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新临近既有线沉降变形监测方案.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28231 上传时间:2025-07-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最新临近既有线沉降变形监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年最新临近既有线沉降变形监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1年最新临近既有线沉降变形监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1年最新临近既有线沉降变形监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1年最新临近既有线沉降变形监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年最新临近既有线沉降变形监测方案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标邻近营业线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_复核:_审核:_* 有限公司二o *年*月1、工程概况 (1)2、监控目的 (1)3、编制依据 (1)4、监控内容 (1)5、监测施工与观测工艺流程图 (1)6、人员组织及仪器配置 (3)6.1人员组织 (3)6.2仪器配置 (3)7、监控量测的实施 (3)7.1建立监控量测网 (3)7.1.1工作基准点的埋设 (3)7.1.2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 (4)7.1.3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 (5)7.2变形监测观测标的布置 (6)7.2.1既有线轨道变形监测断面设置 (6)7.2.2新建铁路路基岩溶

2、注浆段观测标的布置 (6)7.2.3既有涵洞接长观测标的布置 (8)7.2.5新建桥梁邻近既有线路基 (9)7.3变形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0)7.3.1既有线轨道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0)7.3.2水平位移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0)7.3.4垂直位移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1)7.4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13)7.4.1 一般规定 (13)7.4.2观测数据处理 (13)7.4.3异常情况处理 (14)7.4.4监测数据反馈流程图 (14)7.4.5监测报告的形成 (15)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标邻近营业线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标邻近营业线主要工点有

3、站及峡江*两侧路基及涵洞施工(对应*线里程K1600+900mr K1602+980m、* 施工(K1598+133mr K1598+395m。为保证既有线行车及设备安全,路基施工岩溶注浆、接长涵洞人工挖孔桩以及*桩基施工需对既有线路基监测和对轨道进行线检。2、监控目的2.1保证营业线行车和设备安全;2.2提供信息反馈,为各方决策提供依据;2.3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3、编制依据3.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3.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21)3.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7-2021)3.4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

4、21)3.5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21280号);3.6*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细则(*铁运发,2021? 610号);4、监控内容4.1既有线轨道变形观测;4.2既有线边坡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5、监测施工与观测工艺流程图 启动安全预案图5.1.1监测施工与观测工艺流程图报审施工方案加密工作基准点 埋设观测标施工作业上报各级主管单位数据分析整理 *超出预警值6、人员组织及仪器配臵6.1人员组织邻近既有线施工,既有线路基沉降监测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有限公司),同时轨道轨距、水平、方向委托*工务段对进行检测,施工过程中项目派专职防护员在现场盯控,并设臵两端防护员进行安全防护工作

5、确保施工和行人、行车安全。6.2仪器配臵采用2台5800型和4台R4型GP双频接收机(5mm+1pp);天宝DiNio3电子水准仪一台,铟瓦尺一套,2.5kg尺垫两个;徕卡TS06全站仪一套;万能道尺一副。所用仪器均经测绘仪器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7、监控量测的实施7.1建立监控量测网监控量测网建立以指挥部下发的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标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及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标GPS导线加密技术报告作为建网依据。7.1.1工作基准点的埋设工作基准点根据施工断面及地形、地貌,埋设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要求有良好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宜设臵为强制归心点。使用全线二等精

6、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工作基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7.1.1.1的规定注:1 盖;2 砖;3 素土;4贫混凝土; 5 冻土线图7.1.1.1工作基准点标石埋设7.1.2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平面坐标系统为国家2021坐标系,椭球参数为长半轴a=6378245.0、扁率1/f= 298.3,.子午线为115度10分00 秒,投影面大地高为40米。本项目部线下工程含桥梁单位工程、路基单位工程及站改单位工程,因此平面工作基准网加密按三等GPS测量精度要求进行,控制网加密测量需附合到设计院*铁路

7、精密控制网CPI、CPII和二等水准成果中提供的控制点上。平面控制网加密精度技术按下表7.1.2.1要求执行:表7.1.2.1控制网加密测量的技术指标等级固定误差a (mm 比例误差系数b (mm/kn)基线方位角中误差()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三等w 5w 1 1.71/1800001/100000仪器设臵参数及要求按下表7.122要求执行:表7.1.2.2仪器设臵参数及要求接收机天线对中误差小于3mm仪器高量至1mm观测中不记录气象元素。平面控制网加密测量基线解算统一采用TGO软件进行处理,并按技术方案要求进行精度检核。基线解算检核合格后,导出基线向量文件,

8、作为平差的原始基线向量数据。平面控制网加密测量网平差采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研制的“ COSA-GPS(5.20版本)”软件进行处理,选取检验合格的基线构成GPS基线向量网,进行网的平差计算7.1.3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标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统,外业测量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标准进行,水准路线需附合到设计院*铁路精密控制网CPI、CPII和二等水准成果中提供的控制点上。高程控制网精度按下表7.1.3.1执行表7.131高程控制网精度技术要求表注:附合线路或环线长度,kmR 检测已测段长度,km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标邻近营业线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高程控制

9、网加密测量网平差采用“ Cosa-Level软件(1.10版本)”进行数据处理和网平差计算。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成果已报第三方咨询单位检核通过,建设单位审批并允许采用该成果进行施工。7.2变形监测观测标的布臵7.2.1既有线轨道变形监测断面设臵在有缝线路轨道上变形监测断面分别设臵在接头两端和轨节中间,共计3个断面。在无缝线路轨道上变形监测断面每10m设臵一观测断面。7.2.2新建铁路路基岩溶注浆段观测标的布臵以施工里程为依据,每50m设臵一个观测点。观测桩埋深1m形成固定观测点。沉降、水平位移观测桩采用28mm长1.2m的钢筋(上刻“ +” 字),观测桩上部0.2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详见

10、下图7.2. 12)。5722.1既有线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桩横断面图7.2.2.1既有线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桩布臵.A Afib赣州 723既有涵洞接长观测标的布臵以既有涵洞中心线为依据,设臵观测断面。观测桩埋深1m 形成固定观测点。沉降、水平位移观测桩采用28mm 长、1.2m 的钢筋(上刻“ +” 字),观测桩上部0.2m 用混凝土浇注固定。(详见下图7.2.3.12)。丁T T/T :11P.H iTf Ml 卄 A .It T 丨丨旳心丨丨叫帥7.2.3.1既有线涵洞接长沉降、位移观测桩横断面图 723.2既有线涵洞接长沉降观测桩布臵图见测桩赣州沉降、位移观测桩沉降、位移观测桩接长涵洞沉

11、降、位移观测桩图I-匚-行 匚士九匚京既有涵洞接长沉降、位移观测桩布置图位移 725新建桥梁邻近既有线路基以新建铁路中心线为依据,在新建桥梁中心里程设臵观测断面。观测桩埋深1m 形成固定观测点。沉降、水平位移观测桩采用 28mm 长1.2m 的钢筋(上刻“ +”字),观测桩上部0.2m 用混凝土浇注固定。(详见下图7.2.5.1 2)。 既有线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桩布臵图7.2.5.1既有线沉降位移桩横断面图7.3变形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731既有线轨道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1)既有线轨道监测频次及预警值轨距和水平:利用万能道尺;标高:利用水准仪定期对每个观测断面轨顶位臵进行标高测量,记录并与“零观

12、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相对垂直位移量。7.3.2水平位移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1)水平位移观测精度要求水平位移观测仪器测角精度为士1.0 ,读数取位至0.1mm仪器对中采用激光对点器。(2)水平位移观测方法观测前30min,将仪器臵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水平位移观测按照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四等导线要求施测。7.3.2.3水平位移观测频率水平位移速率小于2mm/d时每天一次;水平位移速率大于2mm/d小于3mm/d或累计沉降量大于10mn小于20mm时每天2次;水平位移速率大于3m

13、m/d小于5mm/d或累计沉降量大于20mn小于25mm时每天3次。当水平位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标邻近营业线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移速率大于5.0mm/d或累计沉降量大于30mm S寸每2小时一次;安质部启动预警预案。734垂直位移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1)垂直位移观测精度要求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士1.0mn,读数取位至0.01mm沉降观测外业测量要求如下:a. 前后视距差小于1m距离短于6m时小于0.2m;b. 前后累计视距差小于3m;c .视线高大于0.55m;d .视线长度小于或等于50me.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w 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w 0.6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w 1.0

14、mmf .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工作基准点的高程中误差小于 1.0mm(2)垂直位观测方法观测前30min,将仪器臵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观测时采用闭合水准路线。即:由一基准点出来,路线途经每一观测点及另一工作基准点(至少一个),最后闭合回同一基准点。具体下下图:5闭合水准线路观测示意图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标邻近营业线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

15、行:往测:奇数站为后一前一前一后偶数站为前一后一后一前返测:奇数站为前一后一后一前偶数站为后一前一前一后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臵平。在连续各测站上安臵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臵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臵,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臵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邻时有震动,确

16、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当相邻观测周期的沉降量超过限差或出现反弹时,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3)垂直位观测频率垂直位移速率小于0.5mm/d时每天一次;垂直位移速率大于0.5mm/d 且小于1mm/d或累计沉降量小于10mn S寸每天2次;垂直位移速率大于1mm/d 小于1.5mm/d或累计沉降量小于20mm时每天3次。当垂直位移速率大于1mm/d小于2mm/d或累计沉降量大于30mm9寸每2小时一次;现场停止施工,安质部启动预警预案。7.4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741 般规定a. 监测人员应对监测数据真实性

17、负责,监测数据分析人员应对监测报告的可靠性负责;为各方分析提供可靠信息数据;b. 现场监测数据使用正式的记录表格,任何原始记录必须在现场完成;任何原始数据不得涂改、撕毁、记录必须完整、签字齐全;c .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应立即重新测量,作为分析依据;根据监测数据查明异常原因。d.监测日报、阶段性报告、总结报告应按时报送各级主管单位及工务段。7.4.2观测数据处理(1)水平位移观测数据录入水平位移观测数据录入采用列表法和图形表示法,进行数据分析。列表法:根据观测目的及内容,按照固定的规格和形式整理观测数据,利于监测数据的对比,重要数据和计算结果需突出表示,该方法用于监测日报的填写。图形表示法:在选用

18、的坐标系中,根据监测数据在CAD中画出监测图形成果。该方法用于各阶段观测数据的分析、整理,直观、形象的反映出监测项目的变形趋势,是阶段性报告及总结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2)垂直位移观测数据处理观测数据采用Cosa-Lev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网平差计算,并生成平差报告。743异常情况处理项目部组成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领导班子,处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变形值达到监测预警值,应立即停止施工。并上报上级部门、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工务段,共同商讨应急处理及确定加固方案,同时分析造成异常情况的原因;待异常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后,且地质收敛到达稳定值后,方可继续施工。744监测数据反馈流程图新建*至*铁路客

19、运专线*标邻近营业线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745监测报告的形成(1)监测日报内容监测日报包括以下内容:当日天气情况及现场施工情况;各监测点本次观测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及累计值,必要时绘制图表或图形; 巡视检查记录;对监测项目作出是否出现异常的判定结论;对超过预警值的监测段作出标识、分析报告及汇报情况,并派专人防护;对巡视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详细的描述及汇报情况,并派专人防护;其它相关说明。(2)阶段性报告阶段性报告包括以下内容:该监测期相应的施工状态一览表、天气及周边环境简介;该监测期的监测项目及观测标布臵图;各监测数据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图;各监测项目监测变化值的分析、评定及发展预

20、测;相关的施工过程控制建议(是否会出现异常情况)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标邻近营业线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3)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项目; 基准点、工作基准点、观测标布臵图;监测设备及监测方法;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值;各监测项目全过程的发展及变化分析及整体评价;监测工作结论及建议;还应标明工程项目名称、整个监测项目的起始日期,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签字及盖章齐全。8 .监测记录表格8. 1轨道变形观测记录表5 既有线轨道变形监测记录表正线 _ 公里至 _ 公里 站线股道曲线半径m, 超高 mm, 顺坡率 % 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标邻近营业线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y 8 2位移观测记录表位移观测记录表施工部位 测站:X=后视:X=检核点 司仪:观测点编号Y=Y= 记录:观测日期天 气实测坐标实测高程本次变 形 累计变 形 变形速率 本次沉降量 累计沉降量变形速 率施工阶段结论X(m)Y(m)Z(m) S(mm) S(mm)mm/d Z(mm) Z(mm) mm/d (变形趋势图) 点位示意图计算: 复核: 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中”0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标邻近营业线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标邻近营业线变形监测专项施工方案首页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