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岭道路路线平面设计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3535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岭道路路线平面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岭道路路线平面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岭道路路线平面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岭道路路线平面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岭道路路线平面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岭道路路线平面设计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岭道路路线平面设计毕业设计.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路线平面设计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二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8.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0.5米,硬路肩为20.25,行车道为23.50米。设计速度为60Km/h,路线总长2371.19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2+371.191。起点高程180米,终点高程150米。设计路线共设置了三个平曲线,半径均分别为700米、600米和400米。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第一个弯道前后缓长均为70米;第二个弯道前缓长90米,后缓长80米;第三个弯道前缓长70米,后缓长80米。在缓和曲线内均设置超高,第一个和第二个弯道超高值设置为3%,第三个弯道超高值设置

2、为4%。因为半径都大于250米,则不需要加宽。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5个变坡点,最大纵坡为-3.51% ,最小纵坡为-0.76%,最大坡长333.888米,最小坡长179.731米。3个凸形竖曲线, 2个凹形竖曲线。1平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1.1直线公路平面设计中直线的运用一般规定如下:1)直线的长度不应太长,最大长度不宜大于20V(V为设计时速,设计时速60km时为1200m)。2)同向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应不小于设计时速的6倍(以m计),如设计时速60km时为360m。否则应调整线形使之成为一个单曲线或复曲线。3)反向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应不小于设计时速的2倍(以m计),如设计时速60km时

3、为120m。,否则应调整线形或运用回旋线而组合成S形曲线。本设计中JD1到JD2的直线为同向圆曲线间直线,长度为390.599m360m;JD2到JD3的直线为反向圆曲线间直线,长度为163.976120m。均符合规定要求。本设计中考虑直线与曲线的组合,采用的半径最小为400m,避免了长直线与小半径曲线、小偏角相接的情况。1.2圆曲线各级公路平面不论转角大小,均设置圆曲线,在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应与设计速度相适应;圆曲线最小半径按设计速度规定如下表:表 3-1 圆曲线最小半径设计速度(/h)1201008060圆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1000700400200极限值650400250125本设计总体

4、地形较为平坦,考虑了与其他线形相接的配合,以及行驶舒畅及视觉舒适性,JD1圆曲线半径为700m,JD2圆曲线半径为600m,JD3圆曲线半径为400m,由上表知所选半径均符合规定要求。1.3缓和曲线在直线和圆曲线间或半径不同的圆曲线间设置曲率半径连续变化的曲线即为缓和曲线。其作用是线形缓和、行车缓和及超高加宽缓和。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事应设置缓和曲线。表 3-2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设计速度(/h)1201008060路拱2%5500400025001500缓和曲线可采用回旋曲线、三次拋物线,高次拋物线等线型。因回旋曲线与汽车由直线进入圆曲线的轨迹完全符合,在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5、规定采用回旋曲线。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山岭重丘区二级路(设计车速=60km/h)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不小于50m。本设计路线的三个平曲线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第一个弯道前后缓长均为70米;第二个弯道前缓长90米,后缓长80米;第三个弯道前缓长70米,后缓长80米。在缓和曲线内均设置超高,第一个和第二个弯道超高值设置为3%,第三个弯道超高值设置为4%。因为半径都大于250米,则不需要加宽。2平曲线计算平曲线主要技术指标汇总如下表:表 3-3 平曲线主要指标汇总表设计车速60km/h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200m极限最小半径125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50m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路拱

6、2.0% 1500m2.0% 1900m最大纵坡6%经验证,本设计参数均符合以上标准。2.1导线要素计算图 3-1 平曲线设计图1.交点间距计算交点间距计算公式为 (3-1)交点坐标如下:JD0:(556.49747, 1118.90773) JD1:(993.49367,1369.00751) JD2:(1352.00400,2132.36955) JD3:(1318.44874,2729.58591)JD4:(1693.11152,3028.22971)由公式3 -1得出各交点间距如下 : JD0JD1=503.5033m JD1JD2=843.3571m JD2JD3=598.1583m

7、 JD3JD4=479.1245m 2.导线方位角计算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为: (3-2) (3-3)(1)JD1交点桩号K0+503.503(2)JD2交点桩号K1+332.797(3)JD3交点桩号K1+924.490(4)JD4交点桩号K2+371.191 2.2平曲线要素计算 图 3 - 2 对称基本型曲线计算图示1.对称基本型计算公式如下:切线增长值: (3-4) 内移值: (3-5) 缓和曲线角: (3-6) 切线长: (3-7)平曲线长: (3-8)外距: (3-9)切曲差: (3-10)式中: 转角(度); 缓和曲线长(m); 圆曲线半径(m)。对JD1进行平曲线要素计算。拟定,

8、 , , 图 3 - 3 非对称基本型曲线计算图示2.非对称基本型曲线计算公式如下:第一切线长 (3-11)第二切线长 (3-12)平曲线长 (3-13)式中:第一缓和曲线长度(m) 第二缓和曲线长度(m)对应的曲线内移值(m),采用式(3-5)计算对应的曲线内移值(m),采用式(3-5)计算对应的切线增长值(m),采用式(3-4)计算对应的切线增长值(m),采用式(3-4)计算因两边切线不等长,曲中点可取圆曲线中点或全曲线中点。为计算和测设方便,可取交点和圆心的连线与圆曲线的交点作为曲线中点(QZ),其要素按下式计算:(3-14)(3-15)(3-16)式中:、圆心和交点的连线与前后导线边的

9、交角()非对称形单曲线外距(m)(1)对JD2进行平曲线要素计算拟定, ,, , (2)对JD3进行平曲线要素计算拟定, ,, , 2.3主点桩号设置JD1处: JD1 K0+503.503-)T 256.200 ZH K0+247.303+)L0 70.000 HY K0+317.303+)(L/2 L0) 179.168QZ K0+496.471+)(L/2 L0) 145.565YH K0+675.640+) L0 70.000 HZ K0+745.640 JD2处: JD2 K1+332.797-)T1 196.557 ZH K1+136.240+)L1 90.000 HY K1+226.240+)(L L1 L2)/2 106.059 QZ K1+332.299+)(L L1 L2)/2 106.059 YH K1+438.358+)L2 80.000 HZ K1+518.358JD3处:JD3 K1+924.490-)T1 242.156 ZH K1+682.334+)L1 70.000 HY K1+752.334+)(L L1 L2)/2 153.291QZ K1+905.625+)(L L1 L2)/2 153.291YH K2+058.916+)L2 80.000HZ K2+138.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