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2014届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冲刺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强化题根训练.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31855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2014届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冲刺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强化题根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备战高考)2014届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冲刺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强化题根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备战高考)2014届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冲刺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强化题根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备战高考)2014届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冲刺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强化题根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备战高考)2014届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冲刺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强化题根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2014届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冲刺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强化题根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2014届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冲刺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强化题根训练.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备战高考)2014届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冲刺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强化题根训练 一、三年高考概况1.题目难易适中,考生选择该专题得分率中等。2.从考查内容看,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干线等的影响;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等知识。3.题型比较灵活,选择、综合、分析等都有。二、马年高考策略1.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要注重对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分析问题时要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事件,充分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三、三年高考回放 1.地表形态与人

2、类活动(1)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一般而言,不同地形区的农业类型不同,如下表所示: 地形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农业类型林业林业牧业种植业种植业此外,地势平坦的地区,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农业更易向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如我国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而地形崎岖的地方,农业发展的规模将会受到制约,如我国的西南地区。(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影响表现原因典例聚落的区位平原是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如北京、上海山区和高原,气候一般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

3、好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宁位于湟水谷地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热带气候炎热,高原上相对较为凉爽巴西利亚、墨西哥城聚落的形态平原广阔的地区,聚落多呈圆形或多边形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成都、北方的村落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聚落多呈条带状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这样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交通便利南方的村落(3)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影响原则原因运输方式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公路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成本低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优先发展水运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线路走向山区的线路一

4、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小单位距离内的坡度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最近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保证运输安全,减小受灾害的影响线网密度山地、丘陵地区密度较小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度较小、经济相对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建线路成本高平原地区密度较大自然条件优越,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运输的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点的区位飞机场应建在地势平坦开阔、稍有坡度的地方,地

5、质条件要好利于飞机的升降且便于排水,地基较稳定港口宜建在地势平坦且近岸海水较深的地区便于筑港、建仓库、连接交通线,便于船舶的进出2.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时期时间尺度图示变化特点时期距今1万年前冷暖交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新生代以湿润为主历史时期一万年以来气温曲线与雪线曲线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为温暖期;15世纪以来为寒冷期近现代时期近一两百年来气温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波动上升趋势降水全球降水量发生显著变化(热带、寒带增加,亚热带减少)冰川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海洋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2)

6、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影响表现海平面上升,海岸带被淹海岸带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部分地区被淹;影响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水产养殖业、港口设施和海岸建筑物改变水循环蒸发加剧,改变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事件发生概率;地表径流减少,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水矛盾;冰川融化,雪线上升改变热量带和干湿区全球变暖,使得中纬度气温升高,热带、亚热带范围可能扩大,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耕作业区退化为草原,草原区退化为荒漠资源条件变化温度和降水的增减,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自然灾害频发对大气循环和水循环产生影响,会导致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7、有所增加改变原有生态系统使动物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将导致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水温度和洋流的潜在变化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植物生产率提高,形成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影响生产领域农业影响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气温升高,温度带北移,高纬地区生长期延长,产量提高;陆地蒸发加剧,土壤水分减少,热带、半干旱地区产量下降,中纬度谷物带病虫害加剧;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聚落对滨海地区的聚落、基础设施产生不利影响工业排放温室气体的工业企业承受日益严重的政策压力和税收负担;节

8、水、节能技术和耐干旱、耐高温培育技术获得广阔市场;减少高纬度地区的供暖能耗,增加低纬地区的制冷能耗危害人体健康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 、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炎热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加快和扰乱新陈代谢;改变某些传染病传染媒介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滋生环境3.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1)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资源型缺水,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a.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9、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海水淡化,人工增雨。b.节流:发展节水农业;防止和治理水的污染;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节水意识。(2)我国土地资源特点、问题及对策 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土地资源后备储量不足,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存在问题: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对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加强建设和保护。(3)我国的能源问题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a.浪费严重,能源短缺。b.采煤会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c.煤、石油燃烧

10、利用率不高,造成大气污染(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产生酸雨,汽车尾气产生光化学烟雾)。d.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等。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a.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b.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产量;c.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d.稳妥发展核电;e.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f.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g.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h.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发展。4.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我国气象

11、灾害的发生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特点,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特点。灾害成因在我国的时空分布危害防治措施暴雨洪涝连续性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春季多发生在珠江流域,夏秋多发生在江淮地区和北方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财产损失和人畜伤亡,有时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和预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防洪干热风高温干燥并伴有一定风力华北、西北最为常见,多在春末夏初发生使小麦发生干尖、黄叶、干枯、秕谷等现象,使产量严重下降适时浇水,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营造防护林等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东部地区多发,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造成粮食减产,人

12、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改变农业结构,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等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海南依次变弱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或警报,及早防护台风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每年的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等省区受影响最大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2)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地质灾害成因分布规律危害地震岩层断裂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能量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破坏建

13、筑、危及生命火山喷发灼热的岩浆喷出地表造成人员、财产损失滑坡在重力作用下岩体或土体沿滑动面下滑降水量较大、植被覆盖状况较差的山区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泥石流破碎的石块、泥沙随洪流顺坡而下堵塞江河、摧毁城填、危及生命、财产安全考点一:地形对农业、聚落和交通的影响【例1】(2011北京高考) 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 ()A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前 B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C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2)该聚落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

14、区适宜向河滩扩展【答案】(1)D(2)C【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河流底部岩层的地质年龄小于2 300万年,故A项错误;处是在沉积形成各种岩层后,受到冰川及流水等外力侵蚀后形成的,故B项错误;根据岩层的地质年龄并不连续可以判断出C项错误;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看出该河流自南向北流,在弯曲河道处出现凹岸(左岸)侵蚀、凸岸(右岸)堆积现象,故D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建筑物在断裂带上没有分布可知该地聚落出现在断层发生后,故A选项错误;该聚落并非是沿河分布的,故B选项错误;欧洲中部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故C选项正确;河滩处于断裂下陷带上,不是聚落分布的最佳位置,居住区不宜向河滩扩展,故D选项错误。

15、【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及其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考点二:全球气候变化【例2】(2013广东高考)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答案】B【解析】植树造林增加了对CO2的吸收,会有效抑制气候变暖,故A项错误。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改变了地面状况,降低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增强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地面又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所以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会使地面对热量的吸收和传递功能增强

16、,加剧气候变暖,故B项正确。植树造林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相对湿度,故C项错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与气候变暖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知识。考点三:自然资源【例3】(2012重庆高考)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读材料完成下题。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A节约土地资源 B原料有可再生性C减少原料运输量 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答案】B【解析】种植木薯,要利用土地资源,而不是节约土地资源,A

17、项错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其原料可再生,而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这是最大优点,B项正确;种植木薯及发展木薯燃料乙醇,其消耗鲜木薯量大,原料运输量会加大,C项错误;木薯原料不易长期储存,而化石能源更能持久存放,D项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知识。考点四:自然灾害【例4】(2013天津高考) 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完成下题。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A完善预警系统 B围海造田 C修筑沿海堤坝 D建防护林【答案】C【解析】修筑沿海堤坝,能阻止风暴潮发生时的海水

18、入侵,C项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抵御风暴潮的措施。四、马年高考演练1.(2013宁波二模)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发展最快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形成最早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形成最早D丁聚落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2)若图中A河流定期改向可能的原因是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A附近区域地形平坦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ABCD【答案】(1)D (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聚落的影响。第(1)题,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和河流分布,

19、甲聚落位于河流上游,不利于其发展,A错误;该地区受河流影响,形成最早的可能是位于两河交汇,而乙位于河流上游,地势高,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B错误;图示丙位于河流交汇处,流水沉积作用较明显,C错误;而图示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最为平坦,水陆交通便利,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D项正确。第(2)题,根据图示A河流连接湖泊和干流之间,若该河流定期改向,说明湖泊和河流之间形成互补关系,故判断该流域内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且两地之间的地势较为平坦,可以实现河流与湖泊的互补关系2.(2013天津一模)下图为“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

20、。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波动性,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多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少C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多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多(2)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是()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扩展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答案】(1)A(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变化。第(1)题,一年中冬季生活取暖燃煤增加会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夏季光合作用增强会使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减少,故观测数据曲线有较明显的波动,故A项正确。第(2)题,长期趋势曲线显示二氧化碳呈增加趋

21、势,则会带来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则西伯利亚北部沿海可能被北冰洋淹没,海岸线向南退缩。3.(2013石家庄高三联考)读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完成(1)(3)题。(1)关于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煤炭资源数量大且种类齐全,但地理分布差异较大B煤炭资源分布格局总体上北多南少C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全省范围内地下都有煤田分布D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区(2)甲地区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A B C D(3)甲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22、()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 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大力发展公路运输,提高煤炭外运能力A B C D【答案】(1)C (2)B (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第(1)题,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故C错误。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区是山西省,山西省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而南水北调是向华北地区输送水,与山西省煤炭工业关系不大。第(3)题,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山西省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故A正确。4.(2013重庆六区4月)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活动断层多,地震多发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完成下题。上图是我国活动地块边界示意图,图中南北地震多发地带主要分布在 ()A二三级阶梯交界带 B105E附近地形转折带C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D我国人口高度密集地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直接获取图中信息可知,南北地震带位于105E附近;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线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