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语文版20170722173.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83185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东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语文版2017072217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南省邵东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语文版2017072217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南省邵东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语文版2017072217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东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语文版2017072217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东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桃花源记学案无答案语文版20170722173.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三学四导”导学案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 2017 年 上 学期 课型新授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科目语文课题桃花源记学习目标1.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注意文章的古今异义现象,背诵并翻译全文。2. 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3.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感情。重点难点1.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注意文章的古今异义现象,背诵并翻译全文。2. 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导 学 过 程主讲人备课自主预学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

2、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自主预习单:1、 关于作者: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

3、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2. 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3. 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

4、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4. 检查预习。1.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豁(hu)然开朗屋舍俨(yn)然阡(qin)陌(m)交通黄发垂髫(tio)便要(yo)还家及郡(jn)下刘子骥(j)诣(y)太守与外人间(jin)隔2. 古今异义词。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开朗:古 义:开阔明朗今义

5、:性格乐观3. 一词多义。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子)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乃:乃大惊(于是,就) 乃不知有汉(竟) 遂: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遂迷(最终,终于)4.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4)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啊。6.填空。本文以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

6、踪为线索,叙述了渔人进出桃花源的故事。其结构为:(发现桃花林) (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互助探学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先细读课文并自己试着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然后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1. 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的哪些美景?哪些是自然景象,哪些是生活美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 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待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现实?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

7、出酒食。热情好客。3. 村人为什么“皆叹惋”?叹惋是感叹惋情之意。叹世事变迁、人间沧桑(时代变迁),惋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4.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表达了作者

8、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这种理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提高拓学应用导思:学以致用,巩固拓展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答题。(1)写渔人发现桃花源以及桃花源美景的句子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写桃花源人生活环境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写村中人好客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4)写渔人离开桃花源的句子是: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五)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与污浊的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的意愿。本文以武陵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按时间顺序记叙。教 后 评 价教学反思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