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现代文复习2.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75950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一现代文复习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现代文复习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现代文复习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一现代文复习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一现代文复习2.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向青春举杯,高中语文必修一现代文复习,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能够说出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3、学生知道朗读的特点,能够用流畅的普通话和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理解、感受。,1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 斜阳, 关山阵阵苍。菩萨蛮大柏地 2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 景这边独好。清平乐 会昌 3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

2、关 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5、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6、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 井冈山,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沁(qn)园春 橘(j)子 百舸(g)争流 挥斥方遒(qi) 怅寥廓(lio) (ku)峥嵘(zhng)(

3、rng) 浪遏()飞舟 开天辟(p)地 吝啬(ln)(s) 澄(chng)清 召(zho)唤 凄(q)厉 不驯(xn) 明澈(ch) 灰烬(jn) 脊(j)骨 不屈不挠(no) 摇曳(y) 睫(ji)毛 瞳(tng)孔 曙(sh)光 轻蔑(mi) 惆怅(chu chng) 给(j)予 噼噼(p)啪(p)啪 絮絮(x)叨(do)叨,叮咛(nng) 迂(y)回 撩(lio)起 喧(xun)响 狂妄(wng)自信 迷惘(wng ) 炫(xun)耀 晨曦(x) 沉湎(min) 面面相觑(q) 宠(chng)爱 溺(n)爱 粘(zhn)贴 抹煞(sh) 怪癖(p) 摭(zh)拾 诧(ch)异 祈祷(q)

4、(do) 横(hng)蛮 磕(k)绊(bn) 颤(chn)抖 冰雹(bo) 夭(yo)折 碾(nin)成 嬉(x)游 引吭(hng)试啼 坐标轴(zhu) 眺(tio)望,自艾(y)自怜 焦灼(zhu) 干瘪(bi) 入不敷(f)出 藐(mio)视 刻薄(b) 薄(bo)片 啮噬(ni)(sh) 吮(shn)吸 恪(k)守 思忖(cn) 赐(c)予 钦(qn)佩 教诲(hu) 兢兢(jng)业业 刹(ch)那 犄(j)角 甄(zhn)别 擂(li)鼓 纤(xin)巧 妥帖(ti 瞠(chng)目结舌 商榷(qu) 雏(ch)形 忐忑(tn)(t) 斟酌(zhn)(zhu) 不啻(ch),沁园春

5、 怅寥廓 瞳孔 干瘪 曙光 轻蔑 沉湎 晨曦 摭拾 急躁 惆怅 蒙蔽 翱翔 磕绊 淘汰 恪守 啮噬 斟酌 甄别 商榷 思忖 妥帖 犄角 残骸 面面相觑 挥斥方遒 怙恶不悛 瞠目结舌 冥思苦想 妄自菲薄 举棋不定 其乐融融 怨天尤人,二、专题内容解析 (一) 沁园春长沙 1、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于深秋时节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2、内容: 上片:重写景,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看到的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先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写景抒情的独特环境:接着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抓住“富有生命活力”这一总体特征来描绘,为下面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

6、气氛。最后即景抒情,提出了“荣枯兴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片: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以天下为己任,有着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3、情感:,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感情,也表现出了诗人主宰山河的壮志。 4、艺术特色: (1)运用了多组对比使其所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态的对比,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与被诗人视为粪土的“万户侯”是明比,“万类”的自由与民生的压抑是暗比。 (2)语言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以“万”言山之多,以“遍”写红之

7、广,“击”字形象地写出了雄鹰矫健的身姿,“翔”则生动地描绘了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自如的神态。,(二)十八岁和其他 1、思想内容: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 对孩子的爱。 2、结构:全文分为四个部分。每个小标题是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概写十八年的时光流逝,在孩子十八岁生日到来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把爱与理解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二部分,写两代人的矛盾与冲突,主张父子之间以理解和交流增进了解。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层是向孩子指出在两代人的冲突中,许多做父母的“错”依然是出于对子女的关怀;二层为孩子分析在两代人的矛盾中,一部分是父母的落伍,但也有一部

8、分是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并以自身的经历谈到当年自己盲目反抗母爱今日悔之莫及的感受;三层告诉孩子,两代人之间可能都会犯些错误,重要的是相互理解与尊重,是“父与子”之间不断地交流与了解。,第三部分,对孩子谈读书的苦与乐,在理解与尊重的前 提下向孩子提出读书的建议。 第四部分,作者规劝自己的孩子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 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让自己的人生之路 充满快乐,让自己的青春之梦充满阳光。 3、写作特点:,(1)小标题的运用。表现了非常清晰的写作思路。 (2)谈话式的行文方式。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文 字本身与阅读者容易化为一体,在对话中让阅 读者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3)语言朴素、真挚。

9、谈话般的行文方式注定了语 言的朴素与真挚,全文用再平常不过的生活语 言把父母之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人读后 无法不为之动容。,(三)我的四季 1、创作背景:张洁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散文创作致力于“爱”与“美”的探索和表现,命名为“大雁系列”,以一种轻松、自然、冷静的笔法在当时浸泡着泪水、呻吟着苦楚的文学之中显得与众不同。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描写重点转向了纯粹的人生层面,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末散文创作中出现的状写人生浪潮;二是充溢着一股强烈的苦难意识。沿着第二条写作理念,张洁作了进一步的创作探索,代表作品便是我的四季。以我的四季为代表,这一时期的散文表现的是通向理想人生的艰难跋涉,

10、是处于生活困境中左冲右突的沉重感。 2、内容:表达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与收获。,3、结构:全文可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作者点明生命犹如四季。 第二部分(第2至4段),作者写生命在“春天”的责任和希望。 第三部分(第5至8段),作者在生命的夏季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人生的失误,重要的是振作精神从挫折中重新走向生命的征程。 第四部分(第9、10段),写生命的秋天。告诉我们生命的要义重在一个人有没有真正地为生命认真负责地耕耘过。 第五部分(第11至14段),写生命的冬季。作者假象了多种的人生结论,认为:只要真诚地付出,在生命的黄昏将不会有人生的哀叹和遗憾。 4、艺术特色 (1)

11、感情浓烈。 (2)语言富有哲理性。,(四)我的五样 1、内容:文章记叙了一次“测验”的过程,首先交代了老师所出的题目。接下来叙写了作者选择的过程、原因、结果。然后记叙作者舍弃的过程。最后,作者为自己最终的选择而神清气定,向所有的读者告白自己在作了人生存在意义的生命追问后,接下来就是全身心地创作了。 2、艺术特色:(1)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用空气、水、阳光对生命的宝贵衬托鲜花的可贵;用空气、水、阳光、鲜花来衬托笔;用同学们写的父母、孩子、爱人与自己想写的笔作对比。 (2)比喻手法的运用。如,“教室内变得很寂静,好似荒凉的墓冢。” (3)逐层推进的写法。,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一、教学目标 1

12、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4学生在学习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手法。,专题三:月是故乡明,给(j)予 颤(zhn)栗 震颤( chn) 倔(ju)强(jing) 迷惘(wng) 摭(zh)拾 蛮横(hng) 汗流浃(ji)背抹煞(sh) 怪癖(p) 引吭(hng) 自怨自艾(y)艾(i)草 拖沓(t) 羁(j)绊 自诩(x) 思忖(cn)箴(zhn)言

13、 啮(ni)噬(sh) 吮(shn)吸 坟冢(zhng) 不啻(ch) 犄(j)角 掎(j)角之势 商榷(qu) 桑梓(z) 日晷(gu) 刽(gu)子手,偌(ru)大 甄(zhn)别 金石可镂(lu) 什(sh)刹(ch)海 寒梅着(zhu)花未 灯灺(xi) 搭讪(shn) 雾霭(i) 桑乾(gn) 悠邈(mio) 田塍(chng) 绕树三匝(z) 侘(ch)傺(ch) 笨拙(zhu) 安土重(zhng)迁 翘(qio)首 蕞(zu)尔 翰(hn)苑 鱼游濠(ho)水 污垢(gu) 夯(hng)实 蛰(zh)居 物阜(f)民丰 恣( z)意 攫(ju)取 赭(zh)石 驽(n)马 狭隘(a

14、i),诳(kung)语 发轫(rn) 僇(l)人 恒惴( zhu )栗 斫(zhu)榛莽 箕(j)踞(j) 衽(rn)席 岈(xi)然洼然 若垤(di)若穴 攒(cun)蹙(c) 引觞(shng) 嗟(ji)来之食 施施( y)而行 水泵(bng ) 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也形容包罗一切, 没有选择。,寥ku( ) qi( )劲 ju( )起 o( )游 o( )翔 干bi( ) ( )运 ( )耗 灰jn( ) 沉min( ) 形hi( ) 完美无xi( ) 目不xi( )接 xi( )想,焚膏继晷:膏,油脂之属,

15、指灯烛。晷,日光。后以“焚膏继晷”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补苴罅漏 补,苴:填补;罅:缝隙。补好裂缝,堵住漏洞 。比喻弥补事物的缺陷。,含英咀华:咀:细嚼,引申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 读书吸取其精华。,zhn( )zhu( ) 慰ji( ) qing( )害 yy( )生辉 迷wng( ) 静m( ) 贫j( ) jio( )饰 x( )场 sh( )羽而归 Sh( )边 壬x( )之秋 w( )己庚辛 rng( )马 x ( )x( )脍zh( )人口 D( )听 丰y( ) 既往不ji( ),三、根据成语的释义,写出相应成语 1、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2、夸大或捏造事

16、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3、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4、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5、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传播开去: 6、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7、像死了父母一样伤心着急(贬义): 8、比喻彼此相同,没有差别(专指坏人): 9、形容器物精致,也形容人聪明伶俐: 10、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11、距离小,也指灾祸相距极近,形势危急:,12、原指暗中眉目传情,泛指献媚取宠、暗中勾搭: 13、做不上官,搞好自身修养,后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14、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美好: 15、凡是能做的都做了(指坏事): 16、形容关怀、照顾非常细心周到: 17、形容衣服

17、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难以应付: 18、原指生活简朴,现形容贫穷: 19、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20、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从事某种事业:,21、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中止: 22、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23、不把它放在心上: 24、不认为是对的: 25、把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26、指未经交锋就取得胜利: 27、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8、空站着位子,不做事而白吃饭: 29、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讽刺意味): 30、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三、我心归去 1、相关资料:中国现代作家韩少功访问法国归来后的一组散文中的一篇,该组散文总题是“访法散记”。 2、

18、结构:文章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四段,写自己在法国圣纳塞尔访问时的情形和感慨。第二部分写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 3、艺术性: (1)哲理性很强。 (2)哲理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的,把哲理藏在形象中,用富有抒情色彩的意象来表达。,四、前方 一篇“摄影散文”。 1、结构:文章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1段为第一部分,从摄影画面起笔,没有具体描摹,而是展开了联想“他们正在路上”,引出下文。 第2至7段为第二部分,对人类的离家行为进行叙述和分析。 第8至11段为第三部分,重在分析人类悲剧性的精神状况。 最后一段呼应文章开篇,引导读者进一步思索。 2、思想内涵及创作特色

19、: 作者从摄影作品引出联想,由离家想到人类的精神境遇,充满了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行文过程中,作者的目光又几次落到摄影画面上,将具体的画面与展开的想像及思考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五、想北平 1、背景:本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 2、内容:通过对北京的描绘,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属于他的北京,表现了他对故乡真挚的情感。 3、结构:第1段交待自己对如何写北京的考虑。 第2、3两

20、段正面描写作者对北京特殊的爱。 第4、5、6、7段,通过对比等方法写出北京的特点,以此表达作者对北京的喜爱。 最后一段短短一句话,包含了复杂的情感。 4、艺术特色:文章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加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六、今生今世的证据 1、内容:追问人与故乡的依恋之情何以产生,人与故乡的关系,故乡对一个人的意义。人在家乡,人离开家乡,家乡成为故乡,这其间发生的事,隐藏的变化。情感深藏不露,克制而理智。 2、结构:第1段叙述一个人在没有懂得怜惜旧物时,对故土的轻慢之举,与下文形成对比。 第2至8段是文章的主体,从各个角度反复说明故乡对人生命的意义。 最后一段,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是全文主题

21、的升华,它设想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从日常性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 3、艺术特色:对场景细腻的描写,浸透了作者的感觉。表明,物与场景总是个人化的,说明对物的记忆是非常个人化的,故乡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存在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七、乡土情结 1、内容:以故园之思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将乡土情结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2、结构:12段解释乡土情结的由来和内涵。 35段叙述人们离家的几种情形,说明乡土情结每个人都会有,但它往往在人远离故乡时表现得更为强烈。 第6段叙述了因各种原因而造成的离家,重新回到对乡土情结的探讨上。 最后一段,作者从当今世界现代化和文化交融程度的角度重新

22、阐释乡土情结,人不为家所累,但永远拥有家,既走向开放,又有心灵的归宿。 3、艺术性:(1)从家到国联想自然。 (2)叙古写今,征引大量诗文、史料和典故,说明了乡土情结的久远,普遍,根深蒂固,通过它们营造了一个个具体的历史场景,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感人。,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欣赏,领略大自然中的各种风光,并能学会从审美的高度去欣赏,去评析,从而加深对大自然的感情,与自然和谐相处。 2、通过对这些散文的研读、分析,体会和领悟游记散文的阅读和写法。,二、文章内容分析 (一)江南的冬景 1、思想:领略江南冬天淡雅悠闲之美,学会从平常的自然景色、生活场景中观察、体会“美”。

23、 2、构思:总写北国冬日与江南冬日的不同美色从不同角度具体描绘江南冬日(气候、植物、散步、农村、下雪、旱冬等)结尾。 3、艺术特色:(1)广征博引与白描手法, (2)与北国、国外的比较衬托, (3)淡雅悠闲的风格。 (二)西地平线上 1、内容:领略西部落日的雄浑、壮阔之美色,体会阳刚之美。 2、构思:总写西部看落日的三次不同感受(震撼)具体写:第一次(定西高原),重点写落日下山的过程及形象,给人以“梦境”的震撼;第二次(荒原),用恶劣的环境衬托,感受到人生的悲壮;第三次(草原),落日带来的“火烧云”,联想到历史英雄的战绩结尾。三次日落,各有不同侧重点。 3、艺术特点:(1)雄浑壮阔的生动描写,

24、 (2)夹叙夹议的手法。,(四)像山那样思考 1、思想内涵:热爱自然,保护生态平衡。 2、构思:总写狼的嗥叫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含义写人们消灭狼带来的生态失衡呼唤保护生态平衡。 3、艺术性:拟人手法。,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驶过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

25、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 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1) 。诚然,有时,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

26、生命的时候。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 (2) 。这样,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

27、命的烦恼之泉。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做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 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远方又响起了悠长的钟声。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16从全文看,生命隐逸着哪

28、些暗示?请分点概括。 _ 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这句话的理解。 _ 18联系所在段落,分别说说对下面两个使用对比手法句子的理解。 (1)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_ (2)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 _ 19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篇散文用抒情的笔调告诉我们,生命含有许许多多的暗示,提醒我们珍惜生命,并努力去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 B第一段中“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响起了悠长的钟声”,这里把生命的暗示形象化了,给人们以美感。 C第4段说“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另一把生命长度的量尺。 D作者认为,一个人要是能最早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让瞬间的生命在永恒中定格,也就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E最后一段“远方又响起了悠长的钟声”与第一段“远方又响起了悠长的钟声”首尾呼应,进一步阐释了生命的神秘。 20研读本文第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见解,在文中划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