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站立的姿态应对高考.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62466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PPT 页数:251 大小:3.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站立的姿态应对高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1页
以站立的姿态应对高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1页
以站立的姿态应对高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1页
以站立的姿态应对高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1页
以站立的姿态应对高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站立的姿态应对高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站立的姿态应对高考.ppt(2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以站立的姿态 应对高考,陕西省西安中学 郭富斌,“叫好”与“叫骂”并存的2013年考题 周长森为2013年全国试卷的继续转变叫好 我今天叫好的不是因为这个,乃是全国试卷一的继续返朴归真,终于安分务实,不再好高骛远、哗众取宠、南辕北辙、刚愎自用 今年则是试题平时,依归基础知识与史学教育,却于其中尽显历史教育与史学真谛的三味真火。全国卷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我怎不为其成绩叫好呢?,李树全回归知识本位,突出能力考查,彰显学科价值 周明学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的“变”与“不变” 变化1:回归课本趋势明显,难度下降 变化2:评论题改为说明题,石军对2013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卷历史试题的简评

2、 今年的历史试题让广大中学历史老师第一眼看到的结果是简单,因为考“是什么”的题多了,本能的感觉是难度降低了,但第二眼仔细一看,不仅傻眼了,第三眼伴随惊骇的半天合不拢的嘴再睁大眼睛仔细扫描,发现这是一套“三无产品”的历史高考题,无从体现考试大纲,无从体现新科课程理念,无从体现考点说明。和2010、2011、2012年的新课标历史题相比,是极大的倒退,201013年文综学科成绩分布表 135154人,数据不会说谎!,近五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平均分,湖南省使用新课程全国文综卷四年来,历史选择题的平均得分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依次为26.07、22.57、22.09、 20.69分 余柏青,必修题

3、(1)40题分值分布,(2)41题分值分布,选做题,2013陕西省文综成绩分布统计表 135154人,陕西省04、05年文综成绩分段统计表,情感也不会骗人! 现象1:教师的尴尬和无奈 6月8日,我守在高考考点的校门外,期待着走出考场的学生给我一个胜利的手势,或者给我一个灿烂的微笑但是,学生看到我却只是摇头。一个程度不错的学生告诉我:就是不复习,进考场也就那么回事了!当我最终看到试题,回想这一年与学生书山题海里的奋战,真有一种用大炮打蚊子的感觉,说不出来的沮丧与茫然。,题目中所选用的两幅地图,均出自高校历史专业中国历史地理沿革的教材。所涉及的行政区划变迁、历史地理沿革内容,在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中

4、均未涉及。看着这样的题目,作为中学一线教师,真的是愤恨不已,悲愤交加!不由得怒问:中学课堂教学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做反思的实践者,现象2:考生的困惑与茫然 平时的复习一直讲求要立足于课本,老师也强调高考题一定不会离开课本的,但试题中出现的几道课本外知识题实在让人汗颜,平时的教学总是以高考为指向标,这无疑为下一届老师学生的复习备考工作带来困难,复习的方向在哪里?大量的课外知识只能让复习的内容变得漫无边界而又毫无重点。,历史试题一直存在其隐形的“束缚”,这是作为一个学生亲身体验的,从命题者和老师角度所很难体会到的“束缚”。在老师们的眼中,很多题的特点是较活,但在我们学生的角度,无非是它的思维和我

5、们不太一样,要求我们的思维靠近命题者的思维。高三时做了大量的试题后我常常觉得,所谓的做题训练的能力是什么,就是改变你以往的思维惯性,然后让你的思维与命题者的思维相一致。,开始训练时,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疑问,没错,按照老师讲的是挺对,但是我的思路想下去也对啊。文综试题不同于理科题正解只有一个,不同的人对于文综题可能有着多种多样的思路,然而残酷的是,标准答案却只有一个。,本来个人的理解是应该各抒己见的,却无奈要服从这种思维上的“八股”,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模式化,从长远来看,它抹杀了思维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益于个人发展。当然,这也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无奈,我们需要一干统一的标尺去衡量,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

6、提出这些,只是希望通过高考制度的改革,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够剔除这一弊端,想出更科学的方法去考量人才,使学弟学妹们受益。,2012年高考结束后,自己在所带的一个班级QQ群上留言: “各位同学大家好!文综试卷总体感觉怎样?如果方便,麻烦大家把自己历史单选的错误题目和选作的哪道题目告诉老师。谢谢!” 刚刚还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群顿时陷入沉寂。良久,一位学生写道: “老师. 你好像被闪亮了.”,2012级学生留言: “姒老师,我是XXX,文综给我的整体感觉是选择题难,大题简单,地理和政治还行,但是历史从模考开始没有哪次像这次错这么多选择。真的有点多。感觉选择题很多都是模棱两可,但是没有时间细细琢磨。

7、好像出题人每挖一个坑,我都跳进去了,25题、28题、29题、31题、32题、33题都错了。”,这道12分的试题,全省的平均分不足5分。考卷上,一位考生整整齐齐的在答案位置书写了36个“不会”,结尾处为“真不会”三字,后面缀以大大的感叹号。,“现在的考试办法是用对付敌人的办法,实行突然袭击。题目出得很古怪,使学生难以捉摸,还是八股文章的办法,这种做法是摧残人才,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要完全改变” 毛泽东(1964),我们必须严肃地研读课标 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的期望 但是,只有高于课标 才可能准确地领悟课标 我们必须虔诚地尊重课本 因为它凝聚了前人的心血 但是,我们只有高于课本 才可能真正地读懂课本

8、,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高考 因为它代表了社会的公信 但是,只有高于高考 才有可能有效地赢得高考 聂幼犁(华东师大教授),聆听命题人的声音 探索高考题的规律 寻找教与学的差距 拓展教与学的视野,一、聆听命题人的声音,1、李宏图:六大原则 通过高考引导中学历史教学 高考不需要死记硬背 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能力 使命题更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命题应反映学术前沿 命题应隐含基本价值观,2、刘芃:四项考查 加大学习和研究方法考查 加大对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的考查 重视对基本历史理论理解和运用的考查 重视对学生“史识”的考查,3、吴伟:让我们成为历史的朋友 相 识: 相 知: 相 依:,二、探究高考题的规律

9、 1、高考命题的五大趋势 (1)从知识中心到问题中心,(2013课标40题)西方冲击下海洋观的变化 (2013浙江38题)西方冲击对江南经济的影响 (2013北京37题)西方时间观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 (2013广东38题)(27分)16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贸易格局的变化 (2013浙江39题)(26分)近代以来中西差距拉大的原因,主题一: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和世界,主题二:文明的融合和发展,主题三: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伟大的历史变革之中,变革的主题就是如何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过渡到现代工业文明。试题用了7道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66分的分值,考查了文明转型中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即先导型国

10、家和传导型国家的经验教训。,“就欧美而言,通过客观题第20、21、22和主观题第39(1)(2)问,比较完整的考查了学生对欧美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基本认识。三是对先导国家来说,转型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是革命,试题涉及到三大革命,即通过16、17世纪的商业革命完成区域贸易向全球贸易的转变;18世纪的政治革命完成专制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变;19世纪的工业革命完成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转变。,“就中国而言,通过客观题第17、18、19和主观题第37题第(2)(3)问,考查了中国人近代以来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心路历程。一是作为农业文明时代的先进国和工业文明时代的后进国家,中国人在社会转型中不仅遇到了来自内外两方

11、面更大的阻力和困难,而且形成了难以消除的巨大心理落差,如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民族文化心理习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专制意识形态,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闭的经济体系,外来的民族侵略等,都严重地阻碍和束缚了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二是中国转型的关键在于冲破种种束缚,完成 中国社会和人的解放,即 观念的解放(17题)从传统的华夷观中解放出来; 思想的解放(18题)从儒家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经济的解放(37题)把农民从经济重压中解放出来; 民族的解放(19题)把中华民族从外来奴役状态中解放出来。三是中国在现代化转型中必须解决两个认识,即 如何认识世界,如何认识中华民族自己。,“就世界而言, 一是揭示了两

12、类国家之间复杂多样的关系 二是通过第23题,得出了20世纪的全球化代表了人类发展方向的结论。联系起来,试题以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由分散到整体为开端,以20世纪全球化加速,人类日益成为利益和命运悠关的共同体来呼应,让人拍案叫绝。”,(2013广东39题)洋务运动(对早期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2013天津14题)英国圈地运动(对世界早期现代化道路的理解) (2013山东29题)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工业化进程与现代工业集团发展战略) (2013安徽37题)妇女解放(社会转型与妇女解放),(2013江苏23题)罗斯福新政(改革与社会发展) (2013福建38题)苏联与中国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13、探索) (2013山东28题)上世纪之交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变化(教育变革与现代化关系) (2013四川14题)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2013安徽卷36)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013四川卷13)权力监督与制约 (2013江苏卷22题)国共两党关系,主题四:政治文明的历程,以上几个主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中国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无论它们本身的差异有多大,其本质都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即中国的现代化,其主线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说明高考命题有很强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从现实问题出发的特点。,凸显现代意识 和平意识、发展意识 科技意识(科技创新) 国际意识(对外开放)

14、 民族意识、民主意识(制度创新) 民生意识、文化意识,(2)从能力立意到素养中心 19771988年,“知识立意” 19891991年,知识和能力并重 19921999年,能力侧重 20002006年,基本能力的综合运用,历史知识 基础,学科能力 依托,历史素养 目标,知识,素养,能力,(3)从教材中心到课程中心 试题取材逐渐脱离了教材的限制,从更加广阔的领域,选取密切联系我国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的素材,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高考历史测量理论与实践,(4)从单一史观到多元史观 视野变化:从中国眼光到世界视野 认识变化:从一元到多元,从中国价值到普世价值 选材范围:从重

15、视政治经济文化变迁到关注社会生活变迁 学术能力:从“台后”到前沿,(5)从采点给分到分层评分,从试题的价值取向上看,逐步在改变学生被动答题的现状,试题开始重视了对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考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历史高考中得到了进一步体现。,2、操作中的问题 (1)在与教科书的结合度上有些摇摆不定 (2)对于考生实际水平的评估上模糊不清 (3)知识点选取的比例过于侧重布局不当,中学历史教学的边界在那里? 我们中学历史教学在适应新课程高考时,不断地给学生拓宽讲授内容,不断拓展课标范围,不断延伸教材内容,唯恐讲得不够全面。其结果必然是肩负“减负”使命的新课程、新课改却因指挥棒的问题,而大大増加了学生负担,

16、人文素养的养成教育因繁重的课业负担及应试教育给束之高阁了,成为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摆设罢了。,三、寻找教与学的差距 高考题到底“难”在哪里? 熟背教材为何不能得高分? 平时的“好学生”为何高考时“失利”? “工到”为何不能“自然成”?,从学生看: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1、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2、不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 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 4、不会用历史语言表述问题,选择题(2013全国24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

17、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24.2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37.1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19.8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19.6 干扰选项中的历史描述与历史事实基本相反,比较容易排除,所以本题应属于中等难度,约在0.5-0.6之间。 区分度 0.14,(2013全国25题)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13.3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47.4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31.8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7.5 选项设计的比较简单,所以本题难度在0.5以上

18、。,(2013全国28题)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16.7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7.1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23.7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52.4 区分度0.02,(2013全国30题)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9.7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

19、命模式18.0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45.9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6.4,一是农民斗争只有与城市斗争联合才有胜利的可能;二是农民斗争与城市斗争的“联结”后是从属于城市斗争的,以城市斗争为中心,而不是两者并行各自独立发展的;三农民斗争与城市斗争的联结是为了推动“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四农民斗争与城市联结之后的斗争方式是“暴动”;五农民斗争与城市斗争的联结是为了在“1928年”迎接“全国胜利” 本题难度为0.45-0.55 区分度0.14,(2013年全国31题)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

20、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15.5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34.5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17.8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32.1 区分度0.06,(2013全国32题)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 36.1 B社会制度相同 17.7 C发展水平相近 40.0 D历史上关系紧密 6.2 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单一,而且是学

21、生熟知的内容,对学生理解不会有太大的麻烦。引导语“直接原因”对学生理解定位提供了方便,但由于选项设置的含糊可能会导到本题难度加大,本题难度约在0.6左右。,(2013全国33题)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0.6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17.8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41.6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39.9,(2013全国34题)图6中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

22、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A. 11.8 B. 28.0 C. 40.2 D. 19.8,40题 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 利用时间; 利用空间; 技术手段; 利用方式; 利用弱点。,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影响加深。 地位变化、认识变化、政策变化、 方式变化、目标变化、主体变化 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

23、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41题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区域分布、机构名称、管辖范围,考卷摘抄 41题 575240 信息1:唐代时比汉代疆域扩大,且台湾(流求)纳入中央政府管辖,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巩固。 说明:东汉灭亡后即为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动乱时期,但在这一时期内民族融合不断加强,中华民族心理认同增强各少数民族纷纷汉化,到隋统一时,北方大部分领土被纳入疆域,领土扩大。 同时,唐采取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采用羁縻方式

24、,令吐蕃与南诏臣属于中原政权,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加强。,信息2:从汉至唐,经济中心出现南移趋势 说明:从图中可以看出,汉时北方州很多,而南方较少,说明南方开发水平低,而唐时北方与南方道数较均衡。 汉代时,经济重心在开发较早的黄河流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分裂动荡,战乱不断,生产力受到很大破坏,北人南下,南方得到开发到唐时,北方与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已趋于相似。,基础知识 答案1:东汉的分封分别是用洲,而唐的分封用的是郡县 答案2:汉朝答案实行郡国并存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答案3:由郡国并行变为行省制经济发展多元化,不再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 答案4:康熙打败了吐蕃,扩大了领地,与

25、俄签订条约,答案5:经济上的变迁:经济重心由南方渐渐向北方转移,各项大型产业向长安附近增加,同时与国外的交流也是增多,经济来源扩大。 答案6:历史信息:从凉州变迁到交州;从河北道变迁到岭南道。 说明:有利于促进东汉十四州的发展促进唐开元十五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凉州的经济发展。,审题问题 答案1:(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2)社会政治体制的变革 答案2: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各国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 答案3:独特性:三沙市是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是两者之间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优越。 答案4:汉,丝绸之路,唐,玄奘西行。 依据: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成为强国,信息提取 答案1:东汉变迁不

26、均,各州大小不一,按权力分配。唐分布均一,迁移有秩序。 说明:东汉人们按权力大小划分 答案2:信息汉唐间地方行政机构越来越明确,行政效率不断加强从汉至唐,各民族文化不断趋向融合,答案3: 信息一:唐代比汉代经济更发达 信息二:唐代比汉代文化更加繁荣 说明:唐代在汉代原有基础上,细化地区的空间分布,密切了各地的贸易往来,图中官道众多,均为贸易往来所设,唐代经济发达程度可见一斑。,表达问题 答案1:汉代各州联系不密切 答案2:东汉十四州时期,部分地区都往汉唐时期迁移。 答案3:政治上,把各州改为道,并增加对道的管缉,扩大了领土面积经济,汉代经济没有夜市,唐代出现夜市,经济发展快,国力强盛文化,汉代

27、以赋为主,唐代以诗为主,都以儒学为正统思想。,答案4:说明:汉代主要以经济发展为主到了唐代出现了经济的大繁荣的景象唐代进贡贸易丰富繁荣出现的丝绸之路更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繁荣景象。,论证逻辑问题 答案1:十五建立道形成了开元盛世。 答案2:道的出现使各州管理更细化 答案3:唐朝成为中国出口丝绸最多的朝代 答案4:东汉十四州在唐开元改为十五道,说明经济的变化;东汉没有统一,唐以统一,所以东汉为十四州,唐为十五道。,答案5:减少了州,扩大了道的范围,唐朝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带去的纺织业和种植业大大的促进了吐蕃的文化和经济发展 答案6:唐代人口迁移幅度大,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较为明显,一个地区呈

28、现一种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繁荣,唐朝战争频发。,答案7:观点:汉唐间的发展经历了一定的历史变迁,我赞同此观点。 论证: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下,汉唐间的经济转到了一定的发展,唐朝之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坊发展状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我国古代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巩固了我国封建制度的发展。文化上受春秋战国的时期百家争鸣的影响,传统的儒家理论纲常占据领导地位。,答案8:东汉十四周及唐开元十五道,都有较明显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变化。例如交州的政治格局较为突出,经济发展为岭南道,交通便利,文化越来越较为有修养、有道德。 经济、政治和文化

29、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经济的增长会影响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扬州利用周边资源已成为江南东南成为江南风景线之一,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教育及经济的提高,促进扬州政治生活的发展。 东汉十四州是汉唐间历史变迁的逐步演变。,答案9:史实: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唐代实行开明君主专制,加大对地方的管理,实行三省六部制。经济,汉代对外贸易数量小,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唐代“市”得到快速发展,活跃了市场经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文化,汉代察举制,重德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唐代科举制,促成社会重学风气的盛行,打破了世家贵族垄断官场的局面,社会流动性大。外交,汉代不重视对外贸易,唐代积极发展经济,

30、社会风气好,社会流动性大。 结论: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于汉代。,重结论轻过程 机械性理解、记忆教材知识,没有超越和深挖教材的叙说方式和内容,没有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理解历史结论的来源和过程。 重全面轻核心 一遍遍地背诵教材内容,“炒冷饭”,面面俱到,抓不住主旨与核心,不能有效构建知识结构,无法灵活、有效地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白白浪费时间与精力,散、乱、孤、死,从教师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深度 能力训练缺乏应有的效度 学科视野缺乏自然的广度 复习备考缺乏学生的参与度,高三教学,更应对学科价值深怀敬畏之心。高三教学,更应对教学规律进行准确的把握。 高三教

31、学,更应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高三教学,更应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三教学,更承担着为素质教育减轻阻力、开拓空间的使命。,四、拓展教与学的视野 (一)教师在复习备考中的引领作用发挥,1、学好文件抓住纲,(1)牢固的树立课程意识,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课堂复习,(1)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中的核心价值观 (2)以课程标准的主要观点作为专题史复习的核心和重点,深挖专题内涵,延展复习深度性和针对性,(2)用好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2013,关注点一: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 具备通史、常识等基本前提 关注点二:不拘泥于教科书 教材不是标准,教材知识不是全部 关注点三: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 为大学选拔可

32、持续发展型人才 关注点四: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 不是传统政治观,更非斯大林阶级史观,回应,照搬,借鉴,冲击,以文明史观重构近现代史框架,2、用现代史学观统领知识,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从文明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 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 加深的明显标记,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 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 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从革命史观,从现代化史观,从全球史观,考点三:租界折射出的复杂景象

33、(1)国中之国 纳税人会议立法机构 工部局行政机构 巡捕警察、交通、城管 领事公堂法院(管辖本国侨民) 公审公廨中国政府在租界的司法机构 万国商团准军事化组织,(2)示范效应 工业、金融、商贸中心 物质文明 制度文明 精神文明 全国文学期刊的83%;小说发表的73%; 西书翻译的77%都在上海 陈伯海、袁进上海近代文学史,(3)缝隙效应 (4)孤岛效应 (5)集散效应,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随觉勃然 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 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联袂随裙 或行逐队以去呼朋引类,无论 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 踊跃之心,说项钻求,惟恐不能入选。 申报1888年,家庭形式的分化 离土

34、进城者日多 女工家庭中地位明显提高 女工较主动适应和融入都市文化的氛围 农户生活习俗渐趋城市化,3、以高考试题为范本的备考练习,试卷是样本,试卷是信息!这是我们教学尤其是考试命题应该遵守的文本格式。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以问题为中心、以素养立意的考查方向不会改变,以高校教师为主的命题队伍也不会改变,所以研究高考试题、适应高考,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变式一: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评价材料中作者的观点。 变式二(11年高考)评价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观点,变式三: (12年高考)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35、。,母题:(04年高考)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的评价,全球史观理论特征之一是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 领先到落后 1、政:专制到民主 2、经:手工到机器 3、外:封闭到开放 4、文:愚昧到理性 ,中国社会发展原因 (12高考) 1、内部因素 2、外部影响(西方文明影响),西方社会的变化趋势: 落后到领先 1、政:现代民主政治确立 2、经: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形成 3、文:人文精神发展 ,纵向是发展,横向是联系,西方社会发展原因(11高考) 1、内部因素(主要原因) 2、中国文化影响,“望远镜”全面认识历史,全球史观的理论与应用 典题解析(2009年全国卷1,39) 同类型问题举要 1

36、.08年全国2卷马戛尔尼使华信函问题 2.10年全国1、2卷及新课标卷37题区域市场到世界市场、城镇化与城市化、工商业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等 3.11年新课标卷41题关于西方崛起的争论 4. 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38题中国与新航路、全球化的关系,14-18世纪中西比较角度,专制统治、中央集权加强 重商主义与重农抑商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兴起 海上航行及贸易 白银流动与货币政策、金融秩序 古典科技与近代自然科学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文字狱与新闻自由 小说、戏剧等俗文学的兴起 ,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 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 实学与实证科学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人口增长、人口流动与社会发

37、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朝贡体制与条约体制 年代对照:1644年、1688年 人物对比:乾隆与路易十四;康熙与彼得大帝等,高考中类似问题考查角度的变化,生产力决定论下的比较 对促进社会转型诸多因素的反思 对中国未能走向世界的多角度思考 对传统结论的质疑与挑战,我们应该具有的基本认识:,1.从全局(全球)的角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民族历史的发展都受到其它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影响,也同时影响着其它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 2.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3.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基本方面。只讲纵向发展,

38、不讲横向发展以及横向发展对纵向发展的影响,就无法说明民族历史或地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过程。 4.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具体应用举例:,例一:新航路开辟 从纵向来看,加速了世界社会的转型,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对欧洲,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对亚非拉地区,加速了它的殖民地化或半殖民地化。 从横向来看,它使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欧洲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日益加深。东西方的交往主要是通过不正当的殖民侵略与殖民掠夺形式:政治上控制和渗透,经济上剥削和掠夺,

39、文化上,宗教侵略与渗透,生活上,方式的渐入与改变。 当然,对不同类型的国家而言,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就有个性差异,如对英国、对中国等影响就不一样了。,探究: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白银流入,对中国金融秩序的影响; 三角贸易中中国的地位及影响 传教士来华对中西文化的影响 对台湾问题的影响,训练:用全球史观考察历史问题,1.对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的认识 2.阐释启蒙运动的意义 3.考察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影响 4.对近代不平等条约及清政府对外政策 的认识 5.新中国外交史的解读,(二)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1、按照历史阶段,有效整合知识,实践方案一 注重时序性,弘扬通史体系的优点,什么样的知识是容

40、易储用的呢?,时序化的知识 系统化的知识 逻辑化的知识 联系化的知识,平时教学是栽活一棵树 复习过程是育好一片林,第一单元 古代希腊和罗马 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一).希腊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三).雅典民主制的黄金时代 二.古代希腊的人文思想和哲学家 (一). 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与苏格拉底 (二).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三).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三.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一).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二). 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 (三).罗马法的历史影响,第一单元 旧民主主义革命前期(甲午战争之前)( 18401895) 一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

41、片战争 三太平天国运动 四.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五.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单元 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8951919) 一.戊戌变法(选修一) 二.辛亥革命 三.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选修二) 四.清末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新文化运动,“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新航路开辟,实践案例二,第七讲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一、考情回眸 二、时间回顾 三、市场引擎 四、大国足迹 五、关注中国 六、专题小结,一、考情回眸,二、重要时间,迪亚士首航好望角,哥伦布

42、首航美洲,达伽马首次到达印度,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英西战争,英荷战争,英法战争,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三、市场引擎,新航路开辟,雏形出现,早期殖民扩张,市场拓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步形成,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形成过程,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展;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既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近代化)。,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电力的广泛运用,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欧美资本主义制度广泛确立,前提,劳动力:,资金:,市场:,技术:,资金:,市场:,科技:,圈地运动,殖民掠夺,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手工工场的发展,工业革命及

43、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对欧美:,对世界:,对亚非拉:,(二)两次工业革命,四、大国足迹,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 -大国崛起解说词,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

44、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1)根据材料指出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成为“大国”的不同途径。(2分)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远洋冒险对世界历史的最大影响。(2分),葡西:财富掠夺; 荷兰:商业贸易。,链接世界各地区域文明; 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 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 ,或欧洲的55%60% 。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他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

45、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成为世界领导大国的原因。(4分),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较早确立了代议制; 拥有广泛的殖民地。(2分) 经济上:英国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2分),材料三 19世纪中期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它以万国博览会这一自我庆祝的仪式拉开了序幕。1851年伦敦博览会、1855年巴黎博览会和1876年费城博览会无不昭示着这一胜利,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资本的时代 (4)人类历史上的首届博览会为什么会在英国举行?(2分) (5)2010年5月1日世界

46、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从经济角度看上海能够成功举办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与西方国家的博览会相比,上海的世博会将会赋于什么新内涵?(3分) (6)合作探究:结合西方大国的崛起足迹,谈谈今天的中国应该怎样崛起?(3分),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五、关注中国,例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朝)以“天朝上邦” 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 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 无”。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 人民聚集力量抗清,长期关闭国 门,实行禁海政策对西洋器 物当做“贡品”“玩好”收藏,如英 使马嘎尔尼赠送给乾隆帝的地球 仪、望远镜、铜炮、火枪、西洋 船模型等礼物。

47、 (1)根据材料一分析在1618世纪中期世界市场的发展对中国有何影响?(2分),开始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政府实施海禁、闭关锁国对外政策。,早期的殖民扩张,材料二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2)归纳材料二作者研究历史的基本观点。(

48、2),(3)根据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 各自影响。,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先后产生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完成形成;资产阶级维派、革命派先后登上政治舞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先后出现;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基地。,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成为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的重要基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中体西用”的思想和早期维新思想出现。,维新思想、实业救国、民主共和和民主科学思想等起到了解放人们思想的作用。,西方生活方式如西服、西餐等开始影响中国。,西方的物质生活方式进一步影响中国如电报、电话、汽车等。,材料三 二战结束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全球化趋势之下的中国既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机遇,也充满了各种威胁和挑战。,图2:卫星拍摄的夜色下的地球,图3:大树的成长,(4)合作探究:据此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能够给中国带来幸福 的“馅饼”;也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陷阱”。结合所学知识,谈 谈你的看法。(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