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消费理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38326 上传时间:2019-04-2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章消费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十二章消费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十二章消费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十二章消费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十二章消费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章消费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章消费理论ppt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第 三 篇,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2,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介绍了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一些基本观点和方法。在长期分析中,古典经济学的思想和分析方法贯彻其中。在短期分析中,我们介绍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原因,对经济波动的不同解释以及经济政策和理论之争。这一过程中,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等学派的观点被纳入我们的现代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之中,尽管这形形色色的宏观经济理论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作为对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本篇试图从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和家庭出发来研究宏观经济变量的决定因素,以便使我们的宏观经济模型建立在稳固的微观基础上。 第十二章从分析消费者行为出发,深入研究消费函

2、数;第十三章从分析三类投资的决定因素出发,进一步解释投资函数的特征;第十四章研究货币的供给和货币需求,分析央行如何控制货币量,货币需求函数是如何确定的,为理解货币政策提供认识基础。,3,第十二章消费理论,所谓“消费理论”就是研究消费者或家庭,如何选择把多少比例的收入用于当前的消费,多少比例为了将来消费而储蓄的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储蓄率选择的理论。因为它讨论的是经济中的个体决策行为,因此本身是一个微观经济问题。 但家庭对储蓄率的选择对宏观经济有重要的意义家庭消费决策在长期分析中的意义:正如第三章的索洛模型表明,储蓄率是一个经济稳定状态资本、产出和消费的关键决定因素,因此各个家庭对储蓄率的选择,最

3、终会对一个经济的资本、产出和增长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家庭消费选择对宏现经济的短期分析也有重要意义:因为家庭对储蓄率的选择对一个经济的总需求有重要影响。总需求是一个经济的生产和供给能够实现和循环的另一个方面的保证,而消费是构成一个经济总需求的主要部分,一般来说居民消费约占GDP的23左右。因此消费的波动会导致一个经济的总需求的波动,从而引起经济繁荣或萧条的变化。第八章的ISLM模型还表明消费者消费信心的变化是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而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则是财政政策乘数的决定因素,因此居民消费对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及政策调控的有效性,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前面曾经假设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有线性函数关系C

4、=C(Y一T),这成我们建立分析长期和短期经济的模型的基础但这种假设是比较简单化的,不 能完全反映消费者的消费规律及其影响其实消费者行为理论已经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专门研究领域,并已经有了许多比较成熟的理论本章要对消费函数作比较仔细的考察,对决定总消费的因素作更加透彻的解释。,4,第一节介绍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二节考察费雪的跨期替代理论; 第三节分析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第四节分析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5,第一节 凯恩斯消费理论,我们首先介绍凯恩斯的经典理论。消费函数是凯恩斯宏观经济波动理论的中心在凯恩斯的时代,可供分析的经济数据显然役有现在这么充足,也缺乏处理大量数据的高效率的计

5、算机系统,因此凯恩斯主要是通过推理和偶尔的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而不是统计分析的方法,提出他对消费函数的假设的。但凯恩斯的这种消费理论在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方面却有很大的威力,因此在凯恩斯之后,消费函数更是成了一般宏观经济分析的关键内容。当然,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也有其内在的问题和缺陷,这种问题是在后面的研究和应用中逐步暴露出来的。我们先分析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内涵和作用,再讨论把这种消费函数运用到分析现实经济时会引出的疑问。,6,一、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思斯消费理论最重要的假设是关于“消费的边际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sume MPC)的假设。所谓边际消费倾向(MPC)即人

6、们每多获得一元收入,会用于消费的比例或数量,即:MPCC/Y。凯恩斯认为根据基本的心理规律可以相信,当收入增加的时候人们会增加他们的消费,但消费的增加肯定比收入增加的数量要少,即边际消费惯向0MPC1之间。这种边际消费倾向假设,对凯恩斯关于减少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是很关健的。因为通过财政政策乘数反映出来的财政政策的效果,正是来源于收入和消费之间的正反馈作用,而凯恩斯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假设,则是收入与消费之间正反馈的重要基础之一。 其次,凯恩斯认为消费对收入的比率,即平均消费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APCC/Y是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7、)凯思斯相信储蓄是一种奢侈品”,认为富人的收入中储蓄比例会比穷人更高这也是早期凯思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观点,7,第三,凯恩斯认为决定储蓄的基本力量是收入而不是利率,利率在影响储蓄方面的作用不大。这个假设与凯恩斯之前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较高的利息率会促进储蓄和抑制消费的信念很不一样。凯恩斯承认在理论上利率会影响消费,但他认为根据经验得到的结论是,在一个给定收入水平下利率对个人支出的短期影响,是第二位的和相对不重要的。在这三个假设的基础上,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常常被写成: C=a+bY (121) 其中C是消费,Y是可支配收入,a称为“自生消费”,是一个大于0的常数,代表即使当期没有收入也会进行的消

8、费,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其数值在0与1之间。这个消费函数用图形表示就是图121这样的直线。,MPC=dC/dY=b; APC=C/Y=(a+bY)/Y=a/Y +b。,8,二、凯恩斯消费之谜,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所做的早期实证研究证明了凯恩斯的理论与人们的消费行为是基本符合的。但此后却很快发现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随收人下降的假设有问题。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的收入水平比战前提高了许多,可是并没有出现凯恩斯理论预计的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和储蓄率的不断上升。人们根据凯恩斯理论,本来担心可能会出现储蓄不断增加,以至于会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吸收这些储蓄,结果这种担心被证明是多余的。这就否定了凯恩斯平均

9、消费倾向随收入上升而下降的思想。进一步,库兹涅茨对历史上相当长时期内消费与收入比率实际数据的研究发现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其实是相当稳定的并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也证明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的观点不符合现实。这些研究同时也证明了平均消费倾向在长期中基本上是不变的。 上述情况提出了一个关于消费问题的疑问,即为什么凯恩斯的理论在有些情况下是符合实际的,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却又与现实明显不符。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凯恩斯的假设在研究家庭数据和短期时间序列的时候能够成立,而在讨论长期时间序列时却不能成立。这种疑问引发了大量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工作,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对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很有挑战性的问题,从1869187

10、8年十年期到19191928 年十年期,国民收 入增加了七倍多,而根据上表可知APS仅在0.11与0.16 这一 狭窄范围波动,这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推论相矛盾。,9,图122很好地演示了这个凯恩斯平均消费假设之谜。证据表明存在两种消费函数对家庭数据或短期时间序列,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符合得相当好图122中有正截距,从而曲线上各点到原点连线的斜率逐渐下降的“短期消费函数”表示这种函数关系。而对长期时间序列,消费函数表现出有不变的平均消费倾向这可以用图122中通过原点,从而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始终不变的“长期消费函数”反映出来。我们的问题是要弄清楚为什么这两种函数能够相容在同一个经济中。,20世纪

11、50年代莫迪利亚尼和弗里德曼各自提出了解释这些看起来矛盾的结果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 hypothesis)和“永久性收入假说”(Permanentincome hypothesis)。他们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解答在给出他们的理论之前,我们先要介绍费雪的“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 choice)的消费理论,因为莫迪利亚尼和弗里德曼的消费理论都是以费雪的消费理论为基础的。,10,第二节 跨期选择理论,当人们决定消费多少或储蓄多少的时候,他们肯定既会考虑当前也会考虑将来,因为即使不考虑未来收入的变化,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也有现在消费和将来消费之间的替代,即他

12、们现在消费的较多将来能消费的就较少,且反过来也一样因此一个家庭在作消费和储蓄比例选择的时候,必然既会预计一下将来会获得的收入,也会考虑希望将来能得到的消费水平。 费雪发展了一种可用来研究理性和有远见的消费者如何进行“跨期选择”的模型。所谓“跨期选择”是指在模型中包括不同时期的多个选择。费雪的模型说明了消费者面临的约束和他们是如何选择消费储蓄比例的。 人们总是想消费更多的和更好的商品和服务,之所以实际的消费比他们想要的消费要少和差一些,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支付能力的限制。换句话说,消费者总是面临着一种限制他们消费的约束条件,就是我们所说的“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当消费者考

13、虑的消费问题不仅是当前的消费,而且是要决定当前和将来不同时间的消费,以及现在和将来很长时期的总体消费时,消费者面临的就是一种由长期总收入的有限性形成的“跨期预算约束”(Intertemporal budget constraint)要理解消费者对消费水平的选择,我们必须考察受到的这种约束条件,11,为了使分析比较简单,我们讨论一个只生活两个时期的消费者的消费决策问题。假设该消费者生活的第一个时期是青年时期,第二个时期是老年时期,并用Y1和C1分别表示该消费者在第一个时期的收入和消费,用Y2和C2分别表示该消费者在第二个时期的收入和消费,所有这些变量都是经过物价指数调整的实际值。假设该消费者既可

14、以借贷,也可以储蓄,因此在任何一个时期的消费都可能大于或者小于当期的收入 我们来看该生活两期的消费者的收入是如何约束他的消费的 。首先在第一个时期,该消费者的储蓄S等于收入减消费,即: SY1C1 (122) 在第二个时期,因为不再存在后续的第三时期,所以该消费者不但不会再储蓄,而且会把他的所有财富都消费掉。因此第二期的消费等于该期收入加上第一期的储蓄,以及第一期储蓄赚到的利息,即: C2Y2+(1+r)S (12 3) 其中r是实际利率。 如果消费者在第一个时期是借贷而不是储蓄,这两个方程仍然是正确的,因为S既可以理解为储蓄,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借贷,不过前者意味着第一期的消费小于收入,S的符号

15、为正,而后者意味着第一期的消费大于收入,S的符号为负。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设储蓄和借贷的利率是相同的。,把上述两个方程结合起来就可以导出该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即把(12.2)式代入(123)式,得: C2=Y2+(1+r)(Y1-C1) (12.4) (1+r)C1+C2=(1+r)Y1+Y2 (12.5) 或: C1+C2(1+r)=Y1+Y2(1+r),这些方程表明两个时期消费的一种加权和(现在值或将来值),必须与两个时期收入的相应加权和(现在值或将来值)相等,或不超过收入加权和因此,它们是对该消费者两个时期总体消费的跨期预算约束。如果利率为0,那么上述算约束就是两个时期的总消费必须等于两个

16、时期的总收入。由于利率一般总是大于0的,因此上述预算约束方程说明,两期消费的将来值或现在值之和必须等于两期收入的将来值或现在值之和。,12,图12.3是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这条预算约束线与通常消费者在两种商品之间选择的预算约束线有所不同,现在消费者选择的是两个时期的消费数量C1、C2,或者说是比率C1C2。.图中的预算约束线实际上就是对应两个时期收入水平的一个特定组合(Y1,Y2)的消费者的消费可能性边界,在该边界以内面积中的所有各点对应的组合(C1,C2),都是该消费者可以实现的。如果消费者选择在第一个时期消费掉收入的全部,那么最大的消费量是Y1+Y1(1+r),反过来如果全部在第二个时期消

17、费,则可以消费的数量(1+r)/Y1+Y1这两种 情况是两个极端,也是预算约束线与C1和C2轴的两个交点图12.3中E点 表示当C1 =Y1时,C2 =Y2,即当前收入全部用于当前消费,而将来收入则全部花在将来消费上,消费者既没有储蓄,也不存在借贷,C2,C1,0,(1+r)Y1+Y2,Y1+Y2/(1+r),Y1,Y2,E(波罗尼厄斯点),注意由于r肯定大于0,因此不管两期的收入Y1和Y2的相对大小如何,都有(1十r)Y1十Y2Y1+Y2(1+r)即预算约束线的坡度大于45,其斜率为 (l+r),意味着第二期消费的比例越高,最大可能的总消费水平就越高这当然是由于减少前期消费进行储蓄能够获得利

18、息收入,从而使总收入增加,而反过来则要付出利息使可消费的总收入减少的结果。,图12.3是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13,二、消费者偏好,与消费者在两种商品之间的选择一样,仅仅有跨期选择的预算约束线,并不能确定消费者究竟会作怎样的选择,因为预算约束只是给出了所有可能的最大限度组合,如果不知道消费者对这些组合的相对偏爱程度,就无法知道消费者选择的根据和结果。因此,我们同样需要研究消费者对消费的时期组合的“偏好”问题。图124反映了消费者对消费的时期偏好。,图124中画了两条代表不同满意程度的跨时期选择“无差异曲线”I和。在同一条曲线上的点代表的两个时期消费水平的组合,如曲线I上的A和B两点对应的(C1A

19、,C2A)和(C1B,C2B),对消费者来说是无差异的,或者说有相同的“效用”消费者对两个时期消费水平组合的偏好和排序,构成上述坐标平面上的一族无差异曲线。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满意程度或“效用”,由于两个时期的消费同时增加总是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效用,因此位置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较高的满意程度。对一个了解自己偏好的理性的消费者来说,这族无差异曲线是不会相交的。,上述消费者的消费时期偏好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消费对消费者来说具有替代性。无差异曲线上每一点处切线的斜率就是在该消费水平组合上,第一个时期消费和第二个时期消费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上述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形状,则反映了随着一个时期消费的数

20、量和比重增大,用该时期的消费替代另一时期消费的难度也会增大,边际替代率越来越高(小),或者说消费者越来越不愿意用这个时期的消费替代另一个时期的消费,即消费者总体上还是倾向于消费在时期间的某种均衡分布的。,14,三、跨期消费均衡及收入和利率的影响,有了上面对跨期消费的预算约束线和反映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的讨论,就可以分析消费者的跨期消费选择问题了。消费者跨期消费选择的原则,当然是在预算约束允许的情况下使自己两期消费水平的组合落在位置最高的无差异曲线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程度。为此我们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结合起来,得到图125。,Z,Z,在图12.5中,该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Z

21、,该点所代表的两个时期消费水平的组合是该消费者在上述预算约束和自己的偏好下,能够实现的两个时期消费的最佳组合。由于Z点是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因此在试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两个时期消费的边际替代率,等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由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1+r),因此消费者跨期消费选择实现最优化的条件之一,就是使两期消费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等于(1+r)此外另一个条件则当然是必须落在预算约束线上。,上面在一组给定的两期收入水平Y1和Y2及给定的利率r的情况下,讨论了消费者的跨期消费选择。但事实上,消费者的收入和实际利率水平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能发生变化的。当收入或利率发生变化的时候,消费者的

22、跨期消费选择会发生怎样的相应变化,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因为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对收入和利率的反应,正是政府通过“需求管理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基础和理论根据。,首先考察收入变化对两期消费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只考虑收入增加的情况,因为收入下降的情况只是收入增加情况的简单逆转。很显然,不管是Y1增加,还是Y2增加,或者两者同时增加效果或作用都是使预算约束线向上移 动,并且只要利率不变,预算约束线的向上移动肯定是平移,即其斜率始终是(1+r)。这时候与预算约束线相切的无差异曲线的位置会更高,即消费者能够实现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组合,得到更高的满足程度。通常情况下,消费者会同时增加两个时期的消费,即

23、两个时期的消费都是“正常商品”图125中与无差异曲线在Z处相切的h红线,正是收入增加后的新预算约束线,Z对应的两期消费组合是该消费者新的跨期消费均衡,实现了无差异曲线代表的较高总效用水平。如果收入下降则情况就正好相反。,由于假设消费者可以以相同的利率进行储蓄和借贷因此除了将来的收入与现在的收入相比在数值上有一定的贴现折扣以外,消费者收入获得的时间对他的跨期消费选择没有多少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消费者在任一时期的消费都不像凯恩斯所认为的那样,只取决于人们的当时收入,而是取决于他们长期中的总收入的或者确切地说,是取决于他们一生期望收入(考虑到将来收入的不确定性)的现在值(用利率对未来收人进行折

24、算并加总得到)。,15,再讨论一下实际利率r的变化对跨期消费选择的影响。根据上面的分析已经知道,利率r在人们的跨期消费选择中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原因是它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而该斜率又直接影响预算约束线与哪条无差异曲线相切以及相切的位置因此是决定人们跨期消费组合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利率的变化必然对消费者的跨期消费选择产生影响,因此利率也能够作为调控人们的消费行为的政策工具。我们用图126来说明利率变化的影响,A,B,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图126中反映的情况是在利率上升的时候,一个在第一个时期有储蓄面不是负债的消费者的跨期消费选择的变化因为新预算线老预算线相比,是绕着不受利率变化影响的消

25、费组合,波罗尼厄斯点,顺时针旋转了一个角度,这说明与预算线斜率正相关的利率必然是上升了而不是下降了此外该消费者本来的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在C1AY1和C2AY2的A点处,因此该消费者在第一个时期的消费少于收入是有储蓄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利率提高对消费者跨期消费选择的影响是使消费者的跨期消费组合从A点处变化到B点处。第一个时期的消费减少了而第二个时期的消费则增加了,但新的消费组合落在位置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上,说明该消费者的总体满足程度提高了。对消费者来说,提高利率有增加收入的效应会使消费者两期的消费都提高这被称为“收入效应”。同时,提高利率也会产生“替代效应”,利率升高使第一期的消费成本提高

26、,而使第二期的消费成本降低,使消费者倾向于用将来消费来替代当前消费。对该有储蓄的消费者来说,提高利率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会提高将来消费。而对第一个时期,虽然收入效应是提高消费的,但替代效应却是减少消费的,当前消费最终是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这两种效应哪种更大一些。图126中正是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从而第一个时期消费增加的情形(教材中是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第一个时期消费减少的情形)。,B,C,利率上升,对借款人来说,替代效应使其增加较便宜的未来消费替代较昂贵的现在消费,收入效应使其两个时期的消费都减少了。说一,利率上升会使其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减少负储蓄)。,16,结论:利率上升,对贷款人来说,

27、储蓄可能上升也可能减少,对借款人来说储蓄增加。总体来看,利率变动对储蓄和消费的影响不明显。,17,四、信贷约束,上述跨期消费选择模型中有一个重要假设那就是消费者不仅可以储蓄,也可以借贷,而且储蓄和借贷的利息率相同。这使得理论上消费者可以把整个一生的收人,放在任意一个时期消费,差别只是较晚消费则可以获得一些利息较早消费则必须支付部分利息。这种假设明显是简单化的,因为实际上对许多人特别是在他们的人生早期,通过借贷进行消费的机会是有很大限制的。借贷可能存在限制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借贷者偿还贷款的能力和并不总能得到贷出方的信任,此外还存在有没有足够的贷款来源的问题。因此,比较符合实际的模型必须考虑消费者

28、在信贷市场上可能遇到的限制,必须修改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借贷的简单化假设,18,现在就分析一下借贷约束的问题。我们考虑一种简单的借贷约束,当期消费不能超过当期收入。在上述模型中就是C1Y1必须成立。图127反映了这种借贷约束对消费者预算约束线的影响,以及分别对本来愿意储蓄的消费者A,本来想要借贷的消费者B的跨期消费选择的影响 。,首先,借贷约束使得第一期的消费C1大于Y1的可能性不再存在,即原来的预算约束线上在Y1右边的部分现在都已不再是可能的跨期消费组合,新的预算约束线是一条在S点处转折的折线预算约束线的这种变化对两类消费者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本来就不打算利用借贷使第一期的消费超过该期

29、收入的消费者A来说,存在借贷约束不会对他的跨期消费选择产生影响,他仍然将选择原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IA的切点P对应的消费组合对于在没有借贷约束的情况下会通过借贷使C1大于Y1的消费者b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没有借贷限制时他会选择无差异曲线B与虚线代表的原预算约束线的切点T代表的跨期消费组合,现在已经不可能实现。现在能够实现的位置最高的无差异曲线上的跨期消费组合,是无差异曲线B与新预算约束线的切点,也就是该预算约束线的转折点S所代表的消费组合。该消费组合就是(Y1,Y2),即消费者b在第一期把该期收入全部消费掉,这样第二期当然也只能消费当期的收入。,从上述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存在两种类型的消费函数

30、对部分消费者来说,由于借贷约束不会起作用,因此他们的消费是通盘考虑的,可以理解为他们在任何时候的消费都取决于他们一生收入的现在值。而对另一些消费者来说,由于借贷约束会起作用,因此当前消费是受到当前收入限从上述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存在两种类型的消费函数对部分消费者来说,由于借贷约束不会起作用,因此他们的消费是通盘考虑的,可以理解为他们在任何时候的消费都取决于他们一生收入的现在值。而对另一些消费者来说,由于借贷约束会起作用,因此当前消费是受到当前收入限制的,或者说当前收入对他们当前消费的影响最大的,或者说当前收入对他们当前消费的影响最大。,图127 借贷约束对 跨期消费选择的影响,19,第三节 生命

31、周期假说,莫迪利亚尼(Franco.Modiyliani)等在20世纪50年代利用费雪的跨期消费选择模型,研究了由觊恩斯的消费理论引起的“消费之谜”。从费雪的消费取决于人们一生的收入而是当时收入的思想和模型出发,莫迪利亚尼进步考虑了人们在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的收入变化,以及利用储蓄等手段对不同时期收入变化和波动进行平衡的问题。莫迪利亚尼提出的理论被称为“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 hypothesis)。 在人们一生中的许多时期,会由于多种原因发生收人水平的变化,例如从读书到参加工作,从有职业到失业,从一个工作到另个工作或职位,以及从工作到退休等,常常都伴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化,有些情况导致

32、收入上升,而另一些则导致收入下降由于收入变化的影响除了有方向的差别外,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因此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只考虑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那就是人们由于退休而收入下降。,20,假设一个有工作的消费者预计还可以再活T年,现有财产且,退休之前还能工作R年,每年工资收入Y。为了简单起见,假设退休以后不再有任何收入,并且假设利率为0,即该消费者也不能获得利息收入。进一步我们还假设该消费者希望在活着的时候把自己的资产都消费掉,并想要保持很平稳的消费水平,即不管是否已退体,一直维持同样的生活水平。在这样的假设下,该消费者的跨期消费选择是:,CT=RY 或 C=R/TY,生命周期理论预测,人们在他们收入相对于

33、终身平均收入较高时进行储蓄,而在其收入相对终身收入较低时进行负储蓄。,21,引入财富因素,CT=A+RY,C=(1/T)A+(R/T)Y,C=A+Y =1/T (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 =R/T(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这说明人们的消费既取决于收入,也取决于财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在接近生命终点时 1;越来越小,在临近退休时 0。,注意在短期中人们的已有财产A可以理解成既定的,因此上述消费函数中的A项可以看作常数项,这样上述消费函数就成了消费C和收入Y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在图128中画出其图形。,图128中就是生命周期模型的消费函数。该线性函数的斜率是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而与C轴的截距就

34、是与财产相关的A。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消费函数的截距A只能在短期中假设为常数,在长期中由于人们的财产A是会变化的,或者说会与收入Y一同变化,因此上述固定位置的消费函数并不能完全解释人们的跨期消费选择必须考虑该截距的变化或者说消费函数位置的变化事实上,生命周期模型的这种长期和短期之间的差异性,正是解释凯恩斯理论引出的消费之谜的关键,22,我们先根据生命周期消费函数,计算出平均消费倾向 C/Y(A/Y)+ (1210) 在短期中由于人们的财产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即A可以看作是常数,因此上述平均消费倾向是Y的减函数,会随着Y的增大而减小。但在长期中,人们的财产A是随着收入Y的变化而变化的,通常Y越大A

35、也越大。两者之间一般存在某种比例关系。这样,上述平均消费倾向就可能变成常数。前一种短期情况正是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人们应该具有的消费规律,而后面这种长期情况则与反凯恩斯的实证研究结果吻合得很好。因此,生命周期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消费之谜的内在原因。我们可以进一步用图129来形象地说明生命周期模型对消费之谜的解释。,图129反映了由于长期中人们的财产且随着收入的增长而一同增长因此反映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短期消费函数会发生平移,从而长期消费函数就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因此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即该长期消费函数的斜率始终为常数。如图129所示,当收入由Y1增至Y2时相应的个人财产也由A1上升为A2,短期消

36、费函数向上平移为短期消费函数2,把两条短期消费函数的A和B两点连接起来就是一条通过原点斜率始终为常数的长期消费函数,如图129中粗线所示这与短期消费函数上各点与原点连线斜率表示的,会随着收入上升而不断下降的短期平均消费倾向有明显的区别。这种长短期消费函数之间的差异,正是凯恩斯理论造成消费之谜的原因。,23,当然,生命周期消费模型还能够用来分析和说明其他很多问题。例如它说明在人们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由于收入和财产的情况不同,以及还能够生存的年限不同,因此人们选择的储蓄率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收人发生剧变的时期,如退休时等等,更是会导致储蓄态度的巨大变化或者逆转。根据需要,该模型的框架可以用来讨论更复

37、杂的有多种收入变化类型或阶段的情况 扩展:1)收入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人们不可能准确地预期终生收入是多少;(2)有必要考虑利率因素的影响;(3)人们不可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寿命有多长,有时还想给他人留遗产;(4)家庭成员的构成等等。这样会得出许多有趣的消费行为,但不影响基本结论。 此外,莫迪利亚尼(Franco.Modiyliani)认为一国的总消费和总储蓄部分地依赖于人口的年龄分布。,24,第四节 永久性收入假说,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性收入假说” (Permanent-income hypothesis)从另一个角度,对关于凯恩斯理论的消费之谜作出了解释。永久性收入假说消费理论与生命周期消费模

38、型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它们除了都能对消费之谜作出相当合理的解释以外,还都用到跨期消费选择的模型和思想,都认为人们的当前消费并不只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这两种理论的差别在于它们把人们对长期收入情况的考虑引入模型的方式和角度不同。 简单地说,生命周期理论虽然认为人们一生的收入会有高低变化,但认为这种变化是有规则和可预见的。例如人们工作时期的稳定的高收入和退休时收入的减少,都是基本上可以预先知道的。因此人们的跨期消费选择建立在可预见的收入变化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消费趋势的偏好作总体的安排或规划,25,但永久性收入假说则考虑到了人们的收入变动必然存在不确定性。这种理论就是要把人们收入变动中的这种不确定因

39、素,从相对比较稳定和可以预见的长期收入,即“永久性收入” (Permanent-income)中分离出来。因为弗里德曼相信人们的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这种永久性的收入,而不是偶然得到的“暂时性收入”(Transitory income)。 根据这种思想,弗里德曼将人们的收入分成永久性收入Yp和暂时性收入Yt两个部分,其中永久性收入Yp是人们预计将来的长期中能不断获得的有保障的收人。如果考虑到任何收入都必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那么Yp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平均收入或未来收入的数学期望。弗里德曼认为人们的消费行为主要决定于永久性收入Yp,因为人们通常不喜欢消费水平的大幅波动,希望消费水平相对稳定。所以虽然存在

40、储蓄和借贷平衡收入水平的偶然波动但各时期的消费水平最终会由永久性收入能够负担的程度决定。也就是说消费函数是;,26,C=Yp (1211) 其中是常数。该方程表示长期中人们的消费水平是永久性收入的线性齐次函数,消费水平与永久性收入成比例。 根据上述消费函数计算得到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倾向为: CYYp/Y (1212)该式说明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倾向取决于永久性收入与当前收入的比例当当前收人比永久性收入高时,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倾向会下降,相反则会上升。这种平均消费倾向的短期波动,正是凯恩斯消费理论所看到的情况。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在长期中永久性收入与人们的长期收入或总体平均收入必然是基本一致的,因此上述

41、平均消费倾向必然是一个稳定的数值。因此如果这种永久性收 入假说是正确的,那么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产生矛盾的根源,就在于凯恩斯没有认识到人们的消费,取决于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永久性收入,而不取决于包括各种暂时性收入在内的当前收入。,27,永久性收入假说是建立在费雪的跨期消费选择模型基础上的,其基础是有远见的消费者在作出消费决策时不仅考虑他们的当前收入,而且会考虑将来的预期收入。这就必然使我们开始关心消费与预期之间的关系。关于消费问题的最新研究已经出现这样的趋势,影响最大的是把“理性预期假设”引进消费模型,作为消费者预期长期中收入趋势的方式。理性预期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们会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帮助他

42、们对未来进行调整和预测。 如果永久性收入假说是对的,以及消费者具有理性的预期,那么在理论上可以论证长期中消费的变化将是不可预测的,是一个“随机游走”(Random walk)过程。因为一方面根据永久性收入假说,消费者会尽最大努力使自己的长期消费平稳化,因此在任何时期都会根据对长期收入的当前预期进行消费决策,另一方面根据理性预期假设,当消费者获得新信息时会修正他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因此消费者会根据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相应收入预期,并进而调整他们的消费。这样,会导致预期收入变动和环境因素变化都会对人们的消费产生影响。由于收入变动和环境因素变化是不可预测的,因此人们的消费选择也是不可预测的。,

43、28,如果上述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可以进一步得到一个有重要政策意义的推论,那就是只有没有被预期到的影响未来收入的政策变化,才会影响消费,人们早就预期到的政策变化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不会有任何影响进一步的推论是,一种政策的作用是在它被宣布的时候发生的,而不是在生效的时候发生的但是,根据理性预期假设与永久性收人假说的结合所证明的消费变化不可预测的理论。并没有得到实证方面的充分证明,因为现实中总消费明显是存在可预测性的。这说上述各种消费理论虽然在理论上有合理性,也能够对消费现象提出有价值的解释和结论,但还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的消费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29,提防误入歧途的内省:如果,现在你的口袋里莫名其妙的多了10000元钱这种好事在你一生中再不会有第二次。你将如何花费者意外之财?根据永久收入理论,你会调整你的消费,在你的有生之年,每天会多吃一个鸡蛋,或多喝一包酸奶诸如此类等等。你或许说,自己是一个节俭并讲信用的人,将用这笔钱归还一部分国家助学贷款。你的这种行为仍然符合永久收入理论,因为清偿债务的支出在经济学术语中,是一种储蓄的形式。设想你是一个挥霍者,决定购买一部笔记本电脑,你的行为仍然与永久收入理论相吻合,你实际购买的是今后数年的笔记本电脑为你提供的服务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