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固原.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15806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固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固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固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固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固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固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固原.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跨越发展强市富民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固原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固原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12月18日)李文章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固原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中国共产党固原市第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固原即将走过撤地设市十年光辉历程、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共固原市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固原市出席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奋发有为、敢为人先

2、、开放包容、勇于创新、激情干事,跨越发展、强市富民,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固原而努力奋斗。一、过去五年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市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前进的五年。五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全面完成了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新篇章。一是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五年实现翻番,年均分别增长12.9%、25.4%、35%。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结

3、构调整成效明显,草畜、马铃薯、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劳务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设施农业取得历史性突破,由不足4000亩发展到27万亩,总结推广“华林模式”,引进了雨润、天启、佳立等一批龙头企业,“六盘山”绿色冷凉农产品品牌整合打响。工业发展迈出重要一步,矿产资源初步探明,盐化工循环经济扶贫示范区启动建设,六盘山热电厂并网发电,王洼煤矿千万吨级项目、运煤铁路专线、月亮山风电厂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旅游业驶入快车道,须弥山博物馆、六盘山生态博物馆等建成,资源整合、景区建设进度加快;西兰银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商贸流通、住宿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通讯、信息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二是基础设

4、施投入加大,城乡面貌明显变化。集中开展了项目建设大会战和宁南区域中心城市暨大县城建设大会战,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累计完成426亿元,是前五年的2.88倍。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速推进,新区建设初具规模,老城改造稳步推进,宁夏师范学院新校区、固原体育馆、固原一中建成,一批房地产、高档宾馆、商贸项目实施,城市道路、供暖、供排水等基础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县城建设有特色,小城镇建设有亮点,城镇化率从23%提高到32%。综合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六盘山机场通航,福银高速六盘山镇至沿川子段建成通车,兰青高速毛家沟至东山坡段开工建设,所有乡镇通油路,72.7%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新修高标准基本农田81万亩。固原地

5、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开工建设,东山坡引水、原州区东部饮水、固西引水等重点水利工程建成,解决了81.5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各类造林绿化112.9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41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50平方公里,建成长城梁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贺家湾水源地绿化等一批集中连片绿化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7.6%。三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4%和16.3%。坚持实施民生计划,累计投资228.1亿元。生态移民攻坚“一号工程”全力推进,县内移民已搬迁入住,群众满意,开局良好。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成效显著,整村推进扶贫开

6、发圆满完成,新一轮整村推进启动实施。“两基”攻坚通过国家验收,教育强县(区)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深入实施,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完成校舍安全改造71.2万平方米。实用技术大力推广,科技支撑不断增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深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市、县(区)综合医院改扩迁建工程完工,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本实现标准化。计划生育“一无”创建全面完成,原州区少生快富“硝沟模式”在全区推广,人口出生率由17.47下降到16.6。全民创业扎实推进,创业带就业和城镇新增就业4.47万人。城镇职工各类社会保障扩面提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面推行

7、,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建成保障性住房63.19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危窑2.68万户、惠及27.91万群众。四是民主法制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责,加大监督力度,改进视察方式,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创新突破,狠抓落实,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支持政协照章履行职能,发挥了团结力量、建言献策、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有效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更加突出。扎实推进公正司法,“五五”普法顺利完成,“六五”普法全面启动。加强编制管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全

8、面发展,国防教育深入推进。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族团结和睦局面巩固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宗教领域持续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平安固原”创建深入开展,集中解决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是文化建设富有成效,文明创建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总结提炼并大力弘扬六盘山精神。深入开展西部大开发、生态移民等系列宣传战役,主流舆论引导成效明显。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了白志林等一批先进典型。西海固文学艺术影响力扩大,精

9、心打造了六盘山民间故事等文化精品工程,建成六盘山文化城、王洛宾文化园等,“红色六盘、萧关古道、丝路古城、花儿家乡”文化品牌影响扩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成功举办了全国群众健身大会暨六盘山登山节,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使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隆德县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西吉县被命名为中国首个“文学之乡”。 六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以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思想大解放、树立新形象”活动为抓手,广大党员干部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破解难题的认识更加明确、行动更加自觉。建立了领导干部理论大讲

10、堂制度,深入开展理论下基层和全民读书月等活动,开展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出台了中共固原市委常委会讨论干部任免票决办法等规章制度,全面推行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干部交流和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加大,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圆满完成县(区)、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编制完成固原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启动实施了“联创齐争”活动,县(区)特色的党建品牌不断深化,功能党小组、双带能力建设和连心工程三个品牌在全区推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部建成。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廉政承诺等制度,解决了一

11、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中纪委党风室将我市确定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研究制定改进干部作风“十项规定”和“八办要求”,健全完善工作落实和督查问责机制,形成了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回顾五年的工作,变化有目共睹,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固原视察指导,给全市各族人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和发展动力;同时,也离不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统筹山川协调发展的气魄连续召开四次固原工作会议,出台支持意见,作出生态移民、宁南区域中心城市暨大县城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了固原发展

12、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了历届四套领导班子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智慧和心血;展示了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自加压力、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倾注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各界人士、驻固部队、武警官兵、中央及区属驻固单位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辛勤汗水,饱含了老领导、老同志的殷切关怀。在此,我代表中共固原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固原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敬意!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活力不强仍是固原面临的首要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资源优势还没有很好地

13、转化为经济优势;工业经济薄弱,缺少骨干企业和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和融资困难;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功能不完善;人口压力大,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依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社会事业滞后,农民增收难,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少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创新优化,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回顾五年的工作,奋斗历尽艰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发展是解决固原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完善思路,把项目建设贯穿发展始终,加速

14、资源优势转化,用发展提升信心,用发展考核干部,用发展树立形象,就一定能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思想大解放。思想差距是我们最大的差距,信心不足是我们最大的障碍。只有坚持“五破五立”,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固原发展的一切思想束缚,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敢想敢干、敢闯敢拼,固原就一定能实现跨越发展。三是必须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连着民心。只有把加快发展与造福人民群众统一起来,坚持实施民生计划,推进民生实事常态化、制度化、普惠化,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形成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强大合力。四是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什么

15、事也干不成。只有坚持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促和谐,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力维护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才能形成良好发展环境。五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只有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一支作风优良、艰苦奋斗、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才能为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二、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在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乘势而上、尽快缩小差距,关系到固原长远发展,关系到与全国全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我们必须唱响跨越发展主旋律,打

16、好强市富民主动仗,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固原。这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战略抉择。跨越发展、强市富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固原,我们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实施、国家新十年扶贫开发、自治区生态移民攻坚、建设宁南区域中心城市、东部地区产业梯次转移“六大机遇”,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普惠性、特惠性政策叠加倾斜,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种要素聚集带动作用加速提升。这是我们破解难题的机遇、大干快上的动力、跨越追赶的保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机遇、敏锐地抢抓机遇、最大限度地用好机遇,在政策中寻找方向,在实践中拓宽空间,好中求快,能快则快,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发展。跨越发展

17、、强市富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固原,我们有矿产资源、文化旅游、地理区位、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环境“六大优势”,较强的匹配组合条件将会催生更加强劲的综合效能。这是我们跨越发展的后劲、广泛合作的资本、市场竞争的潜能。我们必须坚定自信心,增强凝聚力,在优势转化上做文章,在战略转型上下功夫。只要思想活起来,脑筋动起来,劲头鼓起来,我们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也必将后来居上。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发展思路和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跨越发展、强市富民为主题,以实施“十二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总揽,按照团结、鼓劲、创新的

18、要求,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管理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转变,大力实施生态移民攻坚战略、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特色农业增效战略、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文化旅游品牌战略、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争创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民族团结示范区、扶贫开发示范区,争取使各项工作在全国有亮点、西部有位置、宁夏勇争先,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固原。(简称:把握一个主题,推进三个转变,实施六大战略)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比2011年

19、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3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比2011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450亿元,年均增长28%,比前五年累计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500元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00元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完成23.2万人生态移民;城镇化率提高到4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战略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在西部同类地区排位前移。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20、25%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城乡环境更加宜人,为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做出新贡献。社会管理明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规范有序,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环境优化,社会和谐稳定,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关心的上学、就业、就医、住房、养老等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

21、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凝心聚力、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跨越发展、强市富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固原,是全市人民的强烈愿望,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崇高使命。我们坚信,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奋斗,固原一定能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更大步伐,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三、努力开创跨越发展新格局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跨越发展、强市富民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发展战略转型,构建以现代生态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发展层次和综合实力。(一)大力实施生态移民攻坚战略,在扶贫

22、开发上实现新突破高度重视并全力解决好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问题,是固原实现小康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一手抓生态移民攻坚工程,一手抓新阶段扶贫开发工程,竭尽全力为人民谋福祉,建设扶贫开发示范区。全力推进生态移民攻坚工程。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坚定不移地把生态移民攻坚工程作为我市今后五年的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圆满完成23.2万人生态移民任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坚持规划引领,认真总结移民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创新生态移民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生态移民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探索移民安置方式、组织形式、资金筹措、产业培育等新途径。坚持基础先行,整合项目资

23、金,同步规划建设移民住房和配套设施,统筹教育、卫生、文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及水、电、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使移民群众在新的居住地有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坚持产业支撑,认真落实各项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和强农惠农补贴政策,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劳务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搞好市场信息服务,让移民群众发展有基础、增收有保障、致富有路子。坚持主动对接,选派领导干部常驻接收地,跟踪搞好协调、组织、管理、服务等工作。坚持教育引导,加强对移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发挥好移民群众自身的能动作用,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坚持服务跟进,建立健全移民新村以党支部

24、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做好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矛盾化解、宗教事务管理等工作,努力使移民新村成为经济发展、环境优美、村民和谐的新农村示范点。坚持廉洁移民,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移民政策规定,加强对工程资金和质量的监管,坚决防止和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保证质量不出问题、干部不出问题,真正把生态移民工程建成民生工程、致富工程、德政工程。全力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完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规划,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以重点贫困村为主战场,连片开发、集中投入、整体推进,加快扶贫开发攻坚进程

25、。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扩大创业就业,努力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坚持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制度。坚持争取支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倾斜扶持,进一步做好闽宁对口协作、部门定点帮扶工作。力争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二)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在新型工业化上实现新突破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快资源

26、勘探开发,强化产业集聚,重点抓骨干企业,关键抓产业园区建设,努力在做大工业总量、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以工业强市壮大固原市的经济实力。培育壮大四大产业。坚持加快资源开发与资源就地转化相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提升相结合,培育壮大煤电油产业,加快建设王洼千万吨矿区,重点推进煤电和煤炭清洁生产等项目,争取新建原油及油气系列延伸产品加工项目,使产值超过80亿元;培育壮大盐化工产业,重点推进盐化工系列项目,使产值超过100亿元;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改造提升和引进马铃薯、草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使产值超过30亿元;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型产业,重点发展风电和太阳能

27、光伏发电、通用航空产业、机械装备制造等项目,使产值超过20亿元。引进并规划发展电解铝、铝镁合金等新材料。努力把我市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宁夏南部能源化工产业基地。扶持重点骨干企业。支持做大做强宁夏发电集团煤电、国电英力特盐化工、华电西吉月亮山风电、宁夏佳立公司、雨润集团帝元公司、赛马集团等骨干企业,鼓励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并购联合、资产战略重组等方式发展大企业集团,引导相关产业和发展要素向主导产业聚集。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提供融资担保、信息平台、政策咨询等服务,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形成一批区域性行业龙头企业。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

28、造,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扶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推进各项认证认可,争创“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五年努力,力争培育2户产值过50亿元、5户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的思路,超前规划园区体系,坚持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协调衔接,科学确定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形成以市区为核心、五县(区)各有特点的产业园区布局,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在承载产业聚集和工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盐化工循环经济扶贫示范区和原州区长城产业园、西吉闽宁产业园、隆德六盘山产业园、泾源香水产业园、彭阳王洼产业园“

29、七通一平”,拓展扶贫发展试验区和清水河工业园区发展空间,促进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建立健全园区管理机构,坚持“开放式运行、封闭式管理、自主式开发”,创新完善园区运作机制、投融资机制、招商方式、服务手段和考评内容,对进园企业实行全程代办制,提高园区竞争力和吸引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自治区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区的机遇,依托中阿经贸论坛、闽宁对口协作、陕甘宁革命老区联席会议等平台,加强与银川、宁东基地和周边省市企业合作,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积极拓展与港澳台和阿拉伯国家企业的联系,引进一批产业链条长、带动力强的战略投资项目,在引进中央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内或行业500强企业上取得新突破。要完善招商

30、引资考核机制,营造亲商、富商的环境。(三)大力实施特色农业增效战略,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建设南部山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为目标,做好公司、农户、基地、市场“四篇文章”,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带。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在确保粮食生产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每个县(区)突出12个当家产业和主打品牌,加快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充分发挥重点河流流域水土光热良好、交通便利的优势,以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为重点,突出打造“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带”,即清水河流域冷凉蔬菜、马铃薯、枸杞特色产业带;葫芦河流域马铃薯、西

31、芹特色产业带;渝河流域中药材、花卉特色产业带;泾河流域黄牛养殖、苗木特色产业带;红河、茹河流域辣椒、经果林特色产业带,同时,在黄土丘陵地带、土石山区发展小杂粮、生态鸡、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按照园区化、专业化、标准化要求,培育一批示范园、示范基地和专业村、专业乡,力争把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绿色冷凉蔬菜生产基地、黄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和六盘山特色苗木基地。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用工业化、市场化的理念统筹农业发展。引进、培育、壮大一批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原料基地、订单农业,提高农产品转化率。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

32、场和物流冷链体系建设,改造和新建马铃薯、中药材、清真牛羊肉、苗木花卉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健全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扶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清真食品,积极开展各类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品牌展示推介工作,进一步打响“六盘山”农产品品牌。着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走高产高效高端的发展路子,以23个自治区级和27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平台,建设一批集繁育制种、科技示范、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信息交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研发和推广上取得突破。深化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技术人员与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开展合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33、严格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土地产出率。(四)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在推进城镇化上实现新突破突出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高品位、产业支撑四个关键,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形成以市区为核心、四县县城为骨干、中心镇为支撑的宁南城镇集群,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突出区域中心城市定位。以建设宁南区域中心城市为战略目标,以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城市为特色目标,调整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按照“改造老城区、完善新市区、开发西南区”的思路,拓宽发展空间,科学布局产业,把老城区建成商贸宜居区;把新市区建成行政教育区;把西南区建成生产服务物流区。到2016年,市区建成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总人口

34、达到30万人。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以“拉开城市框架、构筑快速交通、绿化亮化美化、治脏治乱治差”为重点,实施城市通达工程,建环线、通卡口、续断头,争取福银高速、309、101线市区段改道,规划建设城市北环线,增设公交线路,形成便捷通畅的城市交通网络和框架。积极规划立项建设博物馆广场、古雁塔、火车站改造等城市建设项目。大力挖掘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建设一批城市文化旅游景观。加快城市水源工程建设,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供给。建设南塬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集污管网、天然气利用工程等城市公用服务设施,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理顺市区管理体制,强化综合执法和市民素质教育,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启动争

35、创国家级园林城市,开展清水河市区段综合治理,建设古雁岭和长城梁秦长城两条生态文化带,绿化整治东岳山、黄峁山、九龙山,建设西湖公园、北海湿地公园、叠叠沟森林公园等,形成“山城相依、绿网交织、绿园镶嵌”的城市生态景观。实施“三河源”水源保护和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工程,加强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和后续产业开发,对生态移民迁出区全面实施封育造林,积极争取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创新机制加强荒山造林绿化,巩固封山禁牧成果,全面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到2016年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5%以上。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进重点河流水污染防治,开展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和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36、,营造一个清洁安全的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与中心城市功能互补和打造特色县城的思路,突出西吉回乡特色、隆德文化特色、泾源旅游特色、彭阳生态特色,高标准规划建设四县县城,扩容提质,完善功能,增强承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小城镇发展的能力。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的中心集镇,有序推进中心村和农村社区建设。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完善鼓励农民变市民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五)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品牌战略,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以文化旅游和物流业为重点,规划引领、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构建与新型工业相配套、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民生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

37、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编制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科学定位,优化布局,重点开发,形成以“两山一寨”、“两馆一园”为核心,各县(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创新管理体制,规范六盘山旅游集团公司运营,用足用好“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金字招牌,加快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市场运作,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旅游圈的接轨融合,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开发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实施文化旅游宣传“五个一”工程,精心打造精品景区和线路,打响“高原绿岛”、“长征圣山”、“丝路重镇”

38、、“回乡风情”四大品牌,构建以固原为中心、辐射陕甘宁蒙的“中国西部地区独具特色旅游目的地”。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规划建设西兰银综合物流、清水河综合物流、固原火车站农产品物流、固原盐化工物流“四大园区”和四县综合性物流中心,扶持发展物流产业园,促进货运市场、物流企业、信息处理等要素向优势区域聚集,通过5年努力,争取培育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物流企业12家,把固原建成西兰银交汇中心物流集散基地。鼓励发展社区商业、医疗卫生、养老托幼、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积极发展商务会展、金融保险、物业管理、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新型服务业态。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商贸流通业扩大规模、

39、提升层次,引进服务行业大企业、大集团发展连锁经营和大型超市,打造核心商业区。大力发展住宿餐饮业,引进培育星级宾馆饭店,挖掘培育清真食品和地方特色品牌的名店、名小吃、名街区、农家乐,提升民族特色餐饮业整体水平。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建设一批高档住宅小区和精品房地产工程。(六)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始终把项目投资作为跨越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优势资源与政策机遇的叠加效应,全力争取和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建设促进投资高增长,以投资高增长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增强把握国家重大发展动态和政策导向的敏锐性,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推进的项目开发

40、模式,拓展项目来源渠道和生成领域,编制储备一批能够前后接续、梯次跟进的重大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开发一批、实施一批、跟踪一批的运行流程和良性机制。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机制,强化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重大项目包抓责任制、跟踪督办制,形成全市上下抢机遇、抓项目、促发展的浓厚氛围。五年内争取实施投资过亿元大项目200个以上。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北引黄河水、南引泾河水、利用库井水”配套工程建设,争取固原扬黄工程向南延伸,加快实施固原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加强对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尽快形成“南北配套、丰枯补给”的水资源调配格局,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规划

41、建设一批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实施百万亩库井灌区节水改造,加快基本农田、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防洪管理体系建设。加快交通枢纽建设。以构建区域中心交通枢纽和城乡快捷通道为重点,打通省际断头路,完善市域与自治区和全国交通网络连接功能,争取兰青高速固原段建成通车,实施309、312和101以及西吉县城至毛家沟等国道省道改造项目,加大县道、乡道、村道建设力度,构建覆盖全市的“四纵三横”公路交通体系,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逐步构建以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完善铁路网络,协调做好宝中铁路复线建设和电气化改造,建成王洼至原州区铁路专运线,争取改造建设固原火车站、三营火车站和盐化工专用

42、线。提高电力通讯保障能力。加强电网建设和改造,规划建设黄河清水河固原330千伏输电线路和工业园区、产业园输变电工程。加快宽带通讯网、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信息惠民”工程,促进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四、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经济增长与民生需求均衡协调、转变社会管理方式与提升民生服务水平相结合,繁荣文化事业,发展社会事业,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成和谐社会人人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突出政府投入和措施保障,把更多的财力向民生倾斜,每年集中办理一批惠民实事。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建设

43、一批创业园区,开展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千方百计解决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培育壮大劳务中介服务组织、劳务经纪人队伍,打造劳务品牌,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输出劳务30万人以上,创收26亿元以上。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城乡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和食品安全。狠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放松,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和奖励扶助政策,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整村推进,提高优质服务能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全覆盖,扩大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和住房公

44、积金制度覆盖面。加大社会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力度。发展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残疾人和慈善事业,加强老龄服务工作,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建设教育强市。巩固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着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等,推进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均衡发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教育惠民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建设一批示范性

45、学校和特色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二)深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推进文化固原建设。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形势政策、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团结、社会诚信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

46、强公民道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突出抓好市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广播电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社区文化中心等设施建设,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打响西海固文学品牌,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办好六盘山山花节、须弥山石窟佛教文化艺术节等大型节会活动,加强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力度,着力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打造六盘山生态文化产业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引导支持群众自发性文化活动,大力扶持非公中小文化企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47、培育一批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主流媒体主渠道作用,组织开展新闻宣传战役,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对互联网等各类媒体的规范管理,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包容的思想舆论环境。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按照“三个最大限度”的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深入推进平安固原创建活动,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矛盾预防化解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接访、大调处、大防控”活动,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

48、态。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着力提高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公共安全。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提升依法治市工作水平,促进公平正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交通秩序、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整治,为跨越发展、强市富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大力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建设民族团结示范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提升宗教事务规范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五好宗教教职人员”、“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充分发挥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在普法宣传、反映民意、化解矛盾、维护团结、乡风文明、发展生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决制止非法传教活动,坚决打击境外宗教渗透和破坏活动,坚决维护现有宗教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