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XXXXX 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科一体化建设方案背景: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急诊、重症医学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 代,尤其是汶川地震、SARS疫情以及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诊科、 重症科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的急诊医学在国内已有30 余年的 发展历史,而重症医学从1997 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症医学专业委员 会成立至此,重症医学从急诊医学中分出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也走过 了 20 余个春秋。急诊、重症医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同行和专家们认 可。它的重要性也受到社会上更为广泛和充分的理解。而且急诊、重症 医学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综合反映了一所医院甚至一个国家临床医学 的总体水平 。
2、急诊医学的构成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危重病加强医疗以及急诊 医疗体系管理学等。对人员的要求,包括基础生命维护以及常见急症的应 急处理,心电监护、呼吸机、气管插管、心脏电击除颤等设备的使用。急 诊医学的诊治手段几乎囊括了临床各科急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紧急处 置的所有内容,但与临床各专科不同的是,急诊医学不再满足于局部的处 理,而是立足于病人全身情况的处理,以挽救生命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 致命性并发症为目标,实施及时、快速、有效的诊治。重症医学研究的是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康复预后。对人员 的要求也包含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技术,呼吸机技术,心电监测、 血 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床旁血液净化技术
3、等。 在治疗理念上 ,重症医学也 注重“整体观念”,特别是对于危重症医生来讲整体观念显得十分重要。 患者是一个整体,同样疾病也是一个整体,治疗应该是系统的、全面的。不论从急诊、重症的研究方向,还是对人员的要求方面,亦或者在治 疗理念方面,急诊和重症都有很多相似、重叠之处。合理利用、分配、 急诊、重症的各项资源,不仅可以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而且 通过整合二者的资源,可以进一步优化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减少急危 重病人的误诊、漏诊和延诊延治,提高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有 效率和周转率。根据国内、外急诊医学发展模式,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将重症医学科 与急诊科整合发展,建立融急诊抢救室、内科
4、综合(过度)病房、重症 病房一体化的急救诊疗新模式。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目的意义急诊重症医学一体化建设,旨在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拓展服务功能, 规范诊疗行为,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群众就医满意 度。二、组织保障 成立急诊重症医学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协调落实相关工作。 组 长:XXXXX副组长:XXXXXX, XXXXXX。 成 员:XXXXXXXXX。三、实施步骤1. 功能设置 整合重症监护科、急诊科,成立急危重症医学中心, 建成集急诊抢救室、内科综合(过度)病房、重症加强监护病房为一体 的诊疗体系。下设若干工作组:急诊门诊和抢救室工作组(急诊抢救组)、 内科综合(过
5、度)病房工作组(内科综合治疗组)和重症加强监护病房 工作组(重症监护组),各工作小组在中心主任领导和协调指挥下开展工 作。急诊抢救组:负责急危重症病人的院内首诊、初步评估、相关检查、 抢救/复苏和处理等,由急诊门诊、急诊抢救室、短期的急诊留观室(数 小时)、急诊手术室承担。 重症监护组:负责在收治(入院)急诊危重 病人的同时,兼收全院危重病病人,并参与全院危重病和疑难疾病的会 诊和讨论。内科综合(过度)病房主要负责收住需较长时间治疗、观察、 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重症病房转出困难而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及需要 长期住院无相关科室收住的普通病人。2. 布局改造(1)利用新业务大楼的投入使用契机,向院方
6、积极争取内科综合(过 度)病房的建立,需要床位数 15-20 张。设立固定的医生办公室、护士 站等配套设施、设备。布局及方位应遵循其与重症加强监护病房和急性 抢救室转运快捷、方便、安全为原则。同时病房应适当控制床位数,以 利于抢救设备的摆放及患者家属的陪护。(2)新业务大楼启用后,急诊科将整体搬迁,建议设置急诊门诊、 抢救室的独立通道,提高急诊室抢救工作的有效性、及时性和转运的流 畅。条件成熟时,将普通门诊输液及门诊留观业务从急诊科剥离,从而 便于积极有效的抢救病人,减少空间浪费。再者可建立急诊化验室及急 诊彩超室,方便急诊患者进行各项辅助检查,避免长距离转运、途中发 生意外以及路途遥远而耽误
7、就诊时间,减轻患者就医不适感和等待的烦 躁感,减少和防止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3. 人员调配 医院根据急诊重症医学一体化建设发展需要设配人员, 中心内全体医护人员由中心主任调配、指挥。为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危重 症急诊病人的抢救和诊疗水平,解决人员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建 立低年资医护人员晋升前短期急诊和重症轮转制度,住院医师晋升主治 医师及主治医师晋升副高职称的医护人员,必须到急诊或重症轮转 3-6 个月。4. 规范诊疗 首先加强对急诊、重症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急救技 能的培训,定期派送人员外出长短期的学习培训和进修,培养一批年富 力强、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急诊和重症监护专业人才,通过加强学习、
8、 培训和演练,掌握急诊和重症监护领域的新理念和新技术,与时俱进的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其次优化急诊和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和收治流程,积 极完善急危重症病人的首诊制度、转入和转出机制。最后建立长效制度 规范和激励机制,加快急危重症病人的周转。以急诊/ICU为主的抢救和 治疗模式,可以协调流畅的进行危重病人的救治和转运,减少延诊、延 治。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急危重病人越来越多,开展 急救应实行首诊负责制,树立抢救生命的整体观,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可减少死亡、防治并发症。急诊、重症一体化后,急危重症病人,不论 是院前,还是院内,都可以直接进入急危重症绿色通道,甚至直接绕行 急诊,进入重症,为病人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同时也避免了停留急诊, 其他科室会诊而耽误时间。减少了科室间互相推诿的扯皮现象和医疗纠 纷。实施急诊、重症一体化管理 ,必将大大提高维护生命质量,挽救更多 病人的生命,减少医疗纠纷。急诊、重症监护科2021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