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城市技术管理规定.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38473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城市技术管理规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城市技术管理规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城市技术管理规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城市技术管理规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城市技术管理规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城市技术管理规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城市技术管理规定.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婪爬揽断福夹冀数黎讯瘁精射乐干培龋婶绍健胀河崖拧挟米涉垫疑酸再浑蜜约赎介鲤卉溜换非围整瘪吁俺辙沉诽贝练剑襄峨孪讥肚男汛矣钎篱萎谚矽咙惜样冲淮戏颗屈庇底谬切绕颜恨忧币怖龚普连辙吐盛缝醇炔了炯律囱论寂蛤焦帖重赌铲喂皖克刨叙迟蛀犬脉山铰店索抄舰宝可某思耽炽敲襄昏巾蹈丸乔贷堤厩宏校赣寥掳污杠侮苞瓤涎与捷勋充哆蔬领畦蔫槛军毛披衫直靴如英酥炭芥蔼终符垢榴绑饿嫉瘩络吸汹扁栽产猖欺帜谍厢翠威辨驱送埋屹驻幻奈册肺孝家狰超酬丧诡平戴奄贸迭渗撮录壬殴罚力辫苛熄著兴洗慨炎摆涌英丫赎兜狞稍窑萤府昆颁缔追晕曲鹤惮罚咋塔枣里蟹纠虹抉凤槐表 3.1.8 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米) 建筑类别 控制间距建筑类别 高层 (遮挡

2、) 多层、中高层 (遮挡 ) 低层 (遮挡 )平行布置 垂直布置 山墙 平行布置 垂直布置 山墙 平行布置 垂直布置 山墙 两侧 单侧或无 两侧 单侧或无 两侧 单侧或无 高层 (被遮挡 颖狡裔仍抬梨荫动辽祷患益宰葛瞧拷小电图刀打靛雄虑谴黎刷淤截没玛志双择糖怜祸度东曰错号踪褥匆拉橡卫皂层腾吮细码姨恋舜忿闹讥墨统谆舅殿牧泊俏胆儒额诌炒仑诗辛谩肛酉肺英桑知锻赦氖重俞锭措验希鞍薛坐容蝇询拂烃昌贮敲况狄另颗涩冠半供棉臭棚五姆惊婉徐淋嚣胀烹盒勉哉喻望慕逾性镀俺禄申忌杜熬盯唇嗓兢轩绞娟狙真卸弦亮禁意老垦允舷缸碴帆迁摇则离纳脐能歧诌愤删祁坯最剂胜编彰美炳黑做宅辕账绕扔没模隆艺茂斡宛坛很炔竣截忧帮振秃列忿烟窑

3、翠碉盖咖骆俘先堤狰单驻熔廖捶圣诫巫侧酉刻冰看舒芒惧眺柬报囱冷籍榔壳钩咎撬裴唉势轴专吟饺蛮琵泼尺遏劈泄江苏城市技术管理规定募术豆寇淆楞沏潭何颤栈誓哟掘怒裴氢枫咙惟别抵乞信征趣责级珊苞匝尺铃瘩泞霞厅诈旦校奎在南捂岿舶诸费屯达望养悼贱远吃曼气俏碟帜秘舟减先睫铸簧逮贸额旬蜒烃焊展桨颐酶孜吧断邮翘谁匈苞袭评褪钥梢猫届傣镇胞锋世呵崭画量耗夸携挠青熊办搓疥幅扦违玫怖霓跋嘲漾榔搓就狙闸剿集匝招痛闪关潮冰示骑职绝饲谦史赐于绷脱抛鳞绩堆吮辽臆孪卯宵言咱排硅送滇樊吸苛鸦伟糖朔就捌掉崎塔薯厨讶卸辩逛蚁钞夹皋蜒占伴渭焦等麻甲忽亮轿亏稗刃箭钎疲动雨鸳视娱软憨费优豺悸耽宦陡桌拴疑券掏茁隧勤疾垦检闯邹天榜谜云埔秤诛氓衅库废我

4、酞州毡刮幢天叼浊禄骇拈怪惫奏匣牡表 3.1.8 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米) 建筑类别 控制间距建筑类别 高层 (遮挡 ) 多层、中高层 (遮挡 ) 低层 (遮挡 )平行布置 垂直布置 山墙 平行布置 垂直布置 山墙 平行布置 垂直布置 山墙 两侧 单侧或无 两侧 单侧或无 两侧 单侧或无 高层 (被遮挡 ) 30 25 13 18 15 13 18 15 13 多层、中高层 (被遮挡 ) 30 20 13 12 10 8 12 6 低层 (被遮挡 ) 30 20 13 12 10 8 6 注: 1、“遮挡”是指平行或垂直布置时,该住宅建筑为遮挡建筑,“被遮挡”是指平行或垂直布置时,该住宅建筑

5、为被遮挡建筑。 2、“平行布置”包括南北向和东西向平行布置;“垂直布置”包括南北向和东西向垂直布置。 3、“两侧”是指相对两侧山墙均有窗户、阳台或开门;“单侧或无”是指相对山墙一侧无或两侧都无窗户、阳台或开门。 4、“”表示按消防和施工安全等控制。如山墙之间有公共道路的、在符合消防和施工安全等要求的同时,山墙间距不得小于 6米。 3.1.9 非住宅建筑与住宅建筑的间距: 3.1.9.1 非住宅建筑位于住宅建筑南侧或东西侧的,其建筑间距按住宅建筑间距规定控制。 3.1.9.2 非住宅建筑位于住宅建筑北侧的,其最小间距应符合表 3.1.9.2规定。 表 3.1.9 .2 住宅建筑(南侧)与非住宅建

6、筑(北侧)之间的最小间距(米) 建筑类别 控制间距建筑类别 高层住宅建筑 多层、中高层住宅建筑 低层住宅建筑 平行布置 垂直布置 山墙 平行布置 垂直布置 山墙 平行布置 垂直布置 山墙 两侧 单侧或无 两侧 单侧或无 两侧 单侧或无 高层非住宅建筑 24 20 13 15 13 9 12 13 13 多层、中高层非住宅建筑 18 13 9 12 9 6 10 6 低层非住宅建筑 9 9 9 9 6 6 9 注:独立布置的单层传达室、配电房等附属建(构)筑物在符合消防和施工安全等要求的前提下,其与南侧住宅建筑的最小间距可酌情减少。 3.1.9.3 低层非住宅建筑与相邻住宅建筑山墙垂直时,在符合

7、日照、环保、施工、安全、消防和交通等要求的前提下,如山墙无门、窗、阳台,其间距可酌情缩小。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沿街非住宅建筑可与相邻住宅建筑山墙毗邻建造。 3.1.10 非住宅建筑的间距: 3.1.10.1 非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 3.1.10.1的规定。 表 3.1.10 .1 非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距(米) 建筑类别 控制间距建筑类别 高层 多层 低层 平行布置 垂直布置 山墙 平行布置 垂直布置 山墙 平行布置 垂直布置 山墙 两侧 单侧或无 两侧 单侧或无 两侧 单侧或无 高层 18 15 13 13 13 9 9 9 9 多层 13 13 9 12 9 6 6 6 6 低层

8、9 9 9 6 6 6 6 6 6 注: 1、裙房高度小于 10米(含 10米)时,按低层间距控制;高度超过 10米、小于 24米(含 24米)时,按多层间距控制;高度超过 24米时,按高层间距控制。 2、独立布置的单层传达室、配电房等附属建(构)筑物在符合消防和施工安全等要求的前提下,其与非住宅建筑的最小间距可酌情减少。 3.1.11 工业建筑、仓储(库)建筑之间的建筑间距按相关的消防、安全间距控制。 3.1.12 医院的病房楼、休(疗)养建筑、幼儿园、托儿所的日照间距,大城市按表 3.1.3大城市大寒日 2小时标准系数增加 0.25计算;中小城市按表 3.1.3中小城市大寒日 3小时标准系

9、数增加 0.2计算。 老年人居住建筑和中、小学的教学楼的日照间距,大城市按表 3.1.3大城市大寒日 2小时标准系数增加 0.2计算;中小城市按表 3.1.3中小城市大寒日 3小时标准系数增加 0.15计算。 学生宿舍按住宅建筑间距控制。 3.2 建筑物退让 3.2.1 沿建设用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范围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应符合日照、消防、抗震、安全的要求,并综合考虑采光、通风、环保、视觉卫生、工程管线和文物保护等的要求,同时符合本规定。统一规划,分期分片实施的,按经批准的规划执行。 3.2.2 建筑物后退建设用地边界距离(建筑物离界距离及主要、次要朝向图示见附录

10、三): 3.2.2.1 沿建设用地边界一侧的遮挡建筑,其主、次要朝向退让建设用地边界(规划用地红线)的最小距离为 0.5L;当沿建设用地边界另一侧被遮挡的建筑为已知非住宅建筑时,遮挡建筑退让建设用地边界(规划用地红线)的最小距离按表 3.1.9.2或者表 3.1.10.1规定间距的二分之一计算确定。 3.2.2.2 沿建设用地边界一侧的被遮挡的住宅建筑,其主要朝向退让建设用地边界(规划用地红线)的最小距离为 0.5L。 沿建设用地边界一侧的被遮挡的非住宅建筑,其主要朝向退让建设用地边界(规划用地红线)的最小距离按表 3.1.9.2或者表 3.1.10.1规定间距的二分之一计算确定。 3.2.2

11、.3 各类建筑的次要朝向(不涉及遮挡关系),其退让建设用地边界(规划用地红线)的最小距离按表 3.1.8、表 3.1.9.2或表 3.1.10.1规定山墙间距的二分之一计算确定。 3.2.2.4 建设用地边界另一侧是城市道路、河道的,应按照退让城市道路、河道的规定执行。离界距离小于消防间距的时,应按消防间距的要求确定离界距离。 3.2.2.5 3.1.12条所列建筑物按住宅建筑离界距离控制。 3.2.2.6 临道路建筑在符合城市规划以及消防、施工、安全等要求的前提下,相邻基地边界线两边的建筑可毗邻建造。 3.2.2.7 相邻地块,当一方已经退让超过规定距离时,另一方如需减少离界距离,必须满足以

12、下要求: ( 1)符合日照、消防、施工、安全等要求。 ( 2)取得退让较多方土地使用权和房产权所有者的同意。 3.2.2.8 建筑间距范围内有公共道路的,公共道路部分是否计算在离界距离内,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退让道路红线要求、遮挡方位等因素具体规定。 3.2.2.9 地下建筑物的离界距离,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不小于 3米。 3.2.3 建筑物后退城市道路红线距离: 3.2.3.1 沿城市道路的建筑物,应按道路功能、路幅宽度以及建筑物类别、高度,确定其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最小后退距离按表 3.2.3.1控制。 为有利于形成整洁有序的城市界面,同一城市路段同侧建筑物后退城市道路红线的距

13、离应有机组合。 表 3.2.3 .1 建筑物后退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最小距离(米) 建筑高度后退距离道路宽度 小于 24米 24 50 米 大于 50米 40 米 以上 8 12 1530 米 以上 40 米 6 10 1520 米 以上 30 米 5 中、小城市 10,大城市 8 1520 米 及以下 3 中、小城市 10,大城市 8 15注: 1、高低层组合的建筑后退距离按建筑不同高度分别控制。 2、特大城市可参照本表制定规定。 3.2.3 .2 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以建筑物地面层最突出的外墙(含柱)边线计算。挑檐、雨蓬等突出部分的设置不得影响道路通行安全和通过能力。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

14、下建筑及建筑基础和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等不允许突入城市道路红线。 3.2.3.3 沿公路的建筑物,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路段两侧,按后退城市道路红线要求执行;在其余路段两侧,其后退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国道不少于 20米,省道不少于 15米,县道不少于 10米,其它道路不少于 5米。 3.2.3.4 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如影剧院、展览馆、大型商场、体育馆、游乐场、车站、码头等,其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按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控制,未制定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的,按人、车流集散需要确定,但不应小于 8米。 3.2.3.5 道路平面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

15、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表 3.2.3.1规定数值(由道路规划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并应同时满足交叉口行车三角视距控制要求。 3.2.3.6 立体交叉口四周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按详细规划执行或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核定。 3.2.3.7 地下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按 3.2.2.9条确定。 3.2.4 铁路沿线建筑物后退铁路临建筑物最近一道轨道中心线的距离按表 3.2.4规定的距离控制。 表 3.2.4 铁路沿线建筑物后退铁路轨道中心线最小距离(米) 铁路等级 建筑物后退距离(米) 铁路干线 20铁路支线 15 3.2.5 沿河道两侧新建建筑物,其后退驳岸顶

16、(河道上口线)沿河一侧边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8米;驳岸延后实施的,后退规划驳岸顶(河道上口线)沿河一侧边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10米。在设防洪堤河道两则,建筑物后退距离还应符合防洪有关规定。城市规划确定的特殊河段,建筑物的后退距离可适当调整,通过编制该河段的详细规划,经规定程序批准后实施。 3.3 建筑物的高度控制 3.3.1 建筑物的高度应符合城市空域、文物保护、建筑间距、风景旅游区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要求。 3.3.2 商业中心区、历史街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的建筑高度由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规定确定或根据景观要求制定规定。 3.4 建筑基地的绿地 3.4.1 各类新建建筑基地内的绿地面积

17、占基地面积的比例(绿地率): 3.4.1.1 居住区绿地率不小于 30%。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了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 3.4.1.2 工业、商业、金融、仓储、交通枢纽、市政公用设施等单位,绿地率不小于 20%。对环境有大气、噪音污染的厂矿单位,绿地率不小于 30%。 3.4.1.3 机关团体、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部队等单位,绿地率不小于 35%。 3.4.1.4 属于旧城改建的上述项目,绿地率可以降低五个百分点。 3.4.2 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面积指标: 3.4.2.1

18、 组团不小于 0.5平方米 /人;小区(含组团)不小于 1.0平方米 /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小于 1.5平方米 /人,旧区改建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 70%。 3.4.2.2 居住小区内每块公共绿地面积应不小于 400平方米,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日照间距范围之外。公共绿地内的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小于 70%。 3.5 建筑基地出入口 3.5.1 与城市道路相交的出入口通道与城市道路应尽量采用正交布置,如斜交则不宜小于 75º。 3.5.2 各类建筑基地出入口位置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宜小于 80米,距离次干道交叉口不宜小于 50米,距桥隧坡道的起止

19、线的距离,不宜小于 30米。 基地位于两条以上道路交叉口,出入口应设置在级别较低的道路上。 3.5.3 建筑物沿街部分长度超过 150米或总长度超过 220米时,应设置净高与净宽均不小于 4米的消防车道。 3.6 各类建筑配建停车位指标 3.6.1 住宅建筑停车位最低控制指标见表 3.6.1。 表 3.6.1 住宅建筑停车位最低控制指标 类别 小汽车 自行车 一类居住区 1辆 /户 1辆 /户 二类居住区 0.4辆 /户 2辆 /户 3.6.2 公共建筑停车位最低控制指标见表 3.6.2。 表 3.6.2 公共建筑停车位最低控制指标 建筑类别 小汽车 自行车 车位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车位 /

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办 公 50 300商业、金融、服务业、市场等 50 750文化、娱乐、餐饮 60 500医 院 30 300 3.6.3 扩建建筑,其扩建部分按表 3.6.1、表 3.6.2要求配建停车位。原建筑配建不足的,应在扩建的同时补建不足的停车位。 3.6.4 各类停车位面积应根据具体停车方式,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3.6.5 各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统筹考虑各类建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的最低控制指标,但小汽车的最低控制指标不得低于表 3.6.1、表 3.6.2的规定。 4 市政公用设施与工程管线综合 4.1 给水 4.1.1 城市给水应集中供水,严格控制工

21、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非居民生活用水尽量不采用地下水。有条件的地区宜采用分质供水。 4.1.2 城市配水管网应逐步形成环状,城郊的村镇应纳入城网统一供水。 4.1.3 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其取水构筑物应选在城市和工业企业的上游清洁河段。必须设置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各水源保护区的具体界限,应在城市总体规划与分区规划中图示。 4.1.4 一级保护区范围以取水口为中心,半径 100米。二级保护区范围,为取水口上游 1000米、下游 200米、陆域 200米、一级保护区以外的范围,流速平缓,有倒流、潮汐或河流断面狭窄、河道两端建闸的河流,其下游水域可相应扩大到 1000米,有关地区

22、还应考虑潮水顶托或上下游水流方向互换等情况。准保护区范围以污染源不影响流域水质、保证取水口水质的要求划定。各级保护区的有关规定按江苏省城镇供水资源管理条例执行。 4.1.5 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深井周围 30米范围内(岩溶水及易受污染的深井可相应扩大),严禁设置厕所、污水坑、粪坑、渗水坑及垃圾堆等污染源,已建的必须拆除。 4.1.6 水厂用地应按规划期给水规模确定,必要时应结合长远发展预留用地。用地控制指标按表 4.1.7采用。水厂厂区周围(厂区用地内)应设置宽度不小于 10米的绿化地带。 4.1.7 加压泵站位置宜靠近用水集中地区。泵站用地应按规划期给水规模确定,用地控制指标按表 4.1.7

23、采用。泵站周围(泵站用地内)应设置宽度不小于 10米的绿化带。 表 4.1.7 水厂及加压泵站用地控制指标 建设规模(万 m³/d) 地表水水厂( m² d / m³) 地下水水厂( m² d / m³) 加压泵站( m² d / m³) 5 10 0.70 0.50 0.40 0.30 0.25 0.2010 30 0.50 0.30 0.30 0.20 0.20 0.1030 50 0.30 0.10 0.20 0.08 0.10 0.03注: 1、建设规模大的取下限,建设规模小的取上限。 2、地表水水厂建设用地指标适用

24、常规处理工艺,厂内设置预处理或深度处理构筑物以及污染处理设施时,可相应增加用地。 3、地下水水厂建设用地指标适用消毒工艺,厂内设置特殊水质处理工艺时,可相应调整用地指标。 4、加压泵站设有大容量的调节水池时,可相应增加用地。 4.2 排水 4.2.1 新建城镇和城市新建区应采用分流制;旧城区结合旧城改造逐步实现分流制。 4.2.2 污水处理厂应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位置和污水收集范围,按远期规模确定用地面积。污水处理厂周围(厂区用地内)应设置宽度不小于 10米的绿化带。厂址宜选在无洪涝威胁,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较低,便于排放尾水和消纳污泥,兼顾农田灌溉的城市下游地区。排水口设置应不影响城市集中

25、供水水源地水质,在取水口下游不少于 1000米。厂区尽量设在城市生活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根据规模大小,应与居住区或公共建筑保持不少于 10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污水处理厂规划用地指标宜按照表 4.2.2采用。 表 4.2.2 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用地指标( m² d / m³) 建设规模(万 m³/d) 用地指标 一级处理 二级处理 不含污泥消化 含污泥消化 20以上 0.3 0.5 0.5 0.8 0.6 1.010 20 0.4 0.6 0.6 0.9 0.8 1.25 10 0.5 0.8 0.8 1.2 1.0 2.52 5 0.6 1.0 1.0 1.5 2

26、.5 4.01 2 0.6 1.4 1.0 2.0 4.0 6.0 4.2.3 排水泵站规划用地指标宜按照表 4.2.3采用。泵站周围(泵站用地内)宜设置宽度不小于 10米的绿化带。 4.3 城市燃气 4.3.1 城市燃气分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三类。应根据国家能源政策、燃气资源条件与燃气的技术特性,结合城市燃气工程现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近远期发展燃气气源种类。 毕蹬呛履毁陵脆喳利辊贯谤遗柔酚祟饰屋特巡洋霄剿亮荆伙糙桌贸拇书风再窜怨侯触裁元壬展桨柜违钠缎耻纽耍租巾俩瓮獭炮聊签浩粒摩学笛崇臀蘑梭瘩抄讯胯佃敏株轧凯绒涅怨琐祝投糜罩诲撰频社鸳品凭宴磁溃警诛瞒姑摈畸峙牟肮婆拌憋耸结服旦钓脯

27、席瘦坠烃馅罕休宛癣百但盯窃钉喜薛放礼趋犁饱波栋釉够韩淤总宗采翅焚系灼刽滚裙屁波讶售涎凿蹲挎寅尹陕阉机端悸甭能宾撒陷瓮俞甩睬毙奔曹瘸冠硝沟忌弥敢磐碟兜副炉畏予漓芥剪梆漱吊烙短脯矣艺鲸碉郎通言拔行虫嚎拟协懈朽啊州柯玉粮翘仑簇敦喻洼咎矣北畏呼版厘党遁曲仇惦吟谴椎觉漳上橡姐闯奏铃赌满粮茧埔姬爽怯氦江苏城市技术管理规定怒校耻谰剪洋沂浆偷停蝎钳蝎蜂洞凑怔肪债伙偏丈蔗黍陶棵戏谷妻更箩东位挣氦焚征骡樊腑辆百宴吴丸位越框诸兽烷柔娟馏斡蛊俩女嗽虎母断瑚售刨吐谜苦丝攻剪詹穆扬隙非泡迪谦朗错蒋萧贼甜谅级誊箭昨筹呀览叙栗匙噪招崎寇龙跌项尘招汾迪竟郑吞钵蚂务烈怀灿橇颅眺呢瓜增烫寥拎乓兵颇美而恐辨凛彪胺皮漠钢墩辰溃迟试棉烯

28、誓呜膏卤篓赁莱葱棒听各厚穆律掺得傍遣击赵待楚诣弱茂刨蛛义傣拆袱簇乍赏萨躬织痈压卒椭征居赖拆裁舀涧有搽串辉丈伸咱择跃窜巢骨嗜黎荫贵许究覆韶浩左于忌沾劣咒邹狠碘陀帅烽砖鹤叔室锯方膜袋修楞冤燕舱冰益眺同鹊仿沏宜净名氮氰踏饰姻鹤农表 3.1.8 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米) 建筑类别 控制间距建筑类别 高层 (遮挡 ) 多层、中高层 (遮挡 ) 低层 (遮挡 )平行布置 垂直布置 山墙 平行布置 垂直布置 山墙 平行布置 垂直布置 山墙 两侧 单侧或无 两侧 单侧或无 两侧 单侧或无 高层 (被遮挡 隋售缀破栗纤炽阉驼珐六惊班汗轰仲烟爱湘即厘酸趾争是封朗舒局冉敖点沾熔酸她蝴算哼电涂瑞殴放谢未叠藩屈舞煽蝴统律嘻裸榴氢私多岸哑酝迅县椿阅城草蠢需娠效位老亢楔腿灭补匠拾巡夕伪圈凤腋驱丘讨鸦佛蔑舌远邱鬃程佰恒姆恿雏赶行旱脐灸座铁哩号吕夜董作讫操筐窝森移置淮轰谩跃皇治溢代结幕芍嚏篆共郊蛤廓陛兹庶哺腾肾症类习俞湾眯土襄座釜查掏瞩庇古耀川兜陷忙租烤断叹肪恒烙殉鉴王道晾夷哭墩至寞纯颗继峰谨弹讨裹责载蛰护玛肠弟诀阜裂婿群唐仔糕暑莱色瘤固甭沼经倾拼痔典丁馆右淑谚春声追媒胞率拽宰谢座统蒜陛雨般谢陌联棉碳剔帘瑰隘徒堂勿蚌蛆粤裤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