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新发展新要求谈中考历史复习备考.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253475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常态新发展新要求谈中考历史复习备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新常态新发展新要求谈中考历史复习备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新常态新发展新要求谈中考历史复习备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新常态新发展新要求谈中考历史复习备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新常态新发展新要求谈中考历史复习备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常态新发展新要求谈中考历史复习备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常态新发展新要求谈中考历史复习备考.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常态 新发展 新要求 谈中考历史复习备考,西安高新逸翠园学校 李勇,一、新常态下“稳中创新”的中考试题,近年来陕西中考历史试题特点 1、立意高,时代气息浓厚,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隐形介入。 价值立意,命题目的 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但又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历史知识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因此中考历史试题必须体现这一特点。,说明要求 通过历史教学积极正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时局、关注道德,是实现历史学科人文性和综合性学科特点,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必然趋势。,2014年中考例题,14题、16题、19题、20题紧紧围绕着五四爱国运动95周年、日本侵华战争、我党反腐倡廉工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

2、社会重大现实和热点问题切入。很好地体现出历史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学科特色。,2013年中考例题,第20题围绕东北亚问题,考查中美日三国关系,充分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和美国霸权主义给地区和平与发展带来的严重危害,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复杂国际形势;第21题以中华民族复兴为主线考查百年来中国社会三次巨变,认识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使学生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复兴的梦想结合起来。,关于热点问题 情境材料不热点,思考角度要热点。在复习热点时,应本着情境材料不热点,思考角度要热点的原则,寻找材料与现实切合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要避免材料过热、过白,否则就失去了历史学科“以史为鉴”、“学

3、以致用”的特色而趋同于政治学科。,隐性介入是指以社会现实热点作为考察的背景,或是同类型问题的纵横线索考察。教师在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将这种观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善于联系社会现实,努力挖掘历史知识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只有通过长期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才能使得学生在面对中考试题是游刃有余。每节课联系一个社会热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候历史教师正在用他的魅力吸引学生。,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类发展、关注社会进步的“以史为鉴”观念。更加有助于引领历史教师自觉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社会热点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历史教师自己主动的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变化,才能更好的通过历史教学认识现

4、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现实问题历史思考: 如环境污染,工业化中伴随的环境问题在各国都很突出,工业革命后的“雾都”伦敦,现在pm2.5严重爆表的各个城市。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中国如何借鉴别人的历史经验? 历史问题现实思考: 中国历届王朝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和现实我们新政府对于落后地区开发的努力?中国疆域扩展和变化对钓鱼岛问题和周边领土纠纷的启示?,2、能力考查的导向更加明晰化,史地结合紧密,不断加强对图表的考查 。 能力立意,命题目的:强调能力是中考命题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强调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考试题侧重于考查学生依靠已有知识

5、和素养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引导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说明要求:能够识读历史图表,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能够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材料及信息;能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能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评价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掌握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初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客观分析和解释社会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2014年中考例题,13. 据史书记载: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 A.御史大夫 B.丞相 C.

6、锦衣卫 D.军机大臣 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官职发展史的归纳、概括、辨析能力,要求教师在讲清知识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养成从小切口对零散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习惯。,2014年中考例题,16.对下面一组图片所拟定的主题最准确的是 A A.多行不义必自毙 B.蓄谋已久的日本侵华 C.国共应合作抗日 D.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本题通过四副漫画材料的设置,对日本侵华战争的世界背景、发生、中华民族的抗战、胜利进行整体性的考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同时,多样性的材料和新情境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答题热情。,2013年中考例题,20.(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材料二漫画

7、反映了当时美国政府怎样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美两方面分析为什么罗斯福后来会说“美国的远东政策应以中美两国政府的紧密合作为基础”?(3分) 本题使用不同类型的材料呈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能进行精确的归纳、概括和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解题能力。,能力是历史学科发展的动力关键,特别关注:历史与地理两个学科关系密不可分,所有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当中。当前部分学生对历史地图的重视不够,严重削弱了历史学科的这一特色,也不能更好的适应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近几年来,史地合一已经成为中考命题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地图等教学资源始终高度关注,就是在引导和促进教师在复习备考中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四年

8、来的陕西中考历史试题对此高度重视,反复出现相关试题。例如2013年中的19题“隋朝时杭州称作余杭,南宋时称作临安,五四运动时称作杭县。”2014年第19题考查题唐长安城、第20题光荣革命、第21题一五计划成就都是对地图的考查。 这就要求九年级历史教师必须确立“史地合一”的观念,在复习备考中充分使用好各种课程资源,建议整合为校本教材方便复习备考使用,进一步提升识图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不但是为了应对中考,更是为了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段学习乃至终身发展所做的必要准备。,3、对知识点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主,注重对主干知识的深入考查。 依托知识,命题规律: 近年来的中考历史试题紧紧围绕“识记、理解、运

9、用”的学科学习要求,以人类文明发展为纵线、以历史阶段特征为横线,考查最具基础性、典型性、时代性的主干知识。,课标要求: “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教育打下基础”,这是对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中考试题必须落实的核心目标。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试题围绕主干知识设计,涵盖六个学习板块,显性和隐性考点共48个。,2014年中考例题,14.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B A.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

10、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五四爱国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中国近代史重大转折性历史事件。对其性质和影响的全面正确认识,是讲透知识点的必然要求。,2013年中考例题,13.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社会条件。”以下最符合该论断的制度是( C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闭关锁国政策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史是中国古代政治史基本的历史线索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史的重点内容。对其主要特征和历史影响的考查,是理清线的必

11、然要求。,特别说明,1、知识来源上回归教材,紧扣中考说明。 2、坚持以教材为本,从史实出发考查主干知识。有些知识考查较细,大多知识属于正面进步的事件。 3、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中。虽然教材中没有,却可以通过地图册、填充图册或材料获得。,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它包括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线索等。基础和主干知识是载体,是分析问题的依据,是理解、思考问题的依托,是解决问题的工具。,4、突出历史学科时序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大历史观,4、突出历史学科时序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历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教学内容逻辑的时序性,即

12、是历史课程必须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呈现。二是教学内容逻辑的整体性,即是历史课程必须全景式地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面貌。这种整体性的反映,既是指历史的时空(时间上的古代、近代和现代,空间上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各国历史),也指人类社会发展中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特点:重视时序性和整体性的结合,,,注重持续发展,同类线性考查(时序性),注重知识综合,古今中外比较(整体性),方向:“古今贯通”考趋势 理清发展线索 “中外关联”考异同 加强中外比较,2013年中考例题,14.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

13、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探索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对其产生历史背景的分析是深入理解历史意义的必然。本题学生准确把握时间这个解题的关键,就能够迅速排除不符合条件的干扰项。,2014年中考例题,材料二 1933年申报月刊刊出“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当时各种现代化思想相互碰撞,其中以热谈苏联和社会主义、探讨苏联“一五计划”成功原因以及表达对其向往的较为醒目。 (2)从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角度说明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热谈话题?(2分) 20世纪30

14、年代美苏不同社会性质国家经济发展不同状态的横向比较是本题的切入点。学生只需抓住关键信息点1933年就可以自然联系到此时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及其特点。,2012年中考例题,16.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就坐了属于她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材料中“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的因素有 【A】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越来越多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A. B. C. D. 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70年代新中国重大外交成就之一。本题主要考查同一时间不同国家、地域发生的不同事件的整合。注重知识综合,古今中外比较(整体性),2014年中考例题,19.8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间题。 (1)长安城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时代特点。从唐长安城地图看出:基本形成了各市坊围绕皇宫的布局,表明其政治特点是皇权至上 (1分);城内设有国子监、建有孔庙,表明其思想特点是:以儒治国(1分);对几个“坊”的描述可看出其社会经济特点是商业经济繁荣(1分),隋唐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更是陕西乡土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隋唐史就成为中考考查的热点内容之一。 本题利用地图材料引入,通过精巧的问题设置,从政治、思想和社会经济多角度考查学生对隋唐历史的整体时代特征归纳分析能力。,个人体会,回顾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对时序性的考查贯穿始终

16、。试题并不是简单考查具体时间的记忆;更加侧重于历史事件时间先后顺序的考查,即对历史事件之间内在因果关系的考查。,对考试说明中第三部分“考试内容要点”的深入研究,更加有利于师生对历史学科整体性和时序性的透彻理解。 1、主题是对每个历史阶段总体特征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可以说就是中心思想“纲”。 2、相关考点就是从政治、经济、民族、对外等多个角度分析解读阐释主题。 3、既要充分发掘主题与考点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又可以掌握每个考点所包含的核心知识。,2012年中考例题,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

17、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因素。 因素: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材料二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中“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的论断,你是否赞同?简要说明理由。 答:

18、赞同。理由: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发展;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等。 不赞同。理由: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核威胁;恐怖主义威胁等。,5、合理拓展,开卷呈现上尊重考生,为考生自主发挥提供自由空间。 开放思维,问题设置更加的简练,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20、材料二 英国依然遵循着自中世纪以来的自治及自由放任的传统,这种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地方管理使公共卫生更加恶化医疗卫生改革者查得威克提出应设立一个中央政府部门承担公共卫生的基本责任等建议1838年霍乱病再度流行,这终于使政府开始意识到卫生问题的严重性。至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会。此后中央政府干预公共卫生

19、的思想被保留了下来。 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40年代英国医疗卫生改革兴起的原因。(3分),问题设置更加的简练,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21、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实际上就不断有人做各种各抨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 何怀宏中西文化的相遇与冲突 (1)材料中“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是指哪一历史事件?(1分),试题结构日趋稳定,便于教师针对性训练。,单选13、14题 古代史一般有两道选择题,两道题中一般有一道古文材料阅读的试题。由于古代史是政治试题到历史试题的转

20、折,所以一般古代史的试题难度比较小。选择作为大题的补充,一般都是大跨度或者小切口的题目,主要考虑对考点的覆盖面。,单选15、16题 中国近现代史一般有一-两道单选题,试题在命制中会切合社会现实热点,宣扬主旋律、正能量,考察社会热点问题的历史依据。其中对列强侵华史、抗争探索史、中共党史的线形考察尤为重要。,单选17、18题 世界史试题的命制一定要体现的原则是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年来特别重视对文明进程、文化成就的考察,重视整体性的考察某一阶段历史。不会割裂、孤立的考察某一个点。一般也有两道试题,材料呈现方式多样。,材料阅读题第19题 主要是考察中国古代史板块相关考点。通过对近四年的中考19题的研

21、究,目前有两种趋势,一是重点考查中国古代史的某一专题,比如古代交通、长城、民族关系、古代思想等,二是关注一个时代的整体特点,即对断代史的考查,如唐朝、元朝和宋代。这就要求2015年的复习备考工作,需要对此特别重视,尤其是对小专题和断代史的复习整合进行针对性训练。 引导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重视对教材古文材料的处理;重视对阶段特征的归纳;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材料阅读题第20题 主要是考察世界史板块相关考点,同时体现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隐性介入,考查学生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对2014年陕西中考历史题的解读,重点考察英国史、美国史、苏俄史等大国发展史的深入分析。,材料阅读题第2

22、1题,本题为有主题限定的材料探究题,题干开始会给一个限定的主题,主题规定了解题的角度和思考的范围,题目会设计几个问题围绕题干的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其原则一般为“古今中外”。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常教学中善于发现包含古今中外因素的点,并积极探索原创命题,培养学生全球性、整体性的历史思维。,二、新发展的中考历史带来的“正能量”,1、对历史学科而言 展现历史学科特色。,以史为鉴、育人为本。 开卷考试、实践创新。 地方特色、热爱家乡。,提升历史学科地位。,学校更加重用。 家长更加关注。 学生更加配合。,改变社会错误认识。,历史考试不再是简单的翻书找答案。 历史考试不再是单纯考查识记能力。 历史教师不再是谁

23、都可以胜任的。,有利于学生高中阶段历史学习,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对初中学生而言,高考历史到底考什么? 1.试题“变着法子”大量考查了记忆性史实。 2.记忆史实过程伴随着理解、判断、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迁移等历史思维能力。 3.历史学科价值立意不是无本之木。 知识是根本;能力是关键;价值是生命。,历史学科能力的理解,对历史学科能力有很多种描述和分法,但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应该是:准确描述与区分历史史实的能力和进行历史思维与按照历史规律进行阐释的能力。 前者着重于史实的存真和历史脉络的厘清,追求真实以及对历史存在的敏感;后者着重于在运用史实基础上的思考和对历史的说明、解释,

24、言之有据,论从史出。实际上,这是锻炼和培养 如何科学地、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对待历史和运用历史的能力。这种能力之中也融入了应该具有的历史观和对待历史的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 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形成正确的三观。 由教育部最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则指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课程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人文性,即“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 。,3、对历史教师而言 推动历史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课堂教学由重知识转变为重能力。 考点解读由重单一知识讲解,

25、 变为重多个知识的综合;,历史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复习备考自觉整合运用教学资源的意识不断增强。 习题训练由重数量变为重质量,更有针对性。,历史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试题讲解有“解”更有“讲”, 重视解题方法与规律的归纳。,三、新要求下复习备考建议,1、阶段归纳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2、强化认识突出学科能力培养。 3、归纳整合增强复习效果。 4、审读合写提高应试技巧。,(一)夏商西周时期 阶段特征:夏商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夏是中国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商是中国奴隶社会发展时期,西周是鼎盛时期。,1、阶段归纳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经济:石器锄耕取代原始农业的刀耕火种,井田制取代了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所

26、有制度。 政治:王位世袭制度取代禅让制度,形成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二)春秋战国时期 阶段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其中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时期。,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度逐渐形成。 政治:分封制破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思想:学在民间,百家争鸣,重农抑商、小农经济,商鞅变法,百家争鸣,(三)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 。,政治: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初

27、步发展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发展 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汉代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对外关系: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影响不断扩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推恩令、察举制),董仲舒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时期 政治: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形成了士族制度 。 经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北方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 文化: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不少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 民族

28、关系: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政治: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形成了士族制度。 经济: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北方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政权更迭,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北魏孝文帝改革,(五)隋唐时期,阶段特征: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 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民族关系:友好交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曲辕犁、筒车、,两条丝路、文化交流,文成公主入藏,(六)辽宋夏金元时期,阶段特征: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

29、步加强 。 政治:从分裂割据到逐步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中心南移,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政治:从分裂割据到逐步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中心南移,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书省和行省制度,交子、市舶司,海上丝路、文化交流,六、明清时期,阶段特征:明清时期 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 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经济:社会经济缓慢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文化:文化专制不断加强,同时又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反封

30、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对外关系:对外政策趋向保守。,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经济:社会经济缓慢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 文化:文化专制不断加强,同时又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对外关系:对外政策趋向保守,废相、内阁、军机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情况、资本主义萌芽,郑和下西洋、海禁、闭关锁国,八股取士和文字狱,2、强化认识突出学科能力培养。,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例: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3、归纳整合增强复习效果。,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9世纪末,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战期间 (19141

31、919),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抗战和内战时期 (19371949),建国后 (1949年以后),“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荷尽已无擎雨盖”,“柳暗花明又一村”,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雏形:新航路的开辟,发展扩大:西方列强殖民扩张,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发展历程,创立:春秋晚期(孔子),发展: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打击:秦朝(焚书坑儒),改造:西汉(董仲舒),危机: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佛道盛行),统治地位动摇:新文化运动,扬弃:

32、社会主建设新时期,例: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土地改革,(2)农业合作化,(3)人民公社化运动,(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例:党的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2)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3)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1927年,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由走城市革命道路到走农村包围城市 革命道路。,例:近代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四次机遇,(1)戊戌变法,(3)国民革命运动,(2)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4)重庆谈判与旧政协会议,二战后世界历史总括,1.政治上,两极格局形成,多极化趋势出现,多极化趋势加

33、强,背景、内容、影响,欧共体、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崛起、中国振兴,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2.经济上,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三大支柱),经济区域集团化(三大组织),经济全球化(历程、原因、重要表现、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3.经济体制调整,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西方:干预与调整、发展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 发展社会福利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科技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物理学、进化论、文学、美术、音乐和影视,4、审读合写提高应试技巧。,第一步:准确审题,摸清问题,第二步:研读材料,把握主旨,第三步:回顾所学,结合材料,第一步:准确审题,摸清问题,(1

34、)材料题问题类型,根据材料,指出(概括、归纳)现象、特点、趋势。 描述和阐释事物 答案在材料里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概括、归纳)原因、意义。 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 答案在教材里 综上所述谈认识(启示)。 宏观把握,结合现实,开放认识 答案在脑子里 评价(析、述)材料观点。 解题方法最重要,审,第二步:研读材料,把握主旨,(3)通读材料,注意细节 (时间、标点符号、层次、出处等),(2)问题分割,目标阅读,(1)先读问题,后读材料,读,第三步:回顾所学,结合材料,(1)读懂大意,确定意图 (2)确定主题、时间、空间 (3)联系教材,相关主题的知识点,合,材料题的答案呈现三要求,(1)紧扣题意,简明扼要 (2)条理清楚,字迹工整 (3)书写完整,语言规范,格式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 语言三化:规范化、科学化、简洁准确化,结束语,老师们,中考历史让我们相聚在这里,复习备考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话题,重新再认识中考将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方向。希望今天我能抛砖引玉,给各位同仁些许启示,将是我最大的荣幸!再次感谢各位耐心的聆听!也预祝各位老师在2015年取得满意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