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实验探究与设计精练精析20170712370.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8803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WPS 页数:25 大小: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实验探究与设计精练精析20170712370.wps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7年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实验探究与设计精练精析20170712370.wps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7年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实验探究与设计精练精析20170712370.wps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实验探究与设计精练精析20170712370.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实验探究与设计精练精析20170712370.wps(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探究与设计 1“”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中,不能做到 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不能做到 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的是 A 考点考查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下列实验设计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 叫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能溶液于水,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 A 塑料瓶变瘪不能证明一定 是因反应而使二氧化碳减少,不能证明化学性质;B 中蜡烛熄灭可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 燃的化学性质;C 中石蕊小花变成红色,可证明二氧化

2、碳和水反应生成酸的化学性质;D 中木 条熄灭可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的化学性质。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3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A加热含有石蕊的碳酸溶液可证明碳酸发生了分解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证明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1 C用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的方法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将糖块放入水中,糖块消失,水变甜了,可以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加热含有石蕊的碳酸溶液,通过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可 证明碳酸发 生了分解;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不能证明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因为所有不可燃、不助 燃的气体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应该用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用

3、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 的方法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糖块放入水中,糖块消失,水变甜了,说明蔗糖分子通过运 动扩散到水分子之间,可以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4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铜粉用量过少,实验结果会偏小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4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 铜粉用量过少,实验结果会偏小。故 A 正确。B: 实验结束后冷 却到室温才能读数。故 B 正确。C: 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

4、,使氧气完全反应。故 C 正确。D: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15,。 故 D 错误。 考点考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如右图所示,在 a 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 b 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或结论 2 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a 烧杯溶液变红色 证明酚酞有挥发性 B a 烧杯溶液变红色 b 中氨分子运动到 a 中,溶于水使酚酞变红 C b 烧杯溶液为无色 a 中酚酞分子没有运动 D b 烧杯溶液为无色 证明 a、b 中分子存在间距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 烧杯溶液变红色说明 b 中氨分子运动到 a 中,溶于

5、水使酚酞变红,b 烧杯溶液为 无色,说明酚酞不具有挥发性。故选 B 考点:基本概念和有原理 6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 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试管的容积 为 5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 25mL 处容器内红磷足量)用酒精灯加热装置中的红磷, 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装置中活塞最终停留的接近刻度是( ) A20mL处 B15mL处 C10mL处 D5mL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用酒精灯加热装置中的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装置中 活塞最终停留的接近刻度是 B15mL 处。 考点考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7如图所示,过氧

6、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 象正确的是( ) 3 A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不变,红墨水右移 D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 氧气现象正确的是 A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故 BCD错误. 考点考查实验现象的描述。 8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醋 B将生锈的菜刀浸泡在食盐水中,可除去其表面的铁锈 C直接用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过量的红磷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可除去容器内的氧气 【

7、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A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醋。故 A 正确。B将生锈的菜刀浸泡在食醋中, 可除去其表面的铁锈。故 B 错误。C直接用镁带密闭容器中燃烧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 C 错误。D过量的红磷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可除去容器内的氧气。故 D 正确。 考点考查与化学相关的知识。 9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 4 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8、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 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 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考点考查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 10(冬天到了,暖宝宝使用多了。其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 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如下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粉生锈消耗氧气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

9、气的体积分数约是 18.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 瓶内气体减 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铁 粉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反应与气体有关时,组装好仪器后都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太少会使氧气不能被充分反应,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 分数约是 55ml300100%=18.3% 考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1对图实验的分析说明不正确是 5 A该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该实验说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该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和氧化

10、铜的反应需要加热 D该实验可以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同时充分利用能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该实验中一氧化碳将氧化铜还原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 原性;由图中信息可知,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需要加热;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该实验 中将一氧化碳点燃,可以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同时充分利用能源。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12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 ”“”答 属于 设计实验方案 的是( ) 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回答: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火焰为什么向上?回答: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11、回答: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回答: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属于结论;火焰为什么向上?属于解释原因;与火 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属于实验现象分析;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 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属于设计的实验方案 考点:科学探究的环节 1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6 A B C D A. 探究分子的运动 B. 证明密度比空气大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比较合金 和纯金属的硬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盐酸不能使得酚酞改

12、变颜色,所以实验不能通过颜色的改变来实现对分子运动 的探究。故选 A.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14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C在两瓶 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考点考查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

13、。 15实验室有一瓶忘记贴标签的无色气体,同学们怀疑是二氧化碳于是,小莉向其中加入少 “”量的澄清石灰水, 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这一环节属于: A作出猜想 B设计方案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室有一瓶忘记贴标签的无色气体,同学们怀疑是二氧化碳于是,小莉向其中 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这一环节属于: C进行实验。 考点考查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7 16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蜡烛燃烧能发光、放热 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对蜡烛及其燃

14、烧的探究,对蜡烛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分 析,可知蜡烛燃烧的结论有:外焰处木棒先被碳化,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 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燃烧时发光放热燃烧生成二氧化和水新的物质,说明发生了化 学变化 考点:蜡烛燃烧的探究 17“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 可能是蔗糖”“。小华说 可以尝一尝”。对于 “”尝一尝 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进行实验 C猜想与假设 D得出结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为检验问题 可能是蔗糖”“的实际操作方法,那么对方法 可以尝一尝”“的执行, 尝 ”一尝 就是实验,选 B。 考点: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

15、法 18小军同学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 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 B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C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间接经验也很重要故正确; B、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故正确; C、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还要反复试验,看是不是普遍情况故正确; 8 D、认为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是错误的,没有探究精神故 D 错误; 考点: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19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

16、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 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 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燃烧没有消耗完瓶内的氧气 甲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乙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燃烧没有消耗完瓶内的氧气 ,会导致测定的结果偏小;甲 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

17、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使瓶内气体减少的量多于氧气 的量,测定结果偏大;乙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使瓶内气 体减少的量少于氧气的量,测定结果偏小;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 空气受热逸出,使瓶内气体减少的量多于氧气的量,测定结果偏大; 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20“”在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 B吹灭蜡烛时,看到的白烟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 C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 【答案】B 9 【解析】 试题分析: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

18、凝成的石蜡小颗粒形成的,可以燃烧,不是二氧化碳, 错误 考点:蜡烛燃烧 21蜡烛燃烧的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 ) 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 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 C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 浑浊 D蜡烛越烧越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 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考点:物质变化。 22同学们知道食醋、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明同学提出用 pH试纸 检验。就这一过程而

19、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同学提出用 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 选 C. 考点:探究的过程 23根据实践经验,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把玻璃管插入蜡烛火焰中,导出白烟 C灼烧面粉、砂糖变黑,以证明两者含有相同元素 D自制简易净水器,以制得较为纯净的水 【答案】A 【解析】 10 试题分析A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 A 错误。B把玻璃管插入蜡烛火焰 中,导出白烟。故 B 正确。C灼烧面粉、砂糖变黑,以证明两者含有相同元素。故 C 正

20、确。D自 制简易净水器,以制得较为纯净的水。故 D 正确。 考点考查日常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 24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没有控制过氧化氢的溶度,A 错误;B 只能探究分子的运动,B 错误;D 反应生成气 体逸出,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错误。 考点:实验探究 25下列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发现它浮在水面 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D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 1s 后取出,处于内焰的部分最先炭化 【答

21、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 1s 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D 错误。 考点:实验探究。 26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 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11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 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 C 考点:实验过程 27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图,则该操作 说明该气体是( ) A极易溶于水 B不易溶于水 C易

22、溶于水 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难溶于水的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 考点:气体的性质和收集 28上实验课时,对于桌子上一瓶无色气体,需要马上确认是不是氧气,你认为应该采用下述 中的哪种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 A小组讨论 B调查研究 C实验探究 D上网查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氧气中助燃性,将一个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能使木条复燃,则气体 是氧气,反之就不是; 考点:氧气的验证 29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2 A药品没说明用量,红磷应取最少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

23、紧乳胶管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药品虽没说明用量,但红磷应取过量。故 A 错误。B点燃红磷 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放出大量的热。故 BCD均正确。 考点考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0“小明想知道早餐的玉米粥显酸性还是碱性,妈妈提议 你可以带一点去实验室用酸碱指示 剂检验一下”,妈妈的提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小明想知道早餐的玉米粥显酸性还是碱性,妈妈提议

24、你可以带一点去实验室用酸 碱指示剂检验一下”,妈妈的提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C设计实验。 考点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1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 中的( )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可能是浓盐酸是猜想假设,故 A 错误;B、本题没涉及收集证据,故 B 错误;C、 浓盐酸易挥发,打开瓶塞观察可以验证,所以此步是设计实验,故 C 正确;D、本题还没有验 证结果,故 D 错误;故选 C 13 考点:科学探究 32过生日时,精美的蛋糕上都会插上漂亮的生日蜡烛,点燃后,让我们吹灭。我

25、们学化学的 第一个探究实验也是观察和描述蜡烛的燃烧。如下图所示是实验中的几个步骤,请分析下列结 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要先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这是与平时点燃蜡烛的明显不同之处 B由图 1 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外焰温度最高 C由图 2 可见烧杯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由图 3 可证明蜡烛是气体燃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图 3 点燃的是熄灭蜡烛后的白烟,烟是固体小颗粒,故不可能是气体 考点:描述现象 33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 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反思与评价 C、设计实验 D、获得结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26、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 验。 考点:科学探究的环节 34某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 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 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得出结论 【答案】B 【解析】 14 试题分析:根据叙述可知“”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实验过程,在提出 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报告与交流的基本环节中应属实验的环节; 故选:B。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35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

27、究中,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不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收集呼出气体样品(不考虑其 用吸管向倒扣在水槽中盛满水的集气瓶中缓 A 中的水蒸气) 缓吹气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 B 中氧气的含量 体样品中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 向呼出气体样品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C 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 振荡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 D 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中水蒸气的含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收集呼出气体样品(不考虑其中的水蒸气),用吸管向倒扣在水槽中盛满水的集气 瓶中缓缓吹气;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28、,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 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 对着其中一块哈气。故选 C 考点:实验设计和评价 36“小明在厨房里看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 可能是食盐”。小 华 说:“可以尝一尝”“。对于 可 能是食盐”,这是科学探究中的 A问题 B假设 C实验 D结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可能是食盐”,只是对白色固体成分的一种猜测,所以是假设 考点:科学探究的环节 37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G 15 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 实验 中 c 处最先变黑 实验 中若用干冷的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实验

29、 中可能会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熏黑 实验中,若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无火焰产生 实验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烛芯点燃的缘故 蜡烛熄灭时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其中正确的有( ) A B C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 中若用干冷的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因为过程中会产生水; 实验 中可能会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熏黑,因为过程中碳不会完全燃烧;蜡烛熄灭时的白烟不 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因为最后会被点燃。故选 D 考点: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38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有同学提出“我们 ”“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 拿磁铁来吸

30、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实验探究的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作出结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属于实验探究中的实验,故选 B。 考点:实验探究中的环节。 3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知道下,正确完成如图所示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两个 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铜在加热 时只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 16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实验一中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该因素易导致测得的氧气含量偏小; 实验二需固定左边注射器的活塞,以减小实验误差; 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 24mL; 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31、实验二全过程中,可观察到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一直在减少; 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 1/5体积的氧气。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一中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该因素易导致测得的氧气含量偏大; 实验二中要不断推拉注射器的活塞,以调整压强,是氧气充分反应。因而不能固定活塞; 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才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 24mL; 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一定要足量,太少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实验二过程中,要加热,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只有冷却时才可观察到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一直在减少; 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 1/5体积

32、的氧气。 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40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以将淀粉溶液和食盐水区分开,这个环节属于科 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反思与评价 C获得结论 D设计实验 【答案】D 【解析】 17 试题分析: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和结论 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可,知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 开来属于设计实验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41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木炭, 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出现的现象是( ) A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没有水流

33、入 B甲瓶没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 C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 D甲、乙两瓶均无水流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红磷燃烧产物是固体,木炭燃烧产物是气体。故 A 正确. 考点考查红磷和木炭性质。 42人民币一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的光泽且密度较大,小明同学认为一元硬币中含有铁,他这 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 A提出问题 B获得结论 C猜想 D反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人民币一硬币有明亮的银白色的光泽且密度较大,小明同学认为一元硬币中含有铁, 他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猜想。故选 C 考点:探究的过程 43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34、( )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试验 D交流讨论 【答案】C 【解析】 18 试题分析: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盐酸,最合理的方法为进行 试验;故答案选择 C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44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 “”“”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 对问题的回答 属于 设计实验方案 的是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与火焰中是否有碳颗粒有关,碳颗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

35、在蜡烛火焰的 D 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是否有水? 上方,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内壁 是否有水珠出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BC 中对问题的回答都属于问题的结论,而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是否有水?将一只 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珠出现,改革初中属于 设计实验方案。故选 D. 考点:实验探究的过程和评价 45用某同学利用废旧的粗铜丝、药水瓶组装成下图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及性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用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不是 CO2 C该装置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该装置

36、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19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中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红,因为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产生碳酸;不 能用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不是 CO2,因为氮气也不能支持燃烧;该装置不 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 D 考点:实验的验证和方法 46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 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 A收集气体并观察 B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 C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 D“”查阅 跳跳糖 成分及制作原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将“”跳跳糖 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

37、分的设 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收集气体并观察,故答案选择 A 考点:物质成分探究 47“”在 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 结论 A 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 B 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 呼出气体中水含量高 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D 集气瓶正放 呼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浓度都不够使木条复燃,说法不正确;B、水蒸气遇冷凝 结,空气中玻璃片无明显变化而呼出气体有水雾,可以得出结论,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使 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使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而呼

38、出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得出结论,说法正 确;D、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瓶口朝上以免气体漏出,如水也是瓶口朝上,可以得出结论,说 法正确。 考点: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的探究 20 48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用磁铁吸引来区分铜和铁,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 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方案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涉及到具体操作,为实验操作阶段,选 C。 考点:化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49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稀”“酸”的字样已知它是无 色溶液,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方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下列猜想不合 理的是( ) A可

39、能是稀盐 酸 B可能是稀醋酸 C可能是稀硫酸 D可能是稀碳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盐酸、醋酸、硫酸在实验室中都存在稀溶液的试剂,而碳酸在实验室中不存在试剂, 故答案选择 D 考点:试剂的存在 50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 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属于 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提出的一种猜测、猜想或者说是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分析得到的现象来推 “”定结论。 可能是 为一种猜测,为假设。 考点:实验探究的一般流

40、程 51某纪念币外观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中,有同学 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 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观察 B假设 C做结论 D实验 【答案】D 21 【解析】 试题分析:已经涉及到具体怎么操作,为实验。选 D 考点: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流程 52下表是某同学填写的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报告,其中有错误的是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固体蜡受热熔化成蜡油 该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 CO2 和水,且 B 干燥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 其组成中含有 C、H 元素 C 蜡烛火

41、焰各层的温度不同 焰心温度最高 D 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被点燃 此白烟具有可燃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不同,外焰的温度最高,因为外焰的燃料充分燃烧;故答案选 择 C 考点:火焰的温度 53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 白烟,白烟可燃烧并引燃蜡烛。则此白烟可能是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蒸汽冷凝的固体小颗粒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蜡 烛 的 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 只碰到白烟,白烟可燃烧并引燃蜡烛。则此白烟可能是石蜡蒸汽冷凝的固体小颗, 因为氮气、水蒸气、二氧化

42、碳为无色气体不是固体;故答案选择 D 考点:物质成分探究 54下列有关验证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22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可得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为物理性质;B、可得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 支持燃烧,为物理和化学性质;C、可得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为化学性质;D、可得二 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为化学性质。因此选。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55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 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 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43、D得出结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一般流程为假设-问题,资料查询和讨论,实验设计和操作,现象和结论,问 题讨论。题中为实验设计和操作即为实验阶段,选 B。 考点:实验探究 56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 句话属于( ) 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 句话属于设计实验。故选 B 考点:实验的过程 57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23 A图甲比较铁、铜的金属活

44、动性强弱 B图乙探究金属的锈蚀是否需要水 C图丙探究 MnO2对 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D图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答案】B 【解析】A、由于酸的种类不同,因此无法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 B、实验可知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而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二者的控制因素是水,故 选项正确; C、要探究催化剂的影响,应该选择质量分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故选项错误; D、由于水中的红磷与氧气也不能接触,因此不能探究出温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8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 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45、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答案】D 【解析】A、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呼 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此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说法正确,不 合题意; 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此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D、呼出

46、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少,故 此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24 59(非课改实验区)现有 H2、O2、CH4、CO2和空气五瓶气体,要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鉴别 出来,除了一盒火柴外,你认为还需要( ) A蒸馏水 B干燥的小烧杯 C酚酞试液 D蘸有石灰水的小烧杯 【答案】D 【解析】A、氢气、氧气、空气、甲烷、二氧化碳五种气体通入蒸馏水中都没有明显现象,故 A 错误; B、氢气和甲烷都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都有水,干燥的烧杯内壁都会出现水雾,现象相同, 不能鉴别,故 B 错误; C、H2、O2、CH4、CO2和空气五瓶气体都不和酚酞试液反应,现

47、象相同,故 C 错误; D、燃着的火柴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变;二氧化碳会使火柴熄灭;甲烷和氢 气都会燃烧;从而将氧气、空气、二氧化碳鉴别开来;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甲烷燃烧后的 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会使内壁附有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D 正确 故选 D 60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 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你认为造成此实验失 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生了锈 C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水或细沙 D铁丝一端没有系火柴梗 【答案】C 【解析】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时,可能造成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 B、铁丝生了锈或表面可能含有油漆时,可能造成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 C、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底,与铁丝在氧气 中是否能够燃烧无关 D、铁丝一端没有系火柴梗进行引燃,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时,会造成铁丝在氧气中不燃 烧 故选 C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