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专科教育政策与法律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3822)一、不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纸上,每题2分,可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共 10分)1. 教育政策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A. 实用程度 B.可行程度C.合适程度 D.准确程度2. 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主要包括()。A.依法执行原则 B.权责统一原则C.合理性原则D.均衡性原则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 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A.教职工 B.教师C.全校教职工D.优秀教师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当履行()等项
2、义务。A.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B.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C.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D. 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5. 教师申诉制度具有如下特征;()。A.法定性 B.特定性C诉讼性 D.非诉讼性二、填空曩(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上.每题2分,共10分)6. 教育政策是政党或者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o7. 1989年9月11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有关 学前教育的行政法规。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不分性别、民族、种 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
3、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9. 我国取得教师资格的要件包括以下四个方而:国籍要求、思想品德要求、要求、学历或考试 要求。10. 学生的法律地位,是指学生以其权利能力和能力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取得的一种主体资格。11. 简述教育政策的协调作用。12. 简述教育政策分析的类型。13.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学校应当履行的义务。四、论述曩(每题15分,共30分)14.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提出的“全而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教育政 策基本框架的认识。15.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享有的“管理学生权”的认识。五、案例分析
4、题(本题20分)【基本要求】(1) 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2) 要结合实际,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3) 字数不少于300字。16. 小学生在校被同学打伤案【案例简介】李某与王某今年均是12岁,就读予同一所小学。18日下午,李某在上体育课期间受他人怂恿,从后 而踢了王某一脚。随卸,王某挥拳还击,并用木板将李某后脑勺打伤。事发后,李某被送往医院治疗,共计20天。经鉴定,李某所受之伤为九级伤残。李某的父母认为,儿子在学校内受伤,打人者王某应该xtjL子进行赔偿。与此同时,学校因监管不 力,也应该进行赔偿。然而,学校与王
5、某均拒绝支付赔偿。无奈之下,李某父母将王某及该小学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包括伤残赔偿金、医疗费、护理 费等费用,共计77795. 62元。【试分析】(1) 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2) 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3) 当事人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4) 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开卷)(供参考)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ABCD 2. ABC 3. B 4. BC 5. AB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行动准则7 .幼儿园管理条例8.适龄儿童、少年9:能力10. 行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教育政策的协调作用。答:(1
6、)协调作用是指政策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失衡状态的制约和调节能力。教育政策的协调作 用是由政策的本质属性、政策体系的内在要求、政策协调的核心内容所决定的。(5分)(2) 教育政策的协调作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一是要协调处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维度 关系;二是要协调处理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关系;三是要协调处理不同管理层级的关系。(5分)12. 简述教育政策分析的类型。答:教育政策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 前瞻性政策分析,是指发生在政策执行之前的政策分析,也被称为事前政策分析、未来政策分析或预先政策分析。(3分)(2) 回溯性政策分析,是指发生在政策执行之后的政策分析,也被称为事后
7、政策分析、后期政策分析或描述性政策分析。(3分)(3) 综合政策分析,是指将前瞻性政策分析与回溯性政策分析结合起来,以期为整个敢策过程和政策 循环提供信息的政策分析,其被称为综合政策分析。(4分)13.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学校应当履行的义务。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履行的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遵守法律、法规;(2)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 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 以适当的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 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梵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8、6) 依法接受监督。注:上述6个要点各占1分,共占6分;各要点的简要说明共占4分四、论述题1每题15分,共30分)14.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提出的“全而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教育政 策基本框架的认识。答:(1)党和国家把提高质量确立为数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 规模与质量的统一,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促进学前教育向公益性、普惠化发展;二是要促进义务教育向标准化、均衡化发展;三是要促 进高中教育向多样化、优质化发展;四是要促进职业教育向现代化、适应型发展;五是要促进高等教育向 内涵式、创新型发展;六是要促进特殊
9、教育向公益性、全纳性发展;七是要促进民办教育向规范化发展; 八是要促进终身教育向开放化发展;九是要促进民族教育同步化发展。(12分)(2)在论述过程中,联系实际加以说明的,可酌情加1-3分。(3分)15.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享有的“管理学生权”的认识。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h中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 学业成绩”的权利,简称“管理学生权”。(3分)管理学生权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而:一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权,即教师有权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 性和
10、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二是学生品行评定权,即教师有权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劳动等方而给予客 观、公正和恰如其分的评价;三是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权,即教师有权独立自主地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作出评 定;四是教师对学生品行的评定结论和学业成绩的评定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9分)(2)在论述过程中,联系实际加以说明的,可酌情加1-3分。(3分)五、案例分析题(本题20分)【基本要求】(D根据所给的案倒材料,运用木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2)要结合实际,说明白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3)字数不少于300字。16. 小学生在校被同学打伤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主体分
11、析: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李某及其父母、王某、学校。(2)法理分析:本案是一起由学生在学校被打伤所引发的教育法律纠纷,当事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李某的身心健康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当履行“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 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四)遵守所在学校或 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学校应当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 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本案中, 学生李某和王某违反
12、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体育课上相互侵扰,直至王某将李某头部打伤, 侵犯了李某的身心健康权。(3) 责任分析:本案为发生在校园内的学生伤害事故,侵犯了学生李某的身心健康权,当事人应根据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行政和民事法律责任。对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比例,应根据当事人在事故损害中有无过错及过错的大小予以确定。学生王某在受到李 某的侵扰后,本应采取适当方式制止李某的行为即可,但他却通过暴力手段将李某的头部打伤,为此,王 某应承担本次事故的主要责任。受害者李某侵扰王某在先,因而在本案中也有一定过错,也应该承担相 应的法律责任。学校对处于校园内的学生尚有管理的义务。因此,学校在本事故中也存在对学生教育、 监管不力的过失,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 启示分析:本案可给我们带来的如下启示:学生应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翩度,彼此相互关 爱与尊重,不打架斗殴;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侵害时,可通过有效途径寻求法律救济。学校应加强对 学生的教育和监管力度,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注:主体分析占2分;法理分析(即违反了什么法)占9分;责任分析占6分;启示分析 占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