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朝代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99410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9.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各朝代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各朝代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各朝代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各朝代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各朝代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各朝代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各朝代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各朝代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唐朝那些事儿,唐朝的开放,是大国胸怀,包容万物,它以一种兼容并蓄的态度对待外来文明。因为唐朝是盛唐,民风比较开放,统治者开明,封建统治仍然处于上升阶段,统治者不担心开放会危机统治。而且,唐本身建国者就是外族,不是汉后,皇后都是鲜卑后人,所以对外族外国人的态度,是接收并友好的。所以当时,长安城内到处可见外国使节,做贸易人的身影。这也促进了唐文化的多样化和集大成化 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外传。,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1、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

2、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如日本连续十三次派出遣唐使。 2、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 3、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佛教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4、交往内容明显不同。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推动了各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 5、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唐朝对外交往的代表人物,鉴真东渡,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由于他刻苦好学,中年以后便成为有学问的和尚。公元7

3、42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玄奘西游,玄奘(602年664年),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 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至天竺学习佛教。太宗贞观三年,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

4、严,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明吴承恩西游记等,均由其事迹衍生。,明朝那些事儿,明朝是中国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时代。千年来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随着朱元璋废丞相,设六部永远成为了历史书中的一页。这个时候的明朝,经济上迎来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新时期,受此影响,文化上民主思想开始兴起,涌现了一批具有杰出的思想家。其中最有代表性是这样几个,李贽,顾炎武,黄宗羲。他们提倡“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然而这股思潮只是昙花一现,很快,传统的儒家思想就重新占领顶峰。,明朝的海禁,明朝海禁是十四世纪时明朝政府对海事进行的一系列限

5、制政策的统称。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海禁。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业(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 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明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明朝,闭关锁国?,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的是,海禁和闭关锁国完全是两码事。 明朝在文化氛围上还是非常开放的。一方面是国内经济文化氛围的相对宽松,同时,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行为也成为了那个朝代让后世津津乐道

6、的话题,比如,郑和下西洋。 西学东渐是那个时代的一大旋律。明末,欧洲天主教士东来,他们将西方的学术著作迢绎为中文。内容涵盖及其丰富,包括语文学,天文历法,地理学,数学,物理机械等等。,郑和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大明帝国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世。,清朝那些事儿,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沿袭明

7、朝六部制度的基础上,康熙皇帝又设立南书房,来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后来,雍正设立军机处,政治权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这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两个时代,中西文化交通至少已有二千余年历史,其间关系相交错,文化的交流斑斑可考。 近代西方学术之输入我国,可分为二期:第一期始于明万历中叶,盛于清康熙间,至乾隆中叶而绝;第二期,始于清咸丰、同治间之洋务运动,以迄今日。,主动的时代,明末清初之西学输入,为那稣会士传教之附带事业。清朝入关之初,对定居中原的西方传教士采取礼遇态度。其中,顺治帝特别倚重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并尊其为“玛法”(满语“爷爷”的意思)。 顺治帝多次向汤若望学习天文、历法、宗教等

8、知识,以及治国之策。清朝初年和西方传教士的广泛交流为清朝皇帝了解和学习西方技术开启了一扇窗户。 1722年雍正帝即位后,下令对天主教奉行全面禁教政策,而多数传教士也因此被迫离开中国。这样清朝初年中西文化的交流就此中断。,清朝的文化高压,文字狱是清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反动措施之一。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文字狱自古就有,以清朝最盛。清代文字狱自顺治开始,中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历时140余年。少数民族掌权的清朝,对汉人控制极严。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讥讪清朝的内容,即兴大狱,常常广事株连。清代的文字狱多达80余

9、起。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文字狱的典型案例,明史案 年羹尧案 “清风不识字”案,被动的时代,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世界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列强的倾销和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那些曾经摇摆过的道路,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化逾越重洋而来,使中国文化遭到亘古未有的冲击。中国在震惊之际,在同光年间展开了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口号,模仿西方兵工和科技文化。 甲午战争失败后,洋务运动破产。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维新变法运动。积极输入法律、政治的知识,并逐渐扩大到哲学、思想、教育、经济、社会等学科。 日俄战后,又模仿抄袭德日的教育制度,希望能够培养出新式人才,变法图强。,那些事,那些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西方文化狂澜之际,中国的不少知识分子也将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代表人物有辜鸿铭,严复,梁启超等人。 从此,深厚的中国文化又被注入新的血液,得以在民族文化衰颓之时候,重振生机。中国知识分子在外患频仍之际,仍然秉承进取精神,维护民族本来的优秀文化,同时又融汇西方新工业文明,加以创新,为这个受尽苦难的国家找寻现代化的发展途径。,值得记住的名字,谢谢观赏,张晔华为您倾情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