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教学案岳麓版选修1201708100254.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71078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教学案岳麓版选修120170810025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教学案岳麓版选修120170810025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教学案岳麓版选修120170810025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教学案岳麓版选修120170810025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教学案岳麓版选修1201708100254.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 戊戌变法课前预习案【课标要求及学习目标】1.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2.学习目标要求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维新派的主张、百日维新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认识其大背景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并注意与其他改革比较。【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1.社会背景: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剧,“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激发。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

2、壮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康梁维新思潮。二.维新思想的发展状况阶段背景代表人物主要主张早期(60年代)王韬1.广贸易、开煤矿、发展资本主义2.主张君主立宪政体,实行君民共主郑观应1.开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2.“商战”成熟(90年代)康有为1.明确要求学习_2.著有_和_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三.戊戌变法的过程(一)变法的理论准备阶段1.创办学堂,聚徒讲学: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2.著书立说,力倡维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变法的政治宣传阶段1.公车上书(1895年4月)(1)引发“公车上书”的导火线是什么?(2)

3、“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公车上书的影响:虽然没有上达给皇帝,但却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2.创办报刊,传播维新主张:康有为中外纪闻,梁启超在上海的时务报,严复在天津的国闻报。3.成立政治团体,组织力量:强学会(1895.8)和保国会(1898.4)保国会的宗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4.兴办学堂,培养变法维新的人才。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推动了湖南维新运动的蓬勃发展。5.展开论战,挑战顽固派: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思考: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哪些方式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4、?产生了什么影响?(三)变法的政治实践阶段: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类别颁布新法改革旧制作用局限性政治(1)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2)谕令各省举荐通达时务的新政人才。1.改订律例2.裁撤冗员3.澄清吏治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未涉及论战中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经济1.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2.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3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决算。4.兴办邮政,裁撤驿站。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文化教育

5、1.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筹设铁路、矿物和医科等专门学堂。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5.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军事建立新式军队: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3.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_,“_”相继被杀。新政内容除_和_之外,其他措施全部被取消。“百日维新”以失败宣告结束。四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历史意义和历史教训(一)失败原因1.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维新派

6、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脱离广大群众;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2.客观原因:变法触动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3.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二)历史意义1.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维新运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形成了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阶层。(2)沉闷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起到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3)各种社团及新式学堂的创办,促进了_和_的发展。(4)近代传媒的影响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城市,使人们的_空前扩大。(5)维新派摒除

7、陈规陋习,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2.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为什么?)3.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运动。(三) 历史教训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且脱离了人民群众,其变法活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充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预习自测】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这里的民族危机是指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B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C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资本输出 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

8、键是: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3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的是 A形成了一批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 B革新了中国的政治制度 C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D起到了解放思想、开创时代新风的作用 4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 A促进了思想启蒙 B发展了资本主义 C推动了政治改革运动 D掀起了民族民主革命 5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B光绪帝被囚禁 C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D帝国主义的破坏 课堂探究案【重难点拓展】1.正确认识百日维新的特

9、点 (1)涉及领域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 (2)从推行范围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3)从内容上看: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4)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5)从作用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6)从目的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在渐进的变革中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2.试从国际国内环境、思想文化、领导力量、改革途径、改革措施五方面分析明治维新与

10、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比较项日本中国国际环境西方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以打开市场、倾销商品为主要目的,且列强在亚洲正集中主要精力侵略中国。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要求日益增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国内环 境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顽固势力异常强大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相对充分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文化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儒家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较难接受新鲜事物。领导力量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改革措施全面、

11、系统,既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实行民主宪政的精神,又充分考虑到了日本的具体国情。并得到大力推行由于维新派的妥协退让,缺少民主宪政精神;一些措施操之过急、全面出击,便利了顽固派的反扑;缺乏可行的配套措施,致使改革贯彻不力。改革途径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成立了明治新政府,再有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较小。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顽固保守势力强大【合作探究】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雷 颐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

12、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萧功秦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材料四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3分)(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2分)(3)材料四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

1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2分)(4)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课后延伸案1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2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

14、争的配合 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 B C D3戊戌变法的首要目标是 A革新政治 B救亡图存 C夺取政权 D学习西方4百日维新过程中采取的军事措施不包括 A建立新式军队 B按新法练兵 C成立北洋舰队 D裁汰绿营 5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C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的可能性 D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秩序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

15、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作了重要准备。中国全史(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出现的原因。(3分)材料二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2)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3)有人认为,戊戌新政颁

16、布的一切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戊戌变法有特别的意义,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3分) 戊戌变法导学案 参考答案1.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中在触及旧制度方面有何措施?日本:改革之前,通过“武装倒幕”的革命手段将旧制度及其特权者铲除;改革中,通过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教育改革等方面巩固革命成果。中国: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废除八股,裁汰旧军。2.中日改革的共同之处背景:封建统治危机、民族危机严重。动因:资本主义发展、富国强兵的要求。理

17、论准备:都学习运用西方的启蒙思想。主要内容:都引进西方科技,对本国的政治体制有所改革,同时注意振兴工商业和发展新式教育。预习自测:1D 2C 3B 4A 5C【合作探究】(1)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境。(3分)(2)(任意回答一例史实,即可,2分)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或光绪帝大幅度调整礼部官员,激烈反击)材料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其他史实,言之成理,即可)(3)角度: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

18、国情,只是照搬日本经验。(1分)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1分)“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2分)(4)改革的成功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多方面的积极地为改革的成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答出一点即可,如果学生从某一观点概括其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2分)课后延伸案1C 2D 3B 4C 5D6.材料解析题参考答案(1)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兴起与传播;(3分)(2)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3)第一种:没有实现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初衷。(3分)第二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3分)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