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261163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作 者: 学 号: 院 系:体 育 学 院 专 业:社 会 体 育 题 目: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 指导者: (副教授) (姓 名) (专业技术职务)评阅者: (姓 名) (专业技术职务) 2011 年 6 月 吉 林毕 业 论 文 中 文 摘 要本文综合运用SWOT管理学势态分析法、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吉林市4所大学的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并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校体育具有资源丰富,价格适中等优势,但服务对象范围狭窄,专业的营销,配套服务项目匮乏,有来自校外不安全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多种娱乐休闲产业的

2、兴起,社会体育俱乐部增多的营运威胁,针对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现状的“”势态分析结果,本人认为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选择“校民联合经营化”经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为管理上采取“学校监管、民资经营”、经营上采取“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的“内外有别”。选择“校民联合经营化”经营管理模式,首先高校体育管理者转变观念,开放高校体育市场,增强高校体育产业化,社会发展的意识。其次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应该制定俱乐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合法经营,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应遵循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的规律性和高校的节假日特点,根据俱乐部经营情况选择时段、选择场地,最大限度地面向学生、面向社会开放

3、。最后加强高校体育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俱乐部宣传力度和合理的消费价格定位,保证高校体育市场健康发展。关键词: 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SWOT;吉林市毕 业 论 文 外 文 摘 要Title :Jilin university sports fitness club management pattern discussion Abstract:Based on the synthesis of SWOT analysis metho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sequence management,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int

4、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jilin city of four universities sports fitness club business management mode, and study of SWOT analysis method fo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sports has rich resources, price moderate, etc advantages, but the service object of narrow, the pro

5、fessional marketing, supporting service projects, have come from outside school dont want safety factors, faced with DuoZhong, entertainment and leisure industry, the rise of social sports club of operation, 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 threat of jilin city college sports fitness club of the present si

6、tuation of the SWOT tendency analysis results, I think that jilin city college sports fitness club choice school people JingYingHua joint management mode. This model for management to take school of supervision, what management, and the management to adopt a paid and fre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in

7、side and outside. Choose school people JingYingHua joint management mode, the first college sports administrators change ideas, opening the sports market, enhance the university sports industrializati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consciousness. Second college sports fitness club business should set

8、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club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legitimate business, make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college sports fitness club business should follow the regularity of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sports training and university holidays a

9、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ub business select time, choose site, maximum limit for students, the society open. Finally to strengthen the sports market management talents cultivation, the club and the consumption of the propaganda reasonable price position,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10、 sports market. Keywords:Sports fitness club; Business management; SWOT; Jilin city 目录第 1 部分 引 言1第 2 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12.1 研究对象12.2 研究方法22.2.1 swot管理学态势分析法22.2.2 问卷调查法22.2.3 文献资料法22.2.4 数理统计22.2.5 访谈法2第 3 部分 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33.1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概念的界定33.2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33.2.1吉林市高校体育俱乐部资源配置情况43.

11、2.2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服务对象43.2.3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开放情况53.2.4吉林市高校健身俱乐部开放的性质53.2.5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有偿开放时配套经营项目63.2.6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人员来源统计63.2.7吉林市高校健身俱乐部有偿收费收入的去向6第 4部分 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的swot分析74.1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具备的优势74.1.1体育场馆资源丰富74.1.2人才资源丰富及价格适中84.1.3经济利益的推动作用84.2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具备的劣势84.2.1观念制约,服务对象范围狭窄94.2.2专业的营销、管理人才稀缺94.2.3配套服务

12、项目匮乏94.3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机会94.3.1运动休闲消费热潮的兴起94.3.2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104.4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威胁104.3.1 来自校外不安全因素的影响104.3.2 多种娱乐休闲产业的兴起103.4.3社会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增多10第5部分 结论与建议115.1结论115.2建议1115.2.1高校体育管理者转变观念,开放高校体育市场,增强高校体育产业化,社会发展的意识。115.2.2高校体育俱乐部经营应该制定俱乐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合法经营,努力提高服务质量。115.2.3高校体育俱乐部经营应遵循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的规律性和高校的节假日特点,根据俱乐部经

13、营情况选择时段、选择场地,最大限度地面向学生、面向社会开放。115.2.4加强高校体育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俱乐部宣传力度和合理的消费价格定位,保证高校体育市场健康发展。115.2.5引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经营管理中求效益。11致谢12参考文献13第 1 部分 引 言自1995年国家提出体育“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以来,高校体育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开发和利用虽然高校体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它拥有庞大的体育消费人群、较齐全的体育基础设施和人才优势,因此,它具有较大的体育市场开发潜力。然而。吉林市高校体育在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进行高校

14、体育的经营管理。势必影响吉林市高校体育的发展。本文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经营模式进行了探讨,为高校体育市场经营的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参考。第 2 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以吉林市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医药大学,吉林化工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5所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模式作为研究对象。2.2 研究方法2.2.1 SWOT管理学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方法又被称为态势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HWeihrich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战略管理领域。SWOT模式是管理者在管理中进行客观分析、科学判断的一种有效工具。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综合

15、考虑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其中,S、W属于内部因素,0、T属于外部因素。2.2.2 问卷调查法根据问卷设计的相关理论,自行设计了吉林市高校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并向吉林市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医药大学,吉林化工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俱乐部经营管理人员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6份,回收有效率为90%。2.2.3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检索互联网有关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的相关文章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

16、据和方法。2.2.4 数理统计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应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处理。2.2.5 访谈法去各大高校发放问卷的同时,对私人健身教练、相关专业人士、管理者以及会员进行了相关问题的专访,并做好了记录。第 3 部分 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3.1 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概念的界定3.1.1 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定义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是除了满足高校自身需求以外,面向大众提供健身、娱乐、休闲、服务为目的,以经营健身服务项目为主,依靠市场机制和利益机制运转的室内综合性体育健身活动场所。3.2 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3.2.1 吉林市高校体育俱乐部资源

17、配置情况表1 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数量统计学校名称 拥有个数东北电力大学 2北华大学 5吉林医药学院 2吉林化工学院 2林农业科技学院 1合 计 12表1显示:吉林市5所高校拥有12个体育健身俱乐部,平均每个学校2.4个,而室内体育俱乐部的数量却明显少于发达省市,如,江苏省高校室内体育馆校均59个。由此笔者认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吉林市市高校的硬件设施也相应有了显著的进步,其体育健身俱乐部资源较之前确实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且与学校规模基本相符。但是,室内体育健身俱乐部相对匮乏,且“综合性”特征明显,专业的专项体育场馆较少。因此,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难以满足运动群体的参与需要及承办大型专项赛事

18、的要求。3.2.2 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服务对象由表2可以看出,吉林市高校体育俱乐部义不容辞地承担了为本校教工及学生服务的任务,两者的选择频数均达到了100,这也与杨铁黎老师调查的“高校体育场馆都能够为本校学生、教职工提供体育服务,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质量的结果相一致。同时,表2也反映出,吉林市高校体育场馆在服务社会时力度尚小,只有593的高校体育场馆能够落实面向社会开放的政策社会个人能同比2007年50的调查结果有所上升。在走访中得知,虽然高校对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吉林市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但是诸多高校对于新建的俱乐部,尤其是对造价较高、配套较完善的室内健身俱乐部,大有“抱宝怀珍”之意,

19、只在体育教学或课外体育活动中服务于本校师生。由此说明,目前吉林市省高校体育场馆在实现与社会的资源共享方面仍不完善。表2 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服务对象的统计服务对象 校内学生 校内教工 校外个体 校外团体选择频数 32 32 19 9% 100 100 59.4 28.13.2.3 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开放情况表3 吉林市高校体育俱乐部开放数目比例统计学校名称 对内开放 比例 对外开放 比例东北电力大学 2 100% 2 100%北华大学 4 80% 2 40%吉林医药学院 2 100% 1 50%吉林化工学院 1 50% 1 50%吉林农业科技 1 100% 0 0%总计 8 66.7

20、% 4 33.3%从表3可以看出,吉林市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对内开放数目与对外开放数目存在较大差距,所有室内体育场馆对内开放比例为66.7,而对外开放比例仅为333,与北京(5787)、四川(4902)、湖南(4838)等地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对外开放比例相比,明显偏低。在走访中有人认为高校作为教育单位,应本着“教育为本”的观念,校内的一切教学硬件设施只应该用于满足学生及教工的身心发展需求,体育健身俱乐部与器材设施亦是如此;此外,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对外开放,会给校内的安全稳定及场馆、器材的维护等方面带来一定的风险及不利因素。由此,通过表2分析出高校管理者对体育场馆及器材资源的过分“吝惜”,是导致吉林

21、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对外开放比例偏低的主要原因。3.2.4 吉林市高校健身俱乐部开放的性质表4 吉林市高校俱乐部开放性质的统计学校名称 对内有偿 % 对内无偿 % 对外有偿 % 对外无偿 %东北电力大学 1 50 1 50 2 100 0 0北华大学 1 20 4 80 2 40 0 0吉林医药学院 0 0 2 100 1 50 0 0吉林化工学院 0 0 2 100 1 50 0 0吉林农业科技 0 0 1 100 0 0 0 0合计 2 16.6 10 86.7 6 50 0 0通过统计调查问卷后发现,被调查的高校中均有部分体育健身俱乐部资源实行有偿开放的形式,说明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有偿经营已

22、在实行开放政策的吉林市高校中得到普及。表4显示:吉林市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性质是对内以无偿开放为主,兼有有偿开放,对外一律是有偿开放。3.2.5 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有偿开放时配套经营项目表5 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有偿开放时配套经营项目统计配套项目 教练 餐饮 运动器材 运动服装 健身指导 承办赛事 洗浴学校数目 2 4 2 1 2 2 0% 40 80 40 20 40 40 0表5可以看出,在“多选”的情况下,被调查高校在有偿开放体育健身俱乐部时,配套经营其它服务项目的总体选择频数相加为9,超过学校总数,总体还是不错。在配套经营项目较普遍的是餐饮,在走访中了解到,“餐饮”能够提供的服务基本

23、是自动售货机上的饮料,或者是简易货柜上的饮料,缺乏专业化、规模化的运动餐饮服务机构。此外,诸如教练”、“陪练”、“运动装备”等与运动参与相关的配套服务项目在吉林市各高校中则较为鲜见。由此笔者认为,目前吉林市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还停留在“入场费”的初级阶段,经营的项目相对单一,缺乏对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综合经营,致使整体经营模式呈平面结构,立体规模有限,没有形成以体育健身俱乐部资源为依托的经济网络群,没有通过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健身主体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3.2.6 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人员来源统计表6 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人员来源统计管理者来源 体育教学部 行政管理部 后勤部门

24、 专职部门 其他选择频数 4 2 3 1 1% 80 40 60 20 20由表6可以看出,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者的来源是多渠道的,并且是多部门合作实施管理的。其中,大多数是体育教学部门,即体育教师。虽然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具备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俱乐部维护经验,其中也不乏事业心强、理论全面、训练水平高的有识之士,但是他们对营销,管理规则和运作技巧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无法实现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的产业化运营。至于来自行政管理、后勤等部门的管理者,虽然在管理手段的实施方面可能优于体育教师,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员亦不精通营销手段,且缺乏体育专业知识,所以说,其他部门的人员在管理体育场馆的过程中

25、,同样存在缺憾。由此可见,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人员的质量不容乐观。3.2.7 吉林市高校健身俱乐部有偿收费收入的去向表7 吉林市高校健身俱乐部有偿所得去向统计经费去向 场馆维护 管理人员劳务费 体育老师报酬与福利 添置器材 其他选择频数 3 2 4 2 2 % 60 40 80 40 40吉林市高校对体育健身俱乐部有偿开放的收入有着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许多体育健身俱乐部在允许有偿开放的背景下,都被学校限定了年创收额度,只有完成定额才能提取奖金,因此其收入的大部分是要上交的。由表7显示:在所得经费的具体用途方面,有80的高校选择了“体育教师福利”,60及40的高校选择了“场馆维护”、“添

26、置器材”。说明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开放所得,在经体育部门分配之后,大部分以管理俱乐部应得报酬的形式流入到了体育教师个人手中,而这一点在走访中也得到了证实。第 4部分 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的SWOT分析4.1 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具备的优势4.1.1 体育健身俱乐部资源丰富高等学校体育健身设施自身的条件是影响俱乐部开放利用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经过调查发现,吉林市高校的体育健身俱乐部资源与发达省市的高校相比,虽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相对于社会体育健身俱乐部资源来说,无论从数量上(表1)、质量上,还是环境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一些办学规模大的高校,如北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不仅资源丰

27、富,种类配置齐全,而且配备了高质量的器材设施,为其开放运营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4.1.2 人才资源丰富及价格适中高校体育锻炼的氛围好,体育师资力量较强可以对锻炼人群提供科学锻炼理论与方法指导,可谓集教学、训练、科技为一体,这都是高校场馆具有的优势。高校拥有一批学历高、业务能力强、懂体育技术理论、熟悉训练竞赛业务的体育专业师资队伍,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人力资源来开展和提供体育咨询与培训、健身娱乐、有偿训练等高附加值类的服务具有明显优势,能产生可持续竞争优势。此外,由于这些体育健身俱乐部隶属于学校,在开放运营中,并不属于社会中的商业性俱乐部,因此在赋税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故而与社会中的俱乐部相比,

28、在开放运营的价格定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说,高校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低廉的俱乐部服务价格,能够为体育消费者提供一个集健心、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服务场所。4.1.3 经济利益的推动作用依据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经济利益对于人们从事工作时的推动力是不可小视的。吉林市绝大多数高校在分配体育俱乐部运营所得时,都将体育教师的福利列入其中(表7)。可见,在课余时间里,体育教师通过参与管理及维护体育健身俱乐部(表6),够获取相应的报酬。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在获取教学训练的工作报酬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场馆的管理维护工作,如果能够使工作之余的劳动报酬扩大化,势必能够充分发挥经济利益的刺激作

29、用,激发他们参与体育场馆运营的工作热情,无疑能够推动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有效运行。4.2 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具备的劣势4.2.1 观念制约,服务对象范围狭窄在问卷调查(表2)及对部分高校体育部门负责人的访谈中,笔者发现,所有的领导都认为体育健身俱乐部资源首先应该为校内师生服务,满足校内师生的体育需求,然后再酌情面向校外开放,而且开放比例很小(表3、表4)。究其原因,一些领导认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远离市侩、超脱现实社会而存在的一个小社会,不适宜对现有俱乐部面向校外实施有偿开放,处于一种观望的阶段。总之,他们认为,如果学校体育健身俱乐部过多地面向校外开放,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

30、管理上也需要更多的精力,他们宁愿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管理上,而不愿增加额外的负担。因此,造成了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服务对象范围狭窄的局面。4.2.2 专业的营销、管理人才稀缺在科学化管理与策划日益重要的今天,良好的硬件设施需要完善的软件配套。高校优越的体育场馆资源同样需要配备专业的管理与策划人才,制定详尽且实用的规章制度与营销策略,这也是确保高校体育场馆有序且有效运营的基本要求。而目前吉林市高校却没有一所高校配备营销或管理专业的人才实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管理(表6),基本是依靠体育教师、后勤行政人员或专设的管理人员共同实施管理。因此,经营管理理念与手段相对落后,极有可能使得原本富足的俱乐部资源仅仅实

31、现了保障教学与训练的功用,俱乐部资源的综合效益无法达到最大化。4.2.3 配套服务项目匮乏从目前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现状来看(表5),服务内容确显单调,工作人员只负责卖票收钱,然后便是打扫整理。至于健康指导、运动陪练以及体育用品销售等配套服务,却极少有高校涉及。在访谈中提及此问题时,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认为人力资源的贫乏、教学与训练任务的繁重是造成配套服务无法多元化的原因。然而,社会体育健身俱乐部资源的配套服务就丰富得多,诸如健身教练、洗浴、体育用品等服务项目可谓一应俱全,因此也吸引了一些高校人员“弃内从外”,这一点,在访谈中也得到了证实。所以说,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这种服务现状削弱了校内

32、俱乐部的社会竞争力,使高校俱乐部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4.3 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机会4.3.1 运动休闲消费热潮的兴起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收入尤其是城镇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节假日的逐渐增多,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引发了体育锻炼的不断升温。人们对休闲兼健身的关注可谓空前高涨,使得体育健身投资和消费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潮流,体育消费己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花钱买健康”、“健康投资”等体育消费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一消费理念不仅有效地扩大了体育消费群体,推动了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蓬勃发展,而且也大大增加了社会对体育场馆资源的需求。因此,高校体育场馆作为城市健身场所的中坚

33、力量,理所当然地迎来了市场化运营的发展机遇。4.3.2 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1995年,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鼓励、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以满足百姓目益增长的健身需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配合,研究促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政策措施,努力解决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问题。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以来,我国40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过相关政策法规,鼓励或要求学校场馆对社会开放。1999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假期公休日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通知,更加具体和明确地对此提出了要求。9由此可见,国家相关政策的下发,给

34、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在课余时间开放运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4.4 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威胁4.4.1 来自校外不安全因素的影响在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开放运营过程中,尤其是面向校外开放时,体育设施的安全及校园的安定等问题是众多高校领导层所担心的一个现实问题。首先,运动时的安全问题可谓防不胜防。在走访中,所有的被访者都提出了这一顾虑,他们认为,学校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在开放的过程中,既要提供场地及器材,又要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实在是得不偿失。可见,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开放体育俱乐部的积极性,是威胁体育俱乐部开放运营的首要因素。其次,体育俱乐部面向校外,阡放时,会给校园安定带来

35、一定的隐患。有部分被访者提出顾虑,他们认为,体育俱乐部管理者无法了解校外锻炼者的真实情况,如果容留大量校外锻炼者,极容易给校园带来安全隐患。基于此,部分高校在面向校外开放体育俱乐部时,大有杯弓蛇影之意,在某种程度上,同样阻碍了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开放运营。4.4.2 多种娱乐休闲产业的兴起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性质上或者用途上类似的商品,本身就存在着竞争威胁。近年来,卡拉OK、网络游戏、旅游等娱乐休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世人面前,并且,各科娱乐休闲产业都拥有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它们的实质虽然与运动健身存在差别,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娱乐休闲,缓解压力。此外,在生活与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里,人们

36、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当他们坚定地选择投身于某种休闲项目之中后,通常不会再有精力选择其它娱乐休闲项目。因此,在多种娱乐休闲产业并存的现代社会里,消费群体的分流是运动休闲产业所面临的威胁之,而消费群体的流失也是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所面临的威胁之一,理所当然也威胁着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营。4.4.3 社会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增多体育消费群体的增加,拉动了社会对运动休闲产业的投资,社会体育俱乐部也随之增多。在吉林市都有很多在本地极富影响力与号召力的体育俱乐部,如英派斯,一兆韦德,洛哈斯等。这些体育俱乐部不仅有专业的场馆与器材,配有专业的管理与策划人员,同时能够为参与者提供参与大型赛事、专业教练、专业陪练、洗

37、浴、餐饮等配套服务,因而吸引了大批的体育消费者,其运营状况如火如荼。而反观吉林市高校,虽然具备专业的体育俱乐部与器材,但是在管理人员与配套服务等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因此运营状况不温不火。由此,笔者认为,社会体育俱乐部的运营日趋商业化、专业化,必将会给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带来冲击。第 5部分 结论与建议5.1 结论针对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现状的“”势态分析结果,本人认为吉林市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选择“校民联合经营化”经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为管理上采取“学校监管、民资管理”、经营上采取“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的“内外有别”。5.2 建议5.2.1 高校体育管理者转变观念,开放高校体育市场,增强高校体育产业

38、化,社会发展的意识。5.2.2 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应该制定俱乐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合法经营,努力提高服务质量。5.2.3 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应遵循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的规律性和高校的节假日特点,根据俱乐部经营情况选择时段、选择场地,最大限度地面向学生、面向社会开放。5.2.4 加强高校体育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俱乐部宣传力度和合理的消费价格定位,保证高校体育市场健康发展。5.2.5 引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经营管理中求效益。致谢 首先感谢体育学院四年来对我辛勤培育的全体老师!是你们辛勤的教育才使我逐渐走向成熟。另大学四年的时光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几年的大学生活确实是我人

39、生中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大学四年平平淡淡的度过,没有那种轰轰烈烈。但是我学会了怎样去学习,怎样与人交往,认识了这么多善良的老师和同学们。而且自己也变得成熟了。对此,我已非常满足。过去的毕竟已经过去,不可能再重来,我会汲取以前的经验和教训,全身心的投入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最后,再次感谢帮助体育学院的全体老师和各位同学,祝你们身体健康,一生幸福!参考文献1张弘林SWOT分析方法及其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I-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3,15(2):27282 陈晓宏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现状调查及其对课余体育训练的影响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1):70-723张涛江苏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现

40、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19F4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EB0I。(20041122)200912255杨铁黎,李颖川,骆秉全,等关于我国高校办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8,18(2):19-226卢玉,张永保,席玉宝安徽省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_瑷状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8(2):86897张永保,席玉宝高等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情况与经营管理方式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7(2):1581618 冷迎辉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6):25279谢成超,扬学明,王海飞,等普通高校体育场馆有偿经营模式探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101210张莉莉,李桂林,任保国对影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开发效益因素的研J体育与科学,2005,26(6):687011 李登光,赵剑峰对我国大学城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SWOT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4):30-32-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