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庐中学简介》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07039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7.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庐中学简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东庐中学简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东庐中学简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东庐中学简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东庐中学简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庐中学简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庐中学简介》PPT课件.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东庐中学简介,东庐中学是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永阳镇一所农村初中,座落在秦淮河源头的东庐山下,风光旖旎的中山湖畔。 学校于2003年获南京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南京市“师德先进群体”;陈康金校长于2003年被评为“南京市名校长”,2004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从1999年开始尝试进行“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得到了教育部、省市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东庐中学的教改成果不仅在初中广泛推广,而且在部分高中、小学推广。省内外借鉴庐中模式形成的“讲学稿”、“导学稿”、“研学稿”、“教学案”、“学案”、“导学

2、案”等纷纷出炉。,以校本教研助推学校发展,东庐“讲学稿”的产生; 东庐“讲学稿”的内涵界定; 东庐“讲学稿”的研制过程; 东庐“讲学稿”的设计要求; 东庐“讲学稿”的使用要求; 东庐“讲学稿”的使用价值; 东庐“讲学稿”的运用要点.,东庐“讲学稿”的产生,东庐“讲学稿”的产生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不断地实践反思创新的过程。 实践中的困惑. 反思后的认识. 探索中的实践。 实践中的探索.,(1).教学管理注重外在强化和结果量化导致较多负面反应 .常规管理难到位(六认真见实效难) .因材施教难操作(大班无法实施,分好差班是难分难解) .“主体”和“主导”的关系难把握(一抓就死 、一放就乱) .人际关

3、系难协调(彼此埋怨、相互指责),实践中的困惑,(2)、教科研与教学实践相游离; (3)、教师培养、培训与教学相脱节; (4)、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相分离.,(1).教育改革的全部意义在于深化素质教育。 这是教育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面对教育重新“洗牌”的必然选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能陷入功利主义,要重视教育理论和教育科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要以人为本(核心是以师生的发展为本)。,反思后的认识,(2).教育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为 、从西方300余年的现代教育发展一直到中国百余年现代教育的发生、发展过程看

4、: 改革的出路应该是在矛盾的两方(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社会化、统一的基本素养要求与个性差异、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关系、教师本位与学生本位)之间寻求平衡,并找到其规律所在,即寻找结合点或者说寻找中间地带。,、从课堂教学来看: 实现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整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在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整合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需要教师用教育智慧处理好四个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发展;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教”的方式和“学”的实际效果相统一;教师的“讲导”和学生的“学思”和谐进行; 需要我们不断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而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整合又是一个动态的、在教学

5、活动过程进行的教育实践, 这就需要将教师的“学习提升”和教师的“教学实践”融为一体,才能不断增长教师教育智慧。,学生的学习品行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成效。而学习良好品行的养成与学校德育工作有关。 德育的困惑(如严与爱、惩罚与奖励的度难把握)。 “亲其师,信其道”。“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教育的意图,应是师生间的相互关系”. “寓德于教”是处理“德育的首要地位”与“教学的中心地位”关系的必然选择。,我们认为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致力于“教”与“学”的和谐的研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1999年我校开始进行“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1)、“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的目的: 寻求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结

6、合点;探索改变农村初中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水平低下的局面,提高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备课模式 实现“教学合一”,抓好备课是关键,探索中的实践,(3)、尝试后的收获,“师徒结对制”和“集体备课制”的实施 自编“同步练习”和“单元测试卷”的尝试 “目标教学”和 “统一教案、师生共用”的实验,(4)备课模式的改革,提前备课、 轮流主备、 集体研讨、 优化学案、 师生共用。,(5)、二是规范办学行为。,不订教辅资料、 取消补课、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不分好差班、取消竞赛辅导班, 以“周周清”的形式,对当周学习不能过

7、关的学生进行义务辅导。,实践中的探索,我们对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研究经历了从数学组、化学组到语文、英语、物理、政治组,再到历史、地理、生物组的逐步推广过程。 与此同时,进行了“讲学稿”的界定、“讲学稿”的编写、“讲学稿”的使用等专题研讨,形成了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构建了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体系。,东庐“讲学稿”的内涵界定,“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 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后的校本课程, 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东庐“讲学稿”的研制过程,“讲学稿”来源于新的备课模式,是集体备课的

8、结晶。 具体过程为:寒暑假备课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东庐“讲学稿”的设计要求,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 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 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 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总体要求: 首先是 “讲学稿”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第五, “讲学稿”要区别于教案和讲义,不能

9、把 “讲学稿”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第六,大体上说 “讲学稿”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 “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东庐“讲学稿”的使用要求,学生使用“讲学稿”的要求: 、拿到讲学稿后根据其内容认真进行课本的预习。所有的同学必须要解决讲学稿中基础题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课堂学习时要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要写上学后记。 、要求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教师使用讲

10、学稿的要求: 、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 、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维。 3、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四精四必”(四精指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指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以“精”保证“必”,用必促使“精”。,东庐“讲学稿”的使用价值,1、形成了“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特色. 2、构建了教学、教

11、研、培训三位一体体系. 3、构建了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师生互动,教学相长,(1)、实现了三大转变.,其一,实现了由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到教师(“讲学稿”)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讲学稿”)走向教师的转变。 学生认真的预习与教师的精心备课、学生积极的提问与教师的及时辅导珠联璧合,从而整合、优化了传统的教学过程,更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其二促使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使用“讲学稿”时坚持三大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学生由原本陷入题海战转为按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去学习。

12、 其特点是:深刻预习、活泼研习、精当补习。,深刻预习(深:解决基础知识,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和猜想;刻:学生的预习是尝试体验的过程 ) 学生在“讲学稿”的导引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大都是在静态中完成的,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以及训练、检测大多是独立进行的,学生的思维活动是连续的,较为深刻的。这种以静态为主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预习、自学、自测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疑难,但学生的自我探究却具有了预制、预警、蓄势的功能,一旦课堂讨论涉及相关问题便能迅速引起共鸣,激起学生最大的兴趣参与讨论,讨论中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活泼研习(活:学

13、生思维的活跃,各抒已见,标新立异;教师教法的多样,抓住契机,因生制宜。泼:“蛮不讲理”-做小动作、插嘴、交头结耳、做小老师)。 精当补习(精:平时不留课外作业,不加班加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订资料。当:不分好差班,取消竞赛分班,平等对待学生,利用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用 “周周清”来增强学生周一至周五学习的动力;坚持教考一致的原则,考前只抓补缺和考法指导,让学生考出信心。,其三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促使了教师教学方式与行为的变化。 教师由原本围绕着“本本”转转为围着学生转,以学定教。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提高教学中

14、的“导演”能力。,备课中的“厨师”能力: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 “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课堂上的“公关”能力: 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

15、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2)、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减少了学生的无效劳动和减轻了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 。 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的三位一体”。 提高了课堂效益和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3)、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改变了教师的工作状态,引领教师走上了研究之路。,优秀的“讲学稿”来自认真的备课,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过程完备,环环相扣,虽然看起来过细甚至繁琐,但它是务实的、有效的,是能操作的、可达成的。这种备课,摒弃了传统的备课模式,抛弃的是形式主义

16、,追求的是实际效果。我们取消了备课笔记及其检查制度,向教师提出丢掉“应检”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让备课的过程,成为研究的过程、落实新理念的过程。,(4)、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实现了教学管理创新,教学管理进一步优化.,打破了以“权”为本,权力至上的模式,建立了以备课组为中心的两级教学管理机制。更多地关注学生、注重过程、尊重多元、注意反思,初步形成了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一是管理关口前移,变中途督查、终端考核为重事前的指导、服务,抓住了教学的源头; 二是管理对象下移,更多地围绕学生做文章,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三是管理标杆上移,把日常的教学工作提升为事业追求、价值实现的过程。,2、构

17、建了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体系,几年来,我们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把教学岗位作为教研与培训的主阵地,以诊断反思性教学实践为基本特征,以互动参与式教研为主要形式,建立了一组联系、构建了两个平台、调动了三股力量,从而构建了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体系。,我校建立的一组联系是教学、教研、培训的紧密联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这组联系的建立主要靠得是“讲学稿”。 “讲学稿”既是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载体,也是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方法和手段,是教学、教研、培训三者联系的纽带、沟通的桥梁,是使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溶合剂。,“讲学稿”的研制和使用使备课由“重写轻备”转为 “重备轻

18、写” “讲学稿”的研制和使用过程经历“个人构思先成个案交流研讨后成共案实施精案”的备课过程。 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探索过程清晰,问题成为研究资源,经验得以形成和积累。,一份好的“讲学稿”,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 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充分施展的空间; 既加速了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熟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又促进了中老年教师的进一步创造; 既体现了合作研究、博采众长,又留有了公平竞争的余地; 既把备课时的隐性思维转化成了显性思维,把教师静态的个人行动转化成了动态的合作研讨,又为个人提供了个性化探究、建构的可能。,备课这一日常的教学业务

19、工作上升到了教学研究的高度,培训、教研、备课、上课,不再互相游离,而是逐步达到了和谐统一,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较快提高。,我校构建的两个平台是重实效的校本培训和日常化的教研活动,让校本培训从重形式转到重实效。 我们把“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师培训的重点,以听说读写促进教师的成长,要求教师在听中学,在读中悟,把听懂的理论做出来,把做得好的实践说出来,把有价值的案例或思考写出来。我们要求老师善听、多读、勤写、敢说。,善听就是外出听课,听讲座,听学术报告;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 多读就是为各专业教师订阅教育杂志,着力提高理论水平,并倡导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

20、著。 勤写就是要求教师做到“四写”:心得类的读书笔记;反思性的课后记;实践性的论文、案例;创新性的校本教材。 敢说就是集体备课时要说课,教研活动中要畅谈,在月末研讨会、学术交流会、教育沙龙、自办讲座等场合,讲自己的教育故事。 确立“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观念。在校内乐于培训、自主培训的氛围基础上,我们还通过以学校为本缔结友好学校和以发展为主旨进行联合办学等方式,借助外校的优势为本校的校本培训服务。,让教研活动日常化,我们通过抓好“五有三保证”的落实(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做到有问题、困惑、疑难;有教研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课题研究;有教研制度;教研时间有保证、教研人员有保证、教研实效有保证), “五个

21、一”的新课程教学管理的执行(教师每天做一次教后记、每周提供一个问题、每学期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研讨课、每人建立一个班级学生成长档案), “月末新课改研讨日”的开展(每月最后一周的周末,以教研组为单位,上午进行以“总结、交流、反思本月教学情况,进行课例评析,思考、研讨下月教学内容”为重点的教学研讨,下午进行以阶段性总结、专题讲座为主的全校性交流活动)来规范日常的教研活动。 使学校教研活动做到时间经常化、内容专题化、主题序列化。,与此同时,我们更注重激活日常教研。实行教研组集中办公,把教室、办公室变成“研究室”,做到校本教研日常化、平常化、真切化、生活化,让教师拥有的时空都

22、能成为教研文化生成的环境。 另外,学生也参与到教研活动之中,学校随时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心态和需要,学生可以当堂指出老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可以协商确定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及进度。,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鼎立三足,缺一不可。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这三种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力量的发挥,有赖于“个人反思生活化,同伴互助大众化,专业引领本土化”的实现。,(1)、同伴互助大众化,、单一的师徒结队成为多师多徒的师徒结队 首先确立“你我是师徒更是朋友”的理念, 其次在风格相似的基础上采用

23、“自愿式”的师徒结对方式,将一对一的“师徒结对”与教研组、课题组、年级组这些校本研究、校本培训的团队结合起来,形成了“多师多徒”的结队方式,教师与教师成为亦师亦徒的关系。 在这样的团队中,老师们围绕设计好、运用好“讲学稿”这一主题,通过分担主备人,互相学习、分头收集信息、资源共享和每日分别收集研究学生问题、写教学后记并及时交流等方式,使得教师与教师之间亦师亦徒,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让交流成为常规。,除集体备课外,我们经常举行专题讲座、学习汇报、自办讲座、课改沙龙、月末研讨等有组织的交流活动,使教师逐步“敢说”、“会说”; 同时努力提升教师在日常交谈中的价值,倡导教师课前、课后、课间十分钟,

24、都能针对课堂上出现的教学现象或某个教学问题,围绕“讲学稿”的设计、使用进行交流探,在“新、活、实”三个字上做文章(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教材处理方法,难点突破方法,教学方法;素材整合方法;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老师们的办公室成了教研沙龙的场所。,、让互助合作融入教学之中,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使得每人每天常态下的课成了“多人同上一节课”的研究课,为教师同台竞技搭建了擂台,备课组成员实施教学的方法虽然因人而异,但要通过研讨比较出效果的优劣。 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还使得公开课成了“一课多轮”的课例研究课,这样的课是以

25、问题为课题、以课例为载体的个案研究,在这样的研究中每个教师都获得了单独研究所得不到的东西,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调动了教师上公开课的积极性,从而有了“自荐式开课”与“邀请式听课”等形式的公开课。,、让全员参与课题研究,我们选择了适合学校、教师自身发展的课题,引导教师关注实验的进程,把困难和困惑变成研究的资源,转化为研究的子课题或个人课题,让教师充分感受校本教研的价值。 另外,我们不仅有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校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还建立了校内学科之间的协作交流制度。,(2)、个人反思生活化,、我们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反思的主

26、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 、反思的方式有:边教学边研究将反思贯穿全过程;回顾自己的经历,注重对自身学习的反思;对已有认识发出质疑,用新的视角进行再思考。 、反思的形式是:坚持每天在“讲学稿”上撰写“教后记”、编写“错题集”,每周提供一个问题、每学期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研讨课、每人建立一个班级学生成长档案。,(3)、专业引领本土化 在各项活动中,向专家求教。学校除请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外,更多的是积极主动地争取省市县三级教研员的支持和指导,积极承办各类教研活动,为发挥教研员

27、的专业引领作用创设条件。要求并鼓动参与活动的教师抓住机会向专家求教,向名师学习,回来后向同仁汇报。 应用各种教育资源,与专家对话。一是用播放专家录像的方式,让教师领略专家的风采和学识;二是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碰到的某个具体问题,学一点相关理论,读一本专著,作一点思考,走进一位专家;三是利用网上和教育期刊上的话题,在教师中广泛展开大讨论,让教师发表真实见解。 开展“庐中人学庐中人”活动,与专家“比试”。重视骨干教师的作用,建立校内骨干教师的经验分享制度。,3、构建了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1)办学思想端正。 “讲学稿”的产生体现了东庐中学正确的办学理念,我们坚定不移地以素质教育思想统领管理,追求

28、全面、全员、全程的质量,中考文化课成绩一直在市县名列前茅,所有“副科”教学规范有序,音体美课一直上到中考前几天;无论是学校群体还是学生个人,都在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频频获得从县级到国家级的多项大奖。 素质教育诞生了东庐“讲学稿”,“讲学稿”成就了东庐中学的素质教育。短短几年,学校获得了“南京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南京市素质教育创新奖”、“南京市优秀师德群体”、 “南京市德育先进学校”等含金量极高的荣誉。,(2)、人际关系和谐.,由于师生共用“讲学稿”,双方给予了对方更多的关注和期待,也使相互的评价具有了更切实的依据和更科学的标准,摒弃了只凭个人印象和好恶的主观臆断。 根据学生使用“讲学稿

29、”的情况,教师能对某个学生三维目标达成度等方面做出客观评价;学生亦可借此对教师的学识、方法、师德等诸方面做出大致准确的评判。学校不设“校长信箱”,师生可以直接向校长提意见,说建议。校领导的主要精力不再用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教师对人际关系也不再敏感,无需担心领导心存偏见,厚此薄彼。校领导认为教师是教改舞台的主角,承担繁重而艰辛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因而常怀感民之心;教师认为校领导作为改革的筹划者、业务的指导者,为教师的成功搭建了舞台,压力重、风险大,因而常怀感激之情。 在东庐中学,教改激活了各种积极因素,营造了人与人互为支撑的亲善的人际环境,我们都是庐中人的意识深入人心。,(3)、生活回归常态,

30、我们恪守“让乡村孩子享有城市孩子、名校孩子同样的阳光”的信念,打造回归常态、丰富健康的校园生活,着力培养“爱生活、会学习、营养全、不缩水、有潜力”的庐中学生。 “讲学稿”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优化了人际关系,而且为开展各项素质教育活动腾出了空间、打开了通道,学校主办和班级自办的文体活动接连不断(每天一节书法课,每周同唱一首歌,每月一次学生才艺展评,各种兴趣小组常年开展活动;每学期一场运动会、一台文娱节目;每年带领学生走进教育基地、风景名胜、知名大学、中外英语夏令营;学校自办反映学校生活的庐中人报,学生自编富有知识情趣的征帆报等等)。 朴素而又丰富健康的校园生活使所有学生获得了身理、心理、智

31、力、情感等诸方面的发展,连续几年没有转学、逃学、辍学的学生。 “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改革,只是一种手段,一条路径,其核心意义在于通过教改激活了需要发展、也完全可以发展的人,因而这里的孩子有灵气,教师有锐气,学校有生气”。,(4)、管理趋向文化,我校的发展已走过了“靠校长”的第一阶段,正由“靠制度和机制”的第二阶段向“靠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的第三阶段的转变。 学校管理模式上发生的变化,是基于校内领导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校长由职务人向经营者转变,更依赖于制度设计和文化塑造来为学校增值,由亲历亲为向“法治”与“宏观决策”的变化是必然的现代性变化; 主管领导职权责统一,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与

32、服务,越来越成为专业的管理人才; 老师则由国家干部向职业人转化,由依附于学校或领导的人向独立的人转变,学会为自己的工作负责任。,这些变化在我校已经和正在发生,而且是学校所有变化中最深刻的变化。江苏教育在对庐中的报道中有这样一段: 热爱的力量:东庐人爱学生,爱得大,也爱得小;爱得深,也爱得细。孩子们在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爱”中慢慢懂事,知道了尊重、回报、上进、自强只有爱,才能直抵人心,才是塑造灵魂的力量。 彼此感动:如果你是东庐的学生,你会被老师感动。如果你是东庐的老师,你会被学生的懂事、纯真感动,会被校长的关怀、热忱感动,会被家长的信任、感激感动。如果你是东庐的校长,你会被教工的拼搏、理解感

33、动。如果你只是个局外人,当你深入了解了这一切的时候,无疑地,你也会被深深地感动。感动,是东庐校园的精神底色;感动,才是东庐师生教学精进的力量本源。,东庐中学学校文化战略纲要,【核心理念】气法自然。 【校训】至博至淳。 【教育理念】在教学双元合一的基础上,追求教育之多元融通,简称为 “合融教育” 【学校愿景】乡土气和书卷气并重、高知名度和高美誉度兼备的样板学校。 【学校使命】培养学识广博、气质淳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弘扬东庐文化,以人文精神辐射乡里;树立办学榜样,以教改经验造福一方。 【管理理念】有效劳动,无形约束。 【办学要略】构建“合融教育”体系,形成更高层次的学校品牌。,【学校宣言】,教化

34、之本,自学校始;学校之兴,自奋进始。20世纪末期,吾校于困境中发轫,立足本色,抱朴求新,执著务实,励精图治,咀教改之英,茹创新之实,经数载拼搏,乃建言立范,初成教业。 然则雄关漫道,进无止境。为期庐中层楼更上,为求学子雏音尽展,我们深悟必以品牌立身、文化正心。遂立志治校遵循气法自然之宗旨,兴学追求多元合融之精义;辅学以博,文质以淳;弘扬东庐文化、树立办学榜样,以人文精神辐射乡里,以教改经验造福一方。我们将引八方智慧,举全校心力,凝神聚志,锲而不舍,力争尽早实现吾校美好愿景!,【师生誓词】,教师誓词: 我是东庐中学教师,我立志恪守“至博至淳”的校训,治学施教力求渊博精深,为人处世力求淳朴真诚。我

35、以培养学识广博、气质淳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己任,努力在工作中贯彻“合融”的教育理念,乐于本职,善于合作,诲人不倦,以东庐中学之荣为荣,与他人同进步,与学校共发展。 学生誓词: 我是东庐中学学生,我宣誓:信守“至博至淳”校训,认真求学,博闻灵动;积极修身,淳朴真诚。志向高远而不忘乡土,持学以恒而日有所进。我宣誓:一举一动,当体现庐中学子形象;一言一语,当珍惜庐中学子名誉。,【校歌】, 庐 中 吟 (雪松、曙虹 词) 秦淮涟涟文脉长,我为智者居其源。 东庐郁郁德行厚,我为仁者仰其巅。 风灵物秀,时利人和,悠哉学宫法自然。 青蓝冰水歌同弦,教学合融常相长。 立身诚意树根本,敦品励行弘正纲。 庐中儿

36、女,至博至淳,璞玉浑金终辉煌。,东庐“讲学稿”的运用要点,、研制和运用“讲学稿”需要教师做好两个结合: 一是紧扣教材与课外拓展相结合, 二是紧扣“讲学稿”与课堂有机生成相结合; 、要具有针对性,更要注重导学性、探究性、发散性; 、坚持实用性,更要追求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 、重视提高学生的现实成绩,更要关注其态度、方法和能力,着力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教师素质教育观的确立是根本,教师观念转变的根本前提又是改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只有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可望实现教学相长。 我们树立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

37、观念;确立了“面向全体、尊重主体;播下自信,收获希望;学会创造,迈向成功”的教学目标;采用 “教师导学,学生悟学,启发为介,导悟结合”的教学方法 。,设计好讲学稿是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实施的前提,备课要到位,将着力点放到学生上去。 处理好三个关系: 个体与集体 预设与生成 统一要求与灵活多样。,提高校本培训的有效性是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实施的保证,要根据实际,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的方式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培训的对象要包括学生和家长。,要坚持以新课改思想为引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不断实践、反思、创新。,从我校改革的历程看:我校改革的历程,是以解决学校自身发展中所遇到的问

38、题目标,在实践中去领悟素质教育精髓和新课程的教改理念,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不断地实践-反思-创新的过程。 从我校教与学过程看:教师研制和使用“讲学稿”的过程经历的是“个人构思先成个案交流研讨后成共案实施精案课后反思交流提升”过程;学生的学习经历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反思提升 ”的过程。,要以营造和谐的氛围为重点,着力建立人本教研文化。,一让教师少一点搞科研的顾虑。 我们努力打破科研神秘感。 淡化刚性行政命令的外力拉动,注重以唤醒、体验、对话等方式激发教师研究的内在欲望,让教师体验到校本教研与个人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使教师认识到:教育科研并不是少数教育专家的专利,每一个教师都不是局外

39、人,教育科研并非什么神秘莫测的高深学问,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产生于教育教学之中。 逐步树立了教师即研究者、办公室和教室即研究室、教研组即研究组的观念。,我们赋予了教师三种权利: 自主购书的权利, 随时借阅教育期刊和上网查寻资料的权利, 自己组织教科研活动的权利, 让教师拥有充足的研究时间和空间。,我们建立了“校长室决策调控、相关专家咨询指导、教导处具体负责、教研组备课组落实、教师群体开展实施”的校本教研工作运行机制和以备课组为中心的“学校领导与备课组”的校本教研两级管理方式; 我们倡导平等对话,建立了师生间、教师间、管理者与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制度; 我们注重通过激励性评价,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建立

40、了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考核评价制度,形成了较为宽松的教科研心理环境。,二给教师多一点人文关怀,人的发展是终级目标。 我们努力把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创设出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追求“合融教育”,锻造合群、合作、合享的团队,倡导无形约束、有效劳动,崇尚“至博至淳”,着力培养学识广博、气质淳厚、可持续发展的师生。,我们努力让校园生活回归常态-做正确的事 这几年,如果说我校的教改形成了一定的关注度,便是得益于我们朴素的价值追求,一种包括校本教研在内的回归常态的课堂,回归常态的校园,回归常

41、态的教育生活,而非时尚、新潮的气派。 校园生活的回归体现了教育本质的回归,人性本质的回归。在我校,追求朴素的教育与追求朴素的生活本质上是一致的,朴素意味着真实,意味着苦中有乐,意味着和谐发展。 我校的发展,我校师生的发展,是全程的苦乐相随,关键是我们树立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形成了亲善的生存环境。,我们努力把简单的、平凡的事做好-正确地做事 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坚持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确定课题,以提高办学效益为宗旨,不贪大求洋,不图虚名。 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讲“模式”,但不唯模式是从。我们认为如果不顾自身实际,不顾客观规律,一味效仿别人,追求所谓新“模式”,或者好高骛远,别出心裁,那将与课

42、改目标背道而驰,任何改革举措都不能奏效。 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坚持教改的目的是求变求优而不是求新求奇。教改意味着跨越,但决不是超越实际,更不是脱离常规。我们坚持立足常规求实效,立足常规求特色,立足常规求发展。,我们努力营造人的幸福感。 关注老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正常需要,注重期待,注重引导,创造条件,创造机遇,在校本教研的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让他们感受职业的快乐,获得事业的成功,而不是去给已经承受很大压力的教师提出各种苛刻要求。 用孔子、陶行知、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引导老师正确理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等要求;指导老师努力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应教育的学生。,谢谢您! 祝福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