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指导: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对比复习.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63577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3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指导: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对比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指导: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对比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指导: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对比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指导: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对比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指导: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对比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指导: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对比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指导: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对比复习.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高考复习指导: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对比复习第一单元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世界与中国(14、15世纪18世纪中期)一、知识结构政治上:欧美资产阶级形成并发展壮大,英、美、法爆发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若干基本准则,资本主义制度在少数国家建立。中国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农民战争发展到新阶段。经济上:世界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并发展,工场手工业日渐繁荣,国际贸易日益加强,欧洲出现“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世界市场开始孕育。中国明清时期,赋税制度有重大调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文化上:欧美资产阶级相继发动反封建

2、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思想、文艺、科学摆脱宗教的附庸地位,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中国明清之际,科技文化承古萌新,呈现文学艺术繁盛、科技停滞的双重时代特征。对外关系上:欧美资产阶级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中国明清时期,由开放走向全面闭关,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二、重要问题分析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对东方商品的需求增加。马可波罗行纪推动“寻金热”。威尼斯和奥斯曼垄断商路造成商业危机。条件:生产力发展,造船业发达。文艺复兴,地圆学说重新流行并发展。科技发展,绘图技术、航海技术发展,罗盘针、火炮装备海船。葡萄牙、西班牙完成中央集权,支持探

3、索新航路。天主教会扩张对航海的支持。影响:性质是早期资产阶级扩张海外贸易的航海活动。经济上,导致西欧“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原始积累加速,资产阶级壮大,封建制度衰落。国际关系上,欧洲殖民扩张开始,亚非美灾难开始,为工业革命准备世界市场;世界由分散开始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史开始向近代社会过渡。文化上,打击了天主教会权威,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传播和交流。2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背景:文艺复兴,14-16世纪资本主义产生,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维护自己的利益,必须冲破封建观念的束缚,冲破教会的束缚。启蒙运动,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已成为资本主义进一

4、步发展的严重障碍,要结束旧制度,资产阶级首先必须作好舆论准备;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挣脱封建迷信的束缚。内容: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天主教会神学思想,追求现世幸福。启蒙思想倡导理性主义,直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追求自由平等;它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启蒙思想家反封建主张比人文主义者更系统、更全面、更彻底。意义: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作了意识形态上的准备。文艺复兴对后来的启蒙运动有直接影响;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产生的影响是世界范围的,它的直接后果就是掀

5、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为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做了思想动员。3明清时期中西科技发展的比较16-17世纪,以哥白尼“日心说”为标志的近代科学诞生,同时,西方的物理学、生物学等也突破了古代的范围。同一时期,中国传统科技进入了自身发展的黄昏时期,虽有创新却无本质进步。中西科技在本质上的差异:西方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大多数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实验以及数理逻辑推导。中国主要是研究应用科学,仍是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中西科技差异的原因:经济方面:西方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下,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中国是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文化方面:早在13世纪,西欧各国都产生了一些综合性大学;而中国的教育

6、以儒学为教育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完全是为皇权培养奴才。思想方面: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国从秦汉时期开始,就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明清时期更是登峰造极。政治方面:西方的专制王权打击封建教会势力,普遍推行重商主义和海外贸易,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推动近代文化的发展;中国的封建专制极力限制和阻挠资本主义的发展。4明末清初民主思想和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二者都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都提出了一些改造封建社会的主张。但在产生的历史条件、内容、影响上存在很大的差异。(1)产生条件: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

7、,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文化条件: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2)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3)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来的辛亥革命

8、只起了一定的影响;启蒙运动则为北美独立革命、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5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共性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资本主义制度在少数国家确立。各国革命呈现出很多差异,但各国革命的共性更能表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征。首先是革命性质和任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完全意义的反封建革命,它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封建统治、使资产阶级掌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次是革命原因。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的、根本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与封建制度或殖民主义的压制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引发革命。第三是革命进程的曲折性。这种

9、曲折性在英法革命中表现突出。革命前期,激进的政治派别不断推动革命向上升的路线发展,直到一个顶点。如英国革命中处决查理一世和建立共和国;法国革命中雅各宾派的专政及其激进的革命措施。此后,革命出现反复,沿下行的路线发展,如英国革命中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法国革命中波旁王朝的复辟。从革命的实际过程看,在革命的第一个阶段,各社会阶级、阶层出于反封建的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其中引导运动和决定运动发展方向的通常是资产阶级的上层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在他们的领导下,革命的预期目标基本上得以实现。进入革命的第二阶段,由于封建势力的反扑和原来的革命联盟的分化,激进派提出进一步的革命要求,革命超出预期的目标,呈现出一些不

10、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超前的性质。最后的阶段,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就稳定后,为了避免超前的激进措施对资产阶级造成危害,就需要后退回去。第四是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成联盟,成为推进革命的强大动力。在英、美、法革命过程中,人民群众与资产阶级一起,推动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成为革命的主力军。人民群众与资产阶级存在着利害冲突,能够形成这样的联盟,一是因为劳动人民与资产阶级在反封建上的共同利益和一致性;二是因为在工业革命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尚未完全分裂成为两大对立阶级,劳动人民极少有明确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意识。第五,资产阶级革命的最终成果都体现为重要的立法。英国革命几经反复,最后以制定权利法案、确立限制国王权力

11、的法律、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为标志而完成。法国革命的情况更加复杂,在大资产阶级当政时期制宪会议通过了许多法律,特别是1791宪法的制定,表明革命的预期目的已经达到。此后,法国大革命又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从革命的整个过程来看,拿破仑统治时期实际上是巩固革命成果的阶段,拿破仑法典等一系列法典就是完成革命、巩固革命成果的标志。美国在1783年结束了独立战争,但是这不能代表美国革命的彻底完成和美国独立的巩固。1787年宪法的订立,才使美国的国家制度稳定下来,美国从此走上了正常的发展之路。6对明清时期统治政策的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强化,在当时来说仍有进步意义,

12、对粉碎内部的分裂势力和外敌人侵,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统治者的意图是维护封建制度,但这时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恰恰反映了专制制度走向没落:明清特务统治、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使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经济上,作为上层建筑,它所维护的是处于崩溃中的旧的经济基础,表现出更大的消极作用: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思想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只知埋头攻读经书,不去钻研有关国计民生的实际问题,阻碍科技的发展;文化的专制使得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经济政策从主观来说,统治者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适应封建经济的发展,这些改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

13、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农民的地位有了提高;对促进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另外,这些改革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但是,明清时期腐朽的封建制度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外政策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闭关政策的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来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严格限制;建立公行制度,包办一切进出口的贸易独占权,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原因:从明朝中后期起,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中国的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14、封建统治者只能依靠强化君主制度来维护统治,必然害怕和拒绝任何新事物的传人。我国的经济结构是农业和手工业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落后闭塞的经济基础产生因循守旧、骄傲自大的思想。从明朝中期到清朝前期,中国遭受到外国的骚扰和侵略,为了防御侵略,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自守”政策。影响:保护了自然经济,使其暂时免受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冲击,有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在另一方面,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挨打的局面。7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

15、央和地方的关系,尤其是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我国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各民族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第一,同蒙古、新疆地区的关系加强。明朝与蒙古族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修好。清朝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贵族的叛乱,又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统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新疆地区。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的回归,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同西藏地区关系的加强。明朝在西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任各级官吏,用明朝法规管理藏族事务,征收贡赋,建立僧官制度。清与西藏的关系更为密切,黄教领袖达赖和班禅都由中央政府册封。雍正时期,清朝派驻藏

16、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着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第三,同西南地区关系的加强。明朝时,在西南部分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加强统治。清朝在乎定“三藩之乱”后,在云、贵、黔、川等地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第四,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海防。这一时期,我国政府一方面通过反击外来侵略的战争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另一方面通过对内加强民族联系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管理,平定少数民族的叛乱,款待回归

17、的少数民族,加强边防建设,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我国辽阔疆域的基础。虽然清朝统治者曾一度采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使各民族间的隔阂有所加深,但民族融合的主流是不可改变的。8中国的衰落与西方的优势开始形成的原因到19世纪20年代,古代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终于在社会前进的竞赛中落后于西方,西方的世界优势地位逐渐确立。西方之所以在向近代过渡中领先世界,主要原因有: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为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迅速走向世界,把许多地区和国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任意掠夺、宰割,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从而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提供

18、了精神食粮。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和掠夺榨取做好了精神准备,使人们产生了为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人生观和奋发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良好的政治环境是西方世界优势形成的保障。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前期,代表中央集权的王权需要新生资产阶级的支持,以彻底战胜地方贵族;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保护自己的事业,因而双方能结成反封建联盟,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扶植和保护政策,典型的是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中国落后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是生产方式落伍了。具体而言:封建专制统治日益强化,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这种强大的统治权力有助于巩固传统的封建经济制度和政治结构,封建自然经济难以解体,资本主义萌芽难以成长。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

19、策,导致自然经济的固守和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影响了海外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而繁荣的海上贸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国轻视这个条件,只能落伍于历史的进程。缺乏新思潮的冲击。中国努力维持传统的教化和正统思想,如明清实行八股取土和大兴文字狱,传统的伦理道德起着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武器的作用,得不到舆论声援的资本主义萌芽极易夭折。第二单元 蒸汽时代的中国与世界(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一、知识结构经济上: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

20、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初步确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将亚、非、美、澳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开始成为潮流, 自由资本主义成为主流特征;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霸主、世界经济中心。中国近代工业开始出现,列强倾销工业品和搜购廉价原料使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半殖民化开始。政治上:工业革命使整个社会日益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改革、革命,英、法、美等完善资本主义制度,俄、德、意、日等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工业资产阶级开始

21、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开始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争。中国两次被外国打败,丧失一系列国家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开始学习西方,大规模近代化运动开始;民间反封建反殖民化运动发展,出现太平天国运动的高潮局面。国际关系上: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开展新式扩张,争夺世界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供应基地,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新式扩张和旧式扩张形成尖锐冲突,爆发局部战争;“东方”国家出现反抗“西方”国家新式扩张的高潮,即“亚洲革命风暴”。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同外国交往,两次鸦片战争后才展开主动外交,但清政府并未完全放弃“天朝上国”的外交思想。文化上:科学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经典

22、科学体系正式形成;启蒙思想日益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相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美等国开始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英、法、美在中国的侵略活动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意识形态;以林则徐、魏源和洪秀全、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运用外国科学技术、宗教、资本主义制度等提出改造中国的新方案。二、重要问题分析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经济发展或者滞后的原因,主要从制度、资本、原料、劳动力、科技、市场、环境七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先用这七个因素来分析英国为什么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制度:英国比美国和法国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23、,很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政局稳定。而更早的是荷兰之所以滞后,就要从与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国家经济政策进行分析:荷兰以商业立国,政策上多倾向于促进国际贸易;英国也注重商业,但政策更倾向于工业,因此,从制度层面上来讲,英国更有利于工业的科技创新。资本:英国在国内推行圈地运动,大牧场、大农场很早兴起,个人积累了丰厚的资本;通过创办企业、经营商业,资产阶级积累了大量资本;通过税收、在宗教改革中没收教会财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拍卖王室和旧贵族财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积累了大量资本。在国际上,英国也推行重商主义、支持海盗式抢劫、殖民掠夺、贩卖黑人、贩卖鸦片、进行殖民战争,到工业革命前夕的七年战争,英

24、国成为殖民霸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积累了巨额资本。因而,英国用于工业革命扩大再生产和科技创新的资本比率远远大于其他国家。原料:英国的煤铁储藏量非常丰富,并处于宜于建设工厂的地理位置;圈地运动导致的大牧业、大农业又提供了充足的人工原料;再加上殖民地最多,国际原料来源也最丰富、最廉价。劳动力:圈地运动不断推行,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大批农民成为流民;国会又进行血腥立法,强迫流民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工作,这就使得劳动力非常廉价。科技: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到法国大革命前夕的一个半世纪,科学中心在英国,尤其牛顿的物理学革命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准备了理论;而英国的纺织业、采矿业、冶炼业、金属加工业等行业相当发达

25、,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市场:在国内,圈地运动使农民和土地分离,这些农民变成被雇佣者之后,什么都要购买,扩大了内需;农场主、牧场主、工厂主为提高生产效率,纷纷采用机械,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场主、牧场主、工厂主、商人赚钱更多,购买力就更强,国内市场也就越大。在国外,英国拥有的殖民地面积最大,殖民地人口最多,因此独占的国际市场很大;英国海外军事力量最强,夺取的共同市场也就最大。再加上英国人民当时时兴穿棉织品,国家政策限制棉布进口,人为扩大了国内市场。环境:英国地理位置优越,隔着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战争从未波及本土;英国执行欧洲均势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攸归,扶植弱小,打击强大,有效维护了英

26、国资产阶级的国际利益。从这七个方面来说,英国都优于其他国家,因而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发生。法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仅次于英国,之所以未能超越英国,一是政权变化太快,政局动荡;二是信贷资本多,产业资本相对匮乏;三是小农业导致人工原料;四是小农业使农民未能从农村转移出来,且启蒙思想深入民心,劳动力价格较高;五是平均主义思想严重,中小企业多,先进科技不易采用和推广;六是小农业、小企业购买力低,殖民地少,国际市场份额很小;七是拿破仑战败赔款,维也纳体系的限制,国际环境不好。美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英法,一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斗争激烈,政局动荡不安;二是美国独立前是殖民地、资本积累远远赶不上英法,且南部种

27、植园奴隶主占用了大量资金;三是南部种植园出产的人工原料都卖给了英国;四是南部种植园束缚了大量黑人劳动力;五是南部种植园奴隶主贩进大批价廉物美的英国工业品,降低关税,外国商品占领了美国市场。这就是内战爆发的经济原因。德国、意大利因为分裂,中国、日本因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俄国因为封建专制,这些国家在七个方面都不如以上三国,因而落后于英法美三国。我们运用这七个方面,还可以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为什么美国、德国超过英国、法国,英法为什么相对落后,俄国、日本为什么发展速度很快而又为什么没能赶上超过以上四国,中国为什么工业革命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可以分析20世纪美国为什么始终领先,二战后战败的日本、德国为什么

28、会超过英国、法国。2如何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从经济、政治、国际关系、文化四个方面来分析。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经济;自由资本主义兴起;对外经济关系由原来的赤裸裸掠夺的资本原始积累,转变为依靠商品的科技含量进行不等价交换获取高额利润;国际贸易由以亚洲为中心转变为以欧洲为中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以工厂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社会生活发生根本变化。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改造社会的能力增强,推动资产阶级改革、革命,完善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初步形成;整个社会日益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同封建

29、阶级的斗争开始转变为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斗争;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为追求本阶级利益而斗争。国际关系上,工业革命影响下的扩张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具备了改造世界的能力,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国加紧抢占世界市场、廉价原料产地,迫使亚、非、拉美、澳从属于它们,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国际资产阶级开始联合对付工人运动,各国工人阶级开始团结起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文化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典科学正式形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最终形成;古典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主义等思想纷纷出现,提供了各种改造社会的方案;列强的新式

30、扩张客观上在世界各地传播资本主义思想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都可以运用这一模式来分析。3工业革命前后殖民掠夺方式的变化及其影响、评价工业革命前,西方国家的商业资产阶级占优势,资本主义生产还处于手工工场时期,还不能用机器制造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同东方的商品竞争,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传统商品仍在欧洲市场上畅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掠夺方式是:依靠暴力公开抢掠、垄断贸易、走私鸦片、贩卖黑人等,其掠夺带有明显的资本原始积累特点。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美、德等国工业革命也陆续进入高潮,迫切要求强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殖民者打着“

31、自由贸易”的旗号,用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了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把这些国家变成倾销商品的市场和掠夺原料的产地,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瓦解,从而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列强的扩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1)资本主义列强的全球扩张,不论是军事上的、经济上的或是文化上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掠夺,就其性质来说,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2)亚、非、拉广大地区在遭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之前,一般都处在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其特点是社会封闭落后、经济水平低下、发展速度极为缓慢。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使得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从而客观上起到在世界范围加速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

32、作用。(3)资本主义列强把广大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属,而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改变其落后面貌。作为被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奴役的民族只有奋起抗争、探索,才能使自身得到真正的发展。4主要国家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及其影响英国:16世纪,英国开始了圈地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大量土地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之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掌权的资产阶级公开合法地大规模展开圈地运动,到18世纪后,英国农村中的封建生产关系被彻底扫除,自耕农经济也被消灭,农村的土地基本上是以资本主义大农业的方式经营的。英国的方式一方面残酷地剥夺农民土地,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但是,英国的方式特别有利于

3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到来。法国:大革命初期,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取消农奴制度,取消封建义务,但是,基本上没有改变革命前的土地所有关系。雅各宾派专政时期,为了动员人民应付危机,国民公会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10年付款的办法卖给农民,公有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无条件废除一切封建权利,解决了农村中的土地问题。但是,法国建立起来的只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小农经济,没有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大规模经营。这样,不仅使农业自身发展缓慢,而且在市场、劳动力、原料、资本等方面对19世纪后期法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美国:南北战争前,种植园奴隶制盛行于南方地区,这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农业生

34、产方式,这种制度阻碍了美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北方的胜利导致种植园奴隶制的废除。美国实际上是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方式解决农村中的自由资本主义经营方式问题。美国种植园奴隶制的废除和自由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在农村中的确立,从劳动力、市场、原料、资本等方面对美国经济在19世纪末的迅速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俄国:俄国的社会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1861年改革前俄国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农民没有人身自由。农奴制度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来解决农村中的生产方式问题,是俄国的特点。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规

35、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可以通过赎买方式得到一块土地。通过这一改革,俄国初步建立了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是,获得土地的农奴成为个体小农,并不能迅速推动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市场、农村资本转移、农业出产的工业原料等方面严重制约了俄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这是俄国落后于英、法、美、德的主要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前盛行封建领主制度,土地不属于私人所有,不能买卖。但有不少富农、商人以种种方式获得土地的控制权,成为新兴地主。然而新兴地主缺乏土地所有权,并且受到封建领主的压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受到阻碍。在明治维新期间,明治政府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买卖土地的禁令,从法律上保

36、证了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农村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起来。虽然日本农业的自给程度非常高,但是在原料、市场、资本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这是日本特别积极对外扩张的原因,也是日本落后于其它列强的原因。5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三股进步历史潮流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为19世纪三大历史潮流,其中自由主义是主流,处于中心地位。这三大历史潮流构成了19世纪历史的基本内容。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潮,形成于17、18世纪,19世纪开始成为主要政治思潮。自由主义者主张在政治上采取既不激进也不保守的折衷态度。对社会问题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强调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主张维护个性发展。主张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

37、活都应以维护个人自由为目的,反对任何形式的专制,无论是国家的、教会的,还是社会习俗的、舆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是公民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公民享有广泛的自由权,国家应实行代议制民主,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国家为保护公民权应实行法治与分权。自由主义者期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既主张改革、反对保守主义,也反对激进的民主主义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作为19世纪主流的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活动,带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19世纪20年代的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的革命,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与比利时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俄国废除农奴制、意大利统一、德意志统一、奥匈帝国成立、美国南北战争、日本

38、明治维新等等,都是这股历史潮流的突出表现。此外还有英国等国进行的自由主义改革也十分重要。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资产阶级观察和处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指导原则。民族主义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反对外来侵略和干涉,强调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穷国富国实行互利,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资本主义产生后,民族主义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阶级,这个时期的民族主义一般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民族主义运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种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范畴的民族统一、民族复兴运动,那就是争取民族自强与振兴,加强民族凝聚力的运动。德意志和意大利的

39、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这种民族主义的代表。另一种是反对外国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实质上属于旧式的民族独立运动,如亚洲革命风暴。它们反抗封建统治,反抗外来侵略者,但缺乏新的奋斗目标和纲领,即使提出也不能付诸实施。这些运动的领导力量也是旧式的封建王公或农民。由于缺乏能够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基础,也就决定了运动必然失败的命运。具体说来,德意志统一运动是比较纯粹的民族统一运动,主要目标是排除民族统一的外部干扰;意大利统一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清除外族统治势力; 日本明治维新的终极目标是排除外来侵略势力,但首先表现为推翻卖国的幕府的封建统治,其次表现为废藩置县,实现真正的国家统一。这三国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40、爪哇、阿富汗、印度是比较纯粹的反对外国侵略压迫的民族起义,但有附带的反封建性质;伊朗、中国主要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但也附带有反对外国侵略的性质。亚洲革命风暴的斗争都没有掌握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封建阶级领导的暴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只有日本掌握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日本的民族运动成为各国学习的楷模。社会主义有封建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空想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变革的社会,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明确地区分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列宁在提到

41、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时说:“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每个人的劳动量分配产品。”在这句话里,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被表述为“社会主义”。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在19世纪是全新的历史潮流。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标志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1848年革命中爆发的工人起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国际的成立、巴黎公社革命等等,凸显这一历史潮流的活力。但这一运动实际上推动了资产阶级改革,为完善资本主义制度作出了贡献。6中国近代历史的两条基本线索1840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的反殖反封斗争构成了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第一条基本线索。对

42、此,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中国近代历史的另一条基本线索是近代化。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向:从遭受列强侵略的角度说,是向下沉沦;从接受资本主义先进文化而走向近代化的角度说,是取得了进步。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完全是一个封建国家,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它们既是“强盗”又是“先生”,侵略中国的同时,客观上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科学技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西学的传入,使得封建

43、古老的中国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因素,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历程。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工业、铁路、轮船、电讯。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的军队开始使用新式枪炮,建立了自己的海军。甲午战争到清末“新政”期间,又开始编练西方化的“新军”。中国的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也经历了近代化的革新。自清末“新政”开始,以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为主干的封建统治机构,被外务部等一套履行近代政治和社会职能的新行政机构所取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开始形成美国式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度。在教育制度方面,科举制度被废除,建立了从蒙养院开始直至

44、中学、大学的近代学制。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也陆续产生,他们的出现使得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制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迈上新的台阶。7如何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分析影响与分析背景的方法基本一致,我们的教材只分析了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忽略了对中国文化和外交的影响,至于对列强尤其对英国的影响则只字未提。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丧失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由一对矛盾变为两对主要矛盾;革命任务由一个变为双重任务;清政府被迫开始进行一些改革。经济上,列强利用特权疯狂倾销商

45、品、掠夺廉价原料,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列强开始在中国创办近代企业,中国开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军事上,中国军队开始使用西方的武器。文化上,西方利用基督教开始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利用澳门、香港的报刊书籍了解西方,萌发新思想;利用西方的军事技术、基督教思想、资本主义思想提出改造中国的几种方案。外交上,清朝被迫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被迫了解西方。对英国的影响:政治上,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经济上,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军事上,打败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进一步树立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文化上,开始树立西方尤其是英国文化的优越感;外交

46、上,彻底改变了亚洲以中国为中心的外交格局,英国成为中英外交中的主动者。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属于英国、法国、美国,标志亚洲开始从属于西方;中国开始成为英、法、美的商品销售市场,标志亚洲开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标志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表明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以后历次战争的影响都可以按照这一模式进行分析。8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国家主权;“半封建”指封建主义遭到破坏但没有被清除,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但远远没有达到战胜封建主义的程度。“半殖民地”和“半封建

47、”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政治上,西方国家逐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主权国家地位丧失,但在形式上保留了中国的主权政府。封建势力通过控制国家政权,继续维持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地位。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产生、发展,其后在形式上建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中国近代的政治体制出现了一些近代国家的因素,如共和政体、议会和政党制度等。经济上,西方国家通过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手段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使中国经济的独立地位丧失,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继续存在,导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同时也出现了近代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文化上,封建势力继续用封建思想维护

48、其政治统治,阻碍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特权,进行文化侵略,培养列强的代盲人和信徒;同时,西方近代科技文化成果传人,中国出现科技、教育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等近代文化因素。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的结果,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第三单元 电气时代的世界与中国(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四十年代)第一章 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代的世界与中国(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一、知识结构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产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速度加快并超过英法,日俄接近英法。工业革命向中国扩展,中国近代企业产生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但仍然占统治地位,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附庸。政治: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资本主义的政党政治和议会民主制度确立,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趋于平息,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在政治上已经定型;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各国逐渐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美英法政治民主化进程比较充分,德俄日则是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向中国扩展,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波折起伏,封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