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教师):13.1.4品析艺术技巧.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773776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教师):13.1.4品析艺术技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9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教师):13.1.4品析艺术技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9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教师):13.1.4品析艺术技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9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教师):13.1.4品析艺术技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9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教师):13.1.4品析艺术技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教师):13.1.4品析艺术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教师):13.1.4品析艺术技巧.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艺术手法即艺术技巧。艺术技巧是作者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来的熟练而又具特色的一种艺术才能。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不限于某种手法的判定上,更在于考查这种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作用、效果。因此,高考常把手法的判定和表达效果的分析综合起来考查。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常分为两个角度:一是整体上的赏析,二是局部赏析。就现已考查的情况来看,以局部赏析为主,设题切口小,考查的指向性明确,或描写,或抒情,或修辞,或章法结构,考生比较容易把握。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情况:,第四讲 品析艺术技巧,考向一 对小说语言特色的考查 高考中对语

2、言特色的考查主要有两类: 1手法的运用 (1)修辞格的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 (2)表达方式的运用。叙述、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方面、动静方面、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 2整体的语言风格 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例1 (2011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

3、闹的人多极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乌尔苏拉说,“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

4、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

5、六十个比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啊!”,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禁吃了一惊。开门一看,只见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请到屋里,“我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

6、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了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房走了出来。“彼贝!”他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

7、说呀。”,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 “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给谁。” 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倒在地,号啕大哭。 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 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

8、小的笼子,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 “巴尔塔萨,”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 “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 “你留着吧。”巴尔塔萨说。 “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多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9、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 “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

10、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 (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对小说中画线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答:_ _ _ 解析 赏析人物语言,首先要判断句子所运用的技巧,对于句子来说,先要从修辞的角度考虑。其次要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赏析这句话,要抓住“它自己就会叫起来”的深层含意来理解。从上文看,这个鸟笼倾注了巴尔塔萨的全部心血,其造型别致而实用,由此推断老大夫是用夸张的口吻称赞鸟笼的精致。 答案 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1解题思路 (1)体会、琢磨和分析该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生动、传神、得体,是讽刺还是幽默、诙谐还是庄重、

11、含蓄或深沉的风格,将这种语言风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 (2)要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语句深层含意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具体在鉴赏语言时,可从遣词造句(如用词、句式,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如朱自清,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蕴;周作人,平和冲淡,用淡笔写浓情;鲁迅,苍劲雄健,刚健之中见哲思等),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去鉴赏。 (4)熟知各种修辞格及其修辞功能,在鉴赏中能灵活运用。,2答题步骤 先点明手法,再结合文章内

12、容具体分析这种手法,最后表明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塑造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题。,考向二 对小说表达方式的考查 表达方式主要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等,小说运用最多的是前两种表达方式。 (1)记叙 记叙的人称 小说中的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如祝福中的“我”,这里的“我”是线索人物,使文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有时,小说中的“我”也是文章的主人公。 第三人称,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他”,这一人称叙述,被称为全知视角叙述,它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2011年浙江高考就考了第三人称的叙述效果。,记叙的方法

13、:顺序、倒叙、插叙 顺序:如林黛玉进贾府就是运用了顺序的方法,好处就是眉目清晰地了解了林黛玉的行程。 倒叙:必修教材中运用此法的就是祝福,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设置悬念,吸引兴趣,使小说波澜起伏。 插叙:在必修教材中运用比较典型的就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当中插叙了林冲救助李小二的事情。,(2)描写 既可以是对环境的描写,也可以是对人物的描写。环境描写上文已经阐述,小说对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法,侧面描写主要用环境烘托和次要人物烘托。,例2 (2011年高考安徽卷)原材料详见本讲例1 指出小说中画线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

14、用。 答:_ 解析 此题考查对表达方式中描写方法的分析能力。画线句子有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而主要是写孩子听到父亲让巴尔塔萨把鸟笼拿走后的反应,从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痛苦、伤心和失望,为下文写巴尔塔萨毅然决定留下鸟笼埋下伏笔,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答案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其作用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例3 (2011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这是你的战争!” 宗璞 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15、 war!” 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言语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

16、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他们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中文系的,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

17、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地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说:“萧先生,我要做的事是要和您说

18、的。”子蔚微笑道:“不是商量,是通知?”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子蔚说。玮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节选自长

19、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答:_ _ _ _ 解析 孟弗之先生将叠得方整的手帕递给志愿应征的大学生擦脸上的雪水,而后又将已是湿布的手帕顶在自己的头上,这些细节都表明孟先生对应征学生的欣赏、爱护、支持、赞扬,并且由衷地高兴。 答案 (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求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2)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默契。(3)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任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1解题思路 (1)两个结合 第一个结合是指解答艺术技巧题必须和小说的主

20、题、情节、形象、环境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指解答艺术技巧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艺术技巧是为文章主题、人物形象的塑造服务的,因此在解答艺术技巧内容上的作用时应该遵循以上两个结合。,(2)四个切入 在“确认技巧”中大体可以从四个角度切入: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布局谋篇、语言技巧。 一般我们解题时先从语言技巧中的修辞手法切入,特别是题干这样提问时:“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某句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然后考虑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而“布局谋篇”和语言技巧中的“语言风格”一般会在题干要求中有所提示。 2答题步骤 确认技巧具体阐释简述好处。即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21、考向三 对小说中表现手法的考查 小说的表现手法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上,体现在小说故事发展的叙述上以及叙述的人称上,体现在小说营造环境、安排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等方面,就有照应、伏笔、悬念、突转、抑扬、对此,衬托或渲染,以小见大等方面。,例4 (2011年高考江苏卷)(原材料说见本讲例3) 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答:_ _ _ _,解析 此题涉及多个知识点。两个对话场景,两个不同的学生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形象:本在应征之列却为了个人的创作计划不去应征的蒋姓学生与不在应征之列但放弃开拓新学科、主动应征的澹台玮形成

22、了鲜明对比:一个自私,一个无私;一个胆小,一个勇敢;一个忧己,一个忧国,二人形象跃然纸上。对话情境:孟弗之对蒋姓学生不去应征持反对态度,蒋姓学生却反唇相讥,师生关系很不融洽;萧子蔚对澹台玮放弃学业感到惋惜,而对他志愿应征又持支持态度,师生相互尊重,师生关系和谐,对比也很鲜明。 答案 (1)学生形象:同是高才生,四年级的蒋姓学生处心积虑逃避责任,灵魂丑恶;三年级的澹台玮毅然要求入伍,人格高尚。(2)对话情境:前者先平和交流而后尖锐冲突,一波三折,富于戏剧性;后者对话含蓄内敛,互通衷曲,非常融洽。,例5 (2011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怪 人 (乌拉圭)比亚纳 这是给牲口

23、烙印的日子。早晨的阳光倾泻下来,照得人们头昏眼花。 在用横木和立柱造的宽大畜栏里,一群小牛犊踢打着蹄子,眼里冒着火光,在弥漫的尘烟中急得团团打转。从那激怒的神色看,这样被囚禁在里头,它们再也不能忍受了。 畜栏外面,准备套牲口前蹄的人排成两行,中间留一条通道。他们手握绳索,睁大眼睛,等待小牛出栏。 在畜栏的门旁,巨大的火堆熊熊燃烧,火焰冲天。,突然,套牲口的人拖出一头小牛来。当它走到场地上的时候,加乌乔们发出一阵吼叫,吓得它发疯似的埋头奔跑起来。十几条套索在空中发着咝咝声,凶猛的小牛咆哮了一声,扑通倒在地上。勇士们一拥而上,把它捆缚起来,按在了地上。 “烙!”一个人叫道。 打烙印的人从火堆那儿跑

24、了过来。 火红的烙铁烙得小牛毛皮发着吱吱的声响,冒出一股白烟,发出一股臭味。然后,小牛被解下绳索,身上流着血,疼痛而悲哀地跑开了。加乌乔们却又说又笑地走向火堆,去享受他们套捉牲口的奖赏畅饮那杯美酒去了。,这种粗野而危险的活计,是加乌乔们最大的乐趣,他们从内心里感到高兴。但是在这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只有马乌罗与众不同。他身体高大、粗壮,有点驼背,脑袋硕大,头发蓬乱,脸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那个大鼻子:鼻梁高高地突起,在浓密的头发衬托下,就像是乱糟糟的黑色胡椒树丛中间的一座小石山。别人交谈的时候,他嘟哝;别人大笑的时候,他吼叫。 “烙!这回该你了!”伙伴们着急地冲马乌罗喊道。 他气呼呼地回答:“来了,

25、哼!我又不是火车!” 转回来的时候,他嘟嘟囔囔,推搡着人群往前走,或给狗一脚,或给一个男童头上一掌,什么借口他都找得到的。“这帮懒鬼!你们不知道给人让路吗?”,“你们给这个怪物让路!”有人这样应答。马乌罗头也不回,粗言恶语地骂他一句,全是难听的字眼儿。 老头儿马乌罗的为人一向如此:脾气暴躁,态度冷淡,出言不逊,像青榅桲一样苦酸。所以,人们都管他叫“怪人”。他那毛茸茸的狮子般的大头,他那被头发遮掩着的可憎的面孔,他那目光凶狠的小眼睛,他那嘶哑的嗓音和他那把总是插在腰间的长刀子,令人不禁感到几分敬畏。 他是从何处来的呢?没人知道。可能是从地狱里来的,也可能是从某个狮子洞里来的。谁也不知道他的身世,

26、但是大家都猜想:他准是一个有着不幸经历的强盗。一个怪人,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一个心灵干枯、心似铁石的人。他经常冲着大家抱怨,而不对着某个人。,场地上忽然响起一阵可怕的叫喊。只见一头肢体伤残、秉性暴烈的四岁大公牛从地上爬起来,怒气冲冲地用蹄刨了刨地,接着痛苦而狂怒地向众人发起了攻击。加乌乔们大惊失色,恐惧地四处奔逃。那公牛三蹦两跳地蹿到火堆边。马乌罗还来得及躲开,他噌地一下爬到了畜栏的围墙上。 但是,当他回头看时,发现下面有一个男童,一个六岁的男童,一只手提着一只吐绶鸡,另一只手抱着一个南瓜,吓得脸色铁青,呆若木鸡。马乌罗毫不犹豫地跳下去,伸手把他抓住,高高地举过头顶,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公牛的犄角

27、。 在场的二十个人异口同声地发出恐怖的叫喊,冒着红色火焰的木柴四处飞溅,烟雾弥漫,尘土飞扬,眼前的一切顿时变得模糊不清。,当公牛被两条绳索套着犄角从烟雾中拖出来的时候,大家才看清这幅惨景,都惊呆了。 那男童站在被公牛冲毁的火堆旁,面色如土,但是安然无恙。有着不幸经历的怪人马乌罗却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他的头枕着灰烬,结实的胸膛已经被公牛的凶恶犄角挑开。 (朱景冬译,有删改) 【注】 比亚纳(18681925):著名作家,其作品多取材于加乌乔的口头传说。加乌乔:南美潘帕斯草原牧民的统称,意思是“孤儿”、“流浪者”,性格强悍而狂放。,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简要分析

28、。 答:_ _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文章题为“怪人”,作者立意的重点是主人公马乌罗,塑造这一形象的重点又落在后文的“救童”行为上,无须太多的笔墨写“烙牛”这一次要情节。所以无论是从故事情节的安排上,还是从表现人物的形象上,“烙牛”这一内容都应该略写。 答案 前文已对如何“烙牛”作了详尽细致的描写,此处不必重复;塑造马乌罗形象的重心是后文“救童”一段,其“烙牛”仅是铺垫,应该略写;可腾出笔墨来写平日的马乌罗,与前后文的紧张叙述形成对比,舒缓了节奏,使行文张弛有致。,1把握常见表现方法及作用 (1)衬托或渲染 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如祝福中

29、关于“祝福”场景的描写。 (2)对比 两个人物相互对比,或一个人物前后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特点,使形象更鲜明,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如上面例3“这是你的战争!”一文,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3)点面结合 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某一细节为点,两者结合能反映出人物或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现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首先抓住别里科夫衣着、行为、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突出特点进行“面”上的刻画,解释其“套子”性格,但这只是对主人公的一般性描述,是面的铺写,还不够具体深入;因此作者独具匠心地把别里科夫放到“恋爱事件”中

30、,作集中的画龙点睛的刻画。“点”的渗透使别里科夫的形象骤然立起来了,变得更加鲜明生动。点面结合使别里科夫的形象既有广度又有深度。,(4)抑扬 抑扬有欲抑先扬和欲扬先抑两种方式,不论哪一种形式都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的拓展、主题的表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说来就是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形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欲擒故纵,引人入胜;设置悬念,形成波澜。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开始时王夫人等对宝玉的评价是“抑”(王夫人眼中的宝玉);而在后来与林黛玉相见后的对宝玉的描写(黛玉眼中的宝玉)就是“扬”,这更能表现宝玉的形象,同时也为红楼梦以后情节的拓展(宝黛爱情)作了铺垫,并且也体现着红楼梦揭露封建制度腐朽性的主题。,(5)以小见大 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小人物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是小人物,通过这一小人物我们认识了当时的沙俄政府的统治。,2巧用答题模式 (1)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要表现什么内容。 (3)有什么效果或作用。结合具体语句将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加以说明,并注意联系主题思想。,本小节结束 请按ESC键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