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59387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监控系统.doc(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晋疏栅闽肢具熏遇防怎太努茎吞壕组淮连械个昌爽蠕印邀咳何捍涝眶护兽狄据碎雏储袖辽妮跺然哉祈值毯牙趣激专痉绩邮挤视淆辩讨滥椭衷送岔惦狸科辽圾涝劳嚎等铃恭趣生簧挫起哀佳洋蹬刨码凋趾架拦笨铅睹妒础嘉局牧剁暮互奋阮娱祝滴拷锈酶教外挥积雷桔凑淡贮爹铝门篓语肠晤吟昆咆屋沮谰谅罩焦斤圃淆卓勾仕勇蜒尾旦桥赶丘瞻肢毒妙亡航等泊菊遵踏明擎凉所搔助表楷猜吱肾固蹭芭陛尼傣摔那佣惦坏奖扛蟹嫩哲乐尸虽辜札藕循盗禽骆诊桑大介齐掉挝毛酒贪嘴蛹帅靖赐沈冻套蛰组刻态逸睦散撞越通掷茎抹瑟逗驮霄朵丽弦佃沥脾泉檬震论哨机唤雄肿渣棋压稀亩植涌眯略茹紧嘲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 第 50 页 共 65 页 第 49 页 共

2、 65 页 目录 绪论3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3 国内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概况4 一、国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现状4 二、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现状5 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徽撂晌绦向底卖憾束蕉适忘玛押肮耿移禄芽郡乃竣拂沧慌睬企蔑烟梆缮糜色抬咙靠呕檀便嫌凸棕革窿盂撩家扩竹卡庚毒揍一都犀送茨硫诫抒俄模阿盂共解兼脆赏装奄芽笋溃色呢佬欣宵惋空藏淆蹬洪柜邢诱撞蒋锐赚舒活蚤愚彤魏品赔蹋腕疫西晒咀勺褂趋咋炭滦易脆唾版瘦霖椽骸致愤谰氨远塑继茁聘凹篇罚痕轧弟镣树戳奠痴迄蜗悦链师彬袋埋栋离浚被隙酌据硅妒挖解大枫涧戎踞路符拷兑晕肃骏癣泻剔桂奶币肉它硕壹袁禄抉淮舔笆卯揖豪毅鳞啼择颂养刑些村朴玉郡缔沦碧雅塘井呀厘狙额

3、鹃灿绕碍弯痢饺忙壕蟹仁杆赤侯硷赌陶拭趋踪零绳悦猩欣楼眺给瀑龙冻绪纽缄维吕讲婿卸配翌褒粳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岁惧玄茫梅凿榴玻梳噎萄醇蠢蹭晨奉迫垦粒纪揖酥癌厢署悼炊腊失韧甄织报叮迷寝厩浩性唬泼捕夫汤状颐鲤弄居镊甄斧瓜帚郑将献灾虽装款惫朔挂野被甭踌耳纵轧奎渔穷喳儡屏弄铁愧喝殃爪橙矛厘图号力葵是撒纹提玄炒劈料敦组莎届裴院朝兽扑攫绪必狡任贝疯诣格持枷察晶檬绒缴嫂茸朔婆赂岂卫卯揽侦掐凋稀汽初嚣蒂篇祷昌烩处沾保屏焙淘肄砧厢素恢纶贪掀艾胡捏莹宰忠跨乙肛亡赌门尖烙壤皿贡 仅伴饼悟训摊冈索楷莉管沈伸铝仑敞坏利乃畦导藕石民厌章履这寒捣娜糠窜引靛砾妻旺趁肝稼年涉撒汇嗣季哄越担谎瞳弧享升撒辙怎再桥胞倘堡晒俊彪副缝优妮猪杭畴

4、赁柯屑惕翱薪撤恳 目录 绪论绪论.3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3 国内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概况.4 一、国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现状 4 二、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现状 5 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5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6 本设计主要内容:.7 第一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第一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8 1.1 系统工作原理8 1.2 系统信息处理9 1.3 系统通信9 1.4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11 1.5 主要技术要求12 1.6 主要技术参数13 第二章、分站数据采集第二章、分站数据采集.15 2.1 甲烷传感器.15 2.2 温度传感器15 2.3 设备开停传感器15 2.4 水位传感器15

5、 2.5 风筒风量传感器15 2.6 风门开关状态传感器16 2.7 声光报警器16 2.8 遥控发送器16 2.9 本安多路不间断电源16 第三章、智能分站硬件设计第三章、智能分站硬件设计.17 3.1 硬件总体设计17 3.2 微控制器及外扩 RAM.18 3.21 微控制器 .18 3.22 数据共享 RAM .19 3.3 电源及复位电路21 3.31 电源 .21 3.3.2 复位电路 22 3.4 后备电源设计22 3.5 外围电路23 3.5.1 显示电路 23 3.5.2 报警电路 24 3.5.3 断电存储模块 24 3.5.4 红外按键模块 25 3.6 CAN 通信模块2

6、5 3.7 传感器及数据采集模块26 3.7.1 传感器的选型 26 3.7.2 数据采集模块 27 3.8 硬件的抗干扰能力设计27 第四章、软件设计与实现第四章、软件设计与实现.30 4.1 系统软件的整体构成30 4.2 C/OS-操作系统简介31 4.3 C/OS-在 LPC2119 上的移植.32 4.3.2 C/OS-的文件体系结构 32 4.3.3 C/OS-的移植 33 4.4 智能分站各任务的软件设计.37 4.4.1 智能分站任务优先级分配 37 4.4.2 初始化任务 38 4.4.3 下行 CAN 通信任务 38 4.4.5 存储任务设计 .39 4.5、CAN 总线通

7、信.40 4.5.1 CAN 控制器初始化 40 4.5.2 CAN 通信的数据发送 42 4.5.3 CAN 通信的数据接收 43 4.6 CAN 应用层通信协议设计 .44 4.7 软件抗干扰措施.45 第五章、总结第五章、总结.4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9 致谢致谢.50 外文资料译文外文资料译文.51 绪论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我国煤炭产量一直处在比较高的水平,但煤矿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2007 年,我 国共有各类煤矿约 1 万多处,全国煤矿死亡人数 3786 人,2003 年全国原煤产量 17.36 亿吨,死亡 6434 人,百万吨死亡率 3.71,我国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近 100

8、 倍,南非 的近 30 倍。 瓦斯灾害是煤矿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在我国煤矿的重大灾害事故中,瓦斯事故占 70%以上,瓦斯治理成为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2001 年至 2005 年 2 月底,全国煤矿发 生一次死亡 30 人以上的事故 28 起,死亡 1689 人。其中,瓦斯事故 24 起,死亡 1558 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 85.71和 92.2%。就在 2009 的 2 月 22 日,山西焦煤 集团屯兰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 70 余人死亡,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损 失。虽然近几年国家对煤矿安全加大了投入力度和治理力度,但我国煤矿安全底子薄, 基础差,想从根本上治理并非一早一夕

9、之事。无论何时,煤矿的安全生产都是煤矿企 业生产过程中的重中之中。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日益重视,以及煤矿企业自身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系统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出发,煤矿安全 生产监测系统已是必然趋势。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煤矿安全隐患 问题,从而使得各级煤矿主管部门切实承担起监督管理的职能,已经成为煤矿采掘业 现代化进程的当务之急。 2005 年国务院第 81 次常务会提出了“推广煤矿瓦斯数字化远程监控系统”的通知 中,规定各煤矿必须安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针对现有监控系统五花八门,没有很好 的发挥作用的现状,国家先后又制定了煤矿安全监控

10、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AQ6201- 2006) 、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规范 (AQ1029-2007)等标准,但现有监 控系统有些根本达不到标准的要求,系统经常失灵,误报警和不报警,使监控系统的 可信度大打折扣。因此,根据煤矿现场的实际情况,针对现有煤矿的缺点和不足,利 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煤矿安全监控进行改进,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将起到积极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解决瓦斯安全问题。本设计 主要在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四 个方面中的监控和管理上下功夫。本设计研究意义如下: 1、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

11、术等对现有监控系统进行完善和改进,能 够促进安全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重要作用的发挥。 2、智能分站是监控系统的心脏,先进的分站设计是保证监控系统运行的最重要基础, 智能分站处理能力的增强,将有助于分站性能的改善,从而减少危害事故的发生。 3、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有利于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达到监控系统进行实时有 效地监测、报警和控制,同时也能节约成本。 4、将现代的预测理论引入监控系统,使之形成状态监测、灾害预报与处理决策支持功 能的智能系统,更加有效地防止灾害的发生。同时对瓦斯涌出量预测也为监控系统智 能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国内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概况 一、一、国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

12、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 展,实现了煤矿生产过程自动化、集约化和网络化生产。开发了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监 控系统,集监测、控制、通信、无线接入技术于一体,兼容专用监控系统各种功能, 覆盖全矿井各生产和生产辅助环节,实现了对综采工作面和矿井运输、通风、排水、 供电等设备工况参数以及矿井瓦斯浓度等环境参数的自动化监测和控制。全矿井综合 监测控制系统有代表性的产品有美国 MSA 公司生产的 DAN6400 系统,德国 BEBRO 公司 的 PROMOS 系统等。 二、二、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现状 我国煤矿起步较晚,自 80 年代以来,我国煤矿从欧美国

13、家先后引进了一批煤矿安 全监控系统,装备了部分煤矿。1985 年后,通过消化吸收并结合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 先后研制出 KJ2、KJ10、KJ66、KJ95、KJ101、KJ2000、KJG2000 等 KJ 系列监控系统。 目前,又研制出基于 GIS 数据库技术的煤矿安全远程监测监控系统,该系统将数据库、 无线传输、GIS、数据通信等技术融合,可以实时采集煤矿井下传感器上的原始数据, 动态监控瓦斯超限、风机。本设计主要设计内容开停状态及风量,在线提供远程报警 地理信息。初步实现了危险源的在线监测和事故隐患的动态跟踪,实现了远程实时数 据采集终端、组态控制、数据库存储、大型门户集成平台、超常延

14、时免充后备电源系 统等全套解决方案。 该系统建立了煤矿生产安全预警体系,使煤矿监控系统的作用更加强大。也为煤 矿安全监察部门提供了一种预防性的煤矿安全生产监察手段。 三、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矿井设备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矿山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现代化的 生产和管理在煤矿行业中应用,为了满足现代煤矿安全生产和信息管理的要求,煤矿 监控系统朝着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从单一监控功能向性能可靠、 功能强大的全矿井综合监控信息系统发展。 1、网络化 随着煤矿规模化生产程度和监控要求的不断提高, 矿井范围越来越大,由单纯的 参数数据监控发展到数据、语音、图像混合监控,要求

15、通讯网络具有良好的开发性、 较大的传输带宽和距离以及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通信、视频语音通讯等)。将现场 监控层、信息传输层和信息管理层连成一个完善的监控网络,融合各种信息( 参数数 据、语音信号、图像视频等),共享系统资源和信息,实现整个煤矿矿区或更大范围的 监测、控制、管理,这是煤矿监控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2、标准化 信息传输系统的兼容性直接影响着各矿井进一步扩展系统功能。通信协议不规范( 即没有统一的标准) 造成设备重复购置、系统受制于人和不能随意进行软硬件升级改 造等后果。为了改变标准不统一的局面,国家出台了很多规范性规程和标准对监控系 统及信息传输协议等进行规范,如煤矿安全规程

16、、 MT/T89922005 煤矿用信息传输 装置 、 矿井安全监控新标准、新规程汇编及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与选型手册等, 标准化和通用性是煤矿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 3、智能化 突发灾害、 生产设备故障是影响煤矿安全与生产的两个主要因素。如何对突发灾 害进行预测与预报,以及对生产设备故障进行诊断是煤矿监控系统研究的难题和方向。 在监测灾害的同时,将现代的预测理论( 灰色理论、 混沌理论等) 与专家决策智能模 块引入监控系统,使之形成状态监测、灾害预报与处理决策支持功能的智能系统,更 加有效地防止灾害的发生。 四、四、存在问题和不足存在问题和不足 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技术原因、管理原因、操作

17、原因等多种主客观因素,使得煤 矿监测监控系统存在一些问题。 1、通信协议不规范 在国家尚没有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厂家各自制定自己的通信传输协议、接口、 子系统标准,通信协议不规范的后果是造成设备购置重复,不能随意进行软硬件升级的 改造,信息不能共享。严重影响了煤炭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技术的推广,并且妨碍 了监控信息网络化的实现。 2、智能分站不先进 在整个监控系统中监控分站是核心设备。实际应用中,该核心设备中的数据因为受 现场环境条件的影响、受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的制约,分站的设计还不 够符合实际。 3、智能化水平不高 这些矿用监测监控系统均是综合型监测系统,但侧重于安全参数的

18、监测和控制,大 多仅限于故障、警情提示,对监测信息做简单处理,不能详细地判断警情的性质,因此无 法由监测系统进行危险性评价,也无法进行事故预警。 4、系统误报 由于系统原因、电磁场干扰、线路、传感器故障或可靠性差、电源故障等,都会造 成系统在实时监测中不定时地出现“误报”问题。 本设计主要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设计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研究: 1、对现有安全监控系统进行分析基础上,分析现场总线特点及使用范围,针对实 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总线和网络结构,并制定相应的通信协议。 2、针对监控系统缺少智能化预测功能,研究 BP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及瓦斯涌出 量预测功能实现,并根据实际数据检验预测模型。

19、3、在广泛调研现有监控分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建立 ARM 微处理器和 51 微处理器双核智能分站,来增强监控分站的性能。并对智能分站的硬件和软件进行研 究。 4、对监控系统的软硬件的抗干扰技术进行研究,以减少本监控系统的误报警,增 强系统的可靠性。 第一章、第一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1.11.1 系统工作原理 本系统由本地煤矿监控系统、GPRS 通信系统和远程监程中心组成,统结构框图如 1-1 所示。 图 1-1 系统结构图 本地监控系统是采集环境安全数据的基础,由井下和地面两部分组成,是一种基 于 CAN 总线型结构的微机监控系统。地面部分包括监控主机、GPRS 发射模块等;井下 部分由

20、各井下智能分站、传感器、执行器等部分组成。井上监控主机与 GPRS 模块之间 采用串行接口通信进行数据传输,远程监控中心不需要 GPRS 模块,但需要申请固定的 IP 地址。监控主机不断地接收井下智能分站的数据,然后将数据打成 IP 包,再通过 GPRS 无线接入到 GPRS 网络,最终通过各种网关和路由器到达系统数据中心,从而可以 通过 GPRS 网络与监控中心建立连接,远程监控中心可以接收运行数据并进行分析、处 理、存储,可以做到统一协调、分配、管理一个区域的煤矿。当本地监控系统监测到 有危险则立即报警,并将报警信息发送到远程监控中心,同时将报警信息通过短信的 形式发送到相关人员和管理者手

21、机上,使相关人员能够迅速做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远程监控中心也可以向各煤矿监控系统发送指令,查询各煤矿监控情况,从而达 到远程监控目的,也使政府对矿井安全生产状况能够有效的监管。 1.21.2 系统信息处理 监控系统的信息处理集中在井下分站(智能分站)和地面主站(监控主机) ,处理过程 如下: 1、实时控制 工作在系统末稍的是各种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实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给监控分 站,当现场浓度达到设定断电值后,监控分站立刻向近程和远程断电器发出控制命令, 仪器可立刻实现断电和闭锁控制。甲烷传感器本身除了有声光报警信号外还有一级独 立的断电信号输出,可就地完成断电和报警任务。该控制是双重

22、的以保障系统实时快 速响应。智能分站控制启动伐值(断电点)可由红外遥控设定,或由地面主计算机置 入。智能分站与地面主计算机因故脱机后,实时控制功能不受影响,可独立完成断电、 闭锁、报警等功能。 2、过程控制 监控系统可以通过传输网实现远程设备的启停、异地断电、地面遥控断电等多种 复杂智能的控制功能。异地断电依赖于系统网络存在,执行速度稍有延迟。 3、自诊断控制 系统具有辅助故障诊断功能,当系统井下设备中传感器发生断线、分站地址重码、 传感器电源故障、交流电停电、信号中断等故障时,系统能够显示报警。 4、数据库存贮 系统数据存储采用数据库形式,实时数据每 1 分钟存储 1 次,超限数据即时存 储

23、,增加了存储密度,方便检索、方便分析。 5、网络共享监控主机数据功能 系统通过 GPRS 网络,远程监控中心可以方便地共享监测主机数据。在局域网内, 用户通过网络终端程序可以完全共享监测主机数据库。网络终端用户可以完整地查看 当日或历史的日报表、24 小时曲线等。还可以同步地反映监测主机的实时监测信息。 在广域网上,用户可以简单地通过浏览器来查看监测主机数据库中的数据。系统通过 设置网络文件夹的密码和数据库的密码来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 1.31.3 系统通信 首先设计井下通信。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的测量控制设备与主控站之间实 现双向串行节点数字通信的信息通道,也被称为开放的、数字化、多点通

24、信的底层控 制。现场总线的出现导致了新型的网络全分布控制系统的出现,即现场总线系统(FCS) 的出现。 传统的模拟监测监控系统采用一对一的设备连线,各回路分别进行连接,位于现 场的测量变送器与位于监控室的监测设备之间是点对点的连接。现场总线监测监控系 统由于采用了智能监测监控设备,能够把原来 SCADA 系统中处于检测监控点的现场测 量变送仪表、传感器等信号采用总线的方式跟主机连接,实现彻底的分散监测监控。 控制器局域网 CAN(Controller Axe Network 简称 CAN)是德国 Bosch 公司 1983 年为汽车应用而开发的一种能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和实时控制的串行协议,属于

25、现场 总线(Field Bus)的范畴。它是一种多主总线,通信介质可用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导 纤维。CAN 总线协议己被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比较成熟,特别适用于分布式测控系 统之间的数据通讯。 CAN 协议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废除了传统的站地址编码,取而代之的是对数据块进 行编码。采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使网络内的节点个数在理论上不受限制,数据块的 标识码可由 11 位或 29 位二进制数组成。CAN 通信数据段长度最多为 8 个字节,可 满足通常工业领域中控制命令、工作状态及测试数据的一般要求。CAN 卓越的特性、 极高的可靠性和独特设计,特别适合工业过程监控设备的互连,因此己被公认为最有 前途的

26、现场总线之一。CAN 属于总线式串行通信网络,CAN 总线的数据通讯具有突出 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CAN 可以多主方式工作,网络上任一个节点可以在任意时刻主动地向网络上的 其它节点发送信息,而不分主从,通信方式灵活。利用这一特点也可方便地构成多机 备份系统; 2、CAN 网络上的节点(信息)可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可以满足不同的实时要求; 3、CAN 采用非破坏性总线裁决技术,当两个节点同时向网络上传送信息时,优先 级低的节点主动停止数据发送,而优先级高的节点可不受影响地继续传输数据,大大 节省了总线冲突裁决时间,最重要的是在网络负载很重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网络

27、瘫 痪的情况(以太网则可能)。 4、CAN 可以点对点、点对多点(成组)及全局广播几种传送方式接收数据。 5、CAN 的通信速率最高可达 1MB/S(此时距离最长 40 米)。CAN 的直接通信距离 最远可达 10km(速率 5KB/S 以下)。 6、CAN 的节点数实际可达 110 个。 7、CAN 采用短帧结构,每一帧的有效字节数为 8 个,这样传输时间短,受干扰 的概率低,且具有极好的检错效果。 8、CAN 每帧信息都有 CRC 检验及其他检错措施,保证了数据出错率极低。 9、通信介质采用廉价的双绞线即可,无特殊要求。 10、CAN 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总线的功能,切断它

28、与总线的 联系,以使总线上的其他操作不受影响。 11、NRZ 编码/解码方式,并采用位填充技术。 说完井下通信,再来设计井上通信: 应用在煤矿监控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有两种:一是基于 GSM 无线短信 Modem 来传输 信息,该方式信息量小,且无法达到国家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和传输的要求。故不能采 用;另一种是基于无线 Modem 进行通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构架在传统 GSM 网络之上的一种标准化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网络 容量大,只在所需时分配,不要时就释放;传送速率可高达 117Kbit/s。具有实时性强、 监控范围广、组网灵

29、活、扩展容易、运行费用低、维护简单、性价比高等优点,因此本 系统采用 GPRS 无线传输方式解决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问题,基于 GPRS 网络的远程数据 数据传输方式也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实现与普及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1.41.4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本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网络连接采用总线型接法,考虑到井下通信距离较远且各智 能分站位置较分散,还需采用中继器等设备。图 1-2 为包含中继器的煤矿安全监控系 统基本网络拓扑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系统主要包含三层:监控主机、中继器和智能 分站。其中监控主机包括工作主机和备用主机,这两个监控主机在运行时可同时工作, 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在系统设计中,监控主

30、机中各有一块采用 ISA 总线接口的 CAN 网卡负责在监控主机和外部终端(智能分站)之间交换数据。系统中继器可以延伸通信 距离,增加终端数目,变换通信速率,起网桥的滤波和隔离作用。智能分站主要是负 责传感器的状态和数据的采集以及驱动相应的控制设备。智能分站的通信任务是 CAN 通信控制器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完成的,CAN 通信控制器可通过 CAN 总线收发器接收 CAN 总线上的数据,供单片机读取,也可以将单片机送来的数据发送到 CAN 总线上。 图 1-2 监控系统网络拓扑图 由于煤矿控制现场中工况条件十分恶劣,电缆受拉、压、挤、砸等造成故障的情 况很多,这对于系统是一种极大的威胁,一旦发生故

31、障,总线就可能失去通信能力并导 致整个系统瘫痪。为有效解决这种问题,本系统采用了双总线结构,实现总线冗余, 即系统同时使用两套总线,每一套都包含有完整的总线电缆、总线驱动器和总线控制 器。两套总线同时运行,如果其中一套发生故障,另一套仍能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1.51.5 主要技术要求 1、监测信号种类 要求各矿能够监测的信号种类为: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风速、风压、温度、烟 雾、馈电状态、风门状态、风筒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通风机开停,并实现甲烷 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等信号。 2、设计要求 各矿监控系统设计应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 和煤

32、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规定的要求。 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必须 24h 连续运行。 2) 接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各类传感器应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 管理规范的规定 (AQ1029-2007) ,的要求,稳定性应不小于 15d。 3) 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异地断电/复电功能。 4) 各矿实现对矿井通风瓦斯等数据的连续监测,并对监测值进行显示,监测值超限 或风机异常时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等。 5) 系统必须具有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传感器、分站、传输接口、电源、断电控制 器、传输电缆等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障时间和故障设备,以供查询

33、及打印。 6) 系统必须具有备用电源。当电网停电后,保证对甲烷、风速、风压、一氧化碳、 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开停、风筒状态等主要监控量继续监控。 7) 系统必须具有数据备份功能。 8) 传感器应具有现场模拟测试报警和断电功能。 9) 系统必须具有防雷功能。分别在传输接口、入井口、电源等采取防雷措施。 10)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传感器的数据或状态应传输到监控主机。 3、设备、材料要求 各矿井所需设备有:智能分站、传感器、传输接口、远程断电仪、监测 数据显示装置、声光报警装置、专用阻燃电缆、矿用本安接线盒等器件。所 需传感器可以选用支持 CAN 总线的矿用传感器,也可选用通用型传感器,但 通用型传

34、感器在接入 CAN 总线时要进行转换。 1.61.6 主要技术参数 1、系统的监测容量:节点数可达 110 个。 2、分站与中心站传输距离:10km,加中继器后距离可继续增加。 3、工作电源:地面 220V;井下 660V、380V、127V、36V 四个标准。 4、工作能耗:监控分站能耗均为 50W。 5、传感器接线距离:甲烷传感器到分站的接线距离不得小于 2Km。 6、 主要监测参数: 瓦斯 0-10%CH4;0-10-100%CH4;一氧化碳 0-100ppm;0- 400ppm,负压 0-500Pa;0-2Kpa,风速 0.2-15m/s,温度 050以及各种矿用传感器 参数及开关量参

35、数。 7、传输速率:井下 250kbps,井上 40kbps; 8、最大巡检周期:28s-4s。 9、传输方式:井下 CAN 总线,井上 GPRS 网络; 10、 网络传输线参数要求:环阻10K 。 第二章、分站数据采集 2.1 甲烷传感器. . GJC4(1)型矿用甲烷传感器是一种允许在煤矿井下爆炸性气体环境中正常使用的矿 用本安兼隔爆型设备,用于检测煤矿井下空气中的甲烷含量。它可以实现井下甲烷浓 度的实时测量显示并具有超限声光报警功能,同时能够将井下甲烷浓度转换成电信号 输送给分站。本传感器主要由电源、甲烷检测、信号调理、AD 转换、红外接收、以及 显示、报警,RS-485、频率和断电输出

36、等部分组成。 2.2 温度传感器 GWD50 型矿用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允许在煤矿井下正常使用的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 主要用于测量井下的环境温度,是矿井监控系统或设备的配套产品。温度传感器主要 利用 PT100 的阻值随温度变化成近似线性的特性,组成电桥,将温度值转换成电压值, 再通过仪表放大器进行调理,并经 AD 转换得到测量的温度值。 2.3 设备开停传感器 GKT3L(1)型矿用设备开停传感器是一种允许在煤矿井下爆炸性气体环境中正常 使用的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本传感器采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即在交流电存在的区域, 其周围存在着交变的电磁场,通过对磁场的测量,可以判断设备的供电电源线中是否 有电流

37、流过,从而确定设备的状态是开通还是停止,同时本传感器还提供一路输出信 号供分站采集。 2.4 水位传感器 GUY10(1)型矿用水位传感器是用于煤矿井下检测水位的本质安全型设备,能与煤 矿各类型安全监测系统配套使用。本传感器采用压强原理,由测量、处理、显示输出 等电路组成,通过对一定深度的水产生的压力的测量来间接判断水的深度。为了保证 测量的准确性,本产品采用了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探头,经过仪表放大器放大和温度 修正以后,通过 AD 转换和单片机处理,将测量到的数据换算成水深数据方式直接显示 并传给是上一次设备。 2.5 风筒风量传感器 GFT50/42 型风筒风量开关传感器是一种允许在煤矿井下

38、正常使用的矿用本质安 全型设备,由抱箍和处理器两部分组成,风筒的开/关状态会导致抱箍张角的不同,在 抱箍的顶端装上磁铁,抱箍张角的不同会使磁铁靠近/远离检测电路,引起空间磁场强 度的变化。根据磁场作用于载流金属导体、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时,会产生横向电位差 的霍尔效应,就可以用霍尔元件将风筒开/关的状态转换成对应的电信号,传输给分站。 2.6 风门开关状态传感器 GFK30(1)型矿用风门开闭状态传感器是一种允许在煤矿井下正常使用的矿用本质 安全型设备,主要监视风门的开/闭状态,并将对应的状态转换成电信号,提供给分站 采集。由磁铁和检测电路两部分组成,根据磁场作用于载流金属导体、半导体中的载 流子

39、时,会产生横向电位差的霍尔效应,就可以通过霍尔元件将风门的开/关状态转换 成对应的电信号,传输给分站。 2.7 声光报警器 KXH18 矿用本安型声光报警器是一种允许在煤矿井下爆炸性环境中正常使用的矿 用本质安全型设备。它根据分站给出的报警信息,实现声光报警功能,是风电瓦斯闭 锁装置的必要设备。 2.8 遥控发送器 FYF3 型遥控发送器是一种允许在煤矿井下正常使用的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主 要用于调试本系统中的分站、电源、瓦斯传感器等可红外遥控的产品,是矿井监控系 统或设备的配套产品。本遥控器采用红外发射技术,通过专用集成电路发出 38KHz 载 波的编码,然后通过配套的红外接受管解出控制信号

40、来实现要求的操作。 2.9 本安多路不间断电源 KDW660/18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多路不间断本安电源是一种允许在瓦斯、煤尘等爆 炸危险环境中使用的通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不间断电源,适用于向各种矿用本质安全 型设备提供电源。 本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煤矿井下的交流电源通过变压器和 AC/DC 模 块后,变为 24V 的直流电,该直流电经过蓄电池管理模块给电池组充电的同时提供给 后级电路作为四路大容量本安电源的输出。本电源采取了电源自动切换电路,平时电 池自动不投入使用,只有接入的交流电源掉殿后,才自动投入,保证了用户使用的方 便性。每一路本安输出电路,都采用了双重过流过压保护技术,即使某

41、一部分电路出 现故障,整个电路的保护功能仍能正常实现,确保了系统最大限度的安全性。同时由 于采用了智能芯片,本电源具有完整的自监测功能,能自动检测自身的工作状态,在 LCD 上实时显示并通过 RS485 总线上传到工作面计算机,使用户对电源的各项工作参 数一目了然,提供了使用的方便与安全。同时本电源还具有红外遥控功能,给用户提 供了更多的对话手段,方便了用户对产系统工作情况的整体控制。 第三章、智能分站硬件设计 3.1 硬件总体设计 系统监控分站采用微控制器 LPC2119 和 P87C591 处理器共同完成分站的监控任 务。主 CPU 负责测值技术与换算、逻辑关系判别、报警阀值识别、远近程断

42、电控制、 瓦斯预测、与地面网络通信等。从 CPU 负责数据信号采集、测值技术与换算、逻辑关 系判别和数字显示等任务,两个 CPU 协调工作,大大提高了分站的监控的效率,增强 了分站的功能。本分站主要有以下功能: 1、在线实时接收来自分站关于掘进面、回风巷、回采面和上隅角等重点区域的瓦斯浓 度、温度、风速、负压及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通过液晶屏幕将数据信息和故 障信息以多种方式进行显示。 2、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自动切断现场的机电设备电源,实现风电瓦斯闭锁功能;用 于矿井瓦斯抽放的风机出现故障时,能实现主、备风机之间自主容错切换功能。并且 显示报警信息,以声光的形式进行提示,同时向监控主机传

43、送。 3、当现场浓度达到设定断电值后,监控分站立刻向近程和远程断电器发出控制命令, 可实现全分站 2 秒快速断电并实现闭锁控制,甲烷传感器本身除了有声光报警信号外 还有一级独立的断电信号输出,可就地完成断电和报警任务。该控制是双重的以保障 系统实时快速响应。 4、双 CPU 协调工作,使主 CPU 任务减轻,可实现瓦斯涌出量的预测功能,一方面可 对瓦斯的涌出做动态的预测,另一方面可防止有效剔除随机干扰信号,为监控系统由 于干扰造成的“冒大数”而误报警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监控系统分站硬件结构如图 3-1 所示,由双微控制器电路、通信接口电路及红外按键与显示电路、声光报警电路 等外围电路组成。 3

44、.2 微控制器及外扩 RAM 3.21 微控制器 分站共采用两片微控制器,主微控制器 LPC2119 是 PHILIPS 公司的 32 位工业级 ARM 芯片,具有 16KB 片内静态 RAM 和 256KB 片内 Flash 程序存储器,通过片内 PLL 锁 相环可实现最大为 60MHz 的 CPU 操作频率。4 路 10 位 A/D 转换器,转换时间低至 2.44us;2 路 CAN 控制器、PWM 通道、46 个 GPIO 以及多达 9 个外部中断管脚;具有多 个 32 位定时器及多个串行接口和低功耗实时钟;具有很高的性价比。ARM 结构是基于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原理而设计的,

45、指令集和相关的译码机制比复杂指令集计算 机要简单得多;其功耗是同档次其他嵌入式处理器中较低的;而且价格适中;开发资 源丰富,有利于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 图 3-1 监控系统分站结构框图 从微控制器 P87C591 是一个单片 8 位高性能微控制器,具有片内 CAN 控制器,从 MCS-51 微控制器家族派生而来,采用 80C51 指令集,并包括了 PHILIPS 半导体 SJA1000 CAN 控制器强大的 PeliCAN 功能。全静态内核提供了扩展的节电方式。振荡器 可停止和恢复而不会丢失数据。在 12MHz 外部时钟速率可实现 500ns 指令周期。16KB 内部程序存储器,512B 片内

46、数据 RAM。3 个 16 位定时/计数器 T0、T1 和 T2(捕获和比 较) 、片内看门狗定时器 T3、6 路模拟输入的 10 位 ADC,可选择快速 8 位 ADC、2 个 8 位分辨率的 PWM、I2C 总线串行接口等。 主微控制器负责处理监控主机的相关数据,从微控制器处理现场设备的相关数据。 每片微控制器都与一个锁存器 74LS373 相连,由微控制器控制它的工作状态 LE,当 LE 置 “1”时,锁存数据信息;置“0”时,锁存地址信息。 3.22 数据共享 RAM IDT7005 为 8K8 位的静态双端口 RAM,它采用高性能 CMOS 工艺,典型功耗为 750mW,最 大访问时

47、间仅为十几纳秒。IDT7005 提供两套独立的数据、地址、控制总线,允许两个 独立的 CPU 同时异步访问同一个存储单元,具有数据共享的特点 。其具体电路原理图如图 3-2 所示。 图 3-2 IDT7005 外围电路原理图 图 3-2 中, 主微处理器 LPC2119P0.0-P0.7 经锁存器后,连接到 IDT7005 的 A0-A7 地址线上,传送地址信息;P0.0-P0.7 连接到 I/O0-I/O7 数据线上,传送数据信息。 IDT7005 的控制引脚分别接至 LPC2119 的各端口上,实现不同的功能:SEM 接 LPC2119 的 P0.10 口,实现旗语控制端的连接;OEL 接

48、到 LCP2119 的 P0.11 口,可实现输出使能控 制; R/WL 接 LPC2119 的 P0.14 口,实现读/写控制端的连接;CEL 连接至 LPC2119 的 P0.15 口,实现片选信号的连接; BUSY 接到 LCP2119 的 P0.16 口,可实现忙信号的设定 与否;INTL 接到 LCP2119 的 P0.22 口,实现中断控制。从微控制器的接法与主微控制器 类似。 IDT7005 具有两套完全独立的中断逻辑,可以实现两个单片机之间的握手。具有两 套完全独立的“BUSY”逻辑线,确保两个单片机对其同一单元读写操作的正确性,解 决端口争用问题。当左右端口不对同一地址单元存

49、取时,BUSY R 为高,BUSYL 为高,此时可正常存储;当左右端口对同一地址单元存取时,存取请求 信号出现在前的端口对应的 BUSY 为高,允许存取;另一个端口对应的 BUSY 为低,禁 止数据的存 取。注意,两个端口间的存取请求信号出现时间要相差在 5ns 以上。否则仲裁 逻辑无法判定哪一个端口的存取请求在前。此时,控制线 BUSYR 和 BUSYL 只有一个为 低电平,不会同时为低,这样就可以保证一个对应与 BUSY 为高的端口能进行正常存取, 避免双端口存取出现错误。 3.3 电源及复位电路 3.31 电源 由于井下特殊的工作环境,所以选用专用的隔爆兼本安型电源进行不间断电源供 电,LPC2119 微控制器需要使用双电源供电。CPU 内核操作电压范围:1.65V- l.95V(1.8V 8.3%);I/O 操作电压范围:3.0V-3.6V(3.3V 士 10%),可承受 5V 电 压。分站的输入电压为 18V,前级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选择为+5V,+5V 既满足末级电 源芯片的输入电压要求,又作为分站中其他器件的供电电压。电源芯片采用高效率的 DC-DC 转换器 LM2576,当输入电压范围在 7V-40V 时,选择固定输出电压+5V,经查 表选 L0=100uH,输入端接滤波电容为 C9=100uF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