践为基础的阶级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B. C. D.,四、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来源,马克思主义 哲学,自然科学基础,细胞 学说,能量 守恒,生物 进化,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理论来源,德国 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_与_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唯物辩证的_与唯物辩证的_有机统一 实现了_基础上的_和_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14、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基本特征),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 自然观,唯物辩证 历史观,科学性,革命性,逻辑性,彻底性,阶级性,基本特征 三大统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哲学史上 的伟大变革,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实践基础上科学性革命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知识点归纳,1 一个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 哲学中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

15、义的对立;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 3哲学中的三个作用: 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具有帮助人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4哲学中的四个关系: 哲学与生活、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5哲学的五个基本形态: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唯心主义两种形态,中国化,3、单元知识结构,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因此有人认为 “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请结合材料分析以上观点。(1

16、0分),(1)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2分)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2分)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3分)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依赖于物质,题中贝克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的观点是错误的。(3分),

17、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概念(_特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_属性),运动是有_的,_的物质性,_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的概念),起源,本质(要素),规律的含义,规律_性和_性按规律办事,人可以_和_规律,本质,作用,起源,生理基础,内容,能动地_世界,能动地_世界,_性和_性,_性和_性,意识对_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_具有调控作用,反作用(双重性),决 定,能动作用,物质,意识,概念(唯一特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固有属性),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

18、关系(运动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的概念),起源,本质(要素),规律的含义,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按规律办事,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本质,作用,起源,生理基础,内容,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目的性和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反作用(双重性),决 定,能动作用,物质,意识,决 定,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两个结合,两个反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也是无产阶级政党

19、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整个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物质,运动,静止,规律,决定,反作用,意识,运动,主观能动性,基础,条件,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物论知识线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精华浓缩版: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某乡政府根据县有关部门的意见,要将该乡各村的部分跟耕地和果园挖成养殖水产的鱼塘,以增加水产养殖,但大多数村的农民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该乡离市区近,蔬菜、柑桔销路好,又有种植蔬菜和柑桔的经验。乡政府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决定根据该乡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农

20、民培育蔬菜的技术指导,并指导农民对橘园进行“三荒一改”,从而使农民种菜植橘经济效益可观。 该乡政府的决定如何体现唯物论这一哲理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可以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精华浓缩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该乡政府具体分析了该乡的实际情况,即离市区近,蔬菜、柑橘销路好,又有种植经验,对农民加强种植技术指导和服务。这是物质决定意识,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体现。 该

21、乡正确决策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使农民种菜植橘取得客观经济效益。这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指导作用的体现。,该乡政府的决定如何体现唯物论这一哲理的?,材料一:明月何皎皎。几千年前,中国人根据对月亮形象的观察和现实生活经验给月亮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上面有月宫,琼楼玉宇;有仙子,美丽的广寒宫主嫦娥;有伐桂的吴刚,有捣药的玉兔,那里是一个天上人间。,(1)简要分析“人们能够给月亮编织出美丽故事”所体现的唯物论道理。(8分 ),根据对月亮形象的观察和现实生活给月亮编织故事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4分) 人们对月亮编织故事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

22、识世界,意识具有主观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4分),潺潺江南水,幽幽古巷深,青砖黛瓦的老屋,是萦绕在温州人心头最深的牵挂。蓦然回首,老街旧屋却日益难觅。保护古雅郡城,留存温州记忆,成为政府、专家学者及温州市民的共识,有关部门制定了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温州的老街古屋沉淀了浓厚的传统文化,展现了温州地域文化真实而独特的魅力,具有重要的历史和人文价值。保护温州老街古屋,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8分),试一试,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8分) (

23、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性。有关部门在保护老街古屋之前,先制定了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这是发挥意识作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的表现。(4分)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温州老街古屋等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使优秀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对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4分),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治江河,兴修水利。但在1998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特大洪水,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直接相关。据统计,近30年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一半,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 ,湖底普遍淤高13米。洪灾

24、过后,国家制定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政策,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的行为,并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做出“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安排。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既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灾情加重,就是违背规律的结果。,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国家兴修水利、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具体表现。,按客观规律办事,

25、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材料二:2010年10月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探月卫星“嫦娥二号”成功飞天。并通过变轨和近月制动,进入预定的“使命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2)有人说,人们能让“嫦娥二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说明意识能突破规律的制约。请你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对这种观点予以评析。(12分),试一试,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认为意识能突破规律的制约是错误的。(4分),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能让“嫦娥二号”进行变轨和近月制动是人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结果。(4分),在客观

26、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嫦娥二号”变轨和近月制动是人们用规律的结果(4分),甲村三面环山,既无区位优势,又无产业基础,原是当地典型的贫困村。上个世纪90年代村民纷纷外出谋生,村里出现土地抛荒现象。1999年村支部书记创办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从每个村民手中集中四分之一的土地总计500亩连片统一经营。农民以承包土地流转参与分红,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创出了规模种植、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2002年,公司出资并调动村民在荒山上栽种果树,创建干杂果基地,增加农民收入。2006年,村里还建立了农民科技培

27、训中心和村民夜校,改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持久动力。 请结合材料分析甲村脱贫致富的过程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9分),请结合材料分析甲村脱贫致富的过程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9分) 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甲村根据土地抛荒的实际,从村民手里集中土地统一经营,并遵循市场规律创出了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经营模式。(3分)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利用客观条件,求真务实,解放思想。甲村大胆创新,实行土地经营权流转,探索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并利用三面环山的条件,变荒山为果园。(3分) 正确认识实际,把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

28、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甲村既尊重客观条件,又不安于现状,根据本村在变化发展中的不同阶段与特点,通过集中土地创办公司,开发荒山,建立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和村民夜校等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3分),复习注意:,辩证唯物论 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物质可离开意识而存在。 无论正确的意识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只具有促进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任何情况下从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的观点都是错误 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够从个别的、静止的实际

29、出发,必须全面地把握变化着的客观实际。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规律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改变条件从而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而不是改变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但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会随着事物的性质、条件不同而变化。,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核心考点,1、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 以至无穷,正确的认识,真理,客观的,实践中被发现,受实践检验,具体的、有条件的,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反作用,检验

30、标准 目的,促进、指导,认识论知识线索,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来源 动力,易混易错点1:全面理解实践的概念,1、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2012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学生在教室里听课美、英、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小型星撞击地球 A、 B、 C、 D、,A,知识链接:全面理解实践概念,(1)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

31、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3)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易混易错点2:正确区分实践的三个特点,2、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任务的主要目的:一是通过航天员手控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对接,首次验证手控交会对接技术;二是全面验证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保障支持航天员生活工作的功能、性能,以及组合体管理技术;三是开展航天医学实验和再生式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等单项关键技术试验。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B、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意识能够促

32、进事物的发展,A,知识链接: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第一个特征强调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人、对象物质世界、手段工具等)是客观的,同时,实践的过程受客观规律的制约;第二个特征强调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是有意识、有目的;第三个特征主要强调人们的实践活动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且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3、漫画握手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纯意识性活动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活动 A B C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践的特征。能把想象中的东西变成现实,说明应选。过去想象的东西在今天实现,说明实践受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应选。不符合题意。

33、表述有误,不选。,变式训练,技巧点拨 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材料中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B,易混易错点3:正确理解实践决定认识的四方面内容,4、唐代画家戴嵩曾作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作珍品。一次此画被一牧童瞧见,大笑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哪有尾竖朝天。”斗牛图终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牧童知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

34、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知识链接:实践决定认识四方面内容(来源、动力、标准、目的),技巧点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5、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35、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B C D,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易混易错点4: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C,知识链接: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易混易错点5:正确认识真理的特点,6、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0;而在球星的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0。这说明: 真理是无条件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

36、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 B、 C、 D、,B,知识链接:真理的特点,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 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这一特定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技巧点拨:真理的具体性是真理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而真理的条件性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强调横向的变化。,7、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

37、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中得出的结论是( ) 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 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 B C D,易混易错点6:真理和谬误的关系,C,知识链接:真理与谬误的关系,解析 从谬误到真理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的说法忽略了二者转化的条件,排除。正确,答案 C,知识链接: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

38、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严格的界限,二者是相互对立的。 (2)联系: 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事实上,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不可能只有真理而没有谬误,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的发生。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

39、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错误认识成为正确认识的先导。,8、地球外存在着智慧生命是人类很早就提出的一个假说,可至今也没有得到证实。美国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了携带着地球人多种信息的宇宙飞船,期望有朝一日能被太阳系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收到并发回音讯。可据专家们估计,飞船要飞到距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体系,需要八万年的时间。这说明( ) A科学有时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B由于实践的局限性,人类不具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 C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的认识具有有限性 D有些认识不能依靠实践检验,只能依靠逻辑推导证实,易混易错点7:正确认识“认识的发展过程”,解析

40、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能是实践,而不可能是认识或者客观事物本身,A、D错误。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错误。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有限的,答案 C,C,知识链接:认识的发展过程,技巧点拨 正确理解认识的发展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并不意味着”:(1)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人类没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2)认识具有反复性,并不意味着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3)单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并不意味着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变式训练:,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

41、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这一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 B C D,D,相关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2.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3.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4.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5、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42、: 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注意】答案要点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理论(原理内容+方法论),二是材料(对材料要加以概括,而不能一味的抄材料),实现材料与理论的有机对接或一一对应。,3、2011山东卷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

43、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分析山东省委开展的调研工作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目的,动力,2011山东卷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分析山东省委开展的调研工作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

44、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1年广东高考)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阵型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权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答:真理的条件性与具体性是指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45、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 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4、材料:由于30多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上述材料体现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认识对实

46、践具有反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由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促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需要不断发展。,小结,了解两对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把握两个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两个 特点:,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点,真理与谬误的关系,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小结,掌握三个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复习注意:,认识论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分清认识的来源和认识获得的途径。 一种认识不能作为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即使是科学的认识 真理 任何人,只要他的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他就有真理。 谬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 一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而整个人类是在无限发展,因而其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