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技术设计.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92354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5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PS测量技术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GPS测量技术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GPS测量技术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GPS测量技术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GPS测量技术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PS测量技术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PS测量技术设计.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学习目标:掌握建立GPS网的技术依据和规范要求,GPS测量的精度分级,GPS网的布网原则。 本节重点:1、GPS技术设计的依据; 2、GPS控制网的精度、密度; 3、GPS控制网的布网原则; 本节难点:1、GPS控制网的精度和密度的选择;,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GPS测量的工作程序 1、技术设计(依据是测量任务书和 GPS测量规范) 2、选点 3、埋石 4、仪器的检验 5、观测 6、外业成果的记录和整理 7、数据处理 8、成果验收和上交资料,一、GP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依据,(1)GPS测量规范(规程) 主要包括2001年国家质监局发

2、布的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 1992年国家测绘局发布的测绘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 1998年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各部委根据本部门GPS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其他GPS测量规程或细则; (2)测量任务书 任务书中规定的测量任务的范围、目的、精度和密度要求、提交的成果资料的项目和时间等相关规定。,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1、精度标准:相邻点弦长的标准差,a 表示和接收设备有关的固定误差 (mm) b 比例误差系数(ppm) d 相邻点之间的距离,二、GPS控制网的精度和GPS点的密度,A、B级:地壳形变测量和国家高精度的

3、控制网 C级:国家基本控制测量 D、E级: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控制网加密,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2、GPS控制网的级别,级别 A B C D E,固定误差a(mm) A=5 B =8 C =10 D =10 E =10,比例误差b(ppm) =0.1 =1 =5 =10 =20,A、B级:地壳形变测量和国家高精度的控制网 C级:国家基本控制测量 D、E级: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控制网加密,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3、GPS点的密度(公里),三角网的平均边长: 一等,25公里;二等,13公里;三等,8公里;四等,4公里,4、几个术语: (1)观测时段:开机接收信号到停止观测的时间段 (2

4、)同步观测:两台及以上接收机对同一组为性进行的观测 (3)同步观测环:三台及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4)独立闭合环:由独立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5)异步闭合环:在构成多边形环路的所有基线向量中,只要有非同步观测基线向量,则改多边形环路称为异步闭合环。 (6)星历:不同时刻卫星在轨道上的坐标值。 (7)数据剔除率:剔除的观测值个数与应获得的观测值个数的比值。 (8)天线高:观测时接收机天线平均相位中心到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5、规范的几点要求(主要针对静态相对定位) (1)卫星高度角(AA、A为10其他为15) (2)同时观测有效

5、卫星数(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均大于等于4个) (3)有效观测卫星总数(AA、A、B、C、D、E分为大于等于20、20、9、6、4、4) (4)时段中任一卫星的有效观测时间(均大于等于15分钟) (5)观测时段数( AA、A、B、C、D、E分为大于等于10、6、4、2、1.6、1.6) (6)时段长度( 静态AA、A、B、C、D、E分为大于等于720min、540min、240min、60min、45min、40min ) (7)数据采样间隔( AA、A、B、C、D、E分为为30s、30s、30s、1030s、 1030s 、 1030s ),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三、GPS控制网的布网原则

6、,1、技术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测区已有控制网的情况(三角网、导线网、GPS网) (2)交通、车辆、通讯等因素 (3)测站因素 (4)卫星因素(星历预报、可见时段、卫星个数) (5)仪器因素,2、布网的原则 (1)和已知的控制点重合不少于三个且应均匀分布,以便求得转换参数 (2)一个点尽量和另外一个点通视,以便常规方法使用。 (3)GPS控制点应利用已有水准点联测高程 (4)独立观测边(基线)应构成闭合图形 (5)应进行优化设计、方案比较,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3、布网方法:,(1)充分考虑建立GPS控制网的应用范围 (2)采用分级布网的原则 (3)GPS测

7、量的精度标准,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四、GPS网设计的一般原则: 1.应通过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2.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网相重合,重合点一般不少于3个,且分布均匀。 3.应考虑与水准点相重合 ,或在网中布设一定密度的水准联测点。 4.点应设在视野开阔和容易到达的地方,联测方向。 5.可在网点附近布设一通视良好的方位点,以建立联测方向。,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五、G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 根据GPS测量的不同用途,GPS网的独立观测边均应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基本形式有: 1.三角形网 2.环形网 3.星形网,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1)、三角

8、形网,优点: 图形几何结构强,具有良好的自检能力,经平差后网中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均匀。 缺点: 观测工作量大。 只有在网的精度和可靠性 要求比较高时,才单独采用这 种图形。,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2)、星形网,优点: 观测中只需要两台GPS接收机,作业简单。 缺点: 几何图形简单,检验和发现粗差能力差。 广泛用于工程测量、边界测量、地籍测量和碎部测量等。,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3)、环形网,优点: 观测工作量较小,且具有较好的自检性和可靠性。 缺点: 非直接观测基线边(或间接边)精度较直接观测边低,相邻点间的基线精度分布不均匀。 是大地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中普遍采用的图形。通

9、常采用上述两种图形的混合图形。,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六、GPS控制网的联测设计,1、联测的目的 WGS84地心坐标系国家或地方坐标系 2、联测点的精度(要求较高) (1)测区内现有最高等级的常规地面控制点 (2)地方坐标系中控制网定位、定向的起算点 (3)国家和地方坐标系的连接点 3、联测点的数量和分布 (1)至少两个,最好3-5个或更多。 (2)均匀分布。,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4、GPS网中水准点的选择和分布 (1)大地高正常高 (2)重合或实测五分之一的GPS点 (3)数值拟合法求出测区大地水准面 (4)内插法求出其它GPS点的高程,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在 15 截

10、止高度角以上不存在障碍物 周围没有反射面,不致引起多路径效应 安全避开过往行人和车辆,尽可能将接收机设置在毋须人员照看的地方 附近不应该有强辐射源(如无线电台、电视发射天线等) 可靠的电源供应 足够的内存容量 正确的配置参数 (观测类型、记录速率) 检查天线高和偏差 仪器的正确检测,七、GPS测量前应该考虑的问题:,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八、GPS观测刚要设计,1、测区踏勘资料收集 2、器材准备及人员组织 (1)、拟定观测技术的依据 3、外业观测计划的拟定(2)、可视卫星预测 (3)、最佳观测窗口与最佳观测时 间的选择 (4)、观测区域的计划与划分 (5)、接收机调度计划拟定 4、技术设计书的编写,九、GPS测量前应该考虑的问题(续) 时间和基线长度,观测时间取决于: 基线长度 卫星数 卫星几何图形(GDOP) 电离层:电离层扰动随时间、日夜、月、年、地点而变化 静态或快速静态最短观测时间不要少于15分钟。 作为一个经验,基线观测时间应该是基线长度每公里5分钟加上最短15分钟。 一旦正确解算出整周未知数,通常基线精度在5-10mm+2ppm左右。,第六章 GPS测量技术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