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中美汇率与贸易顺差的研究.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55603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7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件中美汇率与贸易顺差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复件中美汇率与贸易顺差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复件中美汇率与贸易顺差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复件中美汇率与贸易顺差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复件中美汇率与贸易顺差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件中美汇率与贸易顺差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件中美汇率与贸易顺差的研究.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文标题:中美汇率与双边贸易:弹性分析外文标题:An Elasticity Analysis on the Sino-Us Exchange Rate Regime and Bilateral Trade届 别: 2010届系 别:国际经济系专业与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姓 名: 刘韬学 号:20065215指导教师:王大庆完成时间:2010年5月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书(样本)本人声明:我所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 是我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有关教师、同学和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写作、修订

2、提出过并为我在论文中加以采纳的意见、建议,均已在我的致谢辞中加以说明并深致谢意。论文作者 (签字) 时间: 200 年 月 日指导教师已阅 (签字) 时间: 200 年 月 日毕业论文(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样本)本毕业论文 是本人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国际关系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本人特授权国际关系学院可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书籍、数据库保存,可采用复制、印刷、网页制作等方式将论文文本和经过编辑、批注等处理的论文文本提供给读者查阅、参考,可向有关学术部门和国家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呈送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本毕业论文无论做何种处理,必须尊重本人的著作权,署明本人姓名。

3、论文作者: (签字) 时间: 200 年 月 日指导教师已阅 (签字) 时间: 200 年 月 日致谢夏天来了,我也进入了毕业的倒计时。或许真的有些变老,最近总是在回想四年来的琐碎点滴,曾经有过的梦想,曾经许下的愿望,曾经的兴奋与失落,曾经、现在以及未来还会深爱的母校。对于即将飘逝的记忆,我所感到的不只是珍惜,还包括承诺、思索、回味和赞美,将青春播洒于此,无怨无悔。言归正传,谨以本文献给:给予我无限亲情关爱,一直默默奉献的父亲母亲:刘相文先生,赵玉芝女士;对本文提出许多中肯意见,并进行严格审查的指导教师:王大庆先生;在国际经济学理论和汇率、贸易等方面对我进行系统教导,完整而清晰地传授了整个知识

4、体系和分析方法,并且十分注重逻辑推导和思维训练的两位国际经济系教师:陈向荣先生、羌建新先生;当然,还要包括在学习生活方面给予我很多帮助的身边同学,一同为心中理想而不懈奋斗的坚强战友和兄弟,在最困难最危机的时刻给予我信心、力量和勇气、可遇而不可求的良师益友,以及每个曾经帮助、批评、支持过我的熟悉和陌生的人,他们的名字太多,此处难以一一列举,他们对于我的帮助更是浩荡无边,此处进行再详尽的描述也只能是挂一漏万、以偏概全。此时此刻,我的心中有太多感谢却不知如何表达,有千言万语却不懂怎样倾诉,只能抬头望一望窗外,不禁赞叹:夕阳下的国关,竟是如此美好。刘韬2010年5月于国际关系学院校园中美汇率与双边贸易

5、的研究:弹性分析国际经济系0602班 刘韬【摘要】 中美汇率一直是政界、商界和学术界的焦点问题,多种外来因素的干扰使得这一话题早已超出了单纯的经济范畴。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人民币汇率演进的历史进程,随后以经济分析为基础,以产品不完全替代为前提假设,在弹性分析的框架内讨论了中美汇率变化对两国贸易的实际影响,并且用ADF检验、向量自回归(VAR)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得到2006年至2009年间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的关系,最后做出综合分析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Abstract】 The exchange rate between RMB and US dollar, a highly cont

6、roversial issue in the field of politics, commerce and academe, has long before gone beyond the boundary of a purely economic topic. After a brief retrospect on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exchange rate regime, this essay will further elaborate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rade surplus and transforming e

7、xchange rate regime (2006-2009), all on the basis of economic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model of imperfect substitute, a classical method in the framework of elasticity. With the benefit of econometric tools such as Advanced Dickey-Fuller test (ADF), VAR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he author managed

8、to come up with some trivial conclusions, together with a few tips for our respected statesmen and decision-makers.【关键词】 弹性分析; 比较优势; 汇率机制【Key Words】 Elasticity Analysis, Comparative Advantage, Exchange Rate Regime目录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历程- 1 -二、理论概述及国内研究现状- 3 -(一)理论概述- 3 -1.马歇尔-勒纳条件- 3 -2.贬值的J曲线效应- 4 -3.不完全替

9、代条件下的弹性理论- 4 -(二)国内研究状况- 5 -三、计量模型与实证研究- 6 -(一) 对模型的处理- 6 -(二)数据选取和来源- 6 -(三)计量模型和相关检验- 8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16 -参考文献- 18 -注释- 19 - 21 -2010年4月10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了中国第一季度的进出口数据,虽然和去年同期相比进出口总额强劲反弹,但是许多结构性的重大变化更加值得人们关注,特别是3月份出现了72.4亿美元的逆差,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连续70个月顺差的局面。对于这一现象,各个方面反应不同,专家学者从多种角度进行了具体解读,其中有一个方面是人们必然会想到的,那就是汇率问题

10、。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美汇率稳定保持在6.83人民币兑1美元左右,美国方面各种利益集团不断施压,指责中国政府操纵汇率,双边经贸关系因此逐渐恶化,加上“谷歌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干扰,中美贸易战的可能性似乎在逐步增加。在进行具体研究之前,有必要总体回顾一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历程,以便更好地剖析当前形势。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历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对外贸易的数额与规模与日俱增,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外贸交易的迫切需求要求中国建立一个符合国家长远利益、适合自身发展的汇率制度。大体来讲,1978年之后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演进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双轨制”和“二币一率”的时代(1978-1994)。“

11、双轨制”是指人民币与外汇的结算汇率在贸易与非贸易用途中是不同的,其原因在于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价格偏低,如果按照统一汇率进行对外贸易会导致严重的外贸亏损。“二币”是指人民币和外汇券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外汇券是改革初期特有的产物,原则上只允许外国人通过外币兑换外汇券去指定地点进行高档消费,其目的主要是赚取外汇。但是由于地下钱庄和黑市交易实际上,国家并未出台相关法律严格禁止外汇券的民间交易,所以此处的“黑市交易”并不违法,不妨叫做“非官方交易”。的存在,割断人民币与外币的联系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一率”指的就是人民币与外汇券通过黑市交易达到统一的兑换比率。这一时期的汇率体制更多表现

12、出政府主导、赚取外汇的趋向,虽然整个体系十分僵硬,但毕竟开始了市场化、自主化的正常国际贸易,其历史意义值得肯定。第二、朱镕基时代(1994-2005)。1994年,中国进行了汇率制度的改革,将原先的“双轨制”改为统一汇率此举看似简单,实则魄力非凡,须知当时特权阶级通过倒卖外汇赚取黑市和官方市场的差价,而汇率双轨制改革之后,这些特权阶级的利益必然受损,改革派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并且废除了外汇券。伴随这一改革的是朱镕基上台全面掌管中国的经济体系这位被外界称为“经济沙皇”的总理制定了许多倍受争议的经济政策,其功过得失自有历史评判,但是在银行体系和汇率制度的改革方面,朱镕基的成就值得大书特书。他将

13、原来的银行体系从权利借贷和行政借贷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果断控制信贷量和基础货币供给量,成功抑制了通货膨胀,使过热的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或许中国政府控制经济的策略至今没有超越朱镕基时代,如果经济过冷就通过房地产刺激,如果经济过热就通过利率和信贷手段进行调节,“新国十条”、“京十一条”和“深十三条”都属于类似手段。在汇率制度改革方面,朱镕基更是贡献突出,从表面上看中国在该时期实行了一种类似于“货币局”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全新的体制,其核心在于让人民币以可成交的实际指数为锚,这一指数就是中美汇率。中央政府只需预先确定一个具体的交换比率,即货币之锚,并且保有一定数量的、用于调节市场价格的

14、外汇储备此外汇储备不必过多,只需应对国际热钱的炒作和国际买家的涌入即可。,就可以建立一个稳定的外汇体制。当然此体制也并非完美,盯住美元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若美元走低则人民币就会受到牵连,而且强制结售汇制度可能导致外汇储备激增和国内通货膨胀。但是这一汇率制度还是赢得了许多经济学家的赞扬,“欧元之父”蒙代尔就曾这样评价中国当时的汇率制度“if its not broken, dont fix it.”参见张五常,货币战略论,第202页。而且我们必须承认,中美两国的经济在这一时期共同享受了稳定高速的增长,美国创造了高就业、低通胀的新经济神话,而中国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利用国际贸易所取得的红

15、利举世瞩目。第三、“管理浮动”的时代(2005- )。迫于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压力,中国在2005年7月宣布进行汇率制度改革,改变了以往人民币与美元的紧密联系,改为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至于一揽子货币中的具体组成成分包括哪些、比重如何,外界不得而知,一些学者根据央行官员的讲话和实证分析后认为中国的新汇率体制中参考了美元、欧元、日元、韩元以及其他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每种货币所占比重不同,而且随时变化。参见 Jeffrey A. Frankel, New Estimation on Chinas Exchange Rate Regime。在这一阶段,人民币兑美元急剧升值,截至2

16、010年3月,已经从8.2人民币兑1美元升至6.83人民币兑1美元,升值幅度约17%。此时期的人民币以一揽子货币为锚,但又以宏观经济指标为锚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09年3月发表了三篇被广泛误读的文章,不禁让人怀疑人民币有挑战现行国际经济体制、成为世界流通货币的野心。,具体情况让人难以把握2006年左右欧元在一揽子货币中所占的比重有所增加,到了2009年下半年人民币又逐渐回归盯住美元的制度。直到2010年4月,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仍然保持在6.83左右。似乎与此相对应,在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中,人民币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已经连续多月实际贬值,直至2010年3月,虽有所回升,但仍在低位徘徊。与此同

17、时,外汇管制也在逐渐减少,2007年强制结售汇制度正式终结,外贸企业按规定实行意愿结售汇制度,“藏汇于民”的政策导向初步显现但是也要说明,外汇管制尚未完全解除,意愿结售汇制度下企业仍然要将一定数额的外汇存入指定银行,同时一些细小的控制仍然存在,如个人每日能从银行兑换的外币数额受到限制,仍然存在的外汇管制和银行体系的相对低效率导致外汇黑市依然存在,并且人气不减。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05年汇改之后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有目共睹,但是由于比较优势等深层次因素的影响,中美贸易顺差不增反降,这也使得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噪音越来越刺耳。应当指出,2005年的汇改既有外部压力,也有内部动力,此次改革是

18、必要的,但是方法欠妥。考虑到美国的巨额财政赤字以及今后可能采取的货币贬值政策,人民币应当逐渐寻求脱钩,但是在改革之前应当制定一个较为周全的方案,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最后还是摸回了与美元挂钩。”,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当然不能全部公开,但是必须保证一定的透明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多边贸易带来一个较为稳定的政策环境。通过以上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演进历程的简要回顾,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汇率制度,就像中国的经济制度一样,经历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从严格管制到逐步自由、从政府主导市场服从到政府引导市场自发作用的过程,只要中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政策,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就会向着更加市场化、更加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前进

19、。同时还应该看到,对于人民币而言,并不存在一个绝对完美、毫无瑕疵的汇率体制,我们无法想象在改革初期就引入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更无法想象在中国深入参与国际贸易的今天还要坚持固定汇率制度,任何一种汇率制度都要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具体发展情况,所以应该谨慎对待一些学者所宣称的人民币应该立刻解除所有汇管、实行完全自由浮动汇率体制的说法。最为重要的是,无论实行何种汇率制度,人民币都必须是可控的,必须有锚,无锚货币,如同固定汇率制度一样,十分危险,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二、理论概述及国内研究现状(一)理论概述 本文理论概述部分主要参考和引用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金融教程:第二版本文对汇率问题的讨论主要采用弹性

20、分析法,以下将对其三个分支进行简述。1.马歇尔-勒纳条件弹性分析法研究的是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汇率变化对国际收支调节的作用,其基本假设是: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收入不变而价格可变,进出口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不考虑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同时一价定律成立,并且假定汇率发生变化之前一国的国际收支处于平横状态,即用同种货币衡量的进口额与出口额相等。其基本内容是:汇率变动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本国生产的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一国进出口的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国际收支。以下是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公式推导。一国的国际收支余额()可以表示为,其中,为出口量,为进口量,为本国的

21、价格水平,为外国的价格水平,为用直接法表示的本币汇率,即一单位的外币可以换取多少单位的本币,该值上升表示本币贬值,反之,表示本币升值。,为了分析简便,假设本国与外国的价格水平均保持不变,即。简化之后将等式两端对汇率求导,可得: 其中是出口需求的汇率弹性,因为通常来讲本币贬值会导致出口需求的增加,所以,是出口需求的汇率弹性,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本币贬值会导致进口需求的下降,所以。从以上推导可以得出马歇尔-勒纳条件的一般表述:本币贬值能够使本国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改善的必要条件是在进出口的供给弹性全都趋于无穷大的条件下,进出口需求弹性绝对值的和大于1。马歇尔-勒纳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汇率变化对国际收支

22、账户的影响,但是该理论存在一些缺陷。第一、它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收入不变而价格可变,这与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假设是相互矛盾的,因为只有当国内深度萧条、经济体系充满大量闲置资源时,供给弹性才可能趋于无穷大,这显然与充分就业的假设相矛盾由此引出哈伯格条件,即本币贬值使经常账户得到改善的条件是进口需求汇率弹性的绝对值+出口需求汇率弹性的绝对值1+进口供给汇率弹性的绝对值+出口供给汇率弹性的绝对值。第二、该理论只考虑了汇率变动通过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而忽视了收入效应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第三、弹性分析将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没有考虑贬值对资本项目收支状况的影响。而在国际资本高度流动、国

23、际金融高度发达的21世纪,这种假设显然脱离实际。第四、弹性分析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而本币贬值以后,国际收支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种动态调整过程不仅包括进出口商品数量、相对价格的变化,也包括贸易双方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比较优势的变化。以上缺点使得马歇尔-勒纳条件对于国际贸易状况变化的解释能力受到很大影响,但是,正如多恩布什所说,弹性分析还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分析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账户的影响。2.贬值的J曲线效应即使贬值确实能改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状况,这一效应并不会马上显现,相反地,由于合同期限的存在,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传导到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存在一定的时滞。短期内,本币

24、贬值甚至会造成经常项目的恶化,这种现象被称为J曲线效应。只有在长期内,经过调整,贬值效应才会真正显现。根据经济学家马吉(S.P.Magee)的划分,本币的贬值效应可分为货币合同、传导和数量调整三个阶段。3.不完全替代条件下的弹性理论(the imperfect substitutes model Goldstein and Khan,1985)该理论最为关键的假设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国家进出口商品和国内生产的商品不具有完全替代性。这一理论较为符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中国的出口商品与内销商品一直有很大差距,可以看做两个较为独立的体系,而中国的进口商品又往往是国内没有能力生产的特殊商品或特殊原材料。另外

25、,该理论所采用的具体函数形式为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对数化之后具有较好的统计性质,因此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采用此模型,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也将采用不完全替代模型。该模型所采用的具体函数形式为:其中,表示时间,和分别表示中国各个时期的进口额和出口额,代表出口的汇率弹性,代表进口的汇率弹性,代表出口的收入弹性,代表进口的收入弹性,和分别表示外国与本国的国民收入水平。(二)国内研究状况受自身条件所限,笔者只对国内学者的相关著作进行了粗略研究。对于中国外贸是否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学术界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不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盲目实行汇率贬值政策不但不能改善经常项目的状况,反而会使

26、国际收支恶化。厉以宁等学者(1991)对我国1970-1983年的国际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我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小于1,不能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谢建国和陈漓高(2002)对中国1980-2000年的外贸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汇率变动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汇率变动能解释的中国对外贸易量只有3%。海闻、沈琪(2005)对中国1999-2003年的外贸数据进行研究后认为中国的进出口实际汇率弹性不仅不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而且在统计上也不显著。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的进出口弹性处于临界值。陈彪如、任兆璋等学者持此观点。第三种观点认为汇率贬值能明显改善贸易收支。戴祖祥(1997)通

27、过分析中国1981-1995年的数据认为中国短期内的出口汇率弹性为1.0331,并且在统计上显著异于0,加上根据IMF计算的我国进口价格弹性为0.3,从而中国的对外贸易满足M-L条件,所以汇率贬值有利于贸易顺差的增加。朱真丽、宁妮(2002)选取中国1981-200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的出口价格弹性为2.03,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卢向前、戴国强(2005)通过分析1994-2003年的数据认为M-L条件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成立,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波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十分显著。通过对国内学者研究成果的总结可以发现,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演进的第一个阶段,即1994年之前,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对外贸易

28、并不符合M-L条件,有些学者甚至认为此时的进出口汇率弹性并不明显。而在1994年之后,人民币汇率制度经过了多次调整,灵活性逐渐增加,对市场的影响愈发明显,学界的研究证明M-L条件在中国适用,但是必须注意到许多其他因素对国际贸易收支也能产生重大影响。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之后,对于中国的外贸是否符合M-L条件,学界观点不一,而且弹性分析法自身的局限也越来越明显。三、计量模型与实证研究本文将在这部分运用实证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并对其进行相关检验,最终得出一个关于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长期互动关系的等式,以便从中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本文的数据全部来自互联网络,所涉及网站的访问时间均为2010年4月底,建

29、立计量模型和进行相关检验所使用的计量软件是Eviews5.0。(一) 对模型的处理首先对不完全替代模型进行一些处理使其便于进行统计和计量,不完全替代模型的公式为考虑到中国的进口市场对国际市场价格的敏感性反映较差,进口的价格弹性较低,并且中国的进口领域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本文只分析中国的出口市场及其弹性情况。将第一个等式两端取对数并且用GDP替代GNP,可得具体到实际计量模型中,将该等式变换为其中,为系数变量,代表经过季节调整的每月中国对美出口额,代表每月经过调整的美国实际GDP,代表经过换算的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有效汇率。(二)数据选取和来源考虑到样本容量和时滞问题,本文选取的样本是2006年

30、1月至2009年12月的月度数据,样本容量为48。之所以选取2006年1月为起点,是为了具体考察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特别是中国对美出口的影响,同时也有数据获取和整理方便的考虑。之所以选取2009年12月为样本数据的终点,是因为本文写作时201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尚未完全公布,即使公布的数据也有待修正,因此以2009年12月为终点实际上,笔者十分希望将2010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纳入样本之中,因为在这段时间中美汇率问题受到的关注最多,汇率与贸易之间的关系也最为复杂,无奈资源有限。在数据来源方面,本文选取数据的来源包括:1.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数据。由于在美国官方的

31、统计中,中国对美出口还包括中国通过香港进行的转口贸易,容易引起争议,因此采用中国官方的出口统计数字。当然无论采用中方还是美方的数据,最终结果都会存在偏差,所以此处的选择并非绝对正确。对于可能存在的数据造假情况,应该说在数据质量方面海关总署比其他政府机关要优秀很多,而且海关总署的公众关注度和公众压力较小,所以不必刻意造假。同时海关数据的统计方法是固定的,而本文对时间序列采用差分方式进行趋势估计,因此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人为因素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2008和2009年的中国队对美出口额来自海关总署网站下的统计快讯栏目(http:/ of Economic Analysis,BEA),其中美国的价格

32、水平以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代替,以2006年1月为基期对各月的数据进行调整。由于统计数据中难以找到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因此以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代替,二者虽有差别,但此处可以忽略。不完全替代模型中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实际GNP,而美国的GDP平减指数难以找到月度统计数据,因此以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进行替代,最终通过计算得出美国的实际GDP,单位是十亿美元。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也提供了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将名义汇率乘以美国的同期CPI,再除以中国的同期CPI,得到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三)计量模型和相关检验所得数据经处理后如下所示时间中国对美出口额中国CPI美国CPI人民

33、币实际汇率美国实际GDP2006年1月14941182.27 100.00 100.00 8.07 12865.70 2006年2月14824371.96 100.50 100.10 8.05 12911.69 2006年3月18712711.59 99.60 100.25 8.04 12925.75 2006年4月16499672.56 99.79 100.70 8.01 12878.67 2006年5月16143651.75 99.69 101.10 8.01 12822.88 2006年6月17042856.83 99.20 101.36 8.00 12780.52 2006年7月160

34、61713.80 98.90 101.86 7.99 12711.84 2006年8月17093229.41 99.20 102.26 7.97 12672.62 2006年9月17055989.37 99.69 101.86 7.93 12754.76 2006年10月16812081.62 99.79 101.31 7.90 12865.96 2006年11月18074470.14 100.09 101.41 7.86 12886.31 2006年12月18545825.16 101.49 101.96 7.82 12829.81 2007年1月19144634.73 102.20 102

35、.09 7.79 12816.14 2007年2月21588017.01 103.22 102.54 7.75 12769.80 2007年3月18163166.89 102.91 103.07 7.74 12729.94 2007年4月19186506.79 102.81 103.39 7.72 12729.04 2007年5月18712292.85 103.12 103.84 7.68 12716.78 2007年6月19549244.40 103.53 104.02 7.63 12734.32 2007年7月19102927.38 104.46 104.24 7.58 12742.90

36、2007年8月18697205.35 105.72 104.25 7.57 12778.29 2007年9月18680364.36 106.04 104.67 7.52 12763.26 2007年10月19078307.35 106.35 104.96 7.50 12756.45 2007年11月20224752.37 107.10 105.79 7.42 12665.39 2007年12月19805423.89 108.17 106.14 7.37 12611.49 2008年1月20157342.97 109.47 106.54 7.24 12544.58 2008年2月20453842

37、.28 112.31 106.78 7.16 12509.99 2008年3月21111531.98 111.53 107.20 7.07 12478.80 2008年4月21247008.80 111.64 107.48 7.00 12474.57 2008年5月22064603.75 111.19 108.08 6.97 12422.15 2008年6月21112682.04 110.97 109.08 6.90 12296.21 2008年7月22074553.54 111.08 109.99 6.84 12159.40 2008年8月21467605.28 110.97 109.83

38、6.85 12131.96 2008年9月21558738.67 110.97 109.86 6.83 12081.94 2008年10月21450852.36 110.64 108.85 6.84 12142.27 2008年11月18984843.09 109.75 106.89 6.83 12299.81 2008年12月18986101.44 109.53 106.09 6.85 12311.44 2009年1月18189027.58 110.52 106.41 6.84 12194.19 2009年2月15564625.44 110.52 106.87 6.84 12083.90 2

39、009年3月18460752.55 110.19 106.75 6.84 12071.58 2009年4月17499333.95 109.97 106.83 6.83 12061.86 2009年5月17376303.68 109.64 106.95 6.82 12061.69 2009年6月17574901.46 109.09 107.71 6.83 11993.57 2009年7月18955115.37 109.09 107.82 6.83 12001.64 2009年8月16787242.88 109.63 108.22 6.83 11985.07 2009年9月18474637.26

40、110.07 108.39 6.83 12003.53 2009年10月19325731.32 109.96 108.61 6.83 12030.45 2009年11月18658526.14 110.29 108.86 6.83 12071.59 2009年12月22003479.78 110.29 109.05 6.83 12141.33 注:中国对美出口额的单位是千美元,已进行过季节调整,美国实际GDP的单位是十亿美元。中美两国的CPI指数均以2006年1月为基期,设为100。将所得数据输入Eviews5.0。由于所考察变量均为时间序列,所以需要进行平稳性检验,此处采用ADF检验以测试三组

41、数据的平稳性。首先检验三组原始数据的平稳性。根据已录入数据生成图形,可得 图3.1 图3.2 图3.3观察图形可知,数列只有截距,没有趋势,而和数列既有截距,又有趋势。随后对三组数据进行1阶差分,生成图形,可得 图3.4 图3.5 图3.6观察图形可知,、和这三组差分数据都是既无趋势,又无截距的。根据以上观察所得结论进行ADF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以上结果可以看到,原始数据对数化之后经过检验在1%和5%的显著性水平上都不平稳,而将其进行一阶差分之后,即使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这三组数据都具有明显的平整性,因此这三组数据是一阶平整的。由于三组数据都是一阶平整的,因此考虑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42、中的Johansen检验考察这三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并确立各个变量对应的系数。首先建立、和之间的VAR方程,随后进行AR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图3.7 由检验结果可知,VAR特征模型特征方程的根的倒数值全都落在单位圆之内,所以该VAR方程是稳定的。再进行滞后长度准则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图3.8五种测试均表明应当建立滞后期为2阶的VAR方程。最后通过协整检验得出VAR方程,检验结果为 图3.9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只存在一个协整方程,具体形式为:得出结果后,在VAR模型下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由于已经得出模型的最佳滞后期为2,所以只进行2阶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为图3.

43、10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的变化对美国实际GDP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中国对美出口额的变化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在统计上较弱,其他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统计上较为显著 受自身计量知识所限,笔者此处并未对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做详细分析,但是根据所得结果可以做些粗浅分析。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不会导致美国GDP的明显变动,而美国GDP的变化会明显影响中美汇率,这至少表明中美贸易总额在美国GDP中所占比重并不大,而中国经济的对美依赖度仍然十分显著。在另一组检验结果当中,中美汇率变化会较为显著地影响中国对美出口额,而中国对美出口额的变化似乎并不能明显影响中美汇率,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影响中美汇率的因素不只是所起作用很小的进出口贸易额,同时中国对外出口的汇率传动机制也不完善。本文模型所得出的最终结果与理论的预期范围相差甚远,和其他学者的历史研究成果也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出口的收入弹性过大,为30.11739,同时出口的汇率弹性为-9.46,符号异常,而且绝对值过大,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基本原因:(1)数据处理方式欠妥。这是导致最终结果异常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