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目录I摘要IllABSTRACTIV1弓I言61.1 选题背景61.2 研究的意义71.3 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11.4.1 研究思路111.4.2 研究方法:121.5 本文的观点与创新13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理论基础142.1 基本公共服务及其构成142.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多维度分析152.2.1 价值维度152.2.2 政策维度152.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财政支持172.3.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财政的定位172.3.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政府财政投入的要求182.3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地方财政的关系193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现状
2、分析203.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203.1.1 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213.1.2 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233.1.3 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253.2 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253.2.1 不同地区养老保险参保情况的差异253.2.2 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财政投入差异274晋江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294.1 晋江市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明确314.1.1 财权、事权划分不合理导致晋江市政府财政困难324.1.2 地方政府间缺乏明确、合理的责任划分办法324.1.3 “多个上级管理现象阻碍晋江市对资金进行统筹安排324.2 转移支付制度建设落后33
3、4.2.1 转移支付缺乏法律、法规引导334.2.2 财政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344.2.3 政支出管理体制不完善344.2.4 公共财政体制不够完善354.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过程中缺乏具体的执行标准354.4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单一365.1 构建均衡化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375.1.1 加大公共财政宣传力度,增强公共财政理念375.1.2 加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意识375.1.3 制定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投入机制385.2 规范转移支付制度385.2.1 我国目前转移支付现状385.2.2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395.3 改革县级政
4、府财政支出结构415.3.1 按照需求优先调整财政支出结构425.3.2 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支出效率425.3.3 加大县级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比重43参考文献45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基本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的、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与一国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其处于公共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既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底线”。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目标。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了国家
5、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建立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制,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J的目标。“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强调:“拓宽资金来源,增强县级政府财政保障能力,稳定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县级财政是地方财政的基础,县级财政运行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和县级财政平衡,而且关系到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尤其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趋势下,如何完善县级财政体制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虽然,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简要指出已取得的主要成效
6、在完善县级财政体制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简要指出县级财政体制的突破性进展但在思想观念转变、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县级政府财政支出和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仍需加大力度加以改革和完善。本文首先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理论研究入手,调查并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及内涵,再分析财政投入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所起到的作用,包括对财政的要求及定位分析。通过调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提出目前财政投入体制的不足、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应根据正文的研究内容,具体说明本文研究了我国哪些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及其建设状况;财政投入机制特别是县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困境)从而引申出对晋江市的
7、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既有优势也有不足,通过对晋江市实际情况的分析,(晋江市哪些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状况、市级财政的投入状况、经验启示等的归纳)探讨财政投入机制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提出的主要对策)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县级财政投入机制;转移支付;晋江市ABSTRACTBasicpublicservicesrefertothepublicservicesthatareledbythegovernmenttoensurethesurvivalanddevelopmentofallcitizensandtoadapttothelevelofeconomi
8、candsocialdevelopmentofacountryorregion.ItisthemostbasicandcOrepartofpublicservice5Whichisnotonlythemostbasicneedsofpeople1Slivelihood,butalsothebottomline,ofgovemmentpublicservicefunctions.Thel8thNa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putfbrward:HAcceleratetheformationofagovernment-led,Urbanandr
9、ural,Sustainablebasicpublicservicesystemnandthegoalof,anequalizationofbasicpublicservicesby2020.InMarch2017,the1SthFive-YearpianforpromotingtheEqualizationofBasicPublicServices,issuedbytheStateCouncilclarifiedthenationalbasicpublicservicesystemframework,establishedthenationalbasicpublicservicelistsy
10、stem,andclearlystatedBy2020,thebasicpublicTheservicesystemismoreperfect,thesystemandmechanismaremorecomplete,andnewprogresshasbeenmadeinleaming,education,income,medicalcare,oldage,Iivingandliving,andtheoverallrealizationofbasicpublicserviceshasbeenachieved.aims.The13thFive-YearPlanforPromotingtheEqu
11、alizationofBasicPublicServices,emphasizesnExPandingthesourcesoffundsjStrengtheningthefinancialsupportcapacityofcounty-levelgovemments,andstabilizingtheinvestmentinbasicpublicservices.Attheendof2016,Chinahasmorethan1,800countiesand70%ofthecountry,spopulationgathershere.Therefore,howtosolvethecounty-l
12、evelfinancialdifficultiesandestablishasoundcounty-levelfiscalsystemhasbecomethetoppriorityfrChina,s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County-levelfinanceisthefOundationoflocalfinance.Thecounty-Ievelfinancialoperationnotonlydirectlyaffectscountyeconomicdevelopmentandcounty-levelfiscalbalance,butalsOaffects
13、nationaleconomicdevelopmentandsocialstability.Especiallyinthetrendofequalizationofbasicpublicservices,howtoimprovethecounty-levelfiscalsystemhasbecomeanissuethatmustbeexplored.Therefore,ItisnecessarytoeXplorehowtosolvethecounty-Ievelfinancialdilemmaandbuildasoundcounty-Ievelfiscalsystemtopromotethei
14、ntegrationofurbanandruraldevelopmentandnarrowthegapbetweenregions.AlthoughChinahasachievedacertaindegreefromtheimplementationofequalizationofpublicservicestothepresent.Asaresult,breakthroughshavebeenmadeinimprovingthecounty-levelfinancialsystem.However,effortsmustbemadetoimproveandimprovethetransfor
15、mationofideologicalconcepts,Standardizingtransferpaymentsystems,reformingcountY-Ievelgovemmentfiscalexpenditures,andromotingfiscalmanagementsystemreform.ThispaperfcusesonanalyzingthestatusquoandexistingproblemsOfthecounty-IevelfinancialsystemthatequalizesthebasicpublicservicesinChina,andcombinesthen
16、ewsituationathomeandabroadtoconductin-depthresearchandstrivetoobtainamethodfbrimprovingthecounty-levelfiscalsystemthatequalizesthebasicpublicservices.TheultimategoalofthispaperistofurtherimProvethecounty-Ievelfiscalsystembasedontheanalysisofcounty-Ievelfinancialdistressundertheequalizationofbasicpub
17、licservices,andmakepositivecontributionstonarrowingthegapbetweenurbanandruralareasandpromotingtheOveralldevelopmentofsociety.Thispaperseekstocollect,identify,andcollaterelevantliteraturesontheissueoftequalizationofbasicpublicservices,throughliteratureresearchmethods,andconductin-depthandmeticulousst
18、udyonthecollectedliteraturetostudytheevaluationindexsystemofqualpublicserviceequalization,.Understandtheconnotationofequalizationofbasicpublicservices,andunderstandtheprinCiplesthatshouldbefollowedinchinalSbasicpublicservices.Throughthequalitativeresearchmethod,qualitativelydescribethemeaningofpubli
19、cservices,anddefinetheconceptofequalizationofbasicpublicservices.Theresearchofthearticledeterminesthebasicscope;throughthecaseanalysismethod,JinjiangCityistakenasaresearchsampletoanalyzeandstudythenon-equalizationofbasicpublicservices.Theauthortriestofindoutthereasonsfbrthenon-equalizationofcOunty-I
20、evelbasicpublicservicesandthecurrentsituationofcounty-Ievelgovernmentfinancialdistressfromhisownactualresearchprocess.Finally,hefindsoUtthekeypointsofimprovingthefinancialsystemconstructionfromthecauses,andfindsanderfectsthecounty-levelfinancialsystem.Basicpathandbasicmeasures;putfbrwardbetterideasa
21、ndmorefeasiblemethodsfromthestandardtranSfersystemandtheimprovementofgovernmentfinancialexpenditurestructureKEYWORDS:EqualizationofPublicServices;Financialinputmechanismatcountylevel;transferpayment;Jinjiang1引言1.l选题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社会公平
22、方面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收入差距过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的基尼系数(这个基尼系数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数据来源于哪里?请说明和注明。)自1984年的0.257不断攀升,其中2003-2013年一直保持在0.47以上,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为0.473和0.469。我国的基尼系数长期高于公认的0.4的警戒值,显示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显著趋势。二是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城乡间、地区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间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明显。从区域方面看,东中西部地区,甚至在各地区内部都存在着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2013年我国东部地区的普
23、通高等学校数量为969所,分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校数量的1.47和1.59倍;东部地区每万人配备卫生技术人员295.3名,分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L69和L56倍,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政府在东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优于中西部地区。从社会群体看,我国社会不同阶层群体所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也面临较显著的失衡现状。由于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等原因导致的社会矛盾不断积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一项重大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为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开始重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
24、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要求“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并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定为十一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国策。国家“十一五”规划则明确提出,“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投入机制,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构建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增强政府的服务性,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具体将创新公共服务制度、优化和改善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25、必须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则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确为缩小地区差距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详细阐述了“十二五”时期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工作路线和政策措施。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一次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定为深化
26、改革的关键性任务,并从财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工作部署。从上述逐步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系列国家重要决策中不难发现,中央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注重保证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整个社会向着稳定、公平、正义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上发展,这也使得如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目标成为各级政府的决策者关注、深入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自什么时候推行均等化十多年,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改善,与其配套的包括提高民生支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各项政策都已经产生了较好的成效。在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着均等化的方向发展依
27、然是一个事关国家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全局性、战略性的、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创新供给模式。”没有财政体制保障,财政资金支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行财政体制的利弊以及改革方向,对实现均等化有着重大影响。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以当前财政体制现状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县级财政困境。晋江市作为福建省下辖县级市,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2017年人均GDP超过9万,人均财政收入,相比中西部经济水平优越,相比东部发达城市又有现实差距,本文以晋江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哪些方面基本公
28、共服务均等化的县级市财政投入机制及其投入状况,以达到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目标,对县级财政支出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1.2 研究的意义在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均等化的实现程度作为一个判断标准,故而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投入机制命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理论意义以下3点的顺序作了调整,各点中的内容和表述你自己在通读一下,是否达意和通顺了。第一,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取决于政府职能的精准定位。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范围和边界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不能对不同本文通过厘清“基本公
29、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基层财政困境的原因,为县级财政提供操作依据,帮助基层政府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建设,将更多有效资金投入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快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缩小城乡、地区差距,动全体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制下政府职能范围作简单的大小比较,这里我们仅对职能范围和支出重点作出分析:一般来说,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之一,承担了大量经济管理方面的事务,而特有的企业办社会模式将原属于政府职责的基本公共服务通过政治授权赋予企业承担;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政府与市场职能和边界处于划分较为模糊的阶段,二者之间存在越位和缺位行为,政府承担的经济事务没有明显减少,公
30、共事务有所增加;市场经济完善和成熟时期,政府和市场职能划分清晰化,市场取代政府成为资源配置主体,政府职能主要限定在公共职能范围内。政府和市场职能边界清晰划分的前提下,政府职能的“公共”特征越明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越高。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缩小此差距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职责,政府职能的顺利转变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准确定位的判定标准,将极大促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第二,财政体制改革路径基准成为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问题。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公平和效率原则如何权衡,我们可从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历史演变中得出一般规律,从上世纪80年代的公平优先(后来演
31、化为平均主义)、十五大确立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历次会议上提出的注重社会公平、十七大提出将提高效率和促进公平相结合、至十八大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耍兼顾效率和公平以及再分配领域更加注重公平。可以看出,公平原则在分配领域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公平型财政改革路径的确立成为缩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理论前提。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建立过程中,我国始终追求包括起点,过程和结果在内的服务公平,逻辑的明确性为我们提供了公平实现的路径和方式。公平型财政体制中强调公平原则的贯彻程度及覆盖范围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是很大的,它成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限定条件,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
32、平原则实施的行为结果。第三,“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有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财政体制的历史演变来看,从政治型财政集权体制到经济型财政分权体制过渡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不具有服务供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一行为特征直接导致各地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同时由于地方政府行为决策的地区差异性导致基本公共服务非均衡格局的形成。探讨财政体制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机制,是确定财政体制改革方向的理论基础。(2)现实意义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首先,均等化可以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优化全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最终利于提高整个
33、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其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更有力地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使生产要素可以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自由顺利地流动;最后,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可以使财力向财政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转移,有效增加财政弱势地区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切实保障各个地区之间的和谐发展,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二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为了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政府就必须运用公共财政的手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增强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34、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大保障作用。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和均等化及其财政转移支付的研究以下综述的内容请依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概念一均等化(评估指标体系)一均等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顺序加以梳理和归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有着重要意义,而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为此国外学者对财政支出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的探索上,最早提出基本公共服务这个概念的是德国的AdolfHeinrichGotthilfWagner,他强调基本公共服务是财政支出的关键内
35、容。西方公共经济学者AnIUeISOn、MusgraveBUChanan等从公共物品出发阐释基本公共服务概念,将基本公共服务定义为“由人民建立的,为人民提供服务、维护集体利益,并承担相应义务的相关活动”。其次,在财政支出视角下,Samuelson(1953)Musgrave(1959)等主流公共产品理论代表在政府供给视角下得出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共物品性质使得市场不能提供,应该由政府进行提供。FerriS和Graddy(1994)认为差别主体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有差异,由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可以更好地节省成本,所以公共服务应更倾向于由政府提供。而JenSLUndSgaard(2002)选取OECD国
36、家为样本来探讨提供公共服务的竞争以及效率,得出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中加入竞争能够提升其供给效率。也有很多专家从财政均等化出发来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Buchanan(1950)认为要兼顾公平和效率问题,政府的财政政策应该让所有同等地位的人受到相同的财政对待,而转移支付政策可以实现这一点。Robin和David(1984)指出各地区政府财政能力和财政开支不平衡,而转移支付政策可以让地区有更多的财力来提供公共服务。Rosenfeld(2007)指出,德国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以公共服务需要为导向,达到了基础的公共服务均等化。Snlart(2005)认为,在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主要是让地方
37、政府可以有差别不大的财力,进而实现区域间公共服务基本均等。Herrerea(2007)认为,均等化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可以有效的减少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税收竞争,当均等化的预算补助提高时.,地方政府会通过提高地方税率来减少生产性公共支出。此外,T.Prosser(2005)认为国家应该针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制定税收与转移支付办法以加快资源的重新分配,进而加快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当前,发达国家已经相对少专门研究基本公共服务了,但一些国际机构制定的衡量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中一些评估公共服务绩效的指标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例如,世界银行公布的一套经济发展指
38、标体系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反映,每年公布于世界发展报告,是广大学者研究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数据库。为衡量各国或各经济体的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每年都会发布全球竞争力报告,其中2013-2014年度报告的指标体系包括制度、宏观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卫生和基础教育等12个方面,100个指标以上。1989年起,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从政府效能、经济表现、企业效率以及基础设施四个方面设计指标体系综合评估经济体的竞争力,并发布于世界竞争力年鉴。这些指标体系为测算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现状提供了大量参考标准。1.3.2 国内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财政投入困境的相关研究在我国,由于长期存在人口多和经济落
39、后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主要政策都是偏向于加快经济发展、追求国民生产总值,民生方面就成了薄弱的环节,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各种社会矛盾突出,所以我国学者以促进社会稳定、实现民生幸福为出发点,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多角度思辨性的定义论证:贾康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与阶段,成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表现为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人群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是相同,但是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实施走向成熟却要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与目标都是不相同的。目前我国的均等化水平还偏低,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实现不同
40、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居民之间享有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马国贤认为,目前各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基本公共服务最低公平,二是人均财力的均等化,三是公共服务均等化,而结合我国现在的发展状态,基本公共服务最低公平模式应是我们最该借鉴的模式。对于如何实现基本服务均等化、采取何种手段,学者们也众说纷纭,王雍军认为,我国现在执行的财政投入机制具有逆均等化的效果,应该改革转移支付结构类型和地区之间分配的结构,对各项转移支付均等化绩效进行进一步细化比较,有针对性的选择绩效高、适合各地区实际的转移支付手段。厅元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财政能力均等化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和最基本的实现手段
41、目前各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的财政投入机制来推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财政需求均等化、税收均等化等。国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财政(县级财政)投入困境的相关综述过少,请补充。1.3.3 简要述评结合以上,我国学者虽然在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很多实际意义,研究的角度也有所不同,但是主流的观点都是围绕着国家财政体系改革与转变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来研究的,研究难免存在宏观上阐述充分,但是具体针对各地的研究比较少,任何问题都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更好地研究地方上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与地方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这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普遍实现。本文也正是基于对晋江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进行实地、有针性研
42、究,综合分析其现有政策的利弊,并提出地方财政制度建设建议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4.1 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成,通过将理论研究与实证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现状,分析我国财政的投入机制,特别是县级财政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困境,并以晋江市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晋江市哪些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状况以及市级财政的投入机制,以期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及其财政困境的解决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具体思路如下:1.4.2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下述两种研究方法:第一,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的方法。依据对基本公共服务和财政体制的
43、理论及文献进行梳理,阐述财政体制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立足于理论预期,借助于统计数据对晋江市基本公共服务进行测度、对基本公共服务与财政投入机制的相关性进行观察,通过计量分析研究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实证检验财政体制改革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动作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的方法,能够使本文研究更具科学合理性。第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的方法。研究财政体制改革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机制,本文尝试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体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性描述;通过使用统计数据及计量方法,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财政体制之间的关系、具体基本公共服务子项目在财政体制改革中受到的影响施以定量描
44、述,以期研究更为客观和充分。1.5 本文的观点与创新从资料收集情况来看,目前大多学者都从改革预算制度、支出制度、收入制度等角度对财政制度建设进行研究,提出的案例也大多数以国内外、省级为主,针对具体案例来分析县级财政制度该如何构建的研究比较少。(可放在L3.3的文献述评中)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方法、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考察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再以“财政是基本公共服务实现的基本方式和重要保障”为理论支撑,以晋江市实际情况为案例,分析应该如何针对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完善意见,最后从转移支付制度,力图从规范政府转移支付制度,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支出效率、加大县级政
45、府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比重的角度来完善县级财政投入机制。(以上为研究思路,而非本文的观点与创新,建议:不一定要本文的观点与创新,但该内容可与1.4.1研究思路作个整合,再好好考虑一下。)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财政支持的相关理论基础2.1 基本公共服务及其构成基本公共服务是指为保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保证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实现人的全面综合发展而建立在一定社会共同认识基础上,立足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向区域内社会成员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它不因成员所处的地域、地位、性别或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基本公共服务最终必须是全社会成员之间的均等享有。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却严
46、重依赖各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内容是有差别的,然而在其政策取向上,是以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目前,我国学者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具体构成要素还存在着较多分歧,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观点。但多数学者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必须是城乡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公共服务。孟春等(2004)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基本的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等。朱玲(2004)则主张基本公共服务应包括公共安全、生态保护、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等领域。十六届六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基本公共服务明确为教育、卫生、文化、就业
47、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指出,“基本公共服务,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属于公民的权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一般包括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广义上还包括与人民生活环境紧密关联的交通、通信、公用设施、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以及保障安全需要的公共安全、消费安全和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上
48、江明融(2006)指出,它是指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经济成分或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都能一视同仁地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唐钧(2006)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应该尽可能地使全国人民(不分城乡)享有同样的权利。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界定大体上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第一,最低标准观。即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享受到与社会发展一致的最低限度的基本公共服务。第二,标准化观。即由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服务标准,使每个公民不分城乡、地区都有机会享有一定标准之上的公共服务;第三,两要素观。即全体公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机会均等、结果大体均等。第四,三要素观。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起点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每个人在获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权利平等、机会均等、结果大致均等”。第五,四要素观。即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公平、主要社会发展指标公平、实际服务利用公平、筹资公平;要从制度架构上确保公民获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均等,从财政方面确保公共服务投入均衡分配,从决策参与上确保公民机会均等,从资源配置上确保公共服务效果实现均衡。2.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多维度分析(已对本段及上段进行重新整理)2.2.1 价值维度以下出处均无标注,请重新标注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