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主编关培兰人大出版社.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54671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301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主编关培兰人大出版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1页
组织行为学主编关培兰人大出版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1页
组织行为学主编关培兰人大出版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1页
组织行为学主编关培兰人大出版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1页
组织行为学主编关培兰人大出版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主编关培兰人大出版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主编关培兰人大出版社.ppt(3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主编 关培兰(人大出版社2008版),作者简介,关培兰,1947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国较早引进和传播组织行为学的高校教师之一,参与和创办中国行为科学学会,任湖北省行为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同时兼任国际应用心理学、亚洲管理研究会、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会会员及常务理事,香港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湖北省人事厅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高级顾问,西南财大及河南财大兼职教授。,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

2、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大量借鉴了相关学科的有益成果,它把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对象的组织程度,划分为3个层次: 其一,对个体行为的研究。个体是构成组织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组织的细胞。从人自身的角度看,人又是组织的主体,每个人都有其独立的人格。认识个体是了解组织行为的基础。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其二,对群体行为的研究。群体是组织的基层单位,在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组织。群体行为对组织行为有

3、着重大影响,组织行为学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做专题研究。 其三,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具体表现为组织设计、组织变革、组织发展方面。,组织行为学参考书目,边一民、徐力等编著 詹虹编著 张德编著 龚敏编著 曹正进编著 颜坚莹编著,教学内容构成,6篇24章构成 第一篇 导论(组织行为学及其研究学习方法、组织行为学研究特点2章) 第二篇 个体行为(个体行为规律、个体差异及测量、个体差异及管理、知觉与判断4章) 第三篇 激励(激励理论及分类、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性激励理论、改造型激励理论、激励的社会机制、知识员工的激励与管理6章),第四篇 群体行为(群体及其功能、群体

4、人际关系与冲突、群体凝聚力与士气、沟通管理、团队建设5章) 第五篇 领导行为(领导理论及其发展、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3章) 第六篇 组织行为(组织理论与组织结构、组织变革与组织培育、组织文化与伦理、学习型组织4章),第一篇 导论,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及其研究方法,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管理学人际关系学(行为科学)霍桑实验 1949年,美国在芝加哥召开了一次跨学科的讨论会,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的名称。 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集哈佛、斯坦福、密歇根、北卡罗来纳等大学的科学家开会,正式把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从此取代了人际关系学。,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科学管理前期

5、(1900年前) 科学管理时期(19001945年)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和韦伯的古典组织理论 人际关系学派(19271945年)包括: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 权变学派(1945年现在),理论基础,见p7图11 心理学 生物、生理学 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人类学 政治学,研究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美国心理学家芒斯特伯格,1912年著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 群体动态分析方法(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该方法叫“场”理论) 社会测量方法(维也纳的莫雷诺,创造“心理剧”的治疗方法),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概念: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6、。 意义:多学科为综合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涉及三个重要方面即个体、群体、组织;通过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做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了解他人,理解他人,激励他人。,组织行为学的技能(美国密歇根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约翰.威根将其技能分为五个等级,即本本型、本本与情景结合型、能力型、熟练型、专家型) 应用:诊断、制定方案、行动、评价,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方法,观察法 调查法(谈话、问卷) 心理测验法 定性与定量法 案例法 情景模拟法 系统法,本章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应用,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 结合企业管理,说明你对学习组织行为学的认识。 结合组织行为学谈谈你对“方法与手段是达到目的的桥梁”

7、这句话的理解。,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特点,第一节 组织和组织行为 人的一生离不开组织,人会作为组织的一员度过工作、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组织与其成员共同为社会创造价值,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又会影响组织的绩效。,一、组织与组织行为,组织及其性质: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按一定规则建立起来,具有正式关系的人群集合体。(海尔目标:创造中国的世界名牌;正式关系: 正式组织中有目的、有意识形成的组织机构、职位、隶属关系;人员组织的核心:组织包括一切营利和非营利的企事业单位) 组织的特点:由个人和群体组成;有明确的目标;拥有资源;通过专业分工和协作实现目标。 组织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见p32图2-1

8、所示。,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标,主要目标:提高管理者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预测、解释和控制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最严重的问题也是人。保加利亚管理心理学家吉诺夫曾说:“人不仅是管理系统中最可靠的成分,也是最不可靠的成分,许多问题都是出在人的身上而不是出在物的身上。”在管理活动中,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研究时有以下作用:,对行为的预测:预测他人行为是日常生活、工作的基本要求。通过预测对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正向)进行表扬、激励、倡导,对不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反向)采取措施阻止、消除、抑制。 对行为的解释:预测与解释不同,能预测的事物并不一定能解释。一般情况

9、下,准确预测某种事物的能力往往先于解释该事物的能力。解释又包括,人们在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存在的差别,对这些情况解释的目的,提前采取措施控制它的发生。,对行为的控制: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需要对组织中所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有效控制。控制采取的手段有,酬劳制度(奖金、福利、基本工资);监督(审计、安全生产、质检);工作设计(岗位责任制、职能部门设计、隶属关系、轮岗制) 引导行为:这是管理者的任务。,三、组织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地方,组织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组织目标的实现靠组织成员的努力 组织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施展舞台 组织与个人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双方互惠互利 举例说明:新东方俞敏洪;

10、阿里巴巴马云;蒙牛牛根生;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等。,第二节 人文技能是管理者的关键技能,管理是一门艺术,艺术性表现在对人文技能的应用。 法约尔五大管理职能四大管理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控制。 美国学者约翰.瓦格纳对管理的定义:“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通过劳动力的合理配置,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组织行为的过程。” 一句话:管理是“让人把事情做好。” 以上是管理功能,以下是管理技能,美国管理学家开卡茨在1955年出版的管理者的技能中提出三大技能: 技术技能 人文技能:与人共事能力 观念技能:从内向外好于从外向内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有不同三大技能组合,见p41图2-3所示。,管理者的角色功能,

11、20世纪60年代后期,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亨利.明茨伯格对5位高层经理进行了一项精心研究,以确定这些管理者在他们的工作中做些什么事情。 结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而又相互管理的角色,或者表现出与工作有关的10种不同的行为。见p43表2-1。,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组织文化多元趋势 劳动力多元趋势 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权变管理,本章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应用,组织、管理、管理功能、管理技巧 什么是组织?它分为哪些层次? 请说明“人文技能是管理者的关键技能”这句话的含义。,第二篇 个体行为,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第一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12、(抛弃了心理学中认知、情感、意志对人行为的影响) 1.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受客观刺激的影响,一定的刺激必然引起一定的反应。 公式:S_R(刺激反应) 简单刺激带来简单反应,复杂刺激带来复杂反应,2.说明的问题 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刺激) 研究如何改变和调节人的行为,提高其工作效率。 缺陷:把人看成是对外界刺激起反应的机械人。,二、新华生主义,主流内容:人的行为因时、因地以及环境与个体的身心情况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代表人物:托尔曼、赫尔、斯金纳 公式:SOR 中间增加思维加工系统 意即:输入刺激,在人脑中进行思维加工系统处理,输出的是行为。,三、勒温的观点,借用物理学“磁场”概念,把人的过去

13、、现在形成的内在需求看成是内在的心理力场,把外界环境因素看成是外在的心理力场。人的心理活动是现实生活空间内在的心理力场和外在的心理力场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要测定人的心理和行为,就必须了解完成这一行为的内在心理力场和外在心理力场的情境因素。 函数关系式:B=f(p.E) B、P、E分别代表:人的行为、个体特征、环境特征,勒温认为,个体特征和环境特征不是孤立的两个因素,而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因个人情绪好坏对同一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不同的环境又会影响个人情绪的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勒温把个体和所处的环境统称为“生存空间”,他认为在解释某种行为时,不同时研究环境和个体是没有意义的。 改变态度的

14、方法不能离开社会的活动,不能离开社会的规范和价值。个人在社会中活动的性质能决定和改变他的态度。应引导目标对象参与各种有关的活动,以纠正偏见改变态度。心理介入的程度如何,对该表态度的影响也很大。主动参与和被动接受两种心理介入所产生的态度改变效果不同。让目标对象全身心投入活动,自己提出和解决难题,会使态度改变明显。,第二节 个体行为规律 一、个体行为规律 1.人的行为模式(刺激反应机理)从心理学角度经研究 刺激个体心理特征对刺激的个人理解行为反应 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华莱士提出了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 见p57图3-2。,任何具体的行为或行动能否产生绩效,要依赖于组织对个人的期望或要求。组织中的两个成员

15、也许以一种几乎相同的方式行动,但如果他们的工作要求有不同类型的行为,那么,一个人的行为可能有效,另一个则无效。只有在有明确的标准并了解组织的期望与要求时,我们才能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能否产生有效的个体绩效。 以上内容见p58图3-3。,2.个体行为特征,目的性 社会性 自主性 连续性 持久性 可塑性,二、个体心理与行为制约,个体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思维和反应 个体行为过程由需要动机行为构成 个体心理包括知觉、动机、态度、价值观、个性、气质、情绪等,1.知觉与行为,知觉差异因素有两个: 客观因素,即知觉对象特点(外表印象特征;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感知;知觉对象的组织结构。) 主观因素(

16、选择性、需要、成见、思想方法的错误:第一印象的作用(看照片);晕轮效应(以点盖面);优先效应(先入为主)和近因效应(给人印象);定型作用(头脑中固有印象),2.动机与行为,行为由动机支配,动机由需要引起。行为导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动机是满足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念头或想法,或是被意识到的活动或行为的诱因。它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它驱动人们从事某种行为,规定行为的方向。 动机与需要的区别: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是主观的意向或愿望,当人们有某种意向时,虽然已意识到一定的行动方向,但却不明确行动所依据的具体需要以及用什么途径和方法满足需要。,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在原因和直接动力。动机的机能(职能): 始发

17、机能 选择机能 强化机能 一般来说,持久的、长远的动机多产生于高级的需要,而间断的、短暂的动机则多产生于低级的需要。,案例阅读:“她为什么下班总是最后走?”资料来源:检查日报 05.5.18,重庆市某县国税局原干部左某,近日被法院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零6个月。 1995年,重庆市税务机关实行“金税工程”,以计算机联网的方法征收税款。当时左某任某县国税局下属的一个征收所的征收员,承担用电脑对税款解缴汇总入库的职责。做某给人的印象是:为人谦和,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上班最先到办公室打扫卫生,下班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并经常帮助同事收缴税款,因“表现出色”,左某连续几年被该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18、 2001年6月,左某偶然发现汇总税款时可删除部分完税证记录后再进行汇总,遂产生贪污税款的念头。从第一次作案得逞到案发,共贪污税款137笔共计8万余元,用于个人高档消费。 2004年11月,县检察院接到群众关于左某贪污税款的举报,随即对其立案侦查,并查清其贪污税款的犯罪事实。据左某交代,其作案时间均选在同事们下班离开之后。,三、个体行为疏导,按性质分为:正确行为和错误行为 按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结论:正确引导个体行为,使之与组织行为相一致,纠正消极的个体行为。,1.个体行为的预测与控制,行为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目标是一种外在的对象,行为的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对

19、象也可以是精神的对象。行为科学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行为分为两部分,即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 目标导向行为:为谋求实现某种目标而做准备的行为,即寻求目标的过程。通俗讲是为干某种事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目标行为是直接满足目标实现需要的行动,或者叫从事目标本身的行为。 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对需要强度有不同的影响力。对目标导向行为来说,需要轻度会随着这种行为的进行而增强,越接近目标动机就越强,直至达到目标或遇到挫折为止。目标行为则不同,当目标行为开始后,需要强度就有减弱的趋势。,由于目标导向行为对需要强度有不同的影响力,那么要想把动机强度经常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有效的方法就是循环交替的运用目标导向行为

20、和目标行为。当一个目标达到时,马上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并进入新的目标导向过程,使人们的积极性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同时,目标导向过程不宜太长,否则会使人感到目标过于遥远,可望而不可及,产生泄气情绪,影响积极性的持久。另外,目标不能定的太低,要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否则人们会感到“平淡无奇”、“唾手可得”,失去自豪感、成功感和胜任感,同样影响积极性的发挥。 人的行为规律见p63图3-4。,2.个体行为的引导,引导个体行为,要从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因素入手,通过改变个体心理,从而改变个体行为: 首先,要引导个体知觉; 其次,要充分发挥和创造个性; 再次,引导个体树立正确的态度; 最后,培养和塑造组织的价值

21、观。,个体行为引导在组织行为管理中的应用对员工的事业管理,个人事业发展的阶段有四个: 事业起步(建立阶段30岁以下),重点掌握适应环境能力的培养,注意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多种技能,结交同事与朋友,编织人际关系网络,寻找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 发展阶段(30-40岁),追求独立性和责任感日增,可以通过抓住各种晋升机会扩展自己的才能,满足自己需要。 维持阶段(40-60岁),保持稳定的绩效水平、创造力和成就感,会出现些许危机,如过早的出现时也停滞。原因是高管职位相对缺少,大部分人不能再晋升。 退休阶段(60岁以上)有辉煌史的人不能很快适应。,3.个体行为的协调,个体行为之间的协调。个体行为受主客观

22、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差异性,该差异造成组织内部个体行为之间的不协调甚至冲突,因此必须对个体行为进行调节,主要方式有: 信息沟通方式 文化娱乐方式 思想教育方式 个体与群体、组织之间的协调。方法有二,其一是在组织或群体内部建立起崇高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观,其二是鼓励和弘扬正确行为。,本章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应用,刺激-反应公式、个体行为规律、个体行为特征、晕轮效应、动机、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 华生主义和新华生主义各有什么特点?勒温观点主张什么? 知觉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知觉、动机、行为有何关系? 什么是目标导向行为?什么是目标行为?循环交替的应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有何意义?,第

23、四章 个性差异及测量,第一节 人性 一、中国学者的人性观点 1.先秦时期 善恶观(孔子、世硕、告之、孟子) 墨家“兼相爱,交相利” 道家“无为” 2.汉至隋唐时期 围绕天道、天理阐述 3.宋至明末清初时期 理学形成阶段(朱熹、李贽) 4.近代人性观 沿袭明清启蒙思想,接纳吸收西方近代人性思潮(康有为、章太炎、马克思主义),二、西方学者的人性观点,人性四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 经济人假设:早期管理思想,以享乐主义哲学和利己主义思想为出发点,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亚当.斯密是最早论述这一观点的。 亚

24、当.斯密论点:经济现象是基于具备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泰勒称这种人为“经济人”,他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被麦格雷戈概括为“X理论”,相对立还有“Y理论”。,社会人假设: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因素。 社会人假设是梅奥在霍桑试验中提出来的,主要观点:物质不是影响人生产积极性的唯一,除此还有社会、心理因素;生产力提高取决于员工士气。士气取决于员工家庭和社会生活及企业中人的关系;非正式组织影响员工群体行动;新型领导对组织成员的重要性。,自我实现人假设:由马斯洛根据需求层次论

25、提出,观点是,人类的高级需要最具有吸引力,其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就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这样,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复杂人假设:承认以上三种人假设有一定道理,但不适用于一切人。因为人是复杂变化的。人的需要和潜力,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增加地位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各有不同,对人的管理方式也应随情况而变。 莫尔斯、罗尔施提出“超Y理论”又叫“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主要观点:人带着各种需要和动机来工作,但主要需要是取得胜任感;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实现,这就要看他的其他需要,如权利、独立、成就和交往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任务和组织相适合,胜任

26、感的动机极有可能得到实现;即使胜任感达到了目的,它仍继续起激励作用,一旦达到一个目标,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又树立起来。,第二节 个性差异及测量,一、个性概念及特点 1.概念:个体带有倾向性的、经常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 2.特征: 差异性、倾向性、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案例阅读李阳与疯狂英语,李阳上世纪60年代末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在中学的学习状况不很理想。但是的中学生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他变得非常内向,怕见生人,家里来了客人,总会设法躲出去。 高三期间,他几度因失去学习的信心而萌生退学的念头。他清楚的记得,长大后想从事的工作是“尽量不与人打

27、交道”。1986年在李阳父母的帮助下,勉强考入某大学工程力学系学习。进入大学后,他仍然是班上的后进生,上大二的时候,就有多门功课不及格,多次需要补考才能继续学习,他感到丢人急了。,决心以英语为突破口的李阳天天跑到校园空旷处大声喊英语,还想出两个办法督促自己坚持下去:一是告诉许多同学自己要坚持每天学英语、喊英语;另外邀请班上学习最认真的一位同学陪他一起大喊英语。四个多月后,他发现自己可以复述十多本英文原版书,背熟了大量四级考题,听说能力脱胎换骨。成功的喜悦使他自信心极大提高。他认为,这是人生的一次巨大超越,让他终生难忘。克服困难的勇气也因此极大增强。 李阳对大学生活非常难忘,记得第一次在学校演讲

28、“疯狂英语”时,他的同学在校内贴出一张海报“一个叫溧阳的家伙,在英语学习方面有点体会,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但是在那次演讲开始前一小时,他心里依然非常紧张。他在极度的恐惧中、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跌跌撞撞上了讲台。他记得当时真是前言不搭后语,但凭借自己独到的观点,比如“热爱丢脸、”“学习英语不是脑力劳动而是体力劳动”等等,引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正是这些看似游戏的活动,锻炼了我的胆识、锻炼了我的口才、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现在不是很多单位要求工作经验吗?我觉得这就是经验。”,二、个性的基本理论,个性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佛洛伊德的追随者,把年龄分8阶段,每阶段个性发展基本特征见p80表4-1。观点符

29、合发展辩证观) 个性特征论(卡特尔和吉尔福特,人们中存在普遍性的个性特征。即共性基础上研究个性。) 个性形成理论(个性遗传决定论、个性生物欲望论、个性生物社会论、个性社会论。) 个性早期决定论(佛洛伊德的个性成长论,强调儿童早期在成人性格形成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个性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三、个性差异及计量,个性形成受诸多因素影响,掌握个性差异特点,对于人才选拔、就业指导、工作安排、行为诊断、工作评价及绩效考核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素综合列表见p82表4-2。该表结合下一章一起讲。,本章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应用,X理论 Y理论 经济人 社会人 学者们对人性的看法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西方人性假

30、设有哪些理论和其代表人物? 个性是什么?有哪些特征?,第五章 个性差异及管理,组织行为学家认为,实现对人的管理,首先在于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主要与人的需要、动机等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所以,只有充分了解和满足人的正常需要,人的内在动机才能受到充分激发,才能使人自觉地、愉快地将事情做好。,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一、需要及特点 需要:是人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 特点:指向性;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可变性;社会制约性。 二、动机 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原因。亦即推动人们去行动的内动力或内驱力。,第二节 气质,一、气质:是个体心理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人在心理

31、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点,这种动力特点是指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在强度、均衡性、灵活性等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在人的行为方面的表现,如知觉、记忆的速度、思维的灵活性、主义的稳定性、情感的强弱和心理活动的内外倾向性,以及一般动作的速度、强度和灵活性等。一般人所说的“性情”、“脾气”是气质的通俗说法。,二、气质类型及其特征,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根据人体内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体液哪一种占优势,把气质分为四种: 多血质 胆汁质 黏液质 抑郁质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将气质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活泼、兴奋、安静、抑郁。,各类气质的特征,多血质:

32、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有较大的可塑性,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日常活动中表现为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善于交际给人一种亲切感,但往往失于轻浮,热衷于表现自己,难有深交;机智灵活,工作效率高,但持久性稍差;兴趣爱好广泛,但容易转移。,胆汁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快,情绪兴奋性高而不均衡。在日常行为种的表现是精力旺盛、动作敏捷、热情直率、易于冲动、心境变化剧烈,难以克制自己,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世界。,黏液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缓慢而稳定,有明显的内倾性。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是情绪稳定、心境平静、不易波动;情感含蓄不外露,发生较缓慢,但一旦形成则较为稳固深刻;安静

33、稳重,不善交际;灵活性较低,动作缓慢;工作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但易因循守旧,创新精神差;注意和兴趣持久而难以转移。,抑郁质:感受性高,耐受性低,反应速度缓慢而不灵活,不能经受强烈的刺激,具有极其鲜明的内倾性。日常生活中表现为郁郁寡欢,多愁善感,情绪体验深刻,但很少外露,不善交际,不愿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比较孤僻、易受伤害;行动迟缓,动作刻板、处事小心谨慎;思考问题往往比较全面、深刻、细致,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 现实中四种类型单一的人很少,多数是中间型或混合型。,三、气质与职业的匹配,案例阅读“神六”航天员的选拔要求,2004年12月14日,载人航天系统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34、神六”在选拔航天员的时候会更注重他们的心理相融性。 “神六”要两个人同时上天,上天后更需要两个人在相互支撑的情况下,除默契配合外,工作、生活习惯方面的协调及脾气、性格上的配合至关重要。 理性的勇敢、果断、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强、聪明、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清楚地和旁人沟通等也是必要条件。理性的勇敢莽撞,果断是在多种冲突下分清主次快速做出正确判断。 专家说,如果在太空中遇到问题,紧张是正常的,但一定要适度紧张而不是慌张,是把紧张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至于失态,也不影响对问题的正确判断。,第三节 情绪,定义:人对喜、怒、哀、乐、惧等心理体验态度的一种反映,被称为情绪或情感。 情绪和情感具有肯定和否定的性

35、质。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人的肯定性质的体验,如快乐、满意等;不能满足人需要的事物会引起人否定性质的体验,如愤怒、憎恨、哀怨等;与需要无关的事物,会使人产生无所谓的情绪和情感。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消极的情绪会降低人的活动的能力。,情绪对行为的影响,正面的情绪能够起到促进协调和组织的作用,它有利于劳动者工作效率的提高。实验证明,中等愉快水平可以使智力劳动达到较优的效果,如果兴趣和愉快结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补充,能为智力活动和创造性工作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 焦虑是负面情绪,它使人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效率下降。 悲哀、愤怒、倦怠等消极心境会使人感到厌烦、消沉、枯燥无味,对人的创造性思维

36、产生消极影响。,第四节 性格,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性格不是天生而是后天的获得。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内容,是个性的主要标志。,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性格、气质、能力都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性格是核心,气质和能力都是中性的,只有性格具有倾向性。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联系:区别是,两者反映了心理活动的不同侧面。气质侧重于反映与心理活动的动机和内容有关的方面,反映个性的自然属性,性格侧重反映与心理活动动机和内容有关的方面,反映了个性的社会属性。气质有先天性,性格是后天形成。气质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强。联系,都与人神经有关;性格对气质

37、有一定制约作用。,性格与能力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能力对性格形成有一定影响,能力的发展促使某些性格特点的形成。 性格的态度特征: 对待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大公无私与自私自利;热情与冷淡;诚实与虚伪;善良与恶毒;忠诚与奸诈;奉献与索取等。 对待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如勤劳与懒惰;认真、细致与马虎、粗心;一丝不苟与敷衍了事;敢于创新与墨守陈规等。 对待物品的态度。勤俭、节约与挥霍、浪费;有条不紊与杂乱无章等。 对待自己的态度。自信、自尊、自爱、自强不息与自卑、自负、自满、自暴自弃;谦虚与骄傲、狂妄自大;自律与放任;大方与羞涩等。 性格的意志特征(目的与自觉性、自制力、紧急状况下的果断性

38、、日常工作方面),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是对人天生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感是对人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绪带有情境性和易变性,由事物表象所引起,带有冲动性,情感是对事物认识深刻与否相关,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外在具体表现;情感的倾向性和深刻性制约着情绪的变化。 现代情绪理论把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四种形式。 可以从不同角度将情绪分为以下六类:原始的基本情绪;与感觉和刺激有关的情绪;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与别人有关的情绪;与欣赏有关的情绪;根据所处状态划分的情绪。,性格类型说,心理机能类型说(英国心理学家培恩和法国心理学

39、家李波建立。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向性说(瑞士荣格建立。外向型、内向型) 独立与竞争说(奥地利阿德勒建立。独立型、顺从型) 社会文化类型说(德国心理学家、人文主义心理学派斯普兰格建立。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宗教型),第五节 态度,态度是指个体对待一类人和社会事物(如事件、团体、制度以及代表具有事物的观念等)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态度具有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成分。认知成分是具有评价意义的叙述,包括个体对某个对象的认识与理解、赞成与反对,是形成态度的基础。感情成分是个体对于对象的体验,对其喜恶情感的反映深度。情感伴随认知过程产生,并保持态度的稳定性。意向是个体对对象的反映倾

40、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态度对象做出反应。,态度的形成:态度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自身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模仿、体验等而形成,它与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致的,在该过程中,影响态度形成过程的因素有,其一欲望,其二知识,其三群体观念,其四个性特征,其五个体体验。 态度改变理论:有两种方式,一是一致性的转变,即只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比如由极端反对转变为稍微反对;二是不一致的改变,即改变了态度者的方向,如由反对转变为赞成。,西方组织行为学关于态度改变的理论,凯尔曼的三程序理论(态度改变过程的三个阶段服从、同化、内化)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将认知分为若干个基本元素,包括思维、

41、想象、需要、态度、兴趣、理念和信念等。其中任何两个元素的关系又分为协调、失调、不相关三种。) 勒温的参与改变理论(个体态度的改变同群体的规范和价值观密不可分,个人在群体中的活动可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态度的测量及分析,测量时需考虑的:倾向性、深度和强度、外显性 测量的方式有两大类:一是量表法,二是自由反应法。 量表法有:沙氏通量表法(肯定或否定的陈述句形式)赖克梯量表(陈述语句,内容呈梯度,如很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很不同意)语意差别量表(两极形容词及在两极之间若干个量级层次来测量被测者某个给定对象的态度。如极好、好、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差、极差),第六节 价值观,概念:是一

42、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是个人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包括深层潜意识成分。价值和价值体系是决定人们态度和行为的心理基础。在相同客观条件下,对同样一个客观事物,因价值观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关系,价值观的测量,量表主题的六大方面:理论、政治、经济、审美、社会、宗教 应用比较广泛的量表有:莫里斯的13种生活方式量表、罗奇的形容评判量表、霍夫施泰德的工作价值观量表、施沃尔茨的价值观量表、个人主义量表等。,价值观对管理的影响,管理人员的价值体系会影响(1)对其他个人和群体的看法,从而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个人对决策和问题解

43、决方法的选择(3)对个人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4)关于道德行为的标准的确定(5)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的选择(6)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法(7)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8)用于管理和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手段的选择,阅读材料:“成功企业的价值观”,世界上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之一就是要有明确的价值观,要有共同的信念,并严守这个信念。曾担任IBM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小托马斯.沃森在其所著的一个企业和它的信念一书中,在回顾其父亲老沃森创建公司几十年的成功历史时指出:我坚定的认为,第一,任何组织要生存和取得成功,必须有一套健全的信念,作为该企业一切政策和行动的出发点;第二,公司成功的唯一最重

44、要的因素是严守这一套信念;第三,一个企业在其生命过程中,为了适应不断改变的世界,必须准备改变自己的一切,但不能改变自己的信念。在IBM公司价值观和信念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为客户提供世界上任何公司都比不上的最佳服务,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及对公司员工的尊重。,深万科的管理层也十分了解这一点,万科人甚至认为其20年来持续成功的首要因素是来自于管理层的“尊重人”。万科对客户的价值观是:我们1%的失误就是客户100%的损失;而涉及员工时,价值观就被改为:管理人员在面对员工时,1%的忽视就是100%的不尊重。 飞利浦为了增强竞争力,今年开始向全球员工推行“四个价值观”:对顾客好、做到自己承诺的事、信任同事及栽

45、培后进者。推行这四个核心价值观就是为了使员工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案例阅读:韦尔奇的观点哪些人必须被清除出去?,我们常说有四种类型的经理:第一种,既坚持通用电气(GE)的价值观,又能完成业绩指标提拔这些人。第二种,既不能坚持(GE)的价值观又不能完成业绩指标清除出场。第三种,能坚持(GE)的价值观但未能完成业绩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但是,对第四种类型的人,必须要小心处理。这些人一点价值观都没有,但完成了业绩指标。这种人绝对不能出现在我们的企业组织里。他们会把任何一个字之内的生气毁掉,不管是学校、企业、政府还是其它组织。他们“顺杆爬”,总是能完成任务,但踩在

46、别人的肩膀上,只想到自己,这些人总是有机会向上爬,欺下媚上。他们不能在我们的组织机构内生存下去,必须把这类人清除出去。,人力资源管理的三种模式,最大利润管理模式 委托管理模式 生活质量管理模式,本章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应用,需要 动机 气质 情绪 态度 价值观 需要有哪些特点?了解需要的特点有哪些意义? 一个人情绪好坏的原因是什么? 态度改变的理论有哪些?它们对人的管理有什么意义? 如何理解“适当的人做适当的事”这句话?,第六章 知觉与判断,第一节 知觉研究的管理学意义 一、知觉及其选择性 知觉是个体选择、编排、存储和解释从五官获得的信息的过程。 知觉的选择性是多个客观事物同时作用于人的感官,人

47、不能同时反映出这些事物,而只能有选择的以其中某些事物为知觉对象,让这些事物进入个人的认知世界,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研究的管理学意义,知觉并不能准确无误的反映客观现实,对同一知觉对象,不同个体的知觉可能会有差异,对于组织来说,当这两种差异随着群体人数的增多而增多时,产生误会和冲突的可能性也增多了。 一个管理者能否成功的计划和组织下属的工作,能否真正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工作,都远远不如下属对该管理者的这种努力的知觉那么重要。同样对于报酬是否公平、绩效评估的效度以及工作条件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不是由具有相同知觉的员工来判断的。 管理者必须花时间了解每一员工是如何解释事实的,努力消除其中的错误知觉

48、,通过加强对知觉和判断过程的理解,我们也许能够更好地把握和处理组织管理中的问题。,三、知觉与判断的过程,有意识、无意识的知觉处理p102“上司肯定的知觉差异”表61 刺激人的五官感觉注意编排解释判断决策和行为 知觉的四个阶段 注意 编排 解释 判断,第二节 注意,一、影响注意的因素 外部因素 包括刺激的强度、与周围环境的反差、新奇程度等。 内部因素 观察者对观察对象的期望会影响注意力;观察者的需要和兴趣会影响其注意;人们的个性特征会影响注意;人们过去的经验会影响注意。,二、注意的管理学意义,提高知觉准确性的方法之一是增强观察的频率。 在注意阶段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即观察方式尽可能采取随机

49、取样方式,以保证观察的有效性。如果工厂的监工只在固定时间段对其监督的工人实行观察,有效性会大打折扣。 监督技术领域运用现代化设备进行工作监控,属于经常性和抽样性的观察,但却会引发道德问题争论。如工作时的监控录像、电话交谈的录音记录等。 观察者倾向于与他们期望值不一致的信息,建议观察者积极主动寻找与自己现有观念不相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如:过去你对某员工判断是“不能把任何事情做好”的人,现在你试着从他的角度观察,就是系统的寻找那些能够证明他可以把某些事情做好的证据。,第三节 编排,在注意阶段,信息被过滤,大脑中保留了大量有用的信息,但信息未被筛选,显得非常凌乱,需要整理、组织,就产生了编排。 比如:按照单词表记单词,遗忘率最高;记忆数字(身份证、电话号码、车号等)都有规律或自我认为的规律。,一、编排的心理效应,建立信息块,被叫做“概要”。是把非常细节的现象内容转化为电影中的叫法“脚本”,如:有人对事情的描述非常细节,你会认为他啰嗦,对其讲话内容进行概要或“脚本”。 脚本特征:脚本对于不同的人代表不尽相同的意义;不同对象会在脚本中增删自己倾向性的内容,脚本之后会产生原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