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77967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儒家思想的发展线索:,春秋末年儒学创立; 战国时期蔚然大宗; 西汉时期确立正统; 宋明理学官方哲学; 明清之际批判继承。,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 1 课,第 2 课,第 3、4 课,单元解读,“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的含义:,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 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思想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

2、上的各种问题,他们著书立说,广收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练一练.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百多个思想流派 B.各派为了自己的观点不顾事实竭力诋毁对手 C.对后来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 D.各学派既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1. 原因,“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结构图),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大变革,土地制度,阶级关系,政治制度,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确立,思想文化空前发展,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不断;,(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

3、建经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1.背景: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根本原因),主要流派,二、“百家争鸣”的表现,道家: 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 墨子,法家: 商鞅、韩非子、李斯,(一)孔子的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 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保守),2、 伦理观:性相近,习相远。,“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

4、)孔子的思想主张,3、教育思想: 首创私学,有教无类,编纂六经。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4、 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一)孔子的思想主张,5、 评价,“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孔子思想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再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

5、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因此,他提倡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不仁,如礼何 C、为政以德 D、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C,(二)孟子的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 主张实行“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A、“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 伦理观:“人性本善”。,3、价值观:倡导先义后利,舍生取义,4、评价:,(二)孟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起了重要作用,是封建统治的策略。 “重义轻利”思想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有重要影响。,(三)荀子的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 主张以礼为主、礼

6、法并施(王霸并用)。 提出“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A.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 荀况荀子王制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荀况荀子哀公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2、 伦理观:“人性本恶”。,(三)荀子的思想主张,3、哲学思想:唯物论 “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 天行有常” (物质运动有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并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天行有常,不为尧舜,不为桀亡”。,4、评价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

7、大成者。,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仁者爱人,以德治民,性相近,仁的思想,政治思想,人性论,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仁义,君舟民水,性恶论,孔 子,孟 子,荀 子,道 家,老子:名聃,生平不详,传说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退隐后,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一)老子的思想主张,(一)老子的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A.“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B.“福祸相依、塞翁失马”,“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哲学思想: 唯心论: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顺应自然,清静无

8、为。 朴素辩证法思想: 认为世界万物在不停的运动,矛盾对立的双方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二)庄子的思想主张,1、 哲学思想: 世界万物是相对的。 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事物本质一致),放弃差别观念,获得精神自由。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要顺应自然。,2、 文学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浪漫主义风格。,(三)评价 道家出世的思想反映了没落贵族完全丧失了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韩非子,法 家,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的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 集权观: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法治观:主张以法治国;,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9、生人执要,四方来效。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2、改革观:主张变法革新。,“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一)内容,(二)评价,1、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2、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外儒内法),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墨子(约前468前376), 名翟。出身于“贱人”。春秋战 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 的创始人。墨子精于工技,曾 经“学儒者之业”。他一生的活 动主要是“上说下教”,儒、墨 两家并称为“显学”。,墨子,墨 家,(一)内容: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贤,墨子的思想主张,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

10、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二)评价 代表了平民阶层的利益。,三、“百家争鸣”的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儒家: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主张变革,成为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变法革新的理论武器。 4、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阴阳家(阴阳五行,解释天地运行)齐国的邹衍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

11、(白马非马太牛了) 纵横家:著名的有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的团结,使之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代表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子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补充资料,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有: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有: 代表小生产者的有:,诸子百家的阶级性,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关于我校师生在校着装问题,学校领导层经过讨论后,产生了如下几种意见: (1)师生想穿什么就穿什么,随其便,不必统一。 (2)穿衣服应该按身份和地位来论,领导要穿符合领导身份的衣

12、服,教师穿符合教师身份的衣服,同样学生也应该穿适合学生穿的衣服。 (3)教师统一穿制服,学生统一穿校服。 (4)学校不应该讲究穿着,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判断四种意见分别体现了诸子百家的什么思想?,?,探究活动,(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009高考海南单科)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高考速递,高考速递,(2014上海单科12)

1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考点】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孔孟之道 【解析】此段文字是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故A项正确;庄子是庄子的著作,属于道教,故B项错误;韩非子是韩非子的著作,属于法家,故C项错误;道德经是老子的著作,属于道家,故D项错误。,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

14、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高考速递,(2014海南单科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高考速递,【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解析】材料显示的是君主集权,不是君主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血缘等级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难则用其死”说明君主不是推行“礼乐仁政”,故C项错误;材料中“君上之于民也 ”说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正确。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