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选拔笔试要点.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261619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8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选拔笔试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公开选拔笔试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公开选拔笔试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公开选拔笔试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公开选拔笔试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开选拔笔试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选拔笔试要点.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哲学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创始人是谁?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世.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4.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5.绝对运动;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此方式,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物质,只有永恒运动着的物质,这就是所谓绝对运动.6.静止:是指下列两种情况:第一在事物处于量变面时,事物的质保持稳定性.第二,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7.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8.辩证唯物

2、主义认为,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依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9.意识的本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0.意识的作用:意识对人类的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1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世界统一于物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的反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12.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13.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14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死亡,新事物产生.1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

3、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16.辩证法三种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17.对产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8矛盾: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双方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的关系.19矛盾的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20.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在于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

4、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各个侧面都有其特点。两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互联系,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2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是指事物的诸矛盾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矛盾双方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两者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3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24量:即数量,是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实际上的排列组合等一切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25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26.量变: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数

5、量上的变化。27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则是量变的趋势和结果。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28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进一步展开,它所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总趋势。29.肯定方面:是指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的方面。30.否定方在: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促使事物质变走向死亡的方面。3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32.事物运动全过程的辩证图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周期性过程。只有全部走完这个周期性过程,才能达到矛盾的完全解决,并使新事物日益完善,这是否定之否

6、定,“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辩证发展的真谛。3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方向和总趋势是前进的,而事物发展的道路则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4.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第一,现象和本质对立是: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现,人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在事物的内部,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把握。第二,现象与本质又是统一的,要透过现明看本质。35.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在现实世界中原因总是伴随着结果,结果一定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因果双方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无法存在。36.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第一,内容是事物的内在要素及基相互之间的关系,形式是指事物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形工活跃

7、易变,内容则相对稳定,内容不同于形式。第二,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37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第一,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支配地位,决定事物的发展方面。偶然性居于次要地位,不决定事物的发展方面。第二,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持久稳定的趋势,偶然性则是暂时的,不稳定的趋势。38.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统一的:第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第二,偶然性体现必然性,并受制于必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9.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第一,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区别的,可能性是尚未实现的东西,不是现实性。而现实性则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已不再是可能性

8、。第二,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赖,相互转化。40.什么是对客观物质的反映: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主张认识是对客观物质的反映。41.实践是认识的基顾,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理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4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人的认识依赖于实践一,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在实践中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44.认识运动的规律两个阶段: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45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

9、理性的唯一标准。46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47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法和工作方法,就是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48.真理发展的辩证性质: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49真理与价值的:前者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后者则是构成价值的主观条件。50.什么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5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在唯物史观看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政治经济学

10、52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5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物质生活最基本最主要的条件,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5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55在阶级社会中,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着决定作用。56.上层建设也并不只是消极被动地适应经济基础,它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5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根源,也制约着经

11、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58社会形态的划分:一种是经济形态划分法,另一种是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59社会形态更替的特点:统一性和多样性。60.阶级对立的实质:是一部分人能够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61划分阶级的标准:经济标准。6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63国家的本质: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统治的工具。64国家的职能:对内职能:实行专政,组织管理社会经济和公共事务。对外职能:保卫国土不受侵犯,进行国际交往。65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66历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岐: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7社会进步的价值标准:是人的解放

12、和发展,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程度表明了社会进步的程度。68人的本质属性:人的社会性。69生产力:是指劳动者跟生产资料相结合而构成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70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构成的社会或经济关系。7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然而生产关系一经产生就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应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使生产力的发展遭到破坏。72经济制度的类型: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经济制度,封建社会经济

13、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73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74.商品的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75商品的本质:价值76商品经济的生产和存在须具备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77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78.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生产者为了获得价值,必须出让使用价值,消费者要获得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两值得的内在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79.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80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是用劳动时间(社会必要

14、劳动时间)来衡量。8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因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8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83流通货币量取决因素:一是流通中的商品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同一货币的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中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8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即实行等价交换。8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起着主导作用: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二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造成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86货币和资本的

15、区别:商品交换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产生了货币,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流通公式不同,商品流通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资本流通公式是货币商品货(GWG )。流通中货币的职能不同。流通的目的不同。87剩余价值的最终源泉是工人的剩余劳动。88资本的主要特征:第一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坐的价值。第二资本是一种运动。第三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体 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作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范畴。89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作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作的剥削关系。90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在

16、本质上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91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来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以实现资本增值。92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93资本循环:产业资本顺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的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其全部过程,叫资本循环。94产业资本的三个循环形式: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95资本的生产时间:资本处于生产过程的时间。叫资本生产时间96资本流通时间:资本处于流通过程的时间,叫资本流通时间97资本周转时间:实际上就是资本周转所需的生产时间和流

17、通时间的总和。98资本周转次数(N)=一年的时间(U)/资本周转时间(U)99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生产资本构成对预付资本100总周转速度的影响:一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101社会总产品的构成: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是由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构成的,在实物形式上按其最终用途是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构成的。102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103平均利润:一定量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分得的一份剩余价值,就是平均利润。10

18、4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平均利润率具有下降的趋势,其下降受到各种因素的阻碍,一是剥削程度的提高,二是不变资本各要素价值的降低,三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四是对外贸易的发展。105商业利润:商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产业工作创造的剩余价值。106商业的基本形式: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107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包括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108借贷资本的特征:1.理借贷资本是一种特殊资本,即资本商品。2.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所有权的资本。3.借贷资本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109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而从借款人获得的报酬,是货币所有在经济上的实现。11

19、0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111利息率的高低决定:主要取决于一是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112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被农业资本家以地租形式转让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113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形式。114土地价格:土地价格=地租额/利息率。115国民收入:是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活劳动创造的新的价值的总和。116国民收入的初资分配:产业资本首先占有全部国民收入(V+M),然后把其中相当于(V)的部分作为工资支付给工作;把相当于的部分,以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形式,在社会各个集

20、团之间进行分配。117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主要是财政收支和服务收付费。118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119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必然性: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的局部调整和局部质变,只具有缓和基本矛盾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取代准备了物质条件。120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原因是一从生产关系方面说,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必须是它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新的社会制度彻底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要求新制

21、度创造出较之旧制度更高的劳动生产力,新制度能更快地提训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亲制度的优越性最本质的一点也体现在这里。三当出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世界上就形成了两大社会制度并存的格局。资本主义同样在吸取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四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存在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庞大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21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是以1516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问世为标志。122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展,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123科学社会主义两大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24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

22、生。125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126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共产主义社会经历三个阶段: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127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128帝国主义特点: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130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129

2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互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仅是历史的继承和取代关系,而且在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之前,彼此又长期并存,相互间是一种共处,竞争的关系。毛泽东思想1.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土地革命前中期。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决结和多方面展开而逐渐达到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1945年5月14日,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毛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思想的基本内容,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贡献。报告指出,

24、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4.什么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实事求是5.标志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6.标志毛泽东初步形成的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岗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7.“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8.党的要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9.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

25、上拨乱反正的基本完成的会议1981年6月召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业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理论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1.邓小理理论基本完成的会议:1987年10召开党的十三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基本完成。12.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意义:邓小理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伟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邓小理理论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行动指南。第二次理论上的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13.党十一届三中

26、全会所确实的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4.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澡的思想路线中统一而不何分割的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从“破除”的方面说的,后者主要是从“确立”的方面说的。一破一立,互为前提,栗色 成思想路线的统一整体。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前提,另一方面,实事求是也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前。1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6.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本质的统一17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包括: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的基本经济制度,共产党领导,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

27、制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意识形态。18.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党的十五大再次指出,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二大提出,并载入党章的总纲。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而奋斗。1987年10党的十三大制定通过。22.改革不是要改变我们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3.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28、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5.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26.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统一,必须反对闭关自守和崇洋媚外两种倾向。2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摆脱贫穷落后,基本实现现代化。28.三步走的战力步骤: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

29、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思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29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30.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32.我国的国体:我国是工作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33.我国的政

30、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同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34.我的的基本政治体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是一项基本政治体制。3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36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7.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权,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38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3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法:坚持两手抓,

31、两手都要硬。40一国两制构想: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肯定这一战略构想,并确立为国策。41.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具体地讲有以下几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长期不变。42高度自治:特别行政区行使地方政府的权力。除在外交,国防,宣战,媾和方面服从中央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43.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也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44.什么是当

32、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4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应该坚持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第二,应坚持用和平方式处理国家争端的原则。第三应坚持世界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第四应坚持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的原则。第五应坚持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46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四个现代化能实现的关键。47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有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在大陆范围内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组成的社会主义政治联盟,这是社会主义力量的联盟;一个是广泛团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以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联盟,这是爱国主义力量的联盟。三个代表48.“三个代表”重

33、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9“三个代表”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会么样的党,怎能样建设党。50.三个代表的内容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想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52.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5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54.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

34、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能快又好发展。55.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6.十七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57.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有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

35、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必然产物。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58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59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60.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61.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

36、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地,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62.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63.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64.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

37、社会发展与保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65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菜,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66.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是科学发观的实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走新型工作用人道路。坚持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67“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

38、关键问题。6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69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人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70.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71要把节约能源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72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经济

39、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证。.党史1.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作阶级的发展壮大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和浙江嘉兴南湖举行。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3.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4.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中心内容是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5.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

40、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党举行,这次大会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确定了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第二事实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三,按照国共合作的精神选举了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6.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1927年8月1日)7.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选举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政治局。8.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9.1927年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江西宁冈草坪,建立了井冈山革命

41、根据地。10.1927年12月,张太雷,叶挺,叶剑英领导了广州起义。11.1928年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从理论上作了科学回答。12.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在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分析了“左”倾领导着的军事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取得多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3.遵义会议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一,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结束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42、,在极端紧急的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第二,它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召开的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能自己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14.1935年10月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取得了长征的胜利。15.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决定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6.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在学风上反对主观主义,在党风上反对宗派主义,在文风上反对党

43、八股,其中内容是反以主观主义。17.整风运动的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18.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历史意义: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七大以后,全党紧密团结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义革命的全国胜利而奋斗。20.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基本胜利。2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

44、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华,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2.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八大内容概括起来有:第一,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党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第二在总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第三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问题。第四,大会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并确定了实行党的正确领导的路线和方针。23.1960年8月,国务院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八月党

45、中央开始调整在农村的经济政策,核心是纠正“共产风”。24.1962年1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七千人大会,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教训。25.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之前,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26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第一,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第二,全会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的方针。第三全会提出了在党和国家各个方在进行改革的任务。第四,全会提出一些重要的经济政策。第五,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第六全会决

46、定加经党的建设,健全党的民主生活,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27.邓小理提出的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28.十三大的突出贡献: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9.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的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30.第十三届四中全会选择举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31十三大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2.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3十四大历史贡献:会议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的目标,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4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大在北京召开,江泽 在会上作了高举邓小理理论的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35.十五大的历史贡献:高举邓小理理论伟大旗帜,是十五大的灵魂,也是十五大最大的贡献和最突出的特点,十五在原另一突出贡献是全面提出了党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