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学案例——中国的人口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70023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教学案例——中国的人口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教学案例——中国的人口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教学案例——中国的人口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教学案例——中国的人口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教学案例——中国的人口精品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教学案例——中国的人口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教学案例——中国的人口精品教育.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我国的人口”教学改进案例 淤泥民族中学 肖 永 权 案例说明: 在中国地理教材中,“我国的人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学好本节对学习各个地区以及各主要省份的人文知识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当今世界人口迅速发展而造成许多人口问题是学生能够听到或看到的,有感性认识。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寻求、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牢固掌握知识点,所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老师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

2、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资料,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建议:关于“中国的人口”的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变化情况。我国的人口,是中国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基础,是同学们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

3、、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线和城市。因此,学好本节教材,掌握我国人口分布概况,将为学好后面个章节教材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人口突出的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青少年比重高,因此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途径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同时要提高人口素质。以我国城乡人口比例看,农村人口多,生育率又高于城市,所以农村的人口问题比城市更严重。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人口总数人口的增长人口问题的对策等几个知识点间是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的。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人口问题的对策是本节教材的

4、难点,如何教会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时本节教材的难点。 关于“中国的人口”教法建议: 1在新课的导入方面,可以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及我国人口拥挤热闹的课件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现状。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除去利用课本中图1-7“2000世界人口构成”图1-8“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和“活动”的材料之外,还可以联系七年级的世界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丁美洲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用这些材料进行渲染,使学生对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有深刻的印象。

5、 3“增长速度较快”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三部分讲授: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活动”,让学生根据我国1949年-2008年人口数,绘制出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看看我国人口直线上升的情况。或者让学生简单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11亿人和100万人所增加的人口有什么不同,以此理解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但这种计算不要搞得太多、太复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比较复杂。这里应主要向学生讲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另

6、一方面,由于我们控制人口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人口出生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即使在7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较低的年代,由于已形成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的新增人口1200万仍是个惊人的数字。“人手”和“人口”、“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人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生下来就需要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物质资料。人口越多,需要生产的产品、耗用的资源和占用的空间越多,在我们国家这个既定的范围内,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少。如果我们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超过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要降低,四个现代

7、化的目标不会实现,而且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困难。 这段课文插有几副图,较为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的关系,突出了人均的观念。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插图,谈谈这些关系。 4在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前,可先联系第一册课本中学过的有关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相适应的知识,让学生对为什么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有所认识。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以及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要求,应让学生牢记。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改

8、变了,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人口。 5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过人口密度的概念,并接触过人口密度图,在讲“分布疏密不均”这部分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数量”图上,读出江苏、广西、青海、西藏的人口数(江苏7438万、广西4489万、青海518万、西藏262万),并按人口密度大小排列,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和西部内陆两自治区的人口密度大小(江苏、广西人口密度大,青海、西藏人口密度小)。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对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结合课文,自己总结出中国人口分布的特征。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不均状况,是

9、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不宜把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平均这一特征作为中国的“人口问题”来讲。最好结合本段课文的内容,联系初中“世界的人口”一章的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搞清楚中国人口分布同地区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关系,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成为义务教育地理教材“人和环境的关系”这条主线的一个部分,为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人地观打下基础。 6在讲授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对照“图1-10我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百分百”采用列表讲述的方法。1990年2005年农村人口比例73.6 57 城市人口比例26.443 向学生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

10、,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我国目前仍有7.5亿人居住在农村。今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发展,城镇人口的比重还将继续增加。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用我国人口拥挤热闹情景的课件引入2. 数量世界第一 (1)学生观察教材图1-7,了解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21%)。 (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3)学生观察教材图1-8并完成教材活动。 (4) 教师引导: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河南、山东、河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过5000万,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就能环绕地球

11、40多圈,在世界上,平均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现状。3 增长速度较快 (1)根据下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出1949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年份人口(亿)19495.419535.919566.319647.119749.1198210.3 198510.6199011.4199512.1200012.7200513.1200813.3 引导:由学生总结后,教师概括: (a) 我国人口基数过大。1949年为5.4亿,1995年时就达到12.1亿。 (b) 增长速度过快。由绘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了59年时间,人

12、口就增长了2.5倍,达到13.3亿。 提问: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1.0,10亿人口与1000万人口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加多少人口?(前者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后者每年增加10万人口) 总结: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形成了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提问:(a)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 (b)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得出由于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2)学生完成教学活动

13、:计算从1949年到1964年和从1964年到1974年,每增加1亿人大约各需要多少时间?1982年到2005年,每增加1亿人大约有需要多少时间?4. 分布疏密不均 (1)学生活动:观察“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思考以下问题: (a)找到黑河腾冲一线,对照图例观察线两侧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的差异。观察哪些省区人口大于400人平方千米,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小于100人平方千米。 (b)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该线两侧的面积、人口所占比例。 (c)确认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评议,学生总结 引导: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稠密,面积

14、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人口密度大于40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安徽省、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这些地方多为平原区;该线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人口密度小于10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省区,这些地区多为高原和沙漠。可见,我国人口密度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区。这是由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的长短而决定的。 过渡:人口密度东西部存在差异,农村与城镇也存在差异,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大,这

15、种差异也在变化。(2) 学生观察图1-10,了解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百分比,填写下表:1990年2005年农村人口比例73.6 57 城市人口比例26.443 引导:我国的人口构成中,农村人口所占的比重大于城市人口。1990年我国的农村人口比例为73.6 ,城市人口比例为26.4。2005年我国的农村人口比例为57 ,城市人口比例为43 。也就是说中国有13亿人,其中有7.5亿人居住在农村,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也同时看到,与1990年相比,我国的农村人口比重呈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世界平均城镇人口比重为41,目前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仍低

16、于这个水平。5. 我国的人口政策 (1)视频播放:超生游击队 引导学生讨论:超生对个人家庭国家带来哪些危害? (2)我国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6.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学习。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改变人们的生育观,人口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图表和数字的运用,让学生对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计算使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一个初

17、步的加强,树立一个正确的人口观。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文字说明少了,但增加了读图题和活动题的量。重在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改进我重点放在读图分析上,如:让学生阅读书上相关的图;出示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展示在网上搜寻到的相关图,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增长情况以及造成当今我国的主要人口问题。整堂课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把大量的空间让给学生,学生反映也较积极,特别是两次学生讨论效果良好,一是讨论人口的分布规律;二是讨论我国的人口问题。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地图,自己去设问、然后想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后的练习情况也较好。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在课堂活动中基本达到教学目的。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