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新人教版20170912197.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86105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WPS 页数: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新人教版20170912197.wps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新人教版20170912197.wps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新人教版20170912197.wps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新人教版20170912197.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新人教版20170912197.wps(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集训提升练 三十 鉴赏古代诗歌的情感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11 分) 赠俊公道人 南朝范云 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 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 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 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寒藻”句写诗人站在日见寒冽的池边,看那浮泛水面的萍藻,它们似乎也感受到了秋来的 凉意,全带上了一片苍寒之色。 B.诗中开头两句一动一静,分别是诗人选择的意象,这中间隐隐包含了对远方友人的关切和牵 挂:他的朋友,也像飘蓬、浮藻一样,正在人世间流徙不定。 C.“风条”两句,由听觉意象的展现,转为风夜霜晨视觉意象的描摹。诗人辗转床侧

2、,耳边听 到的,是时时振响树条的萧萧风声和霜枝颤抖之声。 D.“幸及”二句是说,你一定要赶上那清江潮满的日子!切切不要徒然让月儿渐渐亏缺啊!这 两句一扫前文的凄清孤寂之感,笔致清丽,恍有一轮明月照耀着诗章。 E.“结句虽为 情语”“,其中却有着极为感人的 情中景”: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正夜夜仰 “”对着空月,搔首叹息,徘徊不定。 竟 字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惬意自得。 【解析】选 CE。C 项,应是由视觉意象的展现,转为风夜霜晨听觉意象的描摹。E“项, 惬意 ”自得 错误,应为憾意。 2.请简要分析诗歌的后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6 分) 答:_ _ _ 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

3、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分析时,要结合诗歌后四句, 具体看情感的发展脉络。 1 答案:(1)期待。作者看到清江渐及满潮,想到月明相会之时即将到来,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 待。(2)担心。劝友人千万不要耽误了行程,要赶上这潮满月圆的时候,不要辜负了这明月, 对友人能否如期而至有些担心。(3)失望。眼看明月渐渐亏缺了,而友人依然不见,诗人感到 一些惆怅和些许失望。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3、4 题。(11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 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徂辉

4、: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 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 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 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 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灌木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 上。 E.“本诗中 梧桐”“的意象与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中

5、的 梧 ”桐 内涵相同。 【解析】选 AE。A 项,前四句写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景象浩大空洞,景物苍凉萧索,结 合全诗看表现的不是昂扬奋发而是沉重压抑的情感。E“”项,本诗中的 梧桐 寓意品格高洁, “”声声慢中的 梧桐 寓意孤独忧愁。 4.“”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 剑歌行路难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答:_ _ _ 2 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要注意立足全诗,结合尾句 加以分析。 答案: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结合第五句中的 荣华 、第八句中的

6、 无定 以及第九、十句注解中标明的典故回答)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11 分) 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 司马光 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 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 尽日解鞍山店雨,晚天回首酒旗风。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 【注】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 “”火,只吃冷食。所以叫作 寒食节 ,后来与清明节合并。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原上烟芜淡复浓 写原野的雾由淡变浓,这浓雾让人分不清道路,再加上寒食这个节气, 让人心情更加不快。 B.本诗颔联选取了“竹林”和“桃树”作为写

7、景对象,突出了颜色的绿和红,呈现出一派鲜艳 明丽、生机勃勃的春景。 C.“颈联写 山店雨”“酒旗风”,描绘的是傍晚时分的景色,这风雨还有晚景给人以凄凉之感。 D.本诗的二、三两联描绘了诗人在许昌道中寒食节气所见春天生机勃勃、风雨不歇的景色,这 为诗人的抒情做了铺垫。 E.本诗所写之景赏心悦目,这和诗歌所写的节日气氛很不协调,也和首句“寂寥”这个格调不 符,这会影响本诗情感的抒发。 【解析】选 BD。A“”项,这 烟 应是人们在寒食烧纸钱时发出的,不是一般的雾;C 项,这是 春风、春雨,它给人带来的是美感;E 项,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可倍增其哀。 6.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8、想情感?(6 分) 答:_ _ 3 _ _ _ 【解析】“本诗尾联写诗人想象幕府中的朋友们在清明饮酒可能会将 我”驱驰赶路的情景作为 “笑谈的内容,是虚写,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朋友们关心 我”“,而 我”设想他们清明相聚饮 “”酒,表明 我 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表达了羁旅之苦。 答案:(1)尾联运用了联想、想象的艺术手法(“”“”或答 从对方写起虚写法 )。诗人想象幕 府中的朋友们在清明时节饮酒的时候,其乐融融,酒席宴饮之间,朋友们可能还将诗人在外羁 旅无归、驱驰赶路的事情当作笑谈。这里诗人不说自己想念朋友,而想象朋友们在想念着诗人, “”是 从对方写起 的手法。(3

9、 分)(“”若答 对比 也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 3 分)(2)诗人在 尾联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情绪,这种情绪的背后,是诗人对自己孤独落寞的羁旅之愁的抒发,是 对美好安宁生活的向往,是对幕府中朋友们真挚思念的流露。(3 分) 【加固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11 分) 墨花(并叙) 苏 轼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 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 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 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 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 【注】扶疏:枝叶繁茂疏密有致。平子赋: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

10、 “”田赋,李善注: 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 雪堂: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 耕之所。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 B.“”“”“”三、四两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 墨晕 由 花心 散开, 春色 在笔端显露。 C.五、六句是说尹白的画既能逼真地描摹花的外形,又能完备地表现其神态,形神兼备。 4 D.七、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形貌和情态。 E.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钟爱墨牡丹,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欣赏。 【解析】选 CD。C“项, 能逼真地描摹花的外形”

11、“错。 缥缈形才具”是说花的外形才隐约可 见。D“”项, 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 有误。 2.“狂居士”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自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苏轼“求为墨牡丹”的举动 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答:_ _ 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的把握和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阐明墨牡丹的特 点和美好品质,其次说明苏轼与墨牡丹的共通之处,最后阐述苏轼赞美墨牡丹的哪些美好品质, 并借此抒发自己何种心志。 答 案:虽然以墨画花少见,但是眼前的墨牡丹依然在墨晕中显出春色殊为不易。苏轼被贬黄州 而能躬耕不辍,人生际遇也像墨牡丹一样不寻常。墨牡丹能够引起苏轼情感上的共鸣,他对墨 牡

12、丹坚忍不拔品格的赞美意在表明自己在面对厄运时也要坚贞不屈的心志。 二、(2017朝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11 分) 南涧中题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注】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亭午:正午,中午。 期(q):约会。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首句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 集 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5 B.“”“”回旋的风 一萧瑟 ,

13、碧树的影 久参差 ,从听觉上写出了风与影的和谐。 C.“”始至 句写出游览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涧似觉忘了疲惫。 D.结句表明以后有人迁谪来此,看到此景,或许能真正理解这种落寞心情。 E.诗的前八句描写作者在南涧所见景物;后八句抒发诗人生发的感慨。 【解析】选 BE。B“项, 从听觉上写”错误,这是从视觉上来写的。E“项, 前八句描写作者 在南涧所见景物”“错,只能说 前八句重在描写作者在南涧所见景物”,因为第五、六句并非 写景。 4.“苏东坡曾云: 柳仪曹(柳宗元)”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盖绝妙古今矣。 说说你对 “”“”南涧中题中 乐忧 的理解。(6分) 答:_ _ _ _ 【解

14、析】本题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结合注释,联系其为人,对此应该不难理解。 答案:被贬后,游南涧,寄情山水,本是解人烦闷的乐事,诗人也似乎有所得,忘记了疲劳。 (2 分)然而羁鸟鸣叫,寒藻漂浮,却又偏偏勾起他的苦闷和烦恼。(2分)触景生情,想到自己 的去国怀人,那种孤寂与悲愤无法摆脱,忧从中来。(2 分) 三、(2017临川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5、6 题。(11分)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15、。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6 【注】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使后,出巡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一带 时所作。源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刘长卿(?约 789),唐代诗人,字文房, 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742-756)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 谪路过长沙时。栖迟:居留。 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两首诗首联中的 楚客 皆指诗人自己。 B.第一首诗写景,由夕阳西下写到夜色沉沉,随着时间的转换景物亦呈现出孤独凄寒的特征。 C.“”第二首诗

16、首联中的一个 悲 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D.“”“”湘水无情吊岂知 之 吊 ,既指贾谊对屈原之吊,也指自己对贾谊之吊。 E.两诗皆写到贾谊,皆关涉贾谊、友人和自己。 【解析】选 AE。A“项, 皆指诗人自己”“错。第二首中的 楚客”指贾谊。E“项, 皆关涉贾 ”谊、友人和自己 错。第二首写到贾谊,但没有关涉友人。 6.两首诗颔联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 _ _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答题时要先锁定区间,然后对两首诗颔联加以比较,就能 得出答案。 答案:相同点:寓情于景。第一首诗颔联诗人远眺汉口,看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 渡过江去,遥想

17、洞庭秋水浩渺,似与渺远的天边连在一起。诗人身在汀洲心驰洞庭,对友人的 “牵挂思念之情充盈其间。第二首诗颔联 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 “萧条冷落的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 独寻”贾谊旧宅,表现出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 自己的孤独落寞之情。(3“”分。答出 寓情于景 1 分,简要分析 2 分) 不同点:第一首诗颔 联分写两地景物,一为实景,一为虚景。上句实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写友人所 在地洞庭湖浩渺的水色,虚实相生,使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真挚、浓烈。而第二首 诗颔联所绘为眼前实景。(3 分)(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第二首答拟人手 法不给

18、分) 四、(2017东城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 旅寓安南 杜审言 7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寒迟”句,紧承起句高度概括出安南的气候特点,寒冷的季节晚而短暂,温暖的季节早而 久长。 B.“仲冬”句,描绘高寒山区在仲冬时节果实累累,仿佛中原的秋天一样。这对北国人来说实 “”在新鲜。这也是对首联中 寒迟 的进一步具体化描写。 C.“正月”句,写的是新春正月山花烂漫,可见气候非常温和,如同中原夏季,这是对上联中“寒 ”迟 的进一步具体描绘。

19、 D.“轻霜”句,指在冬天里仍然雷声震震。轻霜,即薄霜,说明安南只有冬日最冷时才有薄霜, 这与北方深秋便下霜的情况不同。 E.诗人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仅仅抓住典型环境中几种富有代表性的事物,浓墨重彩地描绘, 便意象翩跹,情趣盎然,显得笔法精练。 【解析】选 CE。C“项, 寒迟”“错误,应是对 暖复催”的进一步具体描绘。E“项, 浓墨重 ”“”彩地描绘 错误,应是 稍加点染描绘 。 8.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 ”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中的后两句中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上的异同。(6分) 答:_ _ _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表现手法和抒发

20、情感两个角度分析。表现手法方面,旅寓安 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即故意夸张安南与京都的距离;渡湘江使用了反衬的手法,比如 “南”“北”“的反衬, 人”“水”的反衬等。抒发情感方面,旅寓安南主要表达的是对 “”“”故乡的思念之情;渡湘江从 南窜北流 分析表现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不同点:旅寓安南尾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渡湘江的两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 法。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遭遇贬谪的悲凉情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9、10 题。(11 分) 雪中望岱岳 【清】施闰章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8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影落齐燕白,光连天地寒。 秦碑凌绝壁,杖策好

21、谁看? 【注】此诗作于顺治十五年(1676)诗人督学山东经过泰山时。秦碑,指秦始皇在泰山 上所立之石碑,为山上的著名古迹。 9.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首联写远望所见:积雪的岱岳仿佛直插入碧海之中,峻拔突兀,而且银碧相映,明丽耀眼。 令人胸襟为之开朗,油然而生崇高之感。 B.颔联写岱岳的泉水冰冷,垂悬于众多山壑的崖壁之上;山路上云气浓密,千折百回。显示出 雪中岱岳严寒冷峻,险峻高远。 C.“影落齐燕白”写泰山一身雪装,故其影也是白色的,山影投到齐、燕大地,大地竟因此蒙 “”上了一片白茫茫,从纵向角度写泰山 影 之长。 D.“光连天地寒”写

22、积雪在晴日下的反光,使天与地皆寒光耀眼,寒气逼人,写雪“光”“”之强。 光 “”而 寒 ,运用通感手法,令人感受深切。 E.本诗句句写望岱岳,终篇不直接点出一“望”字,而以景物本身暗示其“望岱岳”之意。全 诗意境寥廓,体势雄浑。 【解析】选 DE。A“项, 积雪的岱岳仿佛直插入碧海之中”“有误,应为 积雪的岱岳直插入青 碧似海的苍天之中”;B“”“项, 泉水冰冷 错误,应为 泉水结冰”;C“”项, 从纵向角度写 “”错误,应为 从横向角度 。 10.同为写景,最后两句和前六句所写之景的性质有何不同,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答:_ _ _ 答案:前六句所写基本为实景,最后两句所写为虚景,为作者所想。(2 分)诗人遥想:矗立在 积雪之岱岳山顶的秦碑美景,是否有谁正拄着手杖去观赏呢?(2 分)流露出诗人自己欲登山极 望之情。(2 分)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