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进才中学曹忠2016年3月18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32988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进才中学曹忠2016年3月18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上海市进才中学曹忠2016年3月18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上海市进才中学曹忠2016年3月18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上海市进才中学曹忠2016年3月18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上海市进才中学曹忠2016年3月18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进才中学曹忠2016年3月18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进才中学曹忠2016年3月18日.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敢问路在何方,上海市进才中学 曹忠 2016年3月18日,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路径选择,二、今天,教育综合改革的具体举措,一、今天,教育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及其新的要求,三、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应对,1978-2008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速度为9.8%,2006年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2009年超过德国,全球第三,2010年超过日本,全球第二。 人均GDP从1978年的不足100美元,到2002年的1000美元,2006年的2004美元,2010年人均4371美元,2011年5414美元。,3,一、今天,教育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及其新的要求,时空压缩式发展所带来的矛盾: 我国用三十年时间

2、走过了发达国家近300年时间经历的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电子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四次技术革命的历程。 发达国家近300年时间中不同阶段不断解决的问题如农民失地、工人失业、社会失稳、结构失衡、生态失序等矛盾都以复合性、压缩型的形式出现。 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又是这个国家贫富差距拉大、发展不平衡突出,各种社会矛盾冲突加剧的时期。,4,中国当前所面临着这样一些迫切、公众反应激烈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贫富差距拉大,未能形成公平的分配制度; 社会事业滞后,未能建立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公众幸福感下降,未能解决最基本的民生问题; 环境污染加剧,

3、高投入、高污染产业层出不穷,食品、水、空气被污染,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尖锐矛盾一触即发,带来一系列群体性事件; 社会腐败向纵深发展,腐败不仅仅发生在经济领域,更深入到吏治腐败、司法腐败。,5,错误的衡量干部标准:GDP第一,决定升迁去留 “政绩不政绩,主要看统计” “政绩不政绩,主要看经济” “政绩不政绩,主要看任期” “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6,1、教育的公平性问题 2、教育的选择性问题 3、教育的适切性问题 4、教育的多样化问题 5、教育的评价问题 6、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一、今天,教育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及其新的要求,(一)总体思路,(二)改革重点,二、今天,教育综合改革的具体举措,目前

4、,上海已完成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主要任务,正朝着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迈进,迫切需要从单项改革转变为综合改革,从增量改革推进到存量改革,从表层改革深化到深层改革,方案提出“三个导向”“三个统一” “三个制度体系”“一个目标”的总体思路,(一)总体思路,战略导向:紧紧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需求导向:立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国家和上海发展对教育的重大需求”两个出发点,引导学校回归育人本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使教育引领社会 问题导向:聚焦市民的意见期待、教育管理和学校办学的瓶颈制约,破解难题、释放红利,三个导向,三个统一,服务国家战略与立足上海实

5、际相统一:按世界一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示范引领的要求,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推进综合改革与深层次突破相统一:强化省级政府统筹,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实现深水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 勇于探索与稳步推进相统一:既鼓励保护创新、释放各方活力,又坚守底线思维、控制改革风险,确保在原则和大局问题上不出现方向性、颠覆性失误,三个制度体系,以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育人本原为重点,形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育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育人制度体系 以加强顶层设计、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形成科学分离而又有机统一的“管办评”制度体系 以加强资源共享、促进融合互补为重点,形成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共赢的协

6、同联动制度体系,一个目标,到2020年,率先构建系统完备、开放有序、高效公平的区域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在此基础上,经过若干年不懈努力,创建世界一流教育,提升政府教育治理能力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科学的“管办评”机制,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回归育人本原,争创世界一流,构建综合保障支撑 激发教育活力,促进开放合作,方案10个方面、52条,围绕回答“政府如何管好教育”“如何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如何为教育综合改革构建有力支撑保障”三个问题,聚焦三大领域改革:,(二)改革重点,任务一:提升政府教育治理能力: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科学的“管办评”机制,针对问题:政府不同程度存在错位、越位、缺位现象

7、,学校办学活力不足、定位不清;政府“放权不够”与学校“用权不好”并存,改革主题: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基于规划的省级教育统筹机制,对学校探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落实办学自主权,推进“管办评”科学分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变化、行业发展、人才需求预测及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实施高等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两大规划,明确普通高校与职业院校结构与数量,优化层次和类型,力争做到面对若干年后上海及周边地区各级各类人才需求,上海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在类型上都能输送、结构上大致匹配;通过地方立法保障规划实施权威,(1)编制实施高等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两个规划(1/2),举措1:建立基于规划的统筹管理机制,(

8、1)编制实施高等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两个规划(2/2),两个规划于2013年初启动编制,期间实地考察了美国加州、德州等地的规划编制经验,充分研究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城市相关经验,并立足长三角地区实际开展研制,预计今年年底前发布实施,举措1:建立基于规划的统筹管理机制,(2)构建高校二维分类标准体系和资源配置方式(1/2),从人才培养主体功能和学科设置情况两个维度,划分上海高等学校类型;推动上海高等教育分类评价、分类管理、分类发展;建立与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人才培养体系,举措1:建立基于规划的统筹管理机制,(2)构建高校二维分类标准体系和资源配置方式(2/2),构建配套资源分配

9、和评价机制,引导高校明确在二维分类体系的定位,在各自类型中追求卓越,促使全市68所高校由“一列纵队”变为“多列纵队”,举措1:建立基于规划的统筹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目前考虑是分“两步走”:先编制“权力清单”,在此基础上形成“负面清单”,(3)探索建立政府对高校“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举措1:建立基于规划的统筹管理机制,(1)建立生均培养成本核算机制,举措2:构建充分放权和严格监管并举的财经管理机制,根据不同专业及高校实际,分层分类核定教育培养成本;综合考虑财政拨款水平、办学条件、物价水平、社会力量投入等因素,制定科学的学费标准。在此基础上,合理构建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 按13大

10、学科门类,确定财政生均综合定额标准,并建立生均财政拨款稳定增长机制。,(2)建立以经常性经费为主的高校投入机制,举措2:构建充分放权和严格监管并举的财经管理机制,2014年,上海对地方高校的经常性经费与专项经费投入比例从以往的3:7调整为6:4 最终理想目标是将经常性经费比例提高到70%左右,确保经常性经费由高校按照内涵发展需要自主安排,上海已于2012年在个别地方高校试点实施综合预算管理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效;接下来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高校经费支配权 同时,鼓励支持部分高校在符合条件的校内二级单位试点相对独立的综合预算管理,引导高校内部管理下移重心,(3)试点实施高校综合预算管理,举

11、措2:构建充分放权和严格监管并举的财经管理机制,(4)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举措2:构建充分放权和严格监管并举的财经管理机制,争取政策支持,探索建立税收减免等捐资激励制度,通过税收杠杆鼓励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发展,(5)健全管理监督机制,举措2:构建充分放权和严格监管并举的财经管理机制,全面实行地方高校总会计师委派制,由主管部门选聘、委派和考核,对委派者负责。已制订上海市地方公办高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争取今年11月前,首批3-5所地方高校开展试点 配套建立教育拨款咨询机制,把高校财务管理状况和经费使用监督评估机制的完善情况,作为实施拨款方式改革的基本前提,以及调整投入的重要依据,基础教育:实施以体

12、现优质均衡为重点的督学督政 高等教育:分类实施整体办学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和投入产出绩效等方面的评估,作为政府动态调整相应教育资源配置的依据,(1)加强分级分类的教育督导评价,举措3:健全分类多元的教育督导和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教育督导和评价结果的公示公告制度,将其作为评先奖优、班子考核、干部任用和资源配置等的重要依据,建立行业企业代表、社会公众、家长等参与的督导机制 向第三方机构购买更多教育评价专业服务,(2)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督导评价机制,(3)强化督导评价结果的导向作用,举措3:健全分类多元的教育督导和评价机制,将在沪部属高校发展纳入上海高等教育事业整体布局,建立部市定期会商机制,支持在沪部

13、属高校建成世界一流和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上海市全力支持在沪部属高校发展“高峰”学科、实施“2011计划”、建设新型智库等内涵建设工作,举措4:部市共建、科学推进上海高校发展,中央部委对在沪部属高校在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师资人事制度改革、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部市共同加大对部分高水平地方高校的支持和指导,任务二: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回归育人本原,争创世界一流,针对问题:在教育实践中,育人之本在一定程度上被“育分”之实所冲击,德育和智育“两张皮”现象严重,学生身心健康和创新实践能力不容乐观。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还较为薄弱,对产业支撑还不够,高

14、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升,当务之急是加强本科教学,改革主题:将立德树人根本使命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义务教育更加突出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更加突出多样发展,职业教育更加注重体系构建、内外融通,高等教育更加聚焦质量提升、特色发展,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为重点,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体系 深入实施“学科德育”,挖掘每一门课程的育德功能,注重将德育内容与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 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能力,让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1)以大中小学一体化理念促进德智体美诸育融合,举措1:促进中小学与大学整体联动发展,义务教育:要打好中小学生“增效减负”组合拳,既要实施学生过重课

15、业的综合“减负”,又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教育:要立足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着力实现特色多样化发展。,(2)让每一位中小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实现高效学习,举措1:促进中小学与大学整体联动发展,打破“一考定终身”、分散学生压力: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一定方式折算入高考总分,外语实施一年两次社会化考试,把高考压力合理分解到高中三年学习过程 坚持多维评价、强化素质教育导向:建立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逐步在高考招生中推广应用,改变纯粹依靠高考成绩的评价标准,(3)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服务高校人才选拔,举措1:促进中小学与大学整体联动发展,增加选择、

16、立足保护学生个性特长:允许学生结合实际和兴趣,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形式和时间;允许高校结合办学特色及学科专业实际,提出报考科目要求,增强高校和学生相互选择的匹配度和多样化 实施分类考试、提高人才选拔科学性:针对高职与普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建立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入学考试制度和形态,引导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通过适合自己的考试方式主动选择高等职业教育,(3)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服务高校人才选拔,举措1:促进中小学与大学整体联动发展,(1)以产业需求创新培养模式,举措2:构建纵向衔接、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已建成52门具备国际水平中职阶段专业教学标准基础上,对标国际标准,整体构建“中职-高职(

17、专科层次)-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及课程、实习实训体系,并推动各学段的紧密对接 建立符合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和选拨规律、途径多样的招生考试体系,打通和丰富职业院校学生发展路径 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由以学科为导向逐步转变为以行业和岗位要求为导向,探索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职业教育,借鉴企业运作模式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目前视觉艺术学院、思博学院已在试点 建立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双向聘用机制,试点职业院校校长与企业主管交流互聘 完善职教教师队伍职务聘任和岗位标准,突出实践经历和技能水平,教师每5年要在行业企业实践累计1年以上,(2)以协

18、同共建创新办学机制,举措2:构建纵向衔接、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需求端,形成紧密对接行业产业需求的教学标准修订和应用机制、人才需求定期发布制度、专业调整快速响应机制 在培养端,扩大中职 “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范围(学生毕业后可同时获得教育部门颁发的学历证书和劳动人事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向高职高专、应用本科延伸 在评估端,推动行业企业与教育部门共建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估体系,把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3)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举措2:构建纵向衔接、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一流本科教育标准”:通过资源调配推动高校以国际同类一流专

19、业为参照,建设一批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达到国际水平本科专业,与国际高水平大学同类专业实现学分互认,(1)筑牢人才培养质量“生命线”(1/2),举措3:促进高等教育向提高质量、特色办学转型,强化“一流师资投入教学”,已在8所地方高校试点实施了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旨在激励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特别是讲授核心基础课程。 立足体制机制构建和思想观念引导,着力改善师生比、制订实施严格的教学规范、促进教学与人事薪酬和职称评聘紧密挂钩、创新校内教学和教研组织形式、建立新进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实行新进青年教师担任1-2年助教工作制度等,真正让所有教师都重视教学,把人和心都留在讲台,(1)筑牢人才培养质量“生命线”(2

20、/2),举措3:促进高等教育向提高质量、特色办学转型,重点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高峰”学科(学科方向),形成一批达到国内一流的“高原”学科群 实施上海高等学校学科发展与优化布局规划(2014-2020年),设立学科建设专项经费保障实施 实施“个性化支持”:遴选认定“高峰”学科进入“规划”并形成“特区”高校对照国际标杆,根据学科现状及建设目标,提出政策和投入需求经论证后给予个性化支持实施基于整体绩效目标的考核机制,(2)打造“高峰”和“高原”学科,举措3:促进高等教育向提高质量、特色办学转型,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尽快建立科研信用管理制度,按信用评级实行分

21、类管理,将严重不良信用记录者记入“黑名单” 完善间接费用核定和管理机制,形成间接费用核定额度与学校科研信用等级挂钩的机制;规范直接费用编制与支出管理,合理调整劳务费开支范围,赋予直接费用开支使用更加灵活的空间 畅通科技人员流动渠道,完善兼职兼薪政策,(3)率先开展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试点,举措3:促进高等教育向提高质量、特色办学转型,以推进“2011计划”、建设新型智库为抓手,“倒逼”高校转变观念、合理定位;建立激发活力的协同创新机制 开展知识产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至高校试点,在高校制定实施自我约束、风险自控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其自主制定知识产权处置及收益分配等政策,自主确定职务发明人奖励比例,

22、(4)构建高校知识溢出的协同创新机制,举措3:促进高等教育向提高质量、特色办学转型,任务三:构建综合保障支撑:激发教育活力,促进开放合作,针对问题:上海教育改革动力存在逐级递减现象,社会参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潜力未能充分激发,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推动力尚显不足,改革主题:稳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消除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改革发展的各种隐性壁垒,增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引逼作用,提升信息技术对教育和管理的支撑能力,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大学章程中明确校务委员会参与决策的权限及程序 校务委员会讨论确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监督学校贯彻实施、审议学校年度预决算报告,接受校长年度述职并提出质询

23、校务委员会主任由政府作为举办者另行委派,举措1:探索多元主体参与决策的大学校务委员会制度,举措2:试点取消公办学校干部行政级别,(1)在公办高校 选择1-2所高校试点取消校级行政领导行政级别。面向海外和社会公开选聘的副校级行政领导,可不定行政级别 在地方公办高校逐步取消院系行政班子成员的行政级别,(2)在公办中小学 逐步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健全基于校长专业标准和职级制的任用和管理制度 畅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从校长、教师队伍选拔任用的渠道,(1)编制大中小学教师配置标准和办法 根据高校的办学类型、结构和学科确定相应的师生比,科学设置高校岗位结构和比例,建立相应的动态调整机制,(2)改革高校教师职务

24、和聘任机制 按学校分类设定高校高级职务比例 探索实行“非升即走”或“非升即转”用人考核机制 对骨干领军人才试点实施“长聘教职制度”(Tenure Track),举措3:构建富有激励功能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3)改革教师薪酬管理机制 对部分高层次人才,鼓励高校自主实行以岗位任务为导向的年薪制或协议薪酬制 建立民办教师收入动态增长机制和“年金制”等社会保障制度,举措3:构建富有激励功能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探索公办学校、行业企业与各类社会组织联合办学,在学校管理、人员聘用、人才培养、财务管理等方面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体制优势 允许公办和民办学校相互委托管理、相互购买服务,举措4:鼓励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办

25、学,(1)在坚持教育主权基础上鼓励中外合作办学 支持部分公办普通高中选择和采用部分中外融合课程,借鉴国际先进课程和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要求必修高中政治、语文、中国历史、中国地理四门本土课程,体现教育主权;建立定期评估制度与退出机制,严把质量控制关 允许职业院校与国外优质行业组织合作办学。今年6月,上大与非学历教育机构加拿大温哥华电影学院合作设立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促使影视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对接国际需求、实现产学研用融合 审批方面,实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备案制,允许高校按国际通行专业名称开展合作办学,举措5:增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助推作用,(2)参与国际教育质量测评与标准制定 有选择

26、地参与国际公认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测评,为推进教育改革提供国际观察视角和参考借鉴 在教育部指导下,探索把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等中国标准推向世界,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话语权,(3)建立完善国际教育服务体系 牵头创设国际中小学教育质量保障联盟等国际性教育组织 建立“上海国际教育考试服务中心”“上海国际教育认证服务中心”,加强国际教育认证、服务和研究,举措5:增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助推作用,(1)依托教育“云平台”支撑教与学的变革,举措6:以信息化推动教育深刻变革,搭建教师教学平台和学生学习平台,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大数据”、“云平台”支撑,着力提升教与学的智能化、个性化程度 构建教与学交

27、互平台,开展基于大数据的课堂分析和学习分析试验,依托信息化实施全过程综合评价,构建基于网络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向社会开放,服务全国,(2)依托智慧学习网络平台服务终身学习,举措6:以信息化推动教育深刻变革,通过为每一位学习者实名开设终身学习账户和学分银行系统,衔接各级各类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信息,形成覆盖全体市民、伴随一生的个人学习记录档案,为科学实施学习者综合素质评价及学业质量评价提供有力支撑,通过终身学习账户有机衔接中小学学籍卡及学分银行等平台,实现所有学段线上线下学习实践经历和成果互认,提供丰富多样服务,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建设上海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上海微校”,SMILE:

28、Shanghai Massive Intelligent Learning for Everyone),(4)建立国家教育决策支撑平台 部市在华东师大、上海教科院共建基于大数据的国家教育决策支撑系统,实时监测教育现代化指标,为教育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建成一流教育决策智库,举措6:以信息化推动教育深刻变革,已形成改革整体合力:建立了全市相关部门共同支撑教育综合改革的政策清单制度及其更新机制,并逐项落实需要各部门共同支撑的2014年版政策清单(共23项),已细化各项改革举措:对方案52条改革举措进行了逐条细化,形成近200项重大改革任务,并已逐项制订实施方案,明确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已形成

29、分类推进思路:对需要逐步、稳步推进的项目,将在部分区县和学校先行试点,开展动态评估,及时调整完善政策并稳步扩大试点范围,确保风险可控,推进落实机制,1.学业考试从10门增加到13门(增加了体育、艺术和劳技3门学科) 2.高考录取采取“两依据一参考”:三门高考科目+三门等级考科目(满分660)+学生综合素养评价。 3.高考数学试卷不分文理。 4.英语一年考 2 次(1月和6月)。 5.春考对应届高三学生开放。 6.高校的自主招生放在高考后进行。,二、今天,教育综合改革的具体举措,关于高考改革,7.六门学科的学业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学生从六门学科中任选3门参加等级考试,等级考试等级折合成分

30、数记入高考成绩总分中(每科4070分。公差为3分)。等级考试的难度为0.75-0.78,比以前加一时高考难度有所降低。 8.学生学习的节奏有变化。语文、数学几乎不变;英语变快了;政治由高三(3月)提前到高二(6月底),其它五门学科进度不变。,三、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应对,关键词: 师德底线 职业幸福感 教师专业发展,师德底线: 2013年11月30日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

31、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其中,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期限为24个月。,第四条 教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 (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 (三)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 (四)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 (五)体罚学生的; (六)以侮辱、歧视、孤立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 (七)骚扰学生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

32、 (八)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 (九)开展或者组织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个人利益的; (十)不听劝阻,组织、要求、诱导学生参加校外有偿补课,或者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 (十一)其他违反职业道德应当给予相应处分的。,幸福职业生涯的关键词,入职条件 痴爱(朦胧的爱) 灵性(职业天分) 形象(体征体态) 修养(气质人格),优职条件 视野(教育教学) 信念(职业理念) 经验(职业经历) 能力(职业胜任),因为幸福,所以工作,因为工作,所以幸福 找寻那隐藏已久的幸福的种子,它就会成为你源源不断的能量,于是,那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背影,将不

33、再是老师唯一的形象;那一盏清灯,伏案深夜,将不再是老师单调的写照。我们应该长久的拥有年轻的光芒,青春的朝气,蓬勃的活力;我们应当骄傲的招展博大的关爱,美丽的心灵,磊落的胸怀。我们当以全新的教师形象汇聚成一幕崭新的特写:一名忠诚的教师,就是一个幸福的符号。,“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 我 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

34、,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师源性心理伤害,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困扰,如厌学情绪、学业不良、注意力障碍、学习焦虑、学校恐怖等。 心理学家认为,这类不当的教育行为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将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 。,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关键要了解学生不喜欢教师哪些行为,北京基教研究中心调查了解到:学生不喜欢教师的行为有以下几种类型: 粗暴型 语音型 填鸭型 不友好型 体表型,爱打人、骂人、说脏话、罚站、扔粉笔头等。 口齿不清,说话罗嗦。口语太多,声音太大、太高、太小或太尖等。 作业多、爱拖堂等。 向班主任或家长告状,不为学生保守秘密。 打扮过

35、分,姿态不雅等。,教师的“十二修炼”,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 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有如泉涌;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 修炼自己的心灵,让他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他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他崇高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为什么要重视教师专业发展?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难有学生的发展; 没有教师的解放,就难有学生的解放; 没有教师的创造,就难有学生的创造; 没有教师的转型,就难有学生的转型。,有一个始终在自己“能力极

36、限”工作的心态; (进取心) 能不断在别人看不出问题的地方看出问题; (思考力) 融入公开性活动,从边缘人物逐步过渡到中心人物,从讲别人的话逐步过渡到讲自己的话。 (参与性),好教师的三个特征:,美国ERCK中学的校训 让我看,我会忘记; 让我听,我记不住; 让我参与,我会明白。,关于参与性:,当前教师成长遇到的瓶颈在哪里?教师成长过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校长们在千百次地追问,教师二次发展论: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至少需要两次成长构成。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 当前教师成长遇到的瓶颈,不是第一次成长,而是第二次成长。 教师的第二次成长的方式和途

37、径,与教师的第一次成长有很大的不同。,教师二次发展论:发展曲线图,高原期,第一次发展90%,第二次发展20%,进入高原期的标志:,教师自己很难感觉到像前一个时期那样快速成长,相反,他发现自己的很多事情都是在重复。 能保持中等状态的教学效果,但即使更努力,也没有明显的提高,不过一般情况下也坏不到哪里去。 教师发现,自己从同伴那里不能再学到更多的东西,觉得同伴懂的自己也基本上都懂。,这个时期,教师的工作热情明显下降,但又能维持着基本的工作状态。 开始关心教学理论,但没有哪一种理论完全说服自己,觉得这些理论都与自己切身的感受不一致,于是认定理论对自己没有意义。,进入第二次发展期的标志:,开始改变自己

38、,有的甚至焕然一新; 思维方式即看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种方法,能管一下子; 一个理念,能管一阵子; 一种思维方式,能管一辈子。,精神面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有的时候象换了一个人; 原先不太关注的方面,突然开始成为重要的生活内容和工作内容; 生活圈和工作圈开始突破原来的格局,向外扩展;,关于教育教学和人生事业方面的理解开始与同伴区别开来,甚至有明显的不同; 开始对某一种理论有热情,甚至成为某种理论的追随者; 非常注意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资料的收集,并且非常珍惜自己的这些资料;,他的工作和为人开始被更多的同伴接受,人际关系得到改善,他本人有明显的被人尊重的感觉;

39、 他本人既不象过去那样自卑,也不像过去那样自傲,能客观看待自己; 在教学中,开始对教材产生兴趣,总是会有一种对教材进行改造的冲动; 与学生的关系得到改善,非常融洽; 工作疲劳感减弱,工作成就感非常明显。,在每一件工作上都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和创造倾向; 对一些整体性的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关注,思考一些全局性的问题; 一些局部的改革逐渐扩展连成整体; 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转化为教育教学效果,成果接二连三;,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几乎每一方面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在自己的周围逐步集拢了一些志同道合者或追随者,以自己为核心的专业团队开始形成。,两次成长的区别:,第一次成长主要是靠经验;在第二次成长中,理

40、论学习至关重要。 第一次成长方式主要是模仿;在第二次成长中,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这一环节不可或缺。 第一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主要是同伴的示范;第二次成长则主要依靠专家的指导。,第一次成长主要表现在行为方式的变化;第二次成长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做人方面有重大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是在受到较大挫折后开始的,或者是在受到外力的强力推动后开始的。,观点一:情怀第一,知识第二,观点二:呵护孩子黎明的感觉,观点三:让孩子更多的拥有自然的空间 (教育是沿途的山花烂漫),教育是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我的精彩只是一个平面,只有和千百个同学们的精彩拼合在一起,才会发出钻石般的光芒,那才是真的精彩。我的生命因学生而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