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在适合自己的设计中逐步振兴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农业生产率在世界居于前列。早在XX世纪60年代,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农业就开始步入现代化进程,经过长期发展,现代农业成为美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的经营模式、高度融合的产业化体系、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等诸多特点及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参考。正如杜威索尔贝克先生所著乡村设计一书为乡村问题的解决带来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过程,其中所饱含的理论智慧乃至方式方法,与我们乡村振兴战略很多内容不谋而合,但也求同存异。索尔贝克先生著作是关于乡村设计这一新兴领域的第一本书,虽然杜威索尔贝克一
2、直在城市工作生活,但是出身于一个乡村家庭的他仍保留着对乡村本质的热爱,并承诺要尽自己的全力来提高乡村经济和生活水平。于自己而言,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二十多年一直在自己家乡(XX)长大到工作,我热爱这片土地,会因为看到它一点点变化而骄傲,当然也会为它的发展有自己的忧虑和思考。在书中领域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乡村后,再回过头看我们的自己的乡村,颇有所感。什么是乡村设计?个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乡村设计跟寻常人家装修房屋既是一个道理,乡村的主体归根结底是农民,党和政府应该是设计师、乃至施工方。而中国中产党就是最好的设计师,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最好的设计方案。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
3、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并对具体的振兴乡村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就是我们美好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那么这个房子要如何才设计得好、袋修得好,我想我们应该搞清楚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要拿什么来建,二是我们要建什么样的房子,三是我们要怎么来建房子。我们要拿什么来建房子美国人的乡村设计想解决的问题,不是美国三亿人、四亿人的温饱,而是要设计一个不破坏生态环境、不污染空气和水和不降低生活品质的、更加可持续的食物系统,一种可以帮助我们预想出一种更加节能环保、更少环境破坏的耕作形式,一种在养活世界人口的同时也能让农民过上体面生活的耕作形式
4、这些都是我们要实现的乡村全面振兴,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预期,但是眼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困难还很多、挑战还很大,我们要走的路还长,甚至我们更多的时候仍在考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问题。当然,邻里修了别墅,不必羡慕,我们的乡村振兴绝不是一步登天的,是一砖一瓦,一步一履的,也是可以后来居上的。修房子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家底。就拿XX来说,XX是农业大省,农业户籍人口有5997.1万,人均耕地资源少,农业基础薄弱、效益不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偏低,而且还是全国贫困任务最重的6个省份之一,还有XXl万贫困人口。而就我县而言,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至今仍有5000余贫困
5、人口亟待脱贫奔康。作为一个本地人,若不是两年多工作时间,真正到63个乡镇看过、走过,对于XX的情况我是不敢说有所了解的。我去过东路塔山的南池村做村两委换届调研,在这个村随处可见三两层的小楼,偶尔一两处独栋颇具欧式风格,细一看十之八九大门紧闭,不见人迹,中青年多是长期外出务工,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有些村社竟难以选出一个社长、村长,我相信这肯定不只是个例。我去过南路部江镇郭家村走村入户,郭家村有12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有一户大概情况是兄弟两家仅有唯一土坯房一处,兄弟俩说是在国外务工,上有老、下有小,家里仅患一有慢性病的妇人拉扯着,印象最深的就是厨房和牛圈竟是同一间房子连着,甚至还包括了他们的
6、洗手间”,政府鼓励、帮扶他们建了新房子,现在已经入住了吧,这应该也不是个例。或者还有很多更具体的情况,在东路的秋林、西路的跃进乡村振兴中时常强调的“产业、新村、文明、治理、增收”五项重点,对老百姓来说,我想首先考虑的还是“增收”,说白了,还是钱的问题。我们要承认XX依然还不够富裕,老百姓依然在尽全力的脱贫奔康。所以就目前来说,XX的振兴、乡村的振兴,第一步仍然是打好基础,仍然要以经济建设为第一中心,毕竟“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还是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要建什么样的房子在美国中西部,多样化的农业实践聚焦于农庄,无论是临近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县的孟送教派农庄还是在加利福尼亚州西部纳帕谷葡萄园,
7、结合当地建筑材料、景观和气候条件,将外观和风格极其运行功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副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画卷。如此现代化的农庄着实令人向往,但是如果照搬过来,复制粘贴到我县某村某地,肯定水土不服。那么目前来说,我们到底要建什么样的房子?或者说是我们适合建什么样的房子。这个问题我回家问过父母亲以及邻里乡亲的老百姓。我问他们,如果喊你们来规划,你最想政府怎么发展我们这个地方(老马镇:大多老百姓以种植XX为主要经济收入)啊。“发展啥哦,我们这些地方土地又少,再说总不能让别个来搞开发,把我的地占咯,就算他赔我一年的钱,我以后就得地种,没得收入了,我说要规划就最好把我们七村这个地边的路打好,别个村种
8、地都有好路,就我们村没有,三轮车开不到地了,就靠人力,多辛苦”。多么朴实的回答,也让我不敢再发问。我不敢再和他们讨论“乡村设计”这个概念,大概在他们的眼里,能设计、规划一条三轮车能够开到自家地里头的一条一米、两米的路,就是最好的乡村设计了吧。所以,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了解老百姓最急切的最真实的需要,要解决老百姓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满足乡村最基本的、更完善的生产生活需要,要一步一步的来。可能我们还有很多路要修,还有很多水利设施亟待完善,也可能我们还有很多污水、生活垃圾需要更科学、更环保的方式解决;可能是很多乡镇的场镇环境、场镇规划还需要进一步美好、改良,也可能是老百姓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文化活动广场
9、还需要很多设备设施,可能还有更多所以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把实施长远战略与解决当前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产业、新村、文明、治理、增收”这些重点,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稳步实施、整体提升。我们要怎样来建房子乡村要发展,老百姓要增收,归根结底还是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门道,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不是每一个有菜花、有桃花的地方都适合搞乡村旅游。不是每一片土地都适合搞合作社、搞对外承包。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将XX定位为XX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县,为XX发展指明了方向。而适合XX乡村振兴的路,就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努力走基于农业优势的产业发展之路。所以说,XX乡村的振兴,我们就是要继续在三大产业(XX
10、生猪、藤椒)上做文章,而且不是随手涂鸦,是要做大文章。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一谈XX,XX产业也是XX农业的支柱产业。打我记事以来就在和XX打交遒,家里一直种植XX,从XX种下去到施肥成熟再到收成后售卖所有环节我都参与过并熟练的掌握。父母常说他们就是靠种着XX一颗一颗的给我交的学费钱,对于涪城XX我是很有感情的,我相信很多XX也跟我一样,期盼着XXXX哪一天真的能像王老吉一样畅销全国、全世界。涪城XX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大有可为、大有可期。但就目前来说,XX的XX仍处于低端的、传统的种植、销售模式,甚至内部发展空间都还很大。比如我去实地了解的情况,涪江沿线十余个乡镇几十年种植XX的,争胜乡、光辉镇已
11、经开始山地种植XX,反观百顷镇泽河村,紧挨涪江,土质优良,却以400元一亩廉价承包种萝卜(萝卜一毛钱一斤,XX八元一斤,价差几十上百倍),近两年更有他人到百顷承包300亩土地种植XX,当地老百姓仅获得800元一年的土地承包费。对于这样的不解我询问过当地很多老百姓,大多回答都是他们在20多年前也种植过XX,但是因为当时价格很低,销售难等问题,整村不再种植XX,时过境迁,涪江沿线老百姓很多依靠种植XX脱了贫、致了富,而泽河村老百姓对于XX的认知停留在20年前,试想村支书在带动老百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时是如何思考,难道当地老百姓就不能因地制宜发展XX种植?反过来看,在老马、建设、花园等乡镇,积极推广“猪一沼一药”生态循环模式,老百姓臻起了生猪养殖场,一个养殖场就能为几十户邻里乡亲XX地提供生态肥料,推进了XX生猪产业联动发展,这是一个很小的点,但也可以是我们的出发点、着力点。我们要全力发展的三大产业,要打造的百亿XX产业,要打造三产融合示范县,何不从我们的优势产业出发,以政府引领、企业创造、老百姓积极主动,大力发展XX大健康产业,打造出一个全国响亮的名牌,擦亮XX的名片。阅读罢索尔贝克先生的乡村设计,在欣然向往和自我审视中思考,我热爱我的家乡,我了解这片土地,我更相信XX,我们的乡村:就是要在在适合自己的设计中逐步振兴,也必然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