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汪贵珍.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30054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汪贵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汪贵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汪贵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汪贵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汪贵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汪贵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汪贵珍.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教材使用策略与教师专业化发展,郑州市第八十五中学 汪贵珍,一.新一轮课程改革 的背景和目标,90年代末,为了迎接新世纪国际间经济贸易、人才竞争的需要,各国都加大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全球化课程改革运动。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针对原有课程体系的弊端,毅然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1999年起开始酝酿,2001年以来进入全面启动阶段。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国务院又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同年教育部正式颁

2、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至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建国以来的第八次也是力度最大的一次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起来,这次课程改革是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变革。,危机引发了改革!,诺贝尔奖获奖国家及人数统计 诺贝尔奖,是代表着国际科技水平的最高研究成果奖项。据统计诺贝尔奖于1901年创立至2007年,共有521名科学家获奖,分属27个国家,分别是:美国271人,英国80人,德国65人,法国29人,瑞典18人,瑞士15人,荷兰14人,俄罗斯14人,奥地利11人,丹麦9人,日本9人,意大利8人,加拿大7人,澳大利亚6人,比利时5人,挪威4人,以色列3人,印度2人,阿根廷2人,匈牙利2人,捷克、

3、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南非、芬兰、巴基斯坦各1人。其中美英德三国的获奖人数加起来是全世界的80%,而人口只占世界的7%,中国占世界人口近1/5的国家竟然是零!但并不是没有华人科学家获奖,至今已有7位华人科学家获此将,分别是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台湾)、朱棣文、崔琦、钱永健,可遗憾的是他们都是美籍华人,都是在美国获得奖,唯一一位当时有着中国国籍的人丹增嘉措(也就是达赖)在198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但我国政府拒绝承认。,“应试教育”模式使得我们的课堂异化,学校异化,人格异化,教育的使命和魅力已荡然无存!,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 3.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我所看到的美国教育,我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美国小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最少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开眼的是他们根本没有教科书。 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一次我看到儿子的作业,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

5、天和今天。这样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可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学生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我真不知道让一个10岁的孩子去运作这样一个连成人也未必能干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10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扬,也没评判,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懵。一是我看到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

6、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30岁。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他不懂得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们背诵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二.直面新教材 阳光风雨共成长,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转 变 观 念,储 备 理 论,吃 透 标 准,把 握 特

7、点,保 持 清 醒,勇 于 创 新,1.教材是需要师生去加工和创造的原始材料 2.教材是传承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和引导学生情感态度的凭借 3.教材实施是弹性和开放的 4.教材内容是整合的课程资源,1.哲学理论与方法 2.系统科学理论 3.教育传播理论 4.多元智能理论 5.教育心理学理论 6.现代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教师走向专业成功的三大支柱:技能、知识、态度 学科知识 一般教学知识 课程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 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 教育情境知识 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

8、及 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成为金字塔顶,是教师资格认证和培养向度的核心成分。,教师专业知识的主要内容,.舒尔曼的概括 Veal和Makinster 的金字塔模型,1.胸中要有课改背景 2.把握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3.细化解读课程标准 (1)把总目标、学段目标细化为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2)要结合具体内容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3)要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和可操作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三位一体”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不等于每门学科或每节课的具体教学 目标。 对教师来说,大多数课的教学目标还 是以“知识与技能”为主,这些是伴随性目 标

9、,在教学结束时应该可以检查其达成度; 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 长周期目标,需要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因此要在课堂里伴随教学内容体现与关注,但实现一定是一段时间体验积累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培养与 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不一样的。 知识、技能的学习主要靠教师的传授 与练习,理解、记忆、练习、巩固是主要 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培养是 经验知识的习得,体验、感悟、内化是主 要的习得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在感知、体验、感悟的基础上习得有 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能力。,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教学行为鼓励探究与综合 评价方式凸显个性 编排形式图文并

10、茂,谁来保证新教材的质量 跳跃式结构带来的困难 靠什么决定教材知识点的去留 每节课都需要情境创设吗 探究活动是不是越多越好 教学与考试何时跑到一起,对新教材的认知性创造 对新教材的情趣性创造 对新教材内容的活动性创造 对新教材实施开放性的教学策略,师:老师有两张纸,一张就这样折了一下,一张折成了纸飞机,你们说,用同样大的力气扔出去,谁飞得更稳、更远? 生:纸飞机飞得远。 师:肯定吗? 生:肯定。 师:这只是你们的猜想,让我们用事实来验证吧。(学生上来扔纸和“纸飞机”,纸一下子就掉了下来,而纸飞机平稳地向前飞去。学生欢呼雀跃) 师:为什么“纸飞机”能飞得又平又稳? 生:因为它有翅膀。 师:你们认

11、为呢?(学生异口同声:是)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只“纸飞机”,你们看一下,和刚才的“纸飞机”有什么不同? 生仔细观察后,发现这只纸飞机的翅膀一个大一个小。 师:用同样大的力气扔这两只纸飞机,哪只飞得远? 生:左边的那只(指翅膀同样大的)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的两只翅膀是一样大的。 生2:因为它是对称的。 师:你们明白他说的“对称”吗? 生:明白,就是一样大啊。 师:数学上,我们把物体具有的这种特征称为“对称”现象。(板书:对称),一个老师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时(教材是两道排竖式的除法算式及循环小数的概念)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个老和尚,老和尚

12、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问:“谁能接着往下说?”大部分学生说会并说得很整齐,原因是学生掌握了故事只是四句话在不断重复的这一规律。接着再问:“谁还能再举出生活中这种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教室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有的说:“像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一直不断地重复出现,也说不完。”有的说:“春、夏、秋、冬,春、夏;每天都有24小时,每年都是从一月到12月,再从一月到12月。”还有的说:“母蛇生小蛇,小蛇又生小小蛇”不过,很多学生不同意,其中有一个学生说了,如果蛇不幸被人抓了,还做了个杀的手势,弄得全班学生都笑了,真是有趣。教师适时地做了引导后说:“是呀!没办法像上面的例子既能依次不断地重复

13、出现,又说不完。其实在我们数学知识中,也存在这种能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循环有趣的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交的新朋友循环小数。”,记得初中数学课本上有这样一个题目:利用两条直线、两个圆、两个等腰三角形设计一幅图,并给你的设计取一个恰当的名字。当时我让学生比一比,看谁的设计多、形象、名字贴切,我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汇总,其中不少创造性的设计令我感叹!,三.新课程理念下 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最大的变化是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其本质是教师的角色转换。 角色 教书者 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任务 讲课 设计并引领学生学习 形式 教教材 用教材教 目标 双基 三位一体

14、 内容 书本知识 与学生紧密联系 方法 传授式 活动式启发式做中学 评价 测验考试 多元评价,课程观:“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教学观:教与学的“共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并重。 质量观:有效性、主动性第一。 学生观: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新课程倡导: 课程观的重大变革: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教学观的重大变革: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

15、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以数学来说,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观的变革:个人认为,在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还应该有一定的距离。,关注课的形式,探究式教学与接受教学比较 五个例子 三点感受 探究式教学 主动学习 建构知识 新知识 三个例子 接受

16、式教学 被动学习 五道习题,接受式学习的认知理论是刺激、 反应、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 是被动的。 探究式学习的认知理论是建构主 义,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 体验到知识的创建过程,还可学会学 习和探究的方法,生成和发展持续学 习的愿望。表现出较大的主动性。,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学习理论经历了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发展历程。 20世纪上半叶,行为主义占主导地位,美国心里学家桑代克是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以“刺激反应联结”和“试误”为主要特点的学习理论。另一位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进一步发展了行为主义的主张,提出了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模式。(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强化在

17、联结占起重要作用,个体习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机械性、片面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是认知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的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的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个体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了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皮亚杰和早期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

18、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结合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思想后认为:一方面,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来实现。另一方面,内在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 知识观:强调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制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不免过于激进) 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19、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生观: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的专业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初级 中级 高级 规范化 个性化 核心化 新教师 合格教师 骨干教师 学科带头人 胜任教学 创作教学 发展教学 (一级) (高级) (特级) 学会操作 学会创作 学会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应该明确为: 一级教师:会备课、会上课 (技术任务关注) 高级教师:创作教案、创作教学 (效果学生关注) 特级教

20、师:研究教学、发展教学 (事业成就关注),结合实际 提升自己,适应期 胜任期平台期 创造期 归隐期,适应期,特点:可塑性最大,模仿性最强,思维敏捷,头脑灵活,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最强,有理想,有朝气,有热情,有干劲 建议:聆听专家的声音 学习教学常规 多实践,勤思考,找感觉,胜任期,特点:掌握了教育教学技能,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威信,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方式是否吸引学生等。 建议:读专业的书,厚积薄发, 多参与教育教学及科研课题研究,平台期,特点:心满意足 安于现状 职业倦怠 建议: 1、克服倦怠(自我调节) 2、读经典、阅名著、滋养心灵 3、反思意识 批判能力,创造期,

21、有创新能力;教学风格个性化;开始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和理论;教学科研成果有分量;在校内外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心理需求是成就的需要 。,以课例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有效途径,上个世纪末,关于课程教学改革留给我们两句重要的话。,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教师事关重大,有效的课堂再次成为新世纪关注的焦点,基于课堂教学改进的教师在职学习,正是中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案例分析:“共振现象”教学的研究,第一次设计与教学 老师先是播放了1940年美国一座860米长的塔柯姆大桥被风吹倒的实况录像。之后又给学生介绍19世纪中叶法国里昂市附近一座长102米的桥,因一队士兵在桥上

22、齐步走引起桥梁坍塌,死亡226人的故事,并展示了实验员制作的模型。接下来是声音振碎玻璃杯的图片展示和介绍。 介绍了上述三个事例之后,老师说:“上述的三个事例都和振动有关,但是什么样的振动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接下来,他开始按照教材的顺序,向学生介绍固有振动、阻尼振动以及受迫振动、共振等概念。 凡是教材上提到的知识,老师都一一进行讲解或者组织学生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大大小小的实验和录像就出现了9次,平均4.4分钟一次。 整节课的教学气氛很活跃。 但当老师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习知识来解释新课引入时三个事例时,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描述并得出结论,无奈之下

23、,教师自己只好代劳。,课后反思 赞成者 “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材上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紧凑”; “自己研制的几个实验很有新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新疆伽什地震的有关资料及时充实到教学之中,注意和日常生活、社会问题的联系,丰富了教育资源”,反对者 “这样的教学安排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实验太多,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整个感觉就象是走马观花”; “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学生的思维不是连续的,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执教老师 “教学的素材比较多,总想着能够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所以上课时关心学生少了,注意力放在如何控制好时间以及如何完成教学计划上来,造成师生之间的配合不够,

24、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调动起来。”,第二次上课,在新课导入部分,决定只讲一个事例,其余的留给学生课后讨论。考虑到塔柯姆大桥录像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效果,选定了这个事例。 构思出了一个模型。 只安排了4次学生实验,基本上每个教学环节一个,给学生的思维活动留出了一定的空间。,课后反思 从塔柯姆大桥的录像到桥梁模型过渡自然,通过建模,给学生提供了将现实生活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加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符合“从社会、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回归到社会、生活”的教学指导思想。 存在的问题是,从大桥的模型到受迫振动、共振概念的提出不是学生自己得到的,没有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第三次上课 注意到了前后知识的比较,

25、在比较中很自然地引出了固有振动、受迫振动等概念,并由此巧妙地过渡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去。,本课例给教研组老师们的启示 1在课改实践中要正确认识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利用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样的课程资源,在不同的教师眼中会有不同的作用。 上述塔柯姆大桥的课程资源也是如此,单就教材上的图片讲解一下是一种应用,找到录像给学生放映是一种应用,从录像出发抽象出桥的模型再过渡到共振现象的研究之中也是一种应用,让学生根据这一模型展开猜想和探究又是一种应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好课程资源的作用,应该引起物理教师的深入思考。,实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研究,为什么要让学生交流?

26、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 学生的交流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的交流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的交流不仅是为了教师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启发和取长补短,我们教研组决定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展开研究。沈老师的一堂公开课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开始。 沈老师课的内容是 “两位数减两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和退位)”(是上海“一期教材”三年级第一册)。 我们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和区教研员何老师一起观了沈老师的课。,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口算减法。 (教师揭题“两位数减两位数”后,呈现春游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春游你想花多少钱?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

27、边上板书86、42、36、49、28)。 师:根据黑板上的这些数据能不能提出一些减法问题,并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了一些算式,比如:86-42,49-28,86-49,42-36等,并且按退位和不退位的情况分类板书) 师:我们选“86-49”来算一算答案是多少? (学生回答:47,37) 。 师:到底是47还是37?谁来说说理由? 生:是37。因为86减40等于46、46减9等于37,所以86减49等于37。 教师露出赞许的目光,要求大家齐声拍手表扬他,然后接着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再来说一遍?” 三名学生依次模仿着说了一遍,而后沈老师进行了归纳小结并进行了大量的巩固练习

28、。,“谁再来说一遍”,课后,教研组进行了讨论。 沈老师自己对课不满意而且困惑:这堂课学生学得比较被动,课堂交流也不活跃,有什么办法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起来? 教研组教师的看法是:沈老师教的还是扎实的,只是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明显不够。 老师们普遍感到沈老师的课没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研员何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国家和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要“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积累四则运算的感性认识,探究计算方法”的新要求 。,传统的计算教学,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和计算的熟练程度。课堂上,在教授了计算规则后,一般会让学生反复地操练,有的老师要要求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等

29、简便运算要达到“脱口而出”、自动化的程度。 这种注重计算结果和算法一统的教学,对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多大价值? 我们在集体反思与讨论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共同认识:教师应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交流”不意味着让学生重复别人的正确算法,更应更尊重学生计算过程中的多种方法并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出来。,“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在春游情境下产生例题“76-19”后,教师揭题并展开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师: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76-19”的差是多少?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内说给大家听。看谁的方法多?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全班交流。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说一下。 生1:我是先算76-10

30、=66,再算66-9=57。所以76-19=57。 生2:我是先算76-20=56,再算56+1=57。所以76-19=57。 生3:我是先把76看成79,79-19=60,60-3=57。所以76-19=57。 生4:我是想竖式算的。 生5:我是这样算的:先76-9=67,再67-10=57。所以76-19=57。 生6:我把76看成80,把19看成20,80-20=60,60-4=56,56+1=57。所以76-19=57。 生7:我把19看成16和3,76-16=60,60-3=57。所以76-19=57。 生8:我是这样算的:76看成80,80-19=61,61-4=57。所以76-1

31、9=57。,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反复用 “还有不同意见吗?” “真行!”的课堂语言组织交流;用“你怎么想的?”“为什么?”引导发言者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整个交流过程教师流露出满意的神态,最后老师说:“小朋友,你们的办法真多!以后大家就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来进行口算。”,我们教研组的所有老师观课后,一起坐了下来。 对于这堂课,老师们感到很兴奋。有老师说:沈老师让学生独立地尝试、探索,这样就可以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口算方法,交流尤其充分! 也有教师认为,沈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向全班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这样可以使全体学生共享智慧。 还有教师觉得沈老师的 “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教学策

32、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过,也有教师提出提出质疑:学生交流的似乎很热闹,老师理解了各个学生的发言,问题是学生之间是否相互也都听懂了呢?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口算方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呢? 我们马上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测。 结果出乎意料:85%的学生表示只知道自己的口算办法,而不明白其他同学的;在对“5417=”的测试中仅有12%的学生会用两种或三种口算方法。 困惑、疑问再一次流露在老师们的脸上。,通过仔细的录象观察和深入的语言分析,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几乎没有一句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的话,板书中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整理的暗示,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

33、理、优化的判断。或许这是造成本堂课课堂交流低效的主要原因。 大家觉得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异同以达到相互沟通理解,并在比较中让学生寻找合理、简便的算法来培养优化算法的意识。 看来“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算法中做出比较和判断。授课老师也觉得很有必要借班再上一次,对什么是“交流”做出改进。,“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办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学生在春游情境图下生成的算式还是“76-19” 生1:我是这样算的:76-10=66,66-9=57。所以76-19=57。 师: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谁能解释一下。 生2:他的意思是先把19分成10和9

34、,先76减10等于66,66再减9等于57。所以76减19等于57。 师:与他的方法一样的还有吗?(许多小朋友举手示意相同)与他的方法差不多(相近)的有吗? 生3:我的办法与他的差不多,我也是把19分成10和9的,不过我是先减9,再减10的,答案也是57。师:你们的方法相同,只是先减哪一个数的次序不同。还有与他的方法不一样的吗? 生4:我是这样算的:76-20=56,56+1=57。所以76-19=57。 师:谁听懂了?能不能解释呢? 生5:他把减数19看成20,先76减20,因为多减了1,所以要再加1。 师: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能不能提提自己的疑问? 生6:明明是减法,为什么要加1? 师

35、:谁再来解释一下? 学生又交流了几种,教师一一介入引导,课结束后,教研组的老师们再一次进行了讨论。 反馈会议上老师们说了许多,各人表达的共同意思是:原来还以为课堂中只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就行了,现在知道了仅仅充分交流还是不够的,交流中还要引导学生彼此的沟通和相互的理解;还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其中不少老师这样说:“听了沈老师的课,我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了。 老师们感到很兴奋,恍然大悟:交流中有很多学问。,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在两位数减两位数三次授课中,教师们的研究主题是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交流。在不同阶段教师对此有不同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行为: 交流就是让学生充分

36、“说话”、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交流还要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算法并相互启发 交流更要让学生之间沟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并通过比较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算法 可见,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更象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并最终形成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课例研究的基本途径,教学设计,反馈会议,课堂观察,课例研究的一般流程,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一位语文名师 “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原型经验 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 人见解准备方案 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分类处理各种

37、文献的不同见解(我 有他有,我无他有,我有他无)后修改方案 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 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备课” 三个关注(自我经验、文献资料、课堂现实)和两个反思支架(更新理念、改善行为)的课堂改革经验,无一例外是教师成长的捷径。,先后对120名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进行访谈和跟踪。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是规律性进程。,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或者说社会把我们放在了这个位置,我们完全没有理由让自己消沉、虚度、不快乐,认定自己的目标,用知识不断滋养自己的精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的每一天都变得充实、愉悦。 学习 践行 反思 调节 丰富自己,滋养心灵,让你的目光随着岁月的流失变得睿智而不是呆滞。,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