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洞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260625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142 大小:77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龙洞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九龙洞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九龙洞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九龙洞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九龙洞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龙洞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龙洞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X九龙洞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项目名称与业主概况项目名称:XX九龙洞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项目项目类别:旅游基础设施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地点:贵州省XX市项目业主:XX市九龙旅游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经营范围是开发、生产、销售旅游产品、经营旅游等有关经营项目。公司住所在XX市环城西路。该公司是经XX市政府授权经营锦江九龙洞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工程的业主。项目负责人为戴传江。项目主管单位:XX市人民政府第二节 项目研究范围和主要依据一、项目研究范围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项目摘要、项目建设的主要景点简介、建设背景以及建设

2、的必要性;分析研究项目拟进入的目标市场;确定项目建设范围,分析研究外部建设条件,拟定项目建设工程内容及建设方案;研究确定拟建工程的建设规模和主要功能作用;分析研究环境状况,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制定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提出项目建设的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提出项目建设工程招投标方案;分析并评价项目财务投资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评价项目投资风险等。二、项目编制主要依据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2、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发19856号);3、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198717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通知;4、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1995190号省人民政

3、府关于XX市九龙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及XX九龙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8年8月编);5、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226号省人民政府关于XX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及XX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19992020年);6、XX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9982020年)(1999年11月编);7、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2月);8、XX市政府组织编制的XX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01年12月);9、XX市建设局XX市锦江沿岸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1992年3月);10、XX市锦江九龙洞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及其资产初步评估(2001年9月

4、);11、国家、部门、省等颁布的有关法规、技术规范、定额及取费标准;12、XX市政府有关部门和项目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3、XX市发展计划局关于编制本报告的委托书。第三节 编制的原则1、以坚持旅游资源的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为编制原则。2、本项目的工程布置与建设,应符合贵州省、XX地区和XX市经济发展、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等要求以及XX九龙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3、景区内的工程项目建设,不能以景区内自然景观及植被遭到破坏为代价,应在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基础上,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使旅游资源开发与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4、本工程建设项目,应能

5、满足本工程范围内的各主要景点和景观都能方便游客的观光和游览,同时,也能保障游客旅游的人身安全,能满足游客进入中心景区游览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基本需要。5、对景区有污染和不良影响的项目,不列入本工程项目范围。第四节 项目摘要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XX九龙洞风景名胜区,按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通知中关于九龙洞风景名胜区的内容,其总面积达400平方千米,主要由锦江、九龙洞、六龙山等景区组成,是我省的大型风景区之一,是全省东线旅游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范围是以XX市锦江、九龙洞为核心,西至大江干流坝黄镇白花浪电站库区,东抵漾头电站库区,北含川硐镇白马洞滑石乡罗树奎墓云坪镇路腊农场一线,南括六

6、龙山乡全境谢桥办事处三眼洞电站库区。XX九龙洞风景名胜区是全省喀斯特地貌特征突出、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品种丰富、分布集中的大型风景名胜区,是1987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对外公布的全省第一批10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该景区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仅有九龙洞一个景点靠较简陋的条件接待少量游客,绝大部分旅游资源处于闲置状态。1995年10月省政府批复该景区总体规划后,为大规模保护及开发该景区,省、地、市有关部门组织完成了一系列准备工作。本报告主要是根据已批规划及其功能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及量力而行、逐步完善的方针,以形成“全景区范围内对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

7、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框架,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为主要目标进行编制。本报告拟定的建设工程内容,主要是项目范围内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两部分。主要有:新建景区旅游公路35千米,公路路面硬化工程17.2千米,新建旅游公路大桥一座(寨桂跨石竹河大桥),清理疏竣锦江旅游航道2000米,修筑旅游码头10个,修建具有民族风格的文化广场一个,建设及改造景区游览步道74千米及相应的护拦等设施。恢复修缮景区内的古寺庙宇2400平方米,锦江沿岸绿化230万平方米,景区深部绿化12万平方米,建设九龙洞景区标志性大门及标志碑一个、观景亭50个,公厕20个,配套建设相应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等公用

8、设施及景区管理设施以及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此外,需配套建设的XX经马岩、九龙洞至漾头的旅游公路,其里程长26.67千米,二级公路,拟作为专项另行申报。本项目完成后,可形成140平方千米的旅游区面积,可满足日均8万人次,年均近3000万人次的游客到景区游览的基本需要,并形成锦江九龙洞六龙山寨桂环形旅游线路。景区的开发、保护与管理,按旅游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该项目法人XX市九龙旅游有限公司承担景区内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负责景区具体的经营与管理,承担相应的债权债务等法律责任。本项目的建设总投资为15428万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4570万元,二期工程投资68

9、58万元,三期工程投资4000万元。项目在正常经营期内,年均可获经营收入2879万元,年均创各种税收702万元,年均税后净利润1118万元,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6.95%(所得税后),平均投资利润率9.67%,平均投资利税率10.56%。项目建设分三期进行,各期暂按一年计。经分析,该项目的投资效果指标可以满足投资者的基本要求,投资效益较为显著,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XX九龙洞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或内容说明备注一项目名称XX九龙洞风景名

10、胜区旅游基础设施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二项目类别旅游基础设施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三项目建设地点贵州省XX市四项目主管单位XX市人民政府五项目业主XX市九龙旅游有限公司六拟开发的九龙洞风景名胜区面积平方千米1401锦江游览区面积平方千米182九龙洞游览区面积平方千米313六龙山游览区面积平方千米754寨桂光观农业园及民族文化游览区面积平方千米16七基础设施类工程1旅游码头个10锦江游览区个10其中:4个为较大码头2码头候船亭及站房平方米1500锦江游览区平方米15003河道清淤疏竣米2000达到七级航道标准锦江游览区米20004新建景区旅游公路千米35路基宽4.56.5米六龙山游览区千米355改造

11、景区原有公路路面千米17.2路基宽6.5米六龙山游览区千米10寨桂游览区千米7.26新建旅游公路桥135寨桂游览区米100(桥长)一座桥面宽8.5米六龙山游览区米35(桥长)一座桥面宽8.5米7新建或改造景区旅游步道千米74.05步道宽1.22米九龙洞游览区千米27.55其中:改造3.55千米六龙山游览区千米46其中:旅游栈道千米2锦江游览区千米0.58旅游观景休息亭个50建筑面积350平方米九龙洞游览区个22建筑面积155平方米六龙山游览区个28建筑面积195平方米9景区旅游公厕个20共160个蹲位,800平方米 九龙洞游览区个5共40个蹲位,200平方米六龙山游览区个12共96个蹲位,48

12、0平方米寨桂游览区个3共24个蹲位,120平方米10固体垃圾转运站个6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九龙洞游览区个1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六龙山游览区个4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寨桂游览区个1建筑面积80平方米11景区垃圾收集封闭设施个17九龙洞游览区个4每个12立方米/个六龙山游览区个10每个12立方米/个寨桂游览区个3每个12立方米/个12景区停车场及民族文化广场平方米8800九龙洞游览区平方米6700设在景区综合服务区内其中:民族文化广场平方米3000露天广场六龙山游览区平方米1400寨桂游览区平方米70013景区管理设施平方米1300含水、电、通讯用房九龙洞游览区平方米500含水、电、通讯用房六龙山游

13、览区平方米800含水、电、通讯用房14景区标志性大门个1(7米宽)设在九龙洞游览区内15景区输配电线路千米22九龙洞游览区千米17其中:10kv线路12.5千米六龙山游览区千米4其中:10kv线路3千米寨桂游览区千米1其中:10kv线路0.6千米16通讯线路千米44九龙洞游览区千米14其中:通讯光缆7千米六龙山游览区千米20普通电信电缆寨桂游览区千米10普通电信电缆17给水净化处理站个8九龙洞游览区个2六龙山游览区个4寨桂游览区个218清水池立方米245九龙洞游览区立方米115250M3、35M3六龙山游览区立方米90130M3、320M3寨桂游览区立方米40220M319输配水管道米7600

14、九龙洞游览区米3100六龙山游览区米3000寨桂游览区米150020污水处理站个4九龙洞游览区个2六龙山游览区个2八自然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1锦江两岸绿化工程万平方米230约3450亩2九龙洞游览区绿化工程万平方米43六龙山游览区绿化工程万平方米54寨桂游览区绿化工程万平方米3九景区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保护及恢复1九龙洞洞内景观保护性护栏米40002九龙洞游览区古建筑恢复平方米2400十景区日最大游客容纳量万人次8十一项目建设总投资万元154281按游览区划分锦江游览区万元6350九龙洞游览区万元1639六龙山游览区万元4463寨桂游览区万元698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104预备费万元1140铺底

15、流动资金万元342按建设分期划分第一期工程万元4570第二期工程万元6858第三期工程万元40003按投资性质划分土建工程万元6617设备及安装工程万元874景区绿化工程万元4780其他工程费用万元1983其中:居民及农户迁移、补偿等879万元预备费万元1140铺底流动资金万元34十二项目年经营总收入万元15154734正常经营期项目年均经营收入万元2897正常经营期十三年均总成本万元1077正常经营期其中:年均经营成本万元634正常经营期十四年均利润总额万元1669正常经营期十五年均创各种税金收入万元702正常经营期十七项目平均投资利润率%9.67十八项目平均投资利税率%10.56十九全部投

16、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所得税前%9.472所得税后%6.95二十全部投资回收期1所得税前年12.692所得税后年14.44二一项目建设工期期3预计2005年建成二二经营期保本游客量万人次2933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第一节 XX市概况XX市是贵州省XX地区首府,是贵州黔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XX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东邻湖南,北接松桃,西连江口、岑巩,南抵万山、玉屏,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武陵山区中段,地理位置在东经1085030至1092820、北纬272620至275240之间,东西距离最长63千米,南北距离最长48千米,总面积1513.61平方千米,扼西南通往中原之咽喉

17、,居中原进入西南第一站,素有“黔东重镇”、“黔东门户”之称,是一座正在崛起的内陆开放城市。XX隋、唐置县,明、清署府,元朝时相传有渔人在铜岩处潜入江底,得儒家、道家、释迦牟尼鼻祖铜像三尊,因而元朝廷设置“铜人大小江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洪武五年(1372)改“铜人”为“XX”,XX由此定名。XX市现辖7个民族乡、5个镇、4个办事处,2000年末,总人口31.86万,居住有汉、侗、土家、苗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合计19.23万,占总人口的60.36%。一、自然条件1、地形XX市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位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和湘西台地主峰雪峰山之间,地表形态变化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多

18、样,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境内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最高点海拔1149米,最低点海拔205米,平均海拔600米左右,山地占55.9%,丘陵占32.4%,山间平坝占11.7%。2、河流境内河流多、密度大,俗称四十八溪。以锦江为干流,10千米以上的干流22条,河流总长447.3千米,主要有锦江、大江、小江、谢桥河、瓦屋河等,流域面积几乎与全市国土面积相当;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250至1400毫米。3、气候XX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6.9,无霜期280天以上,日照数1171小时,热量丰富。4、资源境内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主要有生物资源、森林资源

19、、旅游资源以及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生物资源野生动物180余种,其中:哺乳动物45种、爬行动物15种、两栖类13种、鸟类60种、鱼类47种。被列为国家保护的动物有大鲵(娃娃鱼)、山溪鲵、水獭、穿山甲、五步蛇等。、森林资源全市林地面积80.93万亩,天然林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35.6%,植物种类3700多种,其中:各种树种320多种,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的有珙桐、水杉、银杏、贵州紫薇等;中药材植物400多种,主要有治癌植物红豆杉,以及金银花、五倍子、桔梗等;经济林木100多种,主要有杜仲、猕猴桃、桠柑、淡竹、油桐、油茶、吴萸等;用材林上千种,主要有松、柏、杉和各种阔叶林木等。、旅游

20、资源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旅游景点多达100多个,九龙洞天下闻名,锦江秀水贯穿全境,人文景观独特,东山寺庙享誉古今,融自然、人文、古城景观于一身,集山、水、洞、桥景于一体,是镶嵌在云贵高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有“黔中各郡邑,独美于XX”的美誉,今有“桂林山水甲天下,XX山水甲桂林”的赞叹(香港摄影大师陈复礼语)。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分布于正在申报为国家级的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内。较为知名的景点,还有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周逸群故居、东山寺等。二、社会经济状况XX市2000年GDP9.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为26.58:38.15:35.27,人均GDP3015元,地方财

21、政收入60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06元,工业总产值8.75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2亿元,粮食产量13.03万吨,油料产量1.11万吨,肉类产量1.37万吨,发电量1.19亿度,水泥产量12.88万吨,公路通车里程761公里。XX市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较小,经济结构有待调整,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三、XX市主要旅游资源简介XX市旅游资源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即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古迹遗址。、自然景观1、锦江景区发源于梵净山的锦江流经江口,由西向东横贯XX市全境,其上游的大小两江汇集于XX城中,并将城区一分为三,呈“S”状环城逶迤东去洞庭,汇入长江。沿江两岸奇峰林立,峭

22、壁嵌绿,碧波粼粼,山色青青。两岸丰富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景观及珍贵的文物古迹、雕梁的亭台楼阁等,宛如一颗颗珠宝镶嵌在锦江两旁,构成了一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锦江画廊。游历过XX的记者廖经天曾写下“四面青山楼外楼,新妆巧扮最风流,多情最是锦江水,依依一步一回头”的绝句。锦江河床宽150180米,深1030米,已开通的航道里程中,50吨以上航程31公里,10吨左右航程18公里,有3个简易码头和几个临时停靠船只点。锦江景区沿岸如诗如画的景点,主要包括武陵桥城、锦江十二景、锦江公园、水晶阁等。、武陵桥城XX市是一座多水的山城,整个城区与水、山相依托,相融合。三江(大江、小江、锦江)碧水穿错于

23、城区,把城区分割成若干个自然区域。城区内现有新滩大桥、清水大桥、花果山桥、瓦窑河坝上桥、西门大桥、兴市桥、鹭鸶岩大桥、大江坪大桥、锦江大桥、下南门吊桥、东门大桥等十余座,气势非凡、风格各异。桥下江水碧波荡漾,锦江两岸绿树掩映,江上渔舟点点,既有名城苏州的婀娜多姿,更有山城XX的风格特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桥城。、锦江十二景是锦江沿岸较有特色的自然景点,即为金磷戏水、南岳飞泉、两江春色、中流砥柱、东山楼阁、云彩江声、文笔凌云、渔梁夜月、石笏朝天、芦洞风光、玉屏晴雪、西岭归樵。、锦江公园。位于城西锦江河岸,占地1.8万平方米,公园绿树成荫,园中有园,建筑别致。园中竖有汉白玉雕刻的周逸群烈士塑像

24、,供游客瞻仰。、水晶阁半岛。位于城东太乙峰下,锦江东岸,岛三面环水,半岛古树参天,幽香四溢;江面碧水映翠,渔舟如梭,宛如一幅流动的风景图。2、九龙洞景区位于城东的漾头镇、六龙山脉北端、锦江南岸大峡谷之中,区内山峰林立,重峦叠嶂,溪谷幽深,竹木苍翠,植被完好,既有璀璨峥嵘的岩溶洞群,雄奇险秀的锦江峡谷,逶迤秀丽的锦江(漾头)库区,还有考古价值较高的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的古文化遗址,是一个集观赏和科研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九龙洞景区主要包括九龙洞、九龙洞峡谷、锦江库区等景点。、九龙洞九龙洞是该景区的主体景点,位于景区中部,洞内空旷宽敞,气势磅礴,景物众多。(主)洞长2284米,宽100多米,高7580米,

25、面积7万多平方米。全洞分为8厅和一道暗河,厅又分为两层,上层6厅,下层2厅,上下厅及洞洞之间均有小洞相连,深不可测。洞内有青龙、龙虾、海螺、海龟、开屏孔雀、狮子、驼队、猴群、古刹、神佛、仙女以及簇拥依偎的童翁人群等等,惟妙惟肖;洞内遍布钟乳石笋、石柱、石帘、石瀑、石幔、石花、石针等,有的似云海奔涌,有的似飞禽走兽,有的似奇花异草,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神奇瑰丽。第三厅的三根擎天巨柱高大雄奇,其中最突出的是“九龙盘柱”,高达39.9米,周长13.5米,柱身有九条石龙缠绕,形体遒劲,栩栩如生。相传,六龙山有六条青龙与锦江三条黄龙相约聚于此,见此洞胜似天宫仙境,都想据为已有,互相争夺,不愿离去,等到鸡

26、鸣天亮时,已经出不了洞,便化作九条石龙盘于洞中石柱之上,九龙洞因此得名。该洞美景之一的“洞中望月”,神秘幽思,令人留连忘返,设想不断。九龙洞左侧一公里处,有一个十分奇特的冷热二风洞,一洞凉风徐徐,寒气袭人;一洞暖气融融,如沐春风,令人惊赞不已,回味无穷。、九龙洞峡谷位于九龙洞风景区内,连绵十里,孤峰林立,洞洞相联,甚为壮观。主要有集旅游和佛教于一体的观音山和莲台峰。观音山,位于九龙洞右侧,陡立孤峰,巍峨雄壮,曾建有莲花寺、观音殿、求子祠等古建筑,皆画栋雕梁,凭栏眺望,锦江如带,峡谷流翠,烟波浩渺,云江共舞,景象极为壮丽;莲台峰为观音山主峰,近可鸟瞰清澈光灿的江水,远能眺望层层群山,及至梵净山金

27、顶。在雨后睛天成雾的早晨,还可遇上浩瀚无垠的雾海和绚丽多彩的“佛光”。、锦江(漾头)库区从芦家洞水电站顺江而下,至漾头水电站库区。两岸翠竹葱笼,湖水晶莹剔透,是一个山水林木交相辉映的人工湖泊。、黄腊洞、青明洞、天鹅洞、鱿鱼洞(已被淹没)等位于九龙洞附近。3、六龙山景区六龙山景区,主要包括以竹海、杜鹃为主的生态景观、以峡谷、溶洞为主的喀斯特景观和以少数民族村寨为主的民俗文化景观。、六龙山竹海位于城东南六龙山乡,九龙洞以南区域,中心区为甘溪坪,总面积12万亩。竹类以淡竹为主,还分布有楠竹等十余个竹类品种。竹中有树、竹中有洞(天花洞、龙王洞、红岩洞、冷风洞等十几个小溶洞群均处在竹海公园内)、竹中有物

28、(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竹中有景(主要指雪景)。冬季时,六龙山竹海白雪茫茫,无边无际。是一个天然的夏天避暑,冬天观雪的竹海(生态)公园。、六龙山大峡谷在六龙山乡甘溪坪鲫鱼塘村民组境内,天花洞脚下,距九龙洞5公里。上有龙塘水库,下有神秘的聚龙塘、悬崖七股水。六龙山大峡谷全长10多里,两边悬崖峭壁,中间溪水潺潺,瀑布连串,野鸭成群,岩壁紧紧相连,奇形怪状,岩顶松竹参天。、六龙潭位于六龙山鲫鱼塘村民组境内,六龙潭由翠竹环抱,山清水秀,面积有100余亩,六龙潭下有一暗河,当暗河涨水时,很多鲫鱼会从朝天洞口冒出来,当暗河枯水时,朝天洞口又会浮出水面。潭内四季常清,鲫鱼众多,是六龙山上一个自然的垂钓园。、六

29、龙山杜鹃六龙山竹海东线的茶坪至毛扣之间分布着十里杜鹃,总面积有1000多亩。杜鹃盛开时节,满山遍野,红紫相映,清香扑鼻,芬芳四溢。、六龙山野生动、植物园六龙山景区200平方千米范围内,有野牛、野猪、野鸡、野鸭等上百种野生动物,有上千种野生珍贵植物,是一个野生动物园和天然植物园。、六龙山瀑布位于六龙山景区西南面,核心部分在棚井坳、地波落、日腊溪、王家园之间,所有景点被淡竹覆盖,总面积10多平方千米,主要有以赤壁飞瀑(暂命名)为主的10余处千姿百态的瀑布群(赤壁飞瀑布宽20米,高达50米),还有地波落(海拔高程1100米左右)观日出、观云淌,有以犀牛洞、响水洞为主的溶洞群,有六龙聚会、将军放箭、孟

30、姜女望天、霸王别姬、白象崖、一线天、轿顶山、西山红岩等景观,有3平方千米左右的枫树林,是六龙山景区的一个极具开发价值的重要旅游宝地。、六龙山溶洞群除了六龙山北部的九龙洞外,六龙山还分布着数十个喀斯特溶洞,是一个天然的溶洞王国。主要有天花洞、龙王洞、红岩洞、落水坨溶洞、骂沙湾溶洞、川溶湾溶洞、龙王洞、汽咙洞、冷风洞、燕子洞等。、苗子唐(又名苗王唐)历史上曾是苗人居住的地方,四周悬崖峭壁,只有一条通道,山上有水、有洞,现还遗留有苗人的灶具等其生活用品。、川岩长廊位于六龙山乡政府对面2公里的半山处,距甘溪坪3公里,川岩垅前、后景色各异,垅前云雾莽莽,垅后竹海苍苍,垅右横过龙王洞,垅左横过苗王塘,与十

31、里岩壁相连,景色迷人,故称川岩长廊(或十里长廊),其中还有溶洞若干个。历史上为避祸之处。、南天门位于腊洞坪村民组,天然石门,门宽约1000余米,门下溪水潺潺直下龙王洞,门左上方有把门将军约10个,门右有轿顶山一座,轿前后有轿夫抬轿,直奔天子坡。、仙人断桥位于六龙山的北部(棚井坳山上)。传说过去是一块天然石板架在两面山上,因狗从桥上路过,被天上仙人发现,有碍观瞻命雷公将桥打断。现桥的右边还有半截石桥,桥头悬崖峭壁,景色极为壮观。、大溪沟位于棚井坳村民组,在六龙山的西面,靠近仙人断桥,距XX城8公里。沟内有响水洞、飞水岩、瀑布、小湾瀑布、娘娘岩、千丘田等等。沟上有将军柱四根,一根在棚井坳寨子边,三

32、根在大溪沟内。、犀牛潮水位于棚井坳村民组,在六龙山的西部,上有马子岭(形如骏马),下有羊雀湾,传说有犀牛在久晴无雨时,在洞内洗澡,洞水混混浊浊哗哗直下羊雀湾,外溢犀牛潮水。还有人曾看到过犀牛出洞外吃草。、天子坡位于桐木坪村民组。传说此坡上有一对住茅棚的夫妇,生一男孩时,生下地后儿子就会说话,预示应当皇帝,后人称天子坡。、六马山位于晴六坡桥冲山,面对天子坡。形如六匹战马,又名六马朝天子,六马山下有一尊岩石,其型尤如一个少女牵着一匹马朝天子坡走去。、民族风情旅游村寨侗族民族风情村寨土家族民族风情村寨苗族民族风情村寨、人文景观1、周逸群烈士故居位于XX市共同路18号,周逸群烈士系红军早期主要将领,黄

33、埔军校第二期学员,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是洪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军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贺龙元帅的入党介绍人。周逸群烈士1898年7月23日出生于此,1931年5月在湖南贾家凉亭战斗中英勇牺牲。故居为六间平房,白墙青瓦,大门上悬挂徐向前元帅题写的“周逸群烈士故居”红铱金字大匾,院落为前后两院,石板铺地,前院中堂挂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题定的“周逸群烈士故居陈列室”横匾,室内以文、图、表及实物展现了烈士光辉的一生,故居房屋皆以石料为基,木质穿排结构,花栏雕窗,青瓦翘脊,古色古香。现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徐福后裔茶园山庄位于城东17公里锦江南岸,六龙山脉北端漾头茶园山村寨内,徐福

34、系2000多年前秦朝有名方士,曾受秦始皇之命两次出海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第二次出海时,在全国各地征集军士和童男童女数千人,东渡日本一去不返。因此,日本的裕仁天皇、前首相细川护照、羽田孜等都自称是徐福的后裔。徐福出行时,年纪36岁,在故土已有子嗣,祖居今江苏榆赣徐福村,后一支迁至江西临川青泥,历12代,又分支于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迁至XX。到XX第四代(徐福第59代)徐以暹(1606年1699年)参与南明政权反清失败后,为躲避清朝诛戮,逃到XX六龙山脉深处开辟庄园,XX府志称之为“徐以暹别业”。茶园山庄坐北朝南,分左(长房)、中(景山第)、右(南州第)三院,占地20000多平方米,明(朝)

35、风(格)突出,气势宏伟大,楼宇已毁,旧址尚存。徐以暹著有茶山十景借景抒志,后编入道光年间XX府志,又选编在同治年间贵州诗人莫友芝等人的贵州明代诗选黔诗纪略中,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3、牟家坡悬棺位于城西大坪乡牟家坡村。悬棺葬于80余米高的峭壁间,一共四棺,现存三棺中:一棺装尸骨,长2.51米,棺内骸骨尚完好无损。其余两棺为空棺。据考证属“五溪蛮”仡佬族葬俗。4、中国傩文化博物馆位于城中东山寺内,傩文化由傩堂戏和傩技构成,具有“戏剧活化石”之称。傩堂戏源于古代傩舞和傩祭,是一种非常古老原始的戏剧形式,其特点是不化妆,以面具区别人物身份和性格,以锣鼓等打击乐伴奏,其曲牌有九板,共调十三腔,多以模

36、拟动作表演,其内容和表演形式融宗教迷信、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于一体,十分繁杂丰富,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近几年来,不断有中、外学者来铜考察,被喻为“最生动的民间艺术”,1989年XX市傩戏面具在深圳展出,引起中外学者普遍关注。李鹏总理曾亲自题词,赞赏傩文化。博物馆共设3个陈列室,收藏有上百年的傩戏面具和各种服饰、音乐唱本以及法器实物,可供专家考察研究,游人观赏。5、沈从文祖居。位于城北滑石乡。沈民九世祖沈思远(春山)1416年由江西高安县迁居XX。沈从文(18061988)原名沈大焕,祖籍XX(其祖太沈岐山于清代举家迁至凤凰县),是我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现祖居尚在,家谱尚存。、古迹遗址1、XX中南门

37、古城遗址XX古城区位于锦江河畔东山西麓,系明、清传统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一道道风火墙翘角飞檐,古色古香。院内多有天井、院坝,偶植几竿修竹和数棵绿树,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别是一番风味。其中,王诚斋旧居是贺龙两次来XX扩军时下榻的地方。与古城区风格相同的古城垣,古码头、左城门至今犹存。建设时期分别为: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建土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3年)改建石城,环城九里三分,城墙高一丈六尺,垛口1736个,后设九门,均垒以楼。城内居民住房均石砌封火墙隔离,中南门、江中门一带旧城建筑及城墙保护完整。2、东山寺位于城中东部,三面临城,一面临江,总面积26622.5平方米,寺中古树

38、参天,绿树成荫,楼阁寺庙栉比鳞次,烧香拜佛香火不灭。该寺始建于宋朝,续建于明清,现仅存雷神殿、真武殿。既为佛教胜地,又为旅游胜地。3、莲池庵位于城东锦江南岸纵深2公里左右,六龙山脉西北端。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明末遗臣无相来此出家,建有殿阁、金顶、舍身桥等,古木苍郁,峭壁森严。现只存庙阁遗址。4、东屏寺位于漾头镇附近,锦江东岸,座落在东屏山中,为XX三大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庙宇宏伟,香火旺盛。四方香客和游人常年不断。5、杜家园和岩董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杜家园,位于锦江下游,漾头电站附近,距九龙洞12公里。岩董,位于九龙洞右侧4公里处锦江河畔,遗址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6、清真寺位于河西马

39、家村民组,为回民举行宗教活动的圣地。现保存完好。四、XX市旅游业发展现状XX市气候温和宜人,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锦江九龙洞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旅游景观种类齐全,综合价值高,开发潜力大,产业化效益明显。目前,XX市旅游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初步开发的旅游资源仅有九龙洞、东山寺、周逸群故居等少量景观,且还很不完善,特别是交通和服务设施没有跟上,使极富吸引力的景观仍处于较低知名度状态,绝大部分景观未开发利用,供旅游观光的景点不多。2000年,全市旅游总人数约13.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为全地区的25%,约为全省的0.7%。其中,国内旅游人数13.5万人次,比

40、上年增加3.4%;入境旅游人数0.1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5%。200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2818.68万元,占全市GDP的 2.84%,比上年增长25%,为全地区的31.1%,约为全省的0.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430万元,比上年增长25%,为全地区的30%,为全省的0.4%;入境旅游收入47.4万美元(约合388.68万元),比上年增长25%,为全地区的40%,约为全省的0.8%。2000年,全市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水平为180元,入境旅游人均消费水平为316美元。XX市旅游业现尚未发挥其应有的资源优势,仍处于小规模、局部景点开发的状态。这主要是受到交通不便、经济总量较小、发展水平低等因素的

41、制约,不适应加快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要求。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及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旅游景点的逐步开发建设,XX市旅游业蕴藏的巨大潜能,将在解决社会就业、扶贫攻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第二节 项目建设背景旅游作为一种物资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走进千家万户,作为一个充满生机的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业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国家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十五”计划纲要中,已将旅游业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并使之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具有全局性和十分

42、重要的地位,在投资政策上予以倾斜,这对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将我省建设成旅游强省的发展战略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持。贵州省是享誉国内外的“公园省”,近年来,依托遍布全省的高品位旅游资源,使全省旅游业以年均高于GDP20个以上百分点的速度增长。1998年至2001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从39.1亿元(占全省GDP4.64%),迅速发展到81.5亿元(占全省GDP7.53%);已初步形成了我省经济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全省海外入境旅游者人均消费水平,已从319.3美元上升至334.5美元,稳中有升,具有理智性及较成熟的特点;国内旅游者人均消费,则从186.9元上升至361.0元,上升了93

43、.15个百分点,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并还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受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省目前基本形成了“黔中发达、周边发展”的旅游发展格局,而贵州省现已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旅游景观则遍及全省。这一发展状况表明,全省目前还有相当部分生态条件较好、景观类型齐全、品种丰富、分布集中、但地处偏远、并极具发展潜力的旅游资源,还未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或开发程度较低,使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其可开发的空间巨大。而与省内黔中、西线、北线、南线等旅游线相比,东线旅游发展则相对滞后。以本项目为例,在省政府1987年3月公布的第一批10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中,东线以外的景区,其开发建设速度较快,已先后有织金洞、龙宫、红枫湖、马岭河峡谷等风景区从省级升格为国家级风景区,其游客量不断扩大,知名度也不断提高。而本项目景区,目前仍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其主要原因就是景区旅游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影响景区旅游发展。贵州省现有经济总量较小,旅游业在全省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发展旅游业对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就业、扶贫等均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现已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正蓄势待发。贵州省在“十五”计划纲要中已确定,要尽快将我省建设成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要突出黔中,放开周边,形成以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