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方案—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2.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34476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方案—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方案—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方案—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方案—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方案—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方案—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方案—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2.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汶川地震灾后映秀镇恢复重建城市设计,第一部分 说明文字 一、背景分析 二、定位研究 三、主题策略 四、重点地段设计 五、控制指标 六、实施建议,一、背景分析,1、区位及范围 1.1、区域位置 映秀镇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边缘,汶川县城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州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门户重镇。 它也是川西、川北旅游环线的分水岭,东接都江堰、南邻汶川漩口镇、西靠卧龙自然保护区、北通汶川县城及阿坝州各县。 镇区距离汶川县城威州镇55公里,距离都江堰市45公里(都汶高速公路修通后仅13公里),距离成都市区88公里。213国道、303省道和即将修通的的都汶高速交汇于此。 1.2、规划范围 本次城市设计范

2、围以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恢复规划确定的镇区范围为主,主要包括中滩堡、渔子溪、枫香树、黄家等村的用地,规划区面积约1.91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约82公顷,规划人口为1.05万人。,中国四川,汶川县行政区划,映秀镇行政区划,规划范围,川西层面,2、现状条件分析 1、现状建设情况,震后震区现状图,现状居住 现状板房安置集中于四个区域:鱼子溪樱桃坪、渔子溪岷江西岸、中滩堡、黄家院。 黄家村由于道路不通,无法完成板房施工建设。帐篷区集中分布在黄家村范围内。,现状道路 新国道G213都江堰至映秀镇段已经抢通,但北上汶川县城地段受损严重;省道S303损毁情况严重,无法通车;镇区内道路以震后抢修新建的道路为主

3、,其中铁军大道和滨河路为镇区主要道路。,现状环境 现状环境受地震影响,镇区各主要山体呈现不同程度的损害。镇区普遍出现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现象,地面植被耕地等受损严重。,2、建设用地评价 评价因子 选取工程地质、地貌地形、水文气象、基础设施走廊四方面对规划区范围内用地进行用地评定。 综合评价 一类用地:为适宜建设区,包括现状已初步平整的板房和救灾帐篷区,地质条件较好,主要分布在岷江西岸。用地面积31.86公顷。 二类用地:需要一定工程施工可建设区,包括现状的震后未拆除危房和未清理的废墟以及渔子溪坪的山坡台地。用地面积40.78公顷。 三类用地:不适宜建设区,包括地震断裂带两侧200米范围,地

4、震后周边山体的次生灾害区域,110KV及以上高压走廊,地形坡度大于25%的地区以及紫坪铺水库(岷江)历史最高蓄水海拔877米淹没范围。用地面积83.33公顷。,用地评价图,高程,坡度,工程地质,现状危房、废墟,市政设施走廊,水文,结论 必须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采用依山就势,灵活多变的布局原则。,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2008-2011)镇区用地规划图,3、上位规划解读 3.1、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3.2、汶川县地震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3.3、汶川县映秀镇总体规划(2007-2020) 3.4、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2006-2011) (1)发展战略:旅游带动战略 交通

5、优先发展战略 和谐发展战略 (2)城镇职能:休闲旅游业、生态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 县域公共交通换乘中心 县域水电业服务基地 区域旅游综合服务节点 (3)城镇性质:“5.12汶川大地震”的纪念及遗址旅游中心、川西北地区的旅游门户重镇、汶川县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观光基地。 (4)用地规模:规划区面积约191.48公顷,其中建设用地约81.78公顷。 (5)人口规模:10500人 (6)功能结构:一心、两轴、三组团 (7)空间结构:两轴、两带、六节点 (8)用地布局:居住时空延续、集中成规模、特色化 行政让利于民、带动后进地区 商业提升旅游配套档次、服务半径合理 文化突出地震纪念、提升旅游配套档次

6、 文物古迹保持标志性场所的原真性、充分利用不可建设用地 绿地亲水性、充分结合防灾减灾要求 工业选择性保留环保、附加值高企、优化二产,为了更好的落实总体规划,城市设计阶段需要深化以下方面: 强化岷江东岸国道213复线的作用,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 都汶高速出入口位于断裂带上,因此必须增加跨岷江通道。 发展旅游业,提升居民收入,需要开放渔子溪两岸作为公共服务区。,二、定位研究,全国灾后恢复重建样板 广东援建典范,“把映秀建设成为全国灾后恢复重建样板” “把映秀建设成为广东援建典范”,抗震教育纪念园地 安居乐业宜人家园 山水风光魅力小镇,纪念意义:主导功能分区、城市肌理分区、重建模式分区,生态宜居示范

7、,重建进程示范,纪念体系示范,产业持续示范,建筑形态示范,安全体系示范,汶川地震灾后映秀镇 恢复重建城市设计,规划总目标,规划主题,规划分目标,规划主题分解,家园内涵:环境设施布局、旅游休闲系统、安全体系架构,小镇特色:映水秀山铭城、民族特色提炼、新老镇区融合,规划通过生态宜居、产业持续、纪念体系、安全体系与建筑形态等方面树立典范,为其他灾后重建地区树立新标准。 分目标一:生态宜居示范 充分注重自然山水格局,使“山、水、城”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和谐对话,凸显“三山两水夹一城”的整体生态宜居。 山雄奇壮阔的背景 以大山为依托,面山而居, 眺望山峰挺拔、郁郁葱葱。 体验居于山中宽广的胸襟。 水秀丽

8、悠远的脉络 以江溪为脉络,毗水为邻, 近观江水奔涌、溪水潺潺。 感受居于水岸悠远的意境。 城闲居世外的桃源 以闲适为气质,世外安居, 融入惬意生活、无拘无束。 感受居于桃源畅快的情趣。,建议近期启动项目:,规划将生态重建和生态修复作为震后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映秀三面环山中间临水的生态资源,提出”三山二水夹一城“的城市生态景观格局,通过一条完整的生态通廊来链接各个生态要素。 依托周围山体、穿城水系作为映秀镇整体背景,通过生态廊道创造整体连贯的自然开敞空间,结合山脊绿带、山谷绿带、滨河绿带为生态走廊,将城市外围的自然森林引入城市。 结合城市开敞空间、公园路以及绿道、蓝道网络设计,使之相互渗透。

9、将映秀镇城市与山水自然景观形成和谐统一体。呈现“山、水、城”合一的网络生态结构。,二台山、渔子溪上坪生态恢复 生态廊道建设 河岸绿化整治 滨水居住区,分目标二:产业持续示范 映秀镇震前因借便利的交通,旅游产业已有初步发展,震后的恢复重建无疑进一步增加了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灾后观光旅游成将成为其旅游的主要特色,旅游产业是镇区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在镇区北部的产业区(以药厂为核心)可进一步发展包括传统医药、地方纪念品在内的旅游特色产品加工业,旅游产业成为跨震前、震后良好发展的得到后续利用的产业典范。,建议近期启动项目:,建设滨水休闲步行街和商业步行内街,发展四合院农家乐。 规划采取“前店后宅”的居

10、住商业模式,更有利于镇区人民参与到镇经济发展中。,纪念建筑、纪念地的后续利用: 鉴于纪念建筑所处位置周边的优越环境品质,应融入休闲养生观光功能。以保障纪念建筑的长效运行。 对部分遭受地震破坏但可改造利用的建筑物,在进行加固整修后可改造为艺术展览馆,为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提供平台。 地震后遗留的桥梁、巨石、山体等自然景观为开展徒步、攀岩、自行车越野等户外运动提供了绝佳的场地,通过举办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户外运动赛事吸引参赛者与观众。,地震旅游为主体 把地震旅游的开发摆在首位,形成以地震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区域内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成为地区的名片,是映秀旅游业获得成功的必然选择。 休闲旅游为依托 作为对地震旅

11、游的重要补充和支撑,休闲旅游拓展了映秀旅游以地震为核心体系的深度和广度,效法丽江地震后迅速发展的先例,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情街区,增加娱乐、餐饮、住宿与酒吧等功能要素,拓展游客在映秀旅游的选择面,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为支撑 利用映秀优越的自然条件与地方特产推行生态旅游,以生态农业为重点,对传统特色食品、药品与纪念品进行重新包装,增加特色产品生产的可参与性以激发游客的兴趣,在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丰富旅游内涵。 创意旅游为补充 利用丰富的地震遗留资源,利用独特的遗址建立户外运动设施与艺术展览场地,定期举办大型户外活动与艺术展览,吸引游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提升映秀的城市品质与知

12、名度。,分目标三:纪念体系示范 映秀镇灾后恢复重建强调了 “纪念” 性,主旨在于感谢抗震重建中,世界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同心协力给予的帮助。 规划环绕地震遗址建设纪念林,方便参观者步行进入和近距离感受,局部可设置供游人种树纪念的地块。 结合纪念场所、设施和城市标识,镇区形成一个完整的震后纪念示范体系。,规划结合环形生态走廊,修建环形步道系统,形成主要的纪念体系,串联各个纪念教育设施,并且结合两条主要水系,“T型”展开服务功能。,建议近期启动项目: 水口纪念广场 漩口中学遗址博物馆 渔子溪上坪抗震纪念馆 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抗震建筑试验区 岷江纪念雕塑群 新镇城市标记 岷江东岸追忆平台,“大地的颤抖让

13、世人记住了这个小城的名字” 知名度的提升带来了旅游业的“井喷效应”,规划结合各种要素最大效益的发挥映秀镇旅游业,推动纪念教育示范性。 1、利用地震新资源,如具有科考、科普价值的地震遗迹,具有警醒、纪念意义的地震遗址以及后来产生的人文类碑记、石刻和纪念建筑物、展览实物、人物事迹等资源,开发为具有垄断性的旅游产品。 2、有计划地积极推出地震主题旅游活动,增加受灾区域与非灾区区域的城市与乡村、山村之间交流,资金与信息的融通,带动灾区的经济发展。 3、利用老城区废墟遗址建设纪念公园,规划博物馆、地震教育主体公园等,将科普教育、纪念与游憩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发展全国性的地震教育基地。,分目标四:安全体系示

14、范 抗震安全体系体系由生命安全网络和生命基础设施两部分构成。 安全网络点、线、块、面体系 结合城镇绿化广场开放空间、水系及道路系统,构筑以生命线、安全中心、安全点和安全通道等组成的网络系统。同时提高城镇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煤气、热力、消防等系统的抗灾能力。 安全基础设施综合防灾救灾 在安全网络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消防、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通讯、应急医疗救助等设施点要求,做到平时安全有效、灾时快速救援。,建议近期启动项目: 213国道复线 沿山环线 保障备用水源 消防站 污水处理厂 医疗中心 防洪工程设施,道路系统安全: 保障城区双出入口;加强城市道路密度;街坊内部增加疏散通道 功能布局安全:

15、公共服务用地的合理选址;重大基础设施选址;居住区避险防灾模块设计、 支撑体系安全: 双水源系统;双电源系统;城区防洪体系建设,分目标五:建筑形态示范 1、抗震建筑试验区 镇区建设过程中,除了对整体建筑形态综合规划布局之外,可以选取局部地块,考虑安排建筑师集群设计街区,由国内外著名建筑师发挥各自特长率先建起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建筑,成为更大范围内建筑建设的形态示范,同时也成为镇区旅游业发展的一处具有吸引力的亮点。,建议近期启动项目: 建筑试验区 藏羌民居群落,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也许是不可磨灭的伤痛,需要人类自己去用心治疗,去积极的总结、思考和创造,那么,作为知名建筑师或建筑团队,在地震之后到底能

16、做些什么? 因此,在我们的建筑示范板块,我们将要做头一件事就是建造集群设计的抗震建筑试验区,即集合数位建筑师或建筑团队之合力,打造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建筑试验区,该试验区抗灾建筑可以在理念、结构、造型、取材乃至地域性等等维度有着无限外延的建造方式,本质上却秉承共同的话语,那就是“为灾害疗伤”。 “集群设计”的抗震建筑试验区,将给建筑师一个为灾区人民而创作的机会,同时集百家之所长而更好的推进抗震建筑的研发工作,为指导映秀乃至其他灾区城镇的重建家园起到典范作用,汶川、北川等其他灾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合适自己的推广建筑。,2、节能环保 灾后恢复建设中尽量利用本地材料,尊重传统习惯,保证高质量高速度的建

17、设;尤其是对电力供应、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要强调节能环保。,建议近期启动项目: 结合山地绿化的简易污水处理设施 太阳能、风能等干净能源的利用 就地选取建筑材料,刘家琨: 我希望“再生砖”是一种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动手生产的低技低价合格产品:就地取材,手工或简易机械就能生产,免烧,快捷,便宜,环保,因地制宜,尺寸随机,适应性强,无名有用,不受专利掣肘,坂茂: 纸管远比想象的坚固并具有多种用途,它可被加工成多样的长度和厚度,涂上材料就具备防水和防火性;此外,它们对环境的威胁甚小,使用完毕后可直接造成纸浆回收利用,其环保和可持续性非常显著。,3、民族特色 映秀镇地处羌族、藏族、汉族的文化过渡地带,灾

18、后重建的建筑风应该体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时代特征,镇区建设整体风貌上继承地方传统,突出时代特征,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示范的恢复重建新镇区。,建议近期启动项目: 羌族山地建筑群 藏族山居建筑群 川西亲水民居群,建造体现藏羌文化特色的民族建筑。映秀镇居民以汉族为主,也有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因此在民族特色营造中,我们将主要以藏羌民居和传统四川民居为切入点,为灾后的映秀唤回民族文化的记忆。 有文化的地方就有希望。,雕房羌族传统民居,又称雕楼。平面呈方形,上窄下宽,顶平。不少地区倚山建造,以 石砌墙,墙面平直整齐。常常一排数十家,如古城堡,十分壮观。一般分三层,层与层 之间用木梯上下。平顶作晒场和休息之所,围

19、绕四周的矮墙角上供有白石。上层堆放粮 食及杂物,中层住人,下层关牲畜。雕房与雕房之间的平顶上搭木板 ,便于各家来往。 羌族另有一种古雕楼,高10余丈,呈四角形、六角形、或八角形,下宽上窄,下层墙厚 1米左右,用乱石和黄胶泥砌成。旧时用来防御,同时也用来储藏粮食等 。在羌族地区, 至今还有这种雕楼。,四川藏族山居住宅,早期民居多建在半山腰,房屋以土木结构为主,墙面以厚重的土坯砌成,或用土夯成,窗户小而高,门窄而矮。线条曲圆无规则,室内光线昏暗,内饰朴拙。后期民居多以座北朝南、砌有院墙,结构上棱角分明,窗户的采光作用渐强。两三层的民居占主导,重在人畜两用。,四川民居极其注意与环境的融合,大多依山临

20、水,后高前低,层层拔高,与四邻环境协调。其次,平面布局灵活,空间变化有序。四川民居有明显的中轴线而又不受中轴线的束缚,体现着一种自由灵活的平面布局,建筑随地形蜿蜒多变,充满自然情趣。其三,四川民居多为悬山式穿斗木结构,砖砌围墙,屋面铺小青瓦,四合院前后各有一长方形天井。这里的人们在建造民居时善于利用地形,因势修造,不拘成法。,分目标六:重建进程示范 在重建进程中积极鼓励各方力量参与,以中央出台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为指导,在适当的时机出台相应的具体规范措施,引导包括政府集资、村民自筹、开发商参与等多种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借此映秀镇震后重建成为灾区重建进程的示范。,张永和: 建筑本位之回归,做成自主建

21、筑(Do Architecture Yourself),做农民自建手册,教当地的农民盖房子;筹办“农民建筑讲习所”,将建筑知识传达给需要的人。,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使农民享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种权益,允许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通过土地流转,吸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参与进灾后重建里来。,易托邦创新住宅体系的优势 1、建造速度快 除去与都江堰当地政府联络沟通、办理手续的时间,易托邦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样板房的全部设计、施工,达到入住标准。住宅的产业化生产使得工作面不再局限于基地现场,全国的生产能力可以被充分调动。 2、质量严格控制 产业化住宅的大部分构配件都是工厂里生产现场安

22、装的,标准化、模数化的生产使得质量可以得到严格控制。 3、成本较低 灾区重建,量大面广恰可以实现对工业化规模生产的需求,规模效益使成本降低。,谢英俊: 农村住宅重建计划 根据已有的农村家屋营建体系(轻钢构、木构),结合当地屋型、建筑材料、生活、习惯、样式等因素,用低成本的方式,协助各重建、援助团体在灾区推动永久农宅、社区(村)自建。通过简化构造方式,让有行动能力的人都可以参与到自家住房的重建当中,在此过程中重建自信。 分集卫生厕所推动计划 协助各重建、援助团体在灾区人员聚集区,推动卫生厕所自建,以减少环境污染、避免疾 病传播。,三、规划策略,重温小镇生活 再现大爱无疆,规划总平面,总体鸟瞰,通

23、过三大主题策略,实现灾后恢复重建的总目标与各项分目标。 主题策略一:抗震教育纪念园地 1、主导功能分区纪念之城 映秀地震后遗留下众多极具价值的遗址与景观,并计划建设以地震为主题的多处纪念设施。 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汶川地震纪念公园、汶川地震纪念广场、汶川地震纪念馆与漩口中学遗址成为纪念体系的关键节点,各节点之间利用廊道联系, 勾连成环,形成城市的精神核心与空间骨架,成为人们缅怀历史,铭记映秀的重要载体。 以此为城市功能布局的主线,合理安排城市各项功能,打造纪念之城。,2、城市肌理时空对比 通过新老镇区的对比,纪念区与生活区的对比,生态涵养区与城镇活动区的对比。体现自然之力与时空之力在城市中的交

24、融。,3、重建模式众志成城 按照项目类型,划定不同的重建区块,体现多方参与,多种渠道融资,众志成城。,2、产业布局 以旅游导向产业为主,结合居民的居住模式,发展特色商业、餐饮、文化娱乐等旅游服务行业。开辟独立区块,发展工艺品生产、交通运输、特色农业等相关产业。 抓住重建发展的契机。就地解决震后居民的就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主题策略二:安居乐业宜人家园 1、土地利用 以河道为规划线索,依托河道交汇口良好的景观和自然向心力,建设城镇的商业核心区,沿河道展开,布置居住、文化教育设施。最大限度地利用山水景观营造亲水乐山的居住和生活空间。,4、 支撑体系,3、公共空间 构建社区型公共空间和镇区型公共空

25、间,在居住模式上采用开放式空间,一方面延续村民原有的生活模式,另一方面扩展居住区域的外向性,供游客游览参观。镇区型开放空间则作为城镇的纪念、游览和日常集会场所。,6、 道路交通设施(人行) 在各旅游纪念节点之间设置旅游、商业廊道,沿岷江和渔子溪设置休闲廊道,居住区与商业区之间设置功能性通廊。,5、道路交通设施(车行) 整个镇区通过G213国道一脉相连,与滨江路(岷江) 共同构成镇区的主要 车行交通体系。二者之间通过各条支路相互贯通。在中心区域的西南、东北边界处设置跨江桥,强化镇区与对岸的联系。,8、 地上、下空间综合利用 在商业集中区开辟地下停车场,尽可能地将地面空间留给绿化和纪念景观营造。在

26、居住区域合理设计半地下储藏空间,以前瞻性的眼光加大空间利用率。,7、旅游休闲系统 以遗址公园、地震纪念馆和地震遗址博物馆等作为主要旅游节点,相互间通过步行廊道贯通,配合与居住相结合的休闲娱乐场所,构建一个以纪念为主,兼顾休闲娱乐的旅游休闲系统。,9、防灾避险格局 城镇空间基本成带状延伸。带型两侧留有住够的开敞空间以及便捷畅通的防灾救灾通道。,大地震引发了公众对建筑抗震性能、防灾预警及灾害应急处理技术前所未有的关注,防灾减灾是本次规划必须研究和对待的重要任务之一。研究灾害规律,加强城市的防灾能力,防止和减轻灾害的破坏是映秀现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功能。 合理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 要从防灾减灾要求出发

27、,因地制宜地安排好城市各项建设用地,一是是在城市市区要安排足够的绿化、广场等开阔空间,并尽量均衡分布,以供居民紧急避灾使用。二是对城市“生命线”工程设施,指通信、供电、供水等设施建设用地的安排,要有利于抗灾防灾,并加以重点保护。 便捷畅通的防灾救灾通道 城市道路系统包括市区内部和对外联系的道路都要便捷通畅,对外保证灾害发生后仍有疏散通道,并为灾后救援工作提供畅通的运输条件。 内部建立避难主通道、避难次通道与避难支路体系。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不仅可以避灾,而且可以利用作为商场、停车场、地下室、通道、仓库等,平战结合,一举多得,具有抗震避灾和节约用地等效能,同时可提高

28、城市整体防护功能。 严格遵守各项防灾技术规定 城市防洪、抗灾、人防、消防等都有国家颁布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城市规划与建设必须遵守和执行各项防灾的有关规定,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和建设各项防灾救灾设施,确保城市安全,主题策略三:山水风光魅力小镇 1、“水.山.城”格局三山两水夹一城,秀山延续大地的脉络,居岸观江沿岷江拓展滨江景观层次 沿溪理水沿渔子溪岸构筑亲水人居 双汇筑城沿江溪交汇打造核心景观,映水彰显新城的魅力,铭城唤起故城的回忆,依山立景塑造城市门户标志 顺势筑台开辟景观通廊焦点 闲居看山整治山景天然入画,纪念体系点轴连环的纪念复合体系 重构核心源于旧城的新兴公共核心 打造主题特色鲜明的主题旅游

29、规划,“对映秀新镇未来的生活方式的思考” 人们惬意的居住,熟识的和陌生的打着招呼,镇区宛如一个开敞且完整的大家庭,坐在家中或是漫步在街道上追忆曾经的不幸,畅想幸福的未来。,与功能相对应,实体的建筑与开敞的空间不再有截然的界限,山、水、田、园与建筑群组相互交融,广场、街道、院落、建筑底层相互联通,沿着廊道纪念标识和景观小品散布其中,移步换景,廊道成为最主要的城市空间特色。,1.1 映水策略 居岸观江沿岷江拓展滨江景观层次 岷江水质清澈,景观条件优越,北岸地势较为平台,应作为震后灾民安居工程的首选地段,考虑居民生活习惯与设置社区纪念空间的需求,建筑组团采用半围合向滨水开放的布局形态,便于居民交往的

30、需求同时有具有良好的视线景观,在组团之间设置公共廊道空间。为居民的室外活动提供空间。 沿溪理水沿渔子溪岸构筑亲水人居 渔子溪水面与堤岸高差相对岷江较小,应进行适当改造,增添滨水休闲设施,营造亲水空间氛围,吸引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为映秀旅游休闲活动平添又一亮点。 双汇筑城沿江溪交汇打造核心景观 渔子溪水面与堤岸高差相对岷江较小,应进行适当改造,增添滨水休闲设施,营造亲水空间氛围,吸引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为映秀旅游休闲活动平添又一亮点。,1.2 秀山策略 依山立景塑造城市门户标志 基地北部山体将是都汶高速隧道出口眺望映秀的视线焦点,同时也是213国道进入城区的对景,因此应对山上建筑进行适当处理,加

31、强可识别性,使之成为城市的门户地标。 顺势筑台开辟景观通廊焦点 西部的渔子梁上坪山体视野开阔,正对渔子溪与岷江交汇口,城市景色一览无余,是绝佳的观景平台,同时地震博物馆高据其上,成为全城的制高点与地标,应成为城市景观廊道的焦点与对景,引导城市的景观序列。 闲居看山整治山景天然入画 基地周围北、西、东南有三大山体,规划中城市主要的沿岷江城市界面,沿渔子溪界面是城市最重要的两条通廊,分别平行和垂直与东南部山体,这两组界面成为构筑城市观景空间的 重要元素,因此强化观景廊道的处理,突出山体的背景衬托作用将营造独特的城市景观氛围。,1.3 铭城策略 纪念体系点轴连环的纪念复合体系 映秀地震后遗留下众多极

32、具价值的遗址与景观,并计划建设以地震为主题的多处纪念设施。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汶川地震震中纪念公园、汶川地震纪念广场、汶川地震博物馆与漩口中学遗址成为纪念体系的关键节点,各节点之间利用廊道联系, 勾连成环,形成城市的精神核心与空间骨架,成为人们缅怀历史,铭记映秀的重要载体。 重构核心源于旧城的新兴公共核心 旧城中心的消失使人们失去了对城市的归属与认同。因此兴建公共核心,重构认知城市的心里坐标,成为本次规划考虑的重要因素。赋予新公共中心更加丰富的功能,除延续原有餐饮、商业与公共服务等功能外,增添旅游配套功能,依托地震遗址资源,提升旅游配套档次,建构结合民族风格的商业街道吸引本地居民与外来旅游者。

33、 打造主题特色鲜明的主题旅游规划 利用丰富的 地震遗留资源,开展以地震为主题的系列旅游活动,以城市纪念轴线为重点,参观地震纪念馆、地震纪念广场、漩口 中学遗址,地震遗址公园,观看实物、图片与影像资料,了解地震相关知识,还可建立地震模拟设施。,2、民族特色提炼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她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基础正是这些不同文明的相互依存、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映生辉,才构成今天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温家宝 映秀地处多民族聚居,长期以来,羌、藏、汉等各族文化在这里融汇,利用这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建筑文化。特殊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历史民族文化,通过不同文化意向的提炼与

34、传统主题的挖掘,使映秀成为独具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城镇。 一是打造核心风貌区 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灵魂,突出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提高对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建筑艺术的认同感,系统地提炼出公认度高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建筑元素符号予以推行。 二是建设特色景观建筑 在城市中引入藏羌民族特有的社区居住模式,加强城市家具如嘛尼石经堆、碉楼等特征建筑的建设,把民族文化的各种要素有机地融合进城市的建筑群落中,促进人与人之间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团结,构架各民族兼容并蓄、亲和共处的人文环境。 三是营造民族居住群落 结合地形,建设民族文化村寨,整合村寨环境和风貌,强调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体现,同时加强道路、供排水、消

35、防、垃圾堆放场等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核心风貌区 核心风貌作为展现城镇特色的重要载体,是映秀的品牌和名片,规划以羌、藏、汉文化为三大主题,通过对碉楼、石片墙、牛角屋顶与坡顶夹竹等不同文化建筑意向的融合,形成一个符合当地文脉符号载体 。 特色景观建筑 作为城市风貌的重要景观节点,效法羌族建筑特色,以碉楼意向为主要特色,构筑城镇景观标志。 居住风貌建筑 平面布局围合布置形成一个“内向”的四合院式的中庭布局,营造出传统民居气息的共享庭院空间, 便于邻里交往,凸显城镇生活气息。,3、新老小镇风情时空对比中的涅褩 川西商业文化 聚集餐饮、茶舍、酒吧、旅社、戏楼等具有川西特色的商业项

36、目,人们可以在此闲聊、品茶、听戏、品尝美食,享受生活的惬意与悠闲 羌藏文化体验 开产民族民俗展示活动,吸引游人参与体验地域文化;以生态农业为基础,拓展民族文化特色的食品、药品、纪念品等产品生产的商业价值,游客不仅可参观特色产品的加工,还可亲自动手体验,,滨水餐饮休闲 沿岷江、渔子溪,利用滨水景观优势,结合建筑布局与形态,构建滨水开放空间带。成为餐馆、咖啡馆、酒吧等休闲功能的集中区,同时也为人们提供游憩锻炼,观赏江景的城市公园。 户外体育运动 地震后遗留的桥梁、巨石、山体等自然景观为开展徒步、攀岩、自行车越野等户外运动提供了绝佳的场地,通过举办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户外运动赛事吸引参赛者与观众。,5、

37、 景观标识系统城市的表情,4、街巷风貌系统重建小镇生活 体验一个小镇的风情,莫过于秋日午后穿行在那宽窄不定的巷道之中,那细碎的石板路,那半掩的宅门,还有那 除了物质的重建,更主要的是重构精神生活,规划希望通过构筑街巷风貌,重建小镇生活。,作为一个新生的旅游城市,活动的环境需要引导、指示、说明、提醒、警告或介绍,以便人们很快熟悉适应环境,景观标识采用巨大体量与群像式的阵列布局,用石材与原木体现原生态风格。,四、重点地段设计,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城市设计整体框架,三山两水夹一城 沿山建筑界面 延续老镇依山就势,沿山展开的布局肌理。 滨水休闲空间 营造滨水开放公共空间,构建休闲步行系统。 环形纪念体

38、系 构筑融入城市的纪念体系,通过环形步行系统串连。,岷江西岸天际线控制,渔子溪西岸天际线控制,1、地震纪念馆 “震撼与纪念” 在这里观看地震发生当时的录影,身历其境体会震灾地区包括住家、商店街、学校、高速公路等受到地震灾害的情景。了解这场建国后最大的一场地震灾难。感受 “震撼与破坏” 后,观看灾区居民如何在废墟中重建家园,由地震亲历者回顾灾后重建带来的变化,介绍灾区复兴过程。同时展示灾区资料,放映纪录影片。参观地震文物陈列,灾害发生的原理、发生灾害时的应急措施。,2、映秀中学遗址 “警示与反思” 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黑色悲痛的一笔!这场空前巨大的灾难,数万人罹难,让我们痛失同胞。这一切,我们

39、不仅需要用文字与图片来铭记,还需要用实实在在、可触可感的物证来铭记。 将漩口中学遗址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至于大型构筑物之中,防止风雨所风化,使其成为永久的纪念标志,把地震所带给我们的伤害记录下来,并且警示于后人,当以后再遇到这样自然灾害的时候,可以有更充分的准备。,3、地震遗址公园 “穿越映秀时空隧道” 部分因地震受损的房屋,部分断烈的桥梁,飞落的巨石与损毁的汽车,栩栩如生的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发生,人们沿地震断裂带中心纪念墙前进,遥望“5.12大地震纪念塔”,感受大自然力量的可畏与不可琢磨的同时感受大灾面前,中国人坚韧、顽强、悲悯、互爱!将这块处于地震带核心的区域从大自然灾害的地理景观,转换为

40、社会记忆的人文地景。,老镇区遗址公园,规划环绕地震遗址建设纪念林,方便参观者步行进入和近距离感受,局部可设置供游人种树纪念的地块。,3、河口纪念广场“哀伤在这里止步” 让悲伤在这里止步,让脚步停留在幸福原处 。 河口纪念广场将重点表达未来映秀收获幸福的生活,以此纪念已经逝去的和曾经付出的。,河口纪念广场,渔子溪滨江步行街,五、指标控制,2、 经济技术指标表,1、规划用地指标表,六、实施建议,三年后 映秀将再次聚焦全世界的目光,2、 投资估算,1、分期建设,第二部分 规划图集,区位分析图 震后用地现状图 建设用地评价图 建设用地综合评价图 土地利用规划图 纪念体系规划图 道路交通系统图 步行交通系统图 产业布局规划图 公共空间规划图 地上地下空间开发示意图 旅游休闲系统规划图 市政设施规划图 综合防灾规划图,重建开发模式分区图 分期开发示意图 城市设计框架图 总平面图 地震博物馆节点设计平面图 地震纪念馆节点设计平面图 纪念广场节点设计平面图 总体鸟瞰图 天际线控制示意图 表现图(一) 表现图(二) 表现图(三) 表现图(四),图名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